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朱宏三知道馮若舒這是為自己打算,因為馮老頭也不知道朱由崧是個什麽人。萬一再弄個和朱宏三自己一樣英明神武的皇帝那就真是寡婦死兒子—沒指望了。


    朱宏三知道朱由崧也就是個中人之資,他這樣的皇帝要放在太平年間可能還能做出點事,但是在亂世就是個費。


    不過朱宏三也沒說啥,畢竟馮老頭是為了自己好。


    朱宏三看到要說的話都說了,自己留在這花子窩也沒啥意思,說道:“那皇侄就祝願皇叔能登大寶。”


    說完朱宏三拿出一疊銀票,說道:“皇叔,小侄沒有啥能幫你的,這是一萬兩銀子。小侄知道叔叔要幹大事請,用銀子的地方多,這些是小侄一片心意。”


    朱由崧真是非常感動,自己流亡這幾年,看慣了親戚的嘴臉。第一次有像朱宏三這樣雪中送炭的。


    朱由崧站起來說道:“賢侄,叔叔現在答應你,隻要叔叔大事辦成,你就是楚王。馮大人就是大學士。”


    朱宏三說道:“那小侄就先謝謝皇叔了。小侄告辭。”說完起來和馮若舒離開。朱由崧自然按照馮若舒安排派人去找盧九德不提。


    出來朱宏三和馮若舒走了一會兒,欣賞了一下洪澤湖的風光。朱宏三說道:“先生,現在咱們應該做的完成了,剩下的就看老天安排了。”


    馮若舒點點頭,說道:“下麵就沒事了,咱們在淮安等著消息。正好老夫從沒來過淮安,主公有興趣陪老夫一同瀏覽一下這個淮陰侯故裏嗎?”


    朱宏三笑道:“正好小子有空,舅父大人請。”


    就在朱宏三和馮若舒二人在這遊覽洪澤湖風光,遠在浦口的馬士英和史可法二人正在商量大明王朝下一個皇帝的人選。


    史可法之所以要來浦口和馬士英商量,並非因為馬士英和他關係好或者官位高,也不是因為馬士英見識過人,而是因為馬士英督下有著幾鎮總兵率領的大批部隊,手裏抓著槍稈子。


    而福、潞兩位熱門候選藩王又恰恰在他治地內,因此無論想立誰做皇帝,都必須要和他達成一致,在這個時候,可說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種對形勢的最基本認識,史可法還是有的,而且說做就做,馬上約見馬士英,在浦口與之密談。從此點看,史可法比之錢謙益之流,政治眼光還是高了不少。


    而馬士英此刻的態度頗親東林黨,也有心要立個大功,於是兩人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秘密商定出一個兩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棄福王和潞王,擁立桂王朱常瀛。


    史可法遂於到達浦口的第二天,寫信迴南京,提出了擁立桂王,同時由潞王仿照古兵馬元帥之製暫時統率兵馬的方案。


    而南京的東林勢力,其實隻要不是福王朱由崧繼位,無論選誰都不會有意見的,所以他們一接到史可法的方案,禮部就馬上準備了各種儀仗,打算出發去廣西接桂王到南京繼位。


    由此可見,南京的東林黨人所謂的“立賢”,確實全是為自身利益而罔顧社稷的一句口號而已。


    倘若他們真的是為了國家社稷“立賢”舍福王擁潞王,則當力爭到底,做皇帝的人選豈能說換就換如此兒戲的。


    從這點上說,錢謙益、呂大器等人比之萬曆時期的東林前輩們,風骨相去甚遠,正所謂一代不如一代。


    無論那些東林前輩出於什麽原因,單論他們敢於不惜丟官丟腦袋不顧私利和皇帝抗爭到底這一點,就遠比錢謙益等輩強得多。


    但是這幫東林攪屎棍忘了曆史是由小人物創造的這句名言,他們忘了一個小人物,一個他們沒放在眼裏的太監。


    老福王朱常洵在北京的時候,身邊有位綽號“胎裏紅”的小太監叫盧九德,在朱常洵離京就藩後,他一路高升,到了崇禎朝,已經屢屢監軍,節製過左良玉、曹文詔、黃得功、劉良佐、陳永福等悍將,也與農民軍連番大戰過,曾任總督京營太監,現在正好是守備鳳陽的監軍太監。


