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舒晴沒有拒絕,抱著就顛顛尋到自己的馬車,看似放入箱子裏,實則習慣性地收入超市。
裏正按照禹安的提議,以人頭為標準分配財物,隻是東西太零散沒法均分。便讓王老秀才將所有東西一一登記在紙上,暫時由裏正代為保管,等到了津周,用這些財物買田地買宅子蓋房。
大家沒敢多待,再度暈乎乎地牽著牲畜趕路,時不時地問問左右,“我們是每個人分十多兩銀子並一些首飾吧?”
“是是是,首飾還比金子銀子多呢,說不定能買兩畝地?”
“不知道津周田地什麽價錢呢……”
眾人有了新話題,又多了一大筆銀子,渾身力氣沒處使,步子邁得更快了,笑得臉僵了依舊咧著嘴。
在山上彎彎曲曲走了四五天,他們才下了山踏上筆直的官道。
眾人忍不住迴頭看去,真不敢想象自己一步步從那狹窄的路上走過,而且還在一個賊窩裏安然無恙地呆了一晚上,因禍得福多了筆錢財。
山的兩側風景果真不同,這裏氣溫適宜,空氣清新含著淡淡地水汽。大家貪婪地深吸口氣,沒走幾步路,就看到了清澈的溪水。
眾人嗷嗷地直奔過去,捧著水往臉上撒,哎呦喂,多久了,他們多久沒見過如此清澈泛甜的水?他們第一反應就抓緊將浴桶、木桶和竹節裏灌滿,可灌到一半,都又哭又笑起來。
往後他們不再缺水,隻要帶足一兩天的量就行。
蝗災、瘟疫、旱災,統統被他們遠遠地甩在身後,大家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前麵有個小鎮,咱今天就去客棧裏洗漱歇著,”這條路薑父走過不少次,高聲對大家說,“我請諸位吃肉包子!”
孩子們興奮地在車輛間追逐,大人臉色的苦澀全部褪去,“給娃買糖葫蘆、桂花糕……”
“我給娘買桃酥……”
“娘子,咱買些布做新衣服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心情好了自然要狠狠購物一番。他們都憋瘋了,一路上是有錢都花不出去的。
眾人腳步更快了,直接甩著皮鞭讓馬、騾子和牛們小跑起來,沒多久便到了小鎮。
這裏也因為南來北往的客人繁華起來,他們尋了個普通的客棧,將東西放好,把自己裏裏外外洗幹淨換上衣服,懷揣著銀子跟家人去街上掃蕩。
薑舒晴梳妝完打開門,就看見高敬森爺三個,彎著眉眼笑著問:“幹嘛呢這是?”
“娘親,我想吃糖葫蘆,”高雅然上前拽著她的手,撒嬌地搖著。
“娘親,我想吃紅燒肉,”高卓然靦腆地抓著她的另一隻手,滿懷期待地望著她。
“娘子,為夫想小酌幾杯,”高敬森微彎著腰同她齊平,扯著唇角輕聲說,那笑意猶如春日綻放的百花,瞧得人頭暈目眩,不知怎麽就點頭應了。
高敬森一手將高雅然抱入懷中,另一隻手握上薑舒晴剛空出來的纖纖玉指,十指交纏,被寬大的袖子遮蓋。“走,逛街去咯!”
