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接下來怎麽辦,做買賣掙到的銀錢或者買鋪子或者繼續置田地,如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環。
當然,以上種種憧憬幻想是基於最理想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的,假如有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進展就不是那順利了。
秦氏聽閨女說要把自家農田像鄉紳一樣租給農戶已經夠驚訝的,接著又聽她講還要用全部家底在縣郊買田。
因此再也忍住了,瞪著眼睛搖頭說:「家裏銀子絕不能亂花,那是留給你將來出嫁壓箱底的,老天哪能事事如人意歲歲豐收,萬一以後年成不好咋辦?再說買賣上的事更說不準了,掙不掙錢還兩說呢。」
家底兩年前女兒已曉得,其中二十兩是夫妻倆平日裏攢下的家當,剩下二十五兩乃丈夫當初猝世後,京都的棉坊東家給的撫恤金。
她心底早已打算好,不管家裏日子再怎麽艱難,其中四十兩鐵定不能動,留給女兒做嫁妝。
鍾月見秦氏神情十分認真的對她說家資是留給自己壓箱底的,即感動又莫名想笑。
她笑的咧咧嘴,親昵地挽住老娘的膀子,頗有循循善誘的味道說:
「娘,買的田也可以當嫁妝啊,到時夫家得知陪嫁裏竟然有城郊的良田,暗下肯定誇讚你有眼光。你想啊,咱們鄭縣離京都那麽近,將來農田必定人人爭著搶著買,價錢可不如現在一畝良田六七兩。」
方今,皇家建立新朝不過短短數十年,就他們鄭縣而言,尚未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百姓與土地矛盾並不激烈,暫時買到整塊的農田並非難事,但隨著時間推移可就不一定了。
第51章 數錢
「可……」秦氏還想再說, 卻被鍾月笑著搶言道:「娘, 你要是還有顧忌,那等二舅從京都迴來問問他是怎麽說的。」
清楚秦氏想法暫時不可能那麽快轉變過來,反正城裏的鋪子年底才準備好, 城郊置田的事情不著急, 給她段時間緩衝下。
即使現在買到手裏, 恐怕為伺候莊稼得兩地奔波,勞心勞力。
事情一件一件的辦, 她相信以二舅看法定然支持她們在縣郊買田。
果然,鍾月說等秦二郎迴來徵詢其意見後,秦氏便沒再反對,點頭贊同。
縱使女兒說得句句在理, 可她所以猶豫主要是女兒提出的事情太過重大,她以前從來沒想過,若全都一股腦做下來, 真有點心發慌。
時間過的飛快, 轉眼間廟會已去四日, 秦氏和鍾月決定明兒晌午吃罷午飯,給鍾大山杜氏老夫婦買些禮品就打道迴府。
雖然這幾日裏披星戴月忙碌,可看著眼前大半木匣子銅錢,兩人絲毫沒感覺到困累。
「娘,這得有二三吊錢吧?!」眉眼染滿笑意的鍾月將雙手伸進銅錢堆裏, 捧起一捧嘩啦啦揚起來, 頗為興奮地說。
「穿完不就知道了。」同樣麵龐顯笑的秦氏手中拿根細麻繩, 開始認真穿銅錢,心底記下繩上的銅錢數目,一千枚為一吊。
鍾月明白數銅錢時千萬不能打岔,不然又得費力重數。
於是也捏了跟麻線幫忙一起穿,速度得抓緊些,否則等會舅娘洗漱完進屋,感覺就有些別扭了。
「剩下的留給你舅娘。」母女兩人各自穿好沉沉的一吊後,秦氏扒了扒匣子底部,憑經驗估計了下剩餘的散錢不夠一吊,語氣自然同鍾月說。
雖然當初娘家二嫂堅持說不要租錢,可秦氏並未真的打算白占便宜,關係再好也隻是親戚。
心底感激歸感激,但明麵上同樣得表示,有來才有往。
待她們鋪子年底租好買賣做上,以後兩家打交道的時日還長著。
鍾月對於秦氏的決定沒任何意見,這幾日煎餅攤之所以生意火爆,不但得益於廟會期間人流量大增,還因為她二舅食鋪的地理位置好,酬謝人家天經地義。
就目前的進項情況,刨除食材和炭火開支,每日淨利潤能有一吊多錢。
這個數目已經超出預期額了,由此可見買賣的好壞也需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她想到時自家鋪子選址以及買賣具體實行方案得用心謀劃。
「以舅娘的脾性,先不要跟她說,明兒走的時候再告訴。」見秦氏仍將留下的銅錢穿在繩上,她拿起兩吊整錢起身拉開身後的櫃門,放進置在最上格的褡褳中,用手掩好,裏麵還有另外五吊錢。
「那是當然,走時壓她枕頭下麵。」
……
由於急於歸家,娘倆草草吃了中飯,清罷行李,一起到肆口置辦東西。
百姓皆知按照慣例廟會最後一日各種物品會減價售賣,故而到了午後,街肆巷口變得尤其熱鬧。
當初曾子辰送給她的紙張用的差不多了,鍾月想去書肆碰碰運氣,看看紙張和墨丸是否也同其他東西一樣低價處理。
沒想到竟碰上了曾子辰,未等她先出聲,秦氏已道:
「子辰?來買書啊?好,好……聽你大娘講你書讀的好將來定能考中秀才!咱村兒這些年沒出過秀才,到時給鍾家村爭爭氣。」
第52章 借棉種
用過午膳去往學堂的曾子辰,發現街道上行人如織商販賣力吆喝, 猛然想起今兒是廟會最後一日。
他見時間尚早便順道拐向不遠處的臨街書肆。
