</p>
武昌縣令梁觀看到皇帝隻是責罰了皇親趙德全,然後對其他強占土地的家族不管不問了。梁觀就想站出來再次發言,哪知道身後的武昌知府徐孚遠一把拉住了他。
“梁大人,本官知道你一心為國,但是不要在得寸進尺了,你不怕死可以,但是不要拉上其他同僚!”
徐孚遠知道武昌這些家族和朝中大臣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讓他們難看到頭來倒黴的一定是自己這些外來當官的。
因為明朝官場規定本地人不能在本省當官,所以現在湖廣官員大部分出自浙江和南直隸。這些人雖然身後也站著浙東派和東林黨,但是徐孚遠一個小小的知府,還沒自大到朝中大佬能為他出頭的程度。
現在朝中各派雖然暗地中鬥得厲害,但是表麵上維持的大體上的穩定,絕對不能讓梁觀挑起來各派的紛爭。
梁觀也不是什麽也不懂的官場新丁,他知道單憑自己一己之力可動不了湖廣新貴,還需要朝中大佬支持,所以梁觀也就沒說什麽。
徐孚遠看到梁觀不知聲放下心來,這件事關係重大,還是迴去和總督大人、布政使大人商量一下為好。
朱宏三這次迴鄉本來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拜祭父母,還一個就是尋訪父老鄉親。但是因為土地兼並問題朱宏三也沒臉尋訪老鄉了,所以接下來就去拜見父母。
朱宏三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塋在縣城外三裏處,這地方依山傍水環境不錯。當年朱宏三祖父死後並沒有葬入府城外的楚藩祖墳,而是自行挑選地方埋葬。朱宏三的父親和母親死後也埋在這裏。
朱宏三來到墳前周圍看了看,放下心來,好在清軍和流寇不同,沒有燒人祖墳的習慣,這幾年朱宏三的祖墳並沒有什麽損毀。
中國人講究窮搬家富修墳,現在朱宏三已經富甲天下,自然要大修特修自己祖墳。
“武昌府,朕決定修建皇考陵寢,你組織一下人手!”
徐孚遠聽皇帝這麽說皺起眉頭,現在武昌剛曆戰火,百廢待興,整個武昌府人丁還不到一百萬,現在皇帝就要修祖墳,這徭役怎麽辦?
“陛下,現在武昌府財政緊張,人手不足,並且還要征調民夫征伐滿清,實在抽調不出人手修皇陵啊!”
明代士大夫還是有些骨氣的,最起碼能提出合理意見,這要是後世清代士大夫,隻有跪受君恩的命。徐孚遠反對確實合情合理,朱宏三家的祖墳就在武昌縣城外三裏,按照明代規矩,皇陵周圍十裏都是陵寢範圍,裏麵的一草一木都屬於皇家,這麽算來武昌縣也要被圈進陵寢範圍。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要不從選新址,要不將武昌縣整個遷走,這在平時都不是一時半刻能完成的事情,更何況是戰時。
朱宏三也知道有些為難地方政府,所以他也沒準備現在就開始動手修建。
“武昌府,你們先在梁子湖周圍新選地址,然後開始前期準備,放心!朕由內庫先期撥付銀元十萬,應該夠了!”
徐孚遠知道皇帝有錢,現在聽說不用立刻開工,也放下心來,保證一定在梁子湖周圍選定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當做皇考陵寢。
朱江在邊上聽到後問道:“父皇,武昌距離南京太遠,不如將皇祖父祖母的陵寢遷往鳳陽可好?”
鳳陽是朱元璋的祖墳所在,不過在崇禎年間被一把火燒了,現在還是一片廢墟。朱宏三並不想將母親的墳遷到鳳陽,朱宏三雖然穿越到朱家宗室身上,但是對朱家並沒有什麽認同感,這次迴來主要是拜祭母親,因為朱宏三小時候體弱多病,再加上父親早亡,是母親趙春花一把手將朱宏三拉扯長大。
朱宏三看著父母那不大的墳塋歎了口氣說道:“朱江,你不知道,你祖母是武昌人,去了鳳陽必定要受朱家的氣!你祖母家世代都是武昌人,還是留在武昌吧!”
朱江看父皇已經下定決心將陵寢留在武昌,也不在說什麽。
拜祭完祖墳後,朱宏三進入武昌縣城,看了下以前的故居,不過現在縣城內一片廢墟,除了北城還有些像樣房子外,其他房屋都被十幾年的戰亂破壞的不成樣子。
朱宏三站在自己家的廢墟前,看著隱約還能看出形狀的院落,感慨的說道:“朱江,當年你老子就是在這裏度過了童年!”
朱宏三從大門走進院子,指著邊上的一堆廢墟說道:“這是廂房,當年朕和你嫡母成婚時就在這裏!”
