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氏見勸不住,交代鍾蘭幾句便抬腳往東邊宅子裏去。
鍾月和秦氏都曉得小杜氏肯定會告訴旁人她們育棉苗之事,隻是沒想到這般快,幾乎前腳離開了沒一會,杜氏後腳就跟上來了。
哪裏全種上了,打的棉壟才剛種幾行,老大家胡說八道,杜氏站在適才小杜氏站的位置跟挽著袖子起身跟自己的秦氏道:
「聽三花說你在院子裏種棉花,這個時候哪會出苗,傳出去不讓人笑掉大牙,虧你還種十來年莊稼?」
「隻要嫂子管住嘴穀雨前別往外頭說,不管棉種出不出,再過十來天我都會把院裏棚子給拆了。」
秦氏明白婆婆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也不再講些無畏的道理,春忙時節,大家都在麥田裏鋤草鬆土,早出晚歸,誰沒事還來她家串門子。
兩腳跨在壟溝裏的鍾月心裏有些不高興了,他們這些人管的也太寬了吧,東西全是她們自己的,又沒讓旁人出力出錢。
再說培育棉苗不就跟種菜苗一樣嗎,反季節蔬果大家隻會稀罕,怎麽輪到種棉花就不被理解呢。
在她奶奶張口反駁她娘時,鍾月搶先一步:「奶奶,月兒過年去姥姥家走親戚吃韭黃了,舅舅說韭黃是臘冬月燒著炭火的屋裏長出來的,種棉花跟種韭黃一樣呀,隻要棚裏暖和,就會出苗的,你看那邊娘織得草氈子,蓋到油布上保準裏頭暖和。」
杜氏被孫女伶俐的口舌說得不知道咋接話了,她來的目的主要是製止兒媳婦繼續出風頭,又非真的在意棉種出不出。
秦氏從園子裏出來,洗洗手搬把凳子放在婆婆麵前,自己坐在小杌子上,暗嘆一口氣,眸子裏劃過苦澀。
「娘,秀萍又非傻子,咋會不明白你是為我好,可即使我整日憋在屋裏不露頭,該說閑話的依然堵不住他們的嘴,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除了撫育月兒平平安安長大成人,沒啥能入秀萍的心了。」
誰都知道寡婦門前是非多,隻怕落個麻雀,也有閑人議論個公母,秦氏早就習慣了。
「娘也沒啥惡意,唉,二海走的有三年了,你這風頭一出,日子愈發不安生。」
兒子三年孝期過後,媳婦便可以改嫁,她這個二兒媳婦模樣周正手腳麻利,又隻有一個閨女,多得是人惦記。
作為婆婆自然希望媳婦能冠以鍾姓一輩子呆在鍾家,可若對方勢必下決心另嫁,她也不會死攔著,不過醜話得說在前頭。
「娘,原來你是擔心這個,兒媳早就說過今後絕不改嫁,若還不相信,我現在當著你發誓!」
瞬間秦氏明白婆婆所指何意,苦笑一聲,自己殤了身子無法再懷子嗣,改嫁後平白伺候別人一家,有後娘就有後爹,閨女必定沒眼下自在。
杜氏抬頭瞅眼彎腰點棉種的孫女,緩緩的說道:「有你這句話娘就放心了,娘不是阻止你改嫁,娘是怕你被歹人矇騙選錯良人,不但月兒跟著受苦,連你也煎熬。」
「我省得。」
婆媳說開後,杜氏講了幾句不看好潑冷水的話才離開。
為不尷尬埋頭點種子的鍾月聽完了兩人的談話內容,當耳聞那句「除了撫育……秀萍的心了」時,心中即愧疚又感動。
經過反省的鍾月認為假如她娘真遇上一個全心待自己的人,選擇改嫁也不錯,畢竟一個人太艱難了。
經過大半天奮鬥,終於完成所有活計,厚厚的麥草氈子蓋妥後,鍾月掐著腰圍著棉棚轉悠心情無限美妙。
接下來的幾日,前大半天日頭高掛,秦氏聽從閨女的建議把油布並草氈揭掉,半晚上再蓋上去,每天都會撥開土壤瞅瞅種子是否破殼出芽。
「秀萍,棉種出苗了沒?」揭掉油布才去下田的秦氏,碰上個鄰居多半會問類似這樣的話。
「哪這麽快,往年十來日才出苗。」秦氏語氣平靜迴說,在妯娌小杜氏的宣傳下,半數鍾家村村民已經知道她在棚裏種棉花之事,有好奇的,有瞧熱鬧的。
守家的鍾月急得不行,第三天了還沒見芽發出來,棉殼太硬費力?