“哎,”薑舒晴被扯著一路小跑,“你腿還沒好利索,把雅然放下。”
“沒事,她才多重啊?”高敬森捏了捏她的手背,“聽嶽丈說,這裏一條街都是賣小吃的,咱從頭吃到尾,相當於吃了半個夏華國的飯。”
聽到吃得,薑舒晴來精神了,不需要扯著,腳就邁得飛快。
燒烤、炒麵、肉夾饃、糖葫蘆、竹筒粽子、米糕、糖人、糍粑、肉包子、炒飯、燒雞、烤鴨、燒蛋等等,各種香味爭先恐後地往人鼻子裏轉。
他們沒有吃午飯,這會兒看什麽都想吃。每種買一份,一家四口分著吃,嚐了味還能有肚子吃其他的。
哪怕這樣,他們隻奮戰了半條街,肚子已經鼓起來抗議了。
“娘親,”高卓然扯扯薑舒晴的衣服,示意她彎腰。
薑舒晴好笑地配合,把耳朵貼過去。
小家夥用手放在嘴邊,小聲地說:“娘親,今天是我最最最最開心的一天。”說完,他不好意思地紅著臉,眼睛四處瞄著就不敢看她。
薑舒晴怔了怔,下意識地看向高敬森,對上他盛著繾綣的眸子,心漏跳一拍。或許高度緊張後,大家有些放縱,所以某些被忽略的感情很容易放大。
她笑笑揉揉高卓然的頭發,“咱迴去躺在舒服的床上睡一覺,下午再出來逛。”
倆孩子高興地小小歡唿一聲,扯著父母,邊走邊跳地迴去。
在客棧裏奢侈一天,眾人說什麽都不多待了,繼續往津周趕。
剩下的半個多月,他們像是郊遊,吹著溫潤的風,嗅著清新的花香,說說笑笑毫無壓力地趕路。
十一月中旬,大家終於站在了津周城外,望著濃濃南方古韻又不乏巍峨的城門,心裏酸甜苦辣齊齊湧出來。
薛老爺子用手抹了抹濕潤的眼角,“老夫沒想到一輩子兩次逃荒都全須全尾地活下來了。孩子們也都在身邊,一個不少,這是十九皇子、高舉人、薑老爺和裏正的功勞啊。”
眾人重重地點頭附和,不約而同地從車隊裏走出來,衝著前麵跪下,滿懷感激地磕了三個頭。
薑父一行人無奈,隻能側身避開。
有承安侯府的牌子和高敬森的功名冊,他們順順當當地入了城。
“閨女,你娘說在津周哪裏落戶了嗎?”薑父把薑舒晴扯到一邊,小聲地問道。
薑舒晴眨巴眨巴眼睛,“爹,你不是說要買幾個鋪子收租嗎?自然是住在城裏咯。”
薑父失望地點點頭,“待會我跟敬森和裏正去衙門走一趟看看吧。”
眾人們等不及,也舍不得住在客棧裏,簡單地啃了點幹糧,就催促著裏正去問問。
縣太爺一聽薑父幾人拜見,立馬喊著師爺、捕頭等等小官們出門客氣地將人迎進來。
客套話來往幾句,裏正就代替眾人稟明來意。
“落戶?這是小事,哪裏還需要幾位親自來?讓人去衙門說一聲登記造冊便是。咱這裏都鼓勵落戶耕田呢,太守特意稟明聖上為爾等爭取了不少好處。”
津周地廣人稀,本地百姓們大都從商,耕田者不多,沒有北方人視地如命的執念,所以有大麵積的肥沃土地閑置著。
裏正按照禹安的提議,以人頭為標準分配財物,隻是東西太零散沒法均分。便讓王老秀才將所有東西一一登記在紙上,暫時由裏正代為保管,等到了津周,用這些財物買田地買宅子蓋房。
大家沒敢多待,再度暈乎乎地牽著牲畜趕路,時不時地問問左右,“我們是每個人分十多兩銀子並一些首飾吧?”
“是是是,首飾還比金子銀子多呢,說不定能買兩畝地?”
“不知道津周田地什麽價錢呢……”
眾人有了新話題,又多了一大筆銀子,渾身力氣沒處使,步子邁得更快了,笑得臉僵了依舊咧著嘴。
在山上彎彎曲曲走了四五天,他們才下了山踏上筆直的官道。
眾人忍不住迴頭看去,真不敢想象自己一步步從那狹窄的路上走過,而且還在一個賊窩裏安然無恙地呆了一晚上,因禍得福多了筆錢財。
山的兩側風景果真不同,這裏氣溫適宜,空氣清新含著淡淡地水汽。大家貪婪地深吸口氣,沒走幾步路,就看到了清澈的溪水。
眾人嗷嗷地直奔過去,捧著水往臉上撒,哎呦喂,多久了,他們多久沒見過如此清澈泛甜的水?他們第一反應就抓緊將浴桶、木桶和竹節裏灌滿,可灌到一半,都又哭又笑起來。
往後他們不再缺水,隻要帶足一兩天的量就行。
蝗災、瘟疫、旱災,統統被他們遠遠地甩在身後,大家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前麵有個小鎮,咱今天就去客棧裏洗漱歇著,”這條路薑父走過不少次,高聲對大家說,“我請諸位吃肉包子!”
孩子們興奮地在車輛間追逐,大人臉色的苦澀全部褪去,“給娃買糖葫蘆、桂花糕……”
“我給娘買桃酥……”
“娘子,咱買些布做新衣服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心情好了自然要狠狠購物一番。他們都憋瘋了,一路上是有錢都花不出去的。
眾人腳步更快了,直接甩著皮鞭讓馬、騾子和牛們小跑起來,沒多久便到了小鎮。
這裏也因為南來北往的客人繁華起來,他們尋了個普通的客棧,將東西放好,把自己裏裏外外洗幹淨換上衣服,懷揣著銀子跟家人去街上掃蕩。
薑舒晴梳妝完打開門,就看見高敬森爺三個,彎著眉眼笑著問:“幹嘛呢這是?”