“正房是你祖母的房間!朕記得還有大門左側還有一個狗窩,當時朕養了一隻土狗,起名大黃,後來得病死了!院牆那邊有一個小角門,前麵是雜貨鋪,當年你祖父死的早,都是你祖母操辦了這麽個雜貨鋪才將朕養大!”
朱宏三領著朱江父子二人在廢墟中信步,朱宏三隨手將當年自己童年一些事情講給兒子聽。
來到後院的水井處,朱宏三看了看水井已經幹涸,歎了口氣說道:“這裏是朕做白糖的地方,當年你大伯朱宏義還給朕打下手!”說到這朱宏三想起來當年朱宏義不被後母所容,隻能到自己家中居住,當年二人青梅竹馬,哪想到現在為了權利鬧成這個樣子。
朱江看到父皇提起朱宏義後陷入沉思,也不敢打擾隻好站在邊上等候。
朱宏三從朱宏義身上想到了現在的湖廣派,上午那個武昌縣令說的話朱宏三真聽進去了,土地兼並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這幫湖廣派仗著自己的勢力,除了在湖廣老家大勢占地,在廣東、南直隸、浙江也侵占地方土地。根據東廠的情報錢禮德一家在南直隸就侵占了兩萬多畝糧田,這還隻是他一家,其他的湖廣新貴還沒統計。
朱宏三做事一向殺伐果斷,要麽不做、做就做絕,但是在湖廣新貴這件事上朱宏三卻犯了難。
湖廣派和當年的廣東派,現在的浙東派、東林黨不同,湖廣派是朱宏三的根本,這些人當年拋家舍業的跟著朱宏三你逃命,現在你吃上肉了,我們就不能喝湯了嗎?
朱宏三當年也是這麽辦的,到廣東後立刻就將手中大部分不重要的廠礦都分給這些湖廣新貴,朱宏三原本以為有自己的扶持,這些人就可以變成早期的資本家。但是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這幫家夥在賺了巨額的利潤後並沒有再投入搞擴大生產,而是到處買房子買地。
朱宏三現在也十分頭疼,他倒不是擔心土地兼並,現在中原人口減少,河南山東等地有大批的土地,還不至於出現人多地少的情況。朱宏三頭疼的是自己扶持的這些湖廣新貴,完全脫離自己的原本希望,成了後世德國那種容克地主階級,而不是發展成英國那種純粹的資產階級。
朱宏三想了好半天也沒個穩妥的辦法,他看了看身邊的朱江,不免起了考驗的心思,問問這個兒子怎麽想的。
“朱江,你說現在武昌周圍土地兼並嚴重,但是這些都是一些朕的老人、朋友,你說朕該怎麽辦?”
朱江聽父皇問自己這些事,神情一振,這可是父皇考驗自己,一定要好好答複。
朱江想了想張嘴說道:“父皇,這些叔叔伯伯當年跟隨父皇南征北戰,現在是應該得些好處,但是萬事都有個限度,武昌的情況實在是做的有些過了!所以兒臣認為應該讓這些人吐出一部分土地返還給無地農民!”
朱江說的主意中規中矩,並不是妥善解決之道。不過朱宏三也沒說什麽,朱江以前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在廣州城裏飛鷹走狗,接著就去當兵,在外征戰三四年,對政務沒有認識也可以理解。
朱宏三沒說好也沒說壞,隻是聽完朱江的建議後點點頭。朱江以為父皇滿意自己的說法,心中十分高興。
朱宏三在武昌縣城裏逛完後離開武昌縣,迴到武昌府城。武昌知府徐孚遠卻沒有迴自己的衙門,而是直接去了布政使衙門。
布政使夏允彝正忙得焦頭爛額,看到徐孚遠進來苦笑道:“闇公,本官在這忙得腳打後腦勺,你卻陪陛下遊山逛水!怎麽遊玩迴來了?”
徐孚遠是南直隸鬆江人,與陳子龍、夏允彝交厚,為“幾社”創始人之一,算是明末東林黨的外圍組織之一。
徐孚遠聽夏允彝調笑,並沒有互嘲,而是低聲說道:“彝仲,今天陛下去了武昌縣老家,出大事了!”
夏允彝一愣,問道:“出什麽事了?”
“彝仲,武昌縣令梁觀梁燕如你認得吧!就是當年和人中一起在太湖組織義軍的那個?”梁觀當年和陳子龍在太湖組織義軍,朱宏三占領南京後被陳子龍推薦當了知縣。
夏允彝經徐孚遠已提醒才想起來,這是自己人啊。
“怎麽了?那個梁觀觸怒陛下了?”
“那倒沒有,但是梁觀將武昌周圍土地兼並之事捅破了,現在皇帝已經知道此事了!”