這種焦灼心情一直持續到第五日,當她湊近秦氏扒開的土坑時,發現坑裏的棉籽竟然破殼出嫩芽了。
高興的鍾月握著脆弱可愛的棉芽,欣喜的手舞足蹈。
「娘,棉籽終於出芽了!它們啥時長出土麵?」
歡喜好一會的鍾月將手心裏冒出米黃色嫩芽的棉籽,像嗬護孩子一樣小心翼翼重新埋進坑裏,問經驗豐富的老娘。
「估摸再過四五日吧。」注視著閨女動作的秦氏莞顏而笑,為棉苗之事都瘦了一圈,這孩子的心真重。
可惜這份喜悅沒維持兩日,第三日下午就開始變天,寒潮來了。
第31章 冰雹
自棉籽破殼出芽後,除了緊隨而來的清明節和中午去隔壁吃中飯, 鍾月幾乎沒怎麽出院門, 一直在家裏守著棉棚。
為了給明年繼續培苗提供參考, 她將整個育棉過程用碳化了的燒火棍記錄下來,包括天氣、溫度、日照時間等。
「娘,起風了,今天早點蓋油布吧?」剛跨出她奶奶家的過道門檻, 鍾月便對秦氏說。上午已開始颳風, 而且漸有增大的跡象。
「「嗯,估摸要變天了。」」秦氏抬頭望一眼隱隱約約的日暈圈,麵旁現出幾絲愁容。
往年這個時候天氣突然變冷不是沒有過,這也是穀雨節氣後再種棉的重要原因。
鍾月和秦氏都曉得小杜氏肯定會告訴旁人她們育棉苗之事,隻是沒想到這般快,幾乎前腳離開了沒一會,杜氏後腳就跟上來了。
哪裏全種上了,打的棉壟才剛種幾行,老大家胡說八道,杜氏站在適才小杜氏站的位置跟挽著袖子起身跟自己的秦氏道:
「聽三花說你在院子裏種棉花,這個時候哪會出苗,傳出去不讓人笑掉大牙,虧你還種十來年莊稼?」
「隻要嫂子管住嘴穀雨前別往外頭說,不管棉種出不出,再過十來天我都會把院裏棚子給拆了。」
秦氏明白婆婆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也不再講些無畏的道理,春忙時節,大家都在麥田裏鋤草鬆土,早出晚歸,誰沒事還來她家串門子。
兩腳跨在壟溝裏的鍾月心裏有些不高興了,他們這些人管的也太寬了吧,東西全是她們自己的,又沒讓旁人出力出錢。
再說培育棉苗不就跟種菜苗一樣嗎,反季節蔬果大家隻會稀罕,怎麽輪到種棉花就不被理解呢。
在她奶奶張口反駁她娘時,鍾月搶先一步:「奶奶,月兒過年去姥姥家走親戚吃韭黃了,舅舅說韭黃是臘冬月燒著炭火的屋裏長出來的,種棉花跟種韭黃一樣呀,隻要棚裏暖和,就會出苗的,你看那邊娘織得草氈子,蓋到油布上保準裏頭暖和。」
杜氏被孫女伶俐的口舌說得不知道咋接話了,她來的目的主要是製止兒媳婦繼續出風頭,又非真的在意棉種出不出。
秦氏從園子裏出來,洗洗手搬把凳子放在婆婆麵前,自己坐在小杌子上,暗嘆一口氣,眸子裏劃過苦澀。
「娘,秀萍又非傻子,咋會不明白你是為我好,可即使我整日憋在屋裏不露頭,該說閑話的依然堵不住他們的嘴,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除了撫育月兒平平安安長大成人,沒啥能入秀萍的心了。」
誰都知道寡婦門前是非多,隻怕落個麻雀,也有閑人議論個公母,秦氏早就習慣了。
