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氏的話正合母女倆心思,連忙道了謝。
……
從縣城迴來的當天晚上,秦氏便找倆妯娌就鋪子的位置進行商議,其實主要是將鍾月的想法告訴了她們。
「咱們又不準備擺攤賣蔬果,鋪子選在菜市行我不中意。」小杜氏聽了妯娌建議,想都沒想的表明反對態度。
作為土生土長的鄭縣人,縣城哪條街道適合做什麽,人流量如何,她自認為心裏跟明鏡似的。
誰做買賣不上心,從存了開鋪子的念頭,小杜氏也在認真物色門麵,自然心底有理想的地段。
「二嫂,我也覺得鋪麵租在菜行有欠考慮,若好地段的房子不好租,緩緩也行。」
期間一直保持沉默的郭氏出聲道,她知道兩個妯娌都計劃做吃食生意,自認為廚藝拚不過她們倆。
再三琢磨決定接繡活順帶賣些低端平民的胭脂水粉,如若店鋪開在吵嚷的菜場,必定不合適。
一旁搖著蒲扇的杜氏聽三個兒媳婦議論生意場裏麵的事情,本想插嘴說幾句。
可想起老伴的勸告,遂作罷,三人都不是好相與的主,況且三房各做各的,進帳各歸自家荷包,到時萬一經營有個意外反倒落個不是。
「既然大嫂和玉英都不同意,那咱們就再等等,說不得運氣好牙行很快就能幫咱們找到合適的鋪麵。」
妯娌倆均有異議,雖出乎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秦氏沒進行過多勸說,先買田再開店亦是一樣。
時間在秦氏母女倆眼中,一晃而過,而對小杜氏而言分外煎熬,因為直至中秋時節,也沒租到合適的鋪子。
不是地段不合適,便是嫌租錢太貴,鍾月中意的是菜市行旁邊的地段,所以抱著不願意就繼續等的態度。
依照往年慣例,八月中下旬秦二郎都會從京城迴鄭縣負責棉絨的收購事項。
從七月半始由於棉桃相繼開瓣,鍾月和秦氏便不再往縣城跑,全心精力用在搶收棉田上,盡量讓棉絨少淋雨水,賣個好價錢。
……
「聽你嫂子講,你有意在城郊買田?是要多置些田產,這次迴來我也準備跟你嫂子商量這事,能早一日買便早一日。」
秦二郎像以往每次迴鄉一樣,來小妹家看看情況。
從妻子嘴裏聽說小妹預備城郊購田,剛聞聽這個消息,他有點不相信。
以自家妹子的做法攢的錢多半打算留給外甥女出嫁壓箱底的,沒想到竟然如此有遠見。
其實即便妹妹沒這個主意,這次他也準備勸說她把手頭上的錢用來置田產。
京都外城和裏城空間麵積有限,而全國各地的百姓在持續湧入都城,以致都城牆外由散民聚居而成的草市漸成氣候。
而朝廷的態度為中立的,甚至說放任自流也不為過。
但眼光毒辣的作坊少東家斷定早晚皇上會下旨將城外的草市劃歸到京都行政所轄範圍。
那樣以來鄭縣對於京都百姓的日常供給作用將會更加突出,田地的收益更為可觀。
秦氏聞言麵上一喜,望向眉目同樣含笑的女兒,心底感慨女兒長大了,考慮事情比做母親的她還周到。
鍾月此刻的確非常高興,看樣子不用再多費口舌兩家一起買田之事便有了著落。
不過這種占便宜的事,還是由她們主動提出來為好,於是笑著對喝茶的秦二郎道:
「二舅,您準備買多少畝,我們最多隻能置六七畝,恐地片小不好買,要不咱們兩家一起合買吧?」
第57章 買田
秦二郎心裏也有此意, 妹子家隻有她和外甥女沒有男勞力, 兩家挨在一處有什麽重體力活可以照應下。
於是頷首應道:「行,這次迴來時間不趕慌, 此事由我去田宅行辦。鋪子可選好了?」
他知道小妹準備和兩個妯娌一起租鋪子做生意。從內心來講並不贊同三人合夥,但考慮到實際情況便沒有多說什麽。
「沒呢, 大嫂和玉英還在猶豫著, 照這個樣子估摸到年前去了。」
提起耽擱許久的鋪麵, 秦氏擰著眉頭嘆氣道。
她跟鍾月想法不一樣, 吃過一次做買賣的甜頭, 覺得鋪子早開一日多賺一日的錢。
買田的事八字還沒一撇, 店鋪總這麽拖著,眼看一年光景已過去大半, 啥事沒辦成,怎不讓她發愁。
女兒勸慰她莫要心急, 可一想到兩件事還沒眉目,心頭的燥火便控製不住往上竄。
「租鋪子是大事心急不得,萬一走了眼,非但掙不到, 投進去的本錢也打水漂。」秦二郎安撫妹子道。
「娘,你瞧二舅也這樣說,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好事才多謀。」大熱的天鍾月卻笑如春風。
以大伯娘的脾性, 肯定比她娘還急迫, 相信過不了多久就能達成一致意見。
秦氏被女兒的淡定的模樣氣笑了, 不由嗔了她已一眼,這麽多人就數她跟沒事人一樣。
原以為買田的事情要過些日子才有頭緒,沒想到跟秦二郎說罷第三日,他便過來知會說讓去一塊看田。
「怎麽這麽快?!」秦氏驚訝道,盡管心裏做了準備,可如此事到臨頭突然將大半家底拿出來,真有點捨不得。
「秋莊稼要看要收完了,買田的人急等著種下季麥子,牙行那邊催的緊。」秦二郎笑道,這次的確運氣好,因熟人關係牙行中人給物色了二十畝上等好田。