武昌縣令梁觀看到皇帝隻是責罰了皇親趙德全,然後對其他強占土地的家族不管不問了。梁觀就想站出來再次發言,哪知道身後的武昌知府徐孚遠一把拉住了他。
“梁大人,本官知道你一心為國,但是不要在得寸進尺了,你不怕死可以,但是不要拉上其他同僚!”
徐孚遠知道武昌這些家族和朝中大臣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讓他們難看到頭來倒黴的一定是自己這些外來當官的。
因為明朝官場規定本地人不能在本省當官,所以現在湖廣官員大部分出自浙江和南直隸。這些人雖然身後也站著浙東派和東林黨,但是徐孚遠一個小小的知府,還沒自大到朝中大佬能為他出頭的程度。
現在朝中各派雖然暗地中鬥得厲害,但是表麵上維持的大體上的穩定,絕對不能讓梁觀挑起來各派的紛爭。
梁觀也不是什麽也不懂的官場新丁,他知道單憑自己一己之力可動不了湖廣新貴,還需要朝中大佬支持,所以梁觀也就沒說什麽。
徐孚遠看到梁觀不知聲放下心來,這件事關係重大,還是迴去和總督大人、布政使大人商量一下為好。
朱宏三這次迴鄉本來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拜祭父母,還一個就是尋訪父老鄉親。但是因為土地兼並問題朱宏三也沒臉尋訪老鄉了,所以接下來就去拜見父母。
朱宏三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塋在縣城外三裏處,這地方依山傍水環境不錯。當年朱宏三祖父死後並沒有葬入府城外的楚藩祖墳,而是自行挑選地方埋葬。朱宏三的父親和母親死後也埋在這裏。
朱宏三來到墳前周圍看了看,放下心來,好在清軍和流寇不同,沒有燒人祖墳的習慣,這幾年朱宏三的祖墳並沒有什麽損毀。
中國人講究窮搬家富修墳,現在朱宏三已經富甲天下,自然要大修特修自己祖墳。
“武昌府,朕決定修建皇考陵寢,你組織一下人手!”
徐孚遠聽皇帝這麽說皺起眉頭,現在武昌剛曆戰火,百廢待興,整個武昌府人丁還不到一百萬,現在皇帝就要修祖墳,這徭役怎麽辦?
“陛下,現在武昌府財政緊張,人手不足,並且還要征調民夫征伐滿清,實在抽調不出人手修皇陵啊!”
明代士大夫還是有些骨氣的,最起碼能提出合理意見,這要是後世清代士大夫,隻有跪受君恩的命。徐孚遠反對確實合情合理,朱宏三家的祖墳就在武昌縣城外三裏,按照明代規矩,皇陵周圍十裏都是陵寢範圍,裏麵的一草一木都屬於皇家,這麽算來武昌縣也要被圈進陵寢範圍。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要不從選新址,要不將武昌縣整個遷走,這在平時都不是一時半刻能完成的事情,更何況是戰時。
朱宏三也知道有些為難地方政府,所以他也沒準備現在就開始動手修建。
“武昌府,你們先在梁子湖周圍新選地址,然後開始前期準備,放心!朕由內庫先期撥付銀元十萬,應該夠了!”
徐孚遠知道皇帝有錢,現在聽說不用立刻開工,也放下心來,保證一定在梁子湖周圍選定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當做皇考陵寢。
朱江在邊上聽到後問道:“父皇,武昌距離南京太遠,不如將皇祖父祖母的陵寢遷往鳳陽可好?”
鳳陽是朱元璋的祖墳所在,不過在崇禎年間被一把火燒了,現在還是一片廢墟。朱宏三並不想將母親的墳遷到鳳陽,朱宏三雖然穿越到朱家宗室身上,但是對朱家並沒有什麽認同感,這次迴來主要是拜祭母親,因為朱宏三小時候體弱多病,再加上父親早亡,是母親趙春花一把手將朱宏三拉扯長大。
朱宏三看著父母那不大的墳塋歎了口氣說道:“朱江,你不知道,你祖母是武昌人,去了鳳陽必定要受朱家的氣!你祖母家世代都是武昌人,還是留在武昌吧!”
朱江看父皇已經下定決心將陵寢留在武昌,也不在說什麽。
拜祭完祖墳後,朱宏三進入武昌縣城,看了下以前的故居,不過現在縣城內一片廢墟,除了北城還有些像樣房子外,其他房屋都被十幾年的戰亂破壞的不成樣子。
朱宏三站在自己家的廢墟前,看著隱約還能看出形狀的院落,感慨的說道:“朱江,當年你老子就是在這裏度過了童年!”
朱宏三從大門走進院子,指著邊上的一堆廢墟說道:“這是廂房,當年朕和你嫡母成婚時就在這裏!”