「娘也沒啥惡意,唉,二海走的有三年了,你這風頭一出,日子愈發不安生。」
兒子三年孝期過後,媳婦便可以改嫁,她這個二兒媳婦模樣周正手腳麻利,又隻有一個閨女,多得是人惦記。
作為婆婆自然希望媳婦能冠以鍾姓一輩子呆在鍾家,可若對方勢必下決心另嫁,她也不會死攔著,不過醜話得說在前頭。
「娘,原來你是擔心這個,兒媳早就說過今後絕不改嫁,若還不相信,我現在當著你發誓!」
瞬間秦氏明白婆婆所指何意,苦笑一聲,自己殤了身子無法再懷子嗣,改嫁後平白伺候別人一家,有後娘就有後爹,閨女必定沒眼下自在。
杜氏抬頭瞅眼彎腰點棉種的孫女,緩緩的說道:「有你這句話娘就放心了,娘不是阻止你改嫁,娘是怕你被歹人矇騙選錯良人,不但月兒跟著受苦,連你也煎熬。」
「我省得。」
婆媳說開後,杜氏講了幾句不看好潑冷水的話才離開。
為不尷尬埋頭點種子的鍾月聽完了兩人的談話內容,當耳聞那句「除了撫育……秀萍的心了」時,心中即愧疚又感動。
經過反省的鍾月認為假如她娘真遇上一個全心待自己的人,選擇改嫁也不錯,畢竟一個人太艱難了。
經過大半天奮鬥,終於完成所有活計,厚厚的麥草氈子蓋妥後,鍾月掐著腰圍著棉棚轉悠心情無限美妙。
接下來的幾日,前大半天日頭高掛,秦氏聽從閨女的建議把油布並草氈揭掉,半晚上再蓋上去,每天都會撥開土壤瞅瞅種子是否破殼出芽。
「秀萍,棉種出苗了沒?」揭掉油布才去下田的秦氏,碰上個鄰居多半會問類似這樣的話。
「哪這麽快,往年十來日才出苗。」秦氏語氣平靜迴說,在妯娌小杜氏的宣傳下,半數鍾家村村民已經知道她在棚裏種棉花之事,有好奇的,有瞧熱鬧的。
守家的鍾月急得不行,第三天了還沒見芽發出來,棉殼太硬費力?
這種焦灼心情一直持續到第五日,當她湊近秦氏扒開的土坑時,發現坑裏的棉籽竟然破殼出嫩芽了。
高興的鍾月握著脆弱可愛的棉芽,欣喜的手舞足蹈。
「娘,棉籽終於出芽了!它們啥時長出土麵?」
歡喜好一會的鍾月將手心裏冒出米黃色嫩芽的棉籽,像嗬護孩子一樣小心翼翼重新埋進坑裏,問經驗豐富的老娘。
「估摸再過四五日吧。」注視著閨女動作的秦氏莞顏而笑,為棉苗之事都瘦了一圈,這孩子的心真重。
可惜這份喜悅沒維持兩日,第三日下午就開始變天,寒潮來了。
第31章 冰雹
自棉籽破殼出芽後,除了緊隨而來的清明節和中午去隔壁吃中飯, 鍾月幾乎沒怎麽出院門, 一直在家裏守著棉棚。
為了給明年繼續培苗提供參考, 她將整個育棉過程用碳化了的燒火棍記錄下來,包括天氣、溫度、日照時間等。
「娘,起風了,今天早點蓋油布吧?」剛跨出她奶奶家的過道門檻, 鍾月便對秦氏說。上午已開始颳風, 而且漸有增大的跡象。
「「嗯,估摸要變天了。」」秦氏抬頭望一眼隱隱約約的日暈圈,麵旁現出幾絲愁容。
往年這個時候天氣突然變冷不是沒有過,這也是穀雨節氣後再種棉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