凝神挑選書冊時, 忽聞有人同自己打招唿, 聲音很熟悉,抬首望去見是秦氏母女,未語先笑出聲打招唿道:
當然,以上種種憧憬幻想是基於最理想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的,假如有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進展就不是那順利了。
秦氏聽閨女說要把自家農田像鄉紳一樣租給農戶已經夠驚訝的,接著又聽她講還要用全部家底在縣郊買田。
因此再也忍住了,瞪著眼睛搖頭說:「家裏銀子絕不能亂花,那是留給你將來出嫁壓箱底的,老天哪能事事如人意歲歲豐收,萬一以後年成不好咋辦?再說買賣上的事更說不準了,掙不掙錢還兩說呢。」
家底兩年前女兒已曉得,其中二十兩是夫妻倆平日裏攢下的家當,剩下二十五兩乃丈夫當初猝世後,京都的棉坊東家給的撫恤金。
她心底早已打算好,不管家裏日子再怎麽艱難,其中四十兩鐵定不能動,留給女兒做嫁妝。
鍾月見秦氏神情十分認真的對她說家資是留給自己壓箱底的,即感動又莫名想笑。
她笑的咧咧嘴,親昵地挽住老娘的膀子,頗有循循善誘的味道說:
「娘,買的田也可以當嫁妝啊,到時夫家得知陪嫁裏竟然有城郊的良田,暗下肯定誇讚你有眼光。你想啊,咱們鄭縣離京都那麽近,將來農田必定人人爭著搶著買,價錢可不如現在一畝良田六七兩。」
方今,皇家建立新朝不過短短數十年,就他們鄭縣而言,尚未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百姓與土地矛盾並不激烈,暫時買到整塊的農田並非難事,但隨著時間推移可就不一定了。
第51章 數錢
「可……」秦氏還想再說, 卻被鍾月笑著搶言道:「娘, 你要是還有顧忌,那等二舅從京都迴來問問他是怎麽說的。」
清楚秦氏想法暫時不可能那麽快轉變過來,反正城裏的鋪子年底才準備好, 城郊置田的事情不著急, 給她段時間緩衝下。
即使現在買到手裏, 恐怕為伺候莊稼得兩地奔波,勞心勞力。
事情一件一件的辦, 她相信以二舅看法定然支持她們在縣郊買田。
果然,鍾月說等秦二郎迴來徵詢其意見後,秦氏便沒再反對,點頭贊同。
縱使女兒說得句句在理, 可她所以猶豫主要是女兒提出的事情太過重大,她以前從來沒想過,若全都一股腦做下來, 真有點心發慌。
時間過的飛快, 轉眼間廟會已去四日, 秦氏和鍾月決定明兒晌午吃罷午飯,給鍾大山杜氏老夫婦買些禮品就打道迴府。
雖然這幾日裏披星戴月忙碌,可看著眼前大半木匣子銅錢,兩人絲毫沒感覺到困累。
「娘,這得有二三吊錢吧?!」眉眼染滿笑意的鍾月將雙手伸進銅錢堆裏, 捧起一捧嘩啦啦揚起來, 頗為興奮地說。
「穿完不就知道了。」同樣麵龐顯笑的秦氏手中拿根細麻繩, 開始認真穿銅錢,心底記下繩上的銅錢數目,一千枚為一吊。
鍾月明白數銅錢時千萬不能打岔,不然又得費力重數。
於是也捏了跟麻線幫忙一起穿,速度得抓緊些,否則等會舅娘洗漱完進屋,感覺就有些別扭了。
「剩下的留給你舅娘。」母女兩人各自穿好沉沉的一吊後,秦氏扒了扒匣子底部,憑經驗估計了下剩餘的散錢不夠一吊,語氣自然同鍾月說。
雖然當初娘家二嫂堅持說不要租錢,可秦氏並未真的打算白占便宜,關係再好也隻是親戚。
心底感激歸感激,但明麵上同樣得表示,有來才有往。
待她們鋪子年底租好買賣做上,以後兩家打交道的時日還長著。
鍾月對於秦氏的決定沒任何意見,這幾日煎餅攤之所以生意火爆,不但得益於廟會期間人流量大增,還因為她二舅食鋪的地理位置好,酬謝人家天經地義。
就目前的進項情況,刨除食材和炭火開支,每日淨利潤能有一吊多錢。
這個數目已經超出預期額了,由此可見買賣的好壞也需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她想到時自家鋪子選址以及買賣具體實行方案得用心謀劃。
「以舅娘的脾性,先不要跟她說,明兒走的時候再告訴。」見秦氏仍將留下的銅錢穿在繩上,她拿起兩吊整錢起身拉開身後的櫃門,放進置在最上格的褡褳中,用手掩好,裏麵還有另外五吊錢。
「那是當然,走時壓她枕頭下麵。」
……
由於急於歸家,娘倆草草吃了中飯,清罷行李,一起到肆口置辦東西。
百姓皆知按照慣例廟會最後一日各種物品會減價售賣,故而到了午後,街肆巷口變得尤其熱鬧。
當初曾子辰送給她的紙張用的差不多了,鍾月想去書肆碰碰運氣,看看紙張和墨丸是否也同其他東西一樣低價處理。
沒想到竟碰上了曾子辰,未等她先出聲,秦氏已道:
「子辰?來買書啊?好,好……聽你大娘講你書讀的好將來定能考中秀才!咱村兒這些年沒出過秀才,到時給鍾家村爭爭氣。」
第52章 借棉種
用過午膳去往學堂的曾子辰,發現街道上行人如織商販賣力吆喝, 猛然想起今兒是廟會最後一日。
他見時間尚早便順道拐向不遠處的臨街書肆。
凝神挑選書冊時, 忽聞有人同自己打招唿, 聲音很熟悉,抬首望去見是秦氏母女,未語先笑出聲打招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