……
從縣城迴來的當天晚上,秦氏便找倆妯娌就鋪子的位置進行商議,其實主要是將鍾月的想法告訴了她們。
「咱們又不準備擺攤賣蔬果,鋪子選在菜市行我不中意。」小杜氏聽了妯娌建議,想都沒想的表明反對態度。
作為土生土長的鄭縣人,縣城哪條街道適合做什麽,人流量如何,她自認為心裏跟明鏡似的。
誰做買賣不上心,從存了開鋪子的念頭,小杜氏也在認真物色門麵,自然心底有理想的地段。
「二嫂,我也覺得鋪麵租在菜行有欠考慮,若好地段的房子不好租,緩緩也行。」
期間一直保持沉默的郭氏出聲道,她知道兩個妯娌都計劃做吃食生意,自認為廚藝拚不過她們倆。
再三琢磨決定接繡活順帶賣些低端平民的胭脂水粉,如若店鋪開在吵嚷的菜場,必定不合適。
一旁搖著蒲扇的杜氏聽三個兒媳婦議論生意場裏麵的事情,本想插嘴說幾句。
可想起老伴的勸告,遂作罷,三人都不是好相與的主,況且三房各做各的,進帳各歸自家荷包,到時萬一經營有個意外反倒落個不是。
「既然大嫂和玉英都不同意,那咱們就再等等,說不得運氣好牙行很快就能幫咱們找到合適的鋪麵。」
妯娌倆均有異議,雖出乎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秦氏沒進行過多勸說,先買田再開店亦是一樣。
時間在秦氏母女倆眼中,一晃而過,而對小杜氏而言分外煎熬,因為直至中秋時節,也沒租到合適的鋪子。
不是地段不合適,便是嫌租錢太貴,鍾月中意的是菜市行旁邊的地段,所以抱著不願意就繼續等的態度。
依照往年慣例,八月中下旬秦二郎都會從京城迴鄭縣負責棉絨的收購事項。
從七月半始由於棉桃相繼開瓣,鍾月和秦氏便不再往縣城跑,全心精力用在搶收棉田上,盡量讓棉絨少淋雨水,賣個好價錢。
……
「聽你嫂子講,你有意在城郊買田?是要多置些田產,這次迴來我也準備跟你嫂子商量這事,能早一日買便早一日。」
秦二郎像以往每次迴鄉一樣,來小妹家看看情況。
從妻子嘴裏聽說小妹預備城郊購田,剛聞聽這個消息,他有點不相信。
以自家妹子的做法攢的錢多半打算留給外甥女出嫁壓箱底的,沒想到竟然如此有遠見。
其實即便妹妹沒這個主意,這次他也準備勸說她把手頭上的錢用來置田產。
京都外城和裏城空間麵積有限,而全國各地的百姓在持續湧入都城,以致都城牆外由散民聚居而成的草市漸成氣候。
而朝廷的態度為中立的,甚至說放任自流也不為過。
但眼光毒辣的作坊少東家斷定早晚皇上會下旨將城外的草市劃歸到京都行政所轄範圍。
那樣以來鄭縣對於京都百姓的日常供給作用將會更加突出,田地的收益更為可觀。
秦氏聞言麵上一喜,望向眉目同樣含笑的女兒,心底感慨女兒長大了,考慮事情比做母親的她還周到。
鍾月此刻的確非常高興,看樣子不用再多費口舌兩家一起買田之事便有了著落。
不過這種占便宜的事,還是由她們主動提出來為好,於是笑著對喝茶的秦二郎道:
「二舅,您準備買多少畝,我們最多隻能置六七畝,恐地片小不好買,要不咱們兩家一起合買吧?」
第57章 買田
秦二郎心裏也有此意, 妹子家隻有她和外甥女沒有男勞力, 兩家挨在一處有什麽重體力活可以照應下。
於是頷首應道:「行,這次迴來時間不趕慌, 此事由我去田宅行辦。鋪子可選好了?」
他知道小妹準備和兩個妯娌一起租鋪子做生意。從內心來講並不贊同三人合夥,但考慮到實際情況便沒有多說什麽。
「沒呢, 大嫂和玉英還在猶豫著, 照這個樣子估摸到年前去了。」
提起耽擱許久的鋪麵, 秦氏擰著眉頭嘆氣道。
她跟鍾月想法不一樣, 吃過一次做買賣的甜頭, 覺得鋪子早開一日多賺一日的錢。
買田的事八字還沒一撇, 店鋪總這麽拖著,眼看一年光景已過去大半, 啥事沒辦成,怎不讓她發愁。
女兒勸慰她莫要心急, 可一想到兩件事還沒眉目,心頭的燥火便控製不住往上竄。
「租鋪子是大事心急不得,萬一走了眼,非但掙不到, 投進去的本錢也打水漂。」秦二郎安撫妹子道。
「娘,你瞧二舅也這樣說,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好事才多謀。」大熱的天鍾月卻笑如春風。
以大伯娘的脾性, 肯定比她娘還急迫, 相信過不了多久就能達成一致意見。
秦氏被女兒的淡定的模樣氣笑了, 不由嗔了她已一眼,這麽多人就數她跟沒事人一樣。
原以為買田的事情要過些日子才有頭緒,沒想到跟秦二郎說罷第三日,他便過來知會說讓去一塊看田。
「怎麽這麽快?!」秦氏驚訝道,盡管心裏做了準備,可如此事到臨頭突然將大半家底拿出來,真有點捨不得。
「秋莊稼要看要收完了,買田的人急等著種下季麥子,牙行那邊催的緊。」秦二郎笑道,這次的確運氣好,因熟人關係牙行中人給物色了二十畝上等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