    作為宮中舊人,他當然知道多年前那朝中宮裏的一係列故事,譬如“爭國本”,他也很清楚眼前這位故主之子,現任的福王朱由崧是當前最有資格的皇帝候選人。


    而征戰沙場多年的經曆,更讓他知道什麽才是硬道理。


    所以他在得到福王朱由崧的書信後,馬上就去找來了硬道理——槍稈子。


    後來弘光朝四大鎮中的高傑、黃得功、劉良佐三鎮,雖然此刻隸屬總督馬士英麾下,但也多曾是盧九德的監下將領,大家是一條戰壕裏並肩作戰出生入死過的親密戰友。


    因此當盧九德對高傑等人一攤牌,亮出福王朱由崧的書信,說明要擁立福王做定策功臣的計劃後,這些在明朝曆來被知識分子臭老九壓製的武將馬上知道,他們出頭的日子就要到了,而且這場富貴之大,是他們做夢都沒想過的。


    至於另外一鎮山東總兵劉澤清,在開始時雖然曾一度附和東林勢力的意見,支持擁立潞王,但這時一看自己兵力遠遠不敵擁福王的三鎮,遂馬上見風使舵也表示效忠福王了。


    馬士英和史可法達成交易後興高采烈的迴到鳳陽,誰知道他一進城,卻駭然發現自己手下的大將和部隊雲集城內外,且已經清一色地倒向了福王朱由崧。


    馬士英也是個官場老油條,他很清楚形勢至此,自己已經沒有其他路好走,隻能順勢倒向福王朱由崧,不然的話,別說什麽仕途,隻怕連性命都難以保全。


    因此他馬上附盟,與盧九德及諸鎮總兵一起在鳳陽皇陵前盟誓擁立福王,順水推舟地做了文臣中的頭號定策功臣。


    至此,福王朱由崧登基大事已定了。


    在鳳陽“擁福王事件”成為定局後,馬士英率軍五萬,在四月二十日來到淮安,接上朱由崧趕往南京。


    朱宏三一行沒有跟著馬士英他們一起走,畢竟朱宏三一大家子,實在跟不上大軍的速度。所以和朱由崧約定在南京相見。


    等到馬士英接上朱由崧南下,朱宏三一行慢慢悠悠的在四月二十二日啟程,順著運河接著走。


    朱宏三一行經過寶應、高郵,一路走一路玩,直到五月初五才到達揚州。在這座千年重鎮停留了三天,朱宏三陪著馮若舒走遍了揚州城裏城外的風景名勝,才出發奔往丹徒,在這裏運河就連接上長江了。


    朱宏三的船隊這時逆江而上,在五月初十終於到達了六朝古都,南京。


    朱宏三讓船隊停在外金川門,自己帶著馮若舒和大家順著外金川大街進入金川門,進入南京。


    找個地方住下後,馮若舒去拜訪了幾個老朋友,什麽沈猶龍、阮大铖之流,晚上才迴來。


    迴來後馮若舒找到朱宏三告訴他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五月初三福王就任監國,定在五月十五就要登基。還有就是朱由崧要封朱宏三為王,封地具體在那還沒定,馮若舒內定位戶部尚書。


    看到馮若舒飄飄然的神態,朱宏三說道:“要不舅父大人留下來?”馮若舒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他說:“現在那幫東林攪屎棍都把我當成馬士英的人,留在這肯定沒好果子吃。我還是和你去廣東吧。”


    朱宏三問道:“還一個壞消息呢?”


    馮若舒說道:“也不能說是壞消息,朝裏很多人還說是好消息,那就是偽順皇帝李自成在一片石被滿清大敗,聽說李自成已經退迴北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限無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限無敵並收藏明末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