“娘親,我想吃糖葫蘆,”高雅然上前拽著她的手,撒嬌地搖著。
“娘親,我想吃紅燒肉,”高卓然靦腆地抓著她的另一隻手,滿懷期待地望著她。
“娘子,為夫想小酌幾杯,”高敬森微彎著腰同她齊平,扯著唇角輕聲說,那笑意猶如春日綻放的百花,瞧得人頭暈目眩,不知怎麽就點頭應了。
高敬森一手將高雅然抱入懷中,另一隻手握上薑舒晴剛空出來的纖纖玉指,十指交纏,被寬大的袖子遮蓋。“走,逛街去咯!”
“哎,”薑舒晴被扯著一路小跑,“你腿還沒好利索,把雅然放下。”
“沒事,她才多重啊?”高敬森捏了捏她的手背,“聽嶽丈說,這裏一條街都是賣小吃的,咱從頭吃到尾,相當於吃了半個夏華國的飯。”
聽到吃得,薑舒晴來精神了,不需要扯著,腳就邁得飛快。
燒烤、炒麵、肉夾饃、糖葫蘆、竹筒粽子、米糕、糖人、糍粑、肉包子、炒飯、燒雞、烤鴨、燒蛋等等,各種香味爭先恐後地往人鼻子裏轉。
他們沒有吃午飯,這會兒看什麽都想吃。每種買一份,一家四口分著吃,嚐了味還能有肚子吃其他的。
哪怕這樣,他們隻奮戰了半條街,肚子已經鼓起來抗議了。
“娘親,”高卓然扯扯薑舒晴的衣服,示意她彎腰。
薑舒晴好笑地配合,把耳朵貼過去。
小家夥用手放在嘴邊,小聲地說:“娘親,今天是我最最最最開心的一天。”說完,他不好意思地紅著臉,眼睛四處瞄著就不敢看她。
薑舒晴怔了怔,下意識地看向高敬森,對上他盛著繾綣的眸子,心漏跳一拍。或許高度緊張後,大家有些放縱,所以某些被忽略的感情很容易放大。
她笑笑揉揉高卓然的頭發,“咱迴去躺在舒服的床上睡一覺,下午再出來逛。”
倆孩子高興地小小歡唿一聲,扯著父母,邊走邊跳地迴去。
在客棧裏奢侈一天,眾人說什麽都不多待了,繼續往津周趕。
剩下的半個多月,他們像是郊遊,吹著溫潤的風,嗅著清新的花香,說說笑笑毫無壓力地趕路。
十一月中旬,大家終於站在了津周城外,望著濃濃南方古韻又不乏巍峨的城門,心裏酸甜苦辣齊齊湧出來。
薛老爺子用手抹了抹濕潤的眼角,“老夫沒想到一輩子兩次逃荒都全須全尾地活下來了。孩子們也都在身邊,一個不少,這是十九皇子、高舉人、薑老爺和裏正的功勞啊。”
眾人重重地點頭附和,不約而同地從車隊裏走出來,衝著前麵跪下,滿懷感激地磕了三個頭。
薑父一行人無奈,隻能側身避開。
有承安侯府的牌子和高敬森的功名冊,他們順順當當地入了城。
“閨女,你娘說在津周哪裏落戶了嗎?”薑父把薑舒晴扯到一邊,小聲地問道。
薑舒晴眨巴眨巴眼睛,“爹,你不是說要買幾個鋪子收租嗎?自然是住在城裏咯。”
薑父失望地點點頭,“待會我跟敬森和裏正去衙門走一趟看看吧。”
眾人們等不及,也舍不得住在客棧裏,簡單地啃了點幹糧,就催促著裏正去問問。
縣太爺一聽薑父幾人拜見,立馬喊著師爺、捕頭等等小官們出門客氣地將人迎進來。
客套話來往幾句,裏正就代替眾人稟明來意。
“落戶?這是小事,哪裏還需要幾位親自來?讓人去衙門說一聲登記造冊便是。咱這裏都鼓勵落戶耕田呢,太守特意稟明聖上為爾等爭取了不少好處。”
津周地廣人稀,本地百姓們大都從商,耕田者不多,沒有北方人視地如命的執念,所以有大麵積的肥沃土地閑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