“正房是你祖母的房間!朕記得還有大門左側還有一個狗窩,當時朕養了一隻土狗,起名大黃,後來得病死了!院牆那邊有一個小角門,前麵是雜貨鋪,當年你祖父死的早,都是你祖母操辦了這麽個雜貨鋪才將朕養大!”
朱宏三領著朱江父子二人在廢墟中信步,朱宏三隨手將當年自己童年一些事情講給兒子聽。
來到後院的水井處,朱宏三看了看水井已經幹涸,歎了口氣說道:“這裏是朕做白糖的地方,當年你大伯朱宏義還給朕打下手!”說到這朱宏三想起來當年朱宏義不被後母所容,隻能到自己家中居住,當年二人青梅竹馬,哪想到現在為了權利鬧成這個樣子。
朱江看到父皇提起朱宏義後陷入沉思,也不敢打擾隻好站在邊上等候。
朱宏三從朱宏義身上想到了現在的湖廣派,上午那個武昌縣令說的話朱宏三真聽進去了,土地兼並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這幫湖廣派仗著自己的勢力,除了在湖廣老家大勢占地,在廣東、南直隸、浙江也侵占地方土地。根據東廠的情報錢禮德一家在南直隸就侵占了兩萬多畝糧田,這還隻是他一家,其他的湖廣新貴還沒統計。
朱宏三做事一向殺伐果斷,要麽不做、做就做絕,但是在湖廣新貴這件事上朱宏三卻犯了難。
湖廣派和當年的廣東派,現在的浙東派、東林黨不同,湖廣派是朱宏三的根本,這些人當年拋家舍業的跟著朱宏三你逃命,現在你吃上肉了,我們就不能喝湯了嗎?
朱宏三當年也是這麽辦的,到廣東後立刻就將手中大部分不重要的廠礦都分給這些湖廣新貴,朱宏三原本以為有自己的扶持,這些人就可以變成早期的資本家。但是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這幫家夥在賺了巨額的利潤後並沒有再投入搞擴大生產,而是到處買房子買地。
朱宏三現在也十分頭疼,他倒不是擔心土地兼並,現在中原人口減少,河南山東等地有大批的土地,還不至於出現人多地少的情況。朱宏三頭疼的是自己扶持的這些湖廣新貴,完全脫離自己的原本希望,成了後世德國那種容克地主階級,而不是發展成英國那種純粹的資產階級。
朱宏三想了好半天也沒個穩妥的辦法,他看了看身邊的朱江,不免起了考驗的心思,問問這個兒子怎麽想的。
“朱江,你說現在武昌周圍土地兼並嚴重,但是這些都是一些朕的老人、朋友,你說朕該怎麽辦?”
朱江聽父皇問自己這些事,神情一振,這可是父皇考驗自己,一定要好好答複。
朱江想了想張嘴說道:“父皇,這些叔叔伯伯當年跟隨父皇南征北戰,現在是應該得些好處,但是萬事都有個限度,武昌的情況實在是做的有些過了!所以兒臣認為應該讓這些人吐出一部分土地返還給無地農民!”
朱江說的主意中規中矩,並不是妥善解決之道。不過朱宏三也沒說什麽,朱江以前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在廣州城裏飛鷹走狗,接著就去當兵,在外征戰三四年,對政務沒有認識也可以理解。
朱宏三沒說好也沒說壞,隻是聽完朱江的建議後點點頭。朱江以為父皇滿意自己的說法,心中十分高興。
朱宏三在武昌縣城裏逛完後離開武昌縣,迴到武昌府城。武昌知府徐孚遠卻沒有迴自己的衙門,而是直接去了布政使衙門。
布政使夏允彝正忙得焦頭爛額,看到徐孚遠進來苦笑道:“闇公,本官在這忙得腳打後腦勺,你卻陪陛下遊山逛水!怎麽遊玩迴來了?”
徐孚遠是南直隸鬆江人,與陳子龍、夏允彝交厚,為“幾社”創始人之一,算是明末東林黨的外圍組織之一。
徐孚遠聽夏允彝調笑,並沒有互嘲,而是低聲說道:“彝仲,今天陛下去了武昌縣老家,出大事了!”
夏允彝一愣,問道:“出什麽事了?”
“彝仲,武昌縣令梁觀梁燕如你認得吧!就是當年和人中一起在太湖組織義軍的那個?”梁觀當年和陳子龍在太湖組織義軍,朱宏三占領南京後被陳子龍推薦當了知縣。
夏允彝經徐孚遠已提醒才想起來,這是自己人啊。
“怎麽了?那個梁觀觸怒陛下了?”
“那倒沒有,但是梁觀將武昌周圍土地兼並之事捅破了,現在皇帝已經知道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