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二貴妃身死,四妃中有兩位被禁足,一時鬧得人心惶惶。
有人想給張賢妃、劉淑妃求個情,找到太後娘娘那裏。
太後娘娘卻道:“一宮之主就要有一宮之主的樣子,少議論是非。給她們一個教訓也是應該的。”
那日皇帝也過來請安,太後過問了西南的事,“可還有消息傳來?”
太後是不怎麽相信的,但密報上這麽寫,各州府的消息也是這麽傳。
皇帝麵色不愉,“有些麻煩。交越國與我朝邊境不安定,已經開始趁亂打劫了。”
太後娘娘心平氣定下來,“看來是真的。那皇帝可安排好了?”
皇帝點頭,“兒臣要禦駕親征!”
“何至於此?朝中諸多將領,並不是無人可用!天子遠征,京師隻怕不穩。”
太後平靜的心緒又被挑起波瀾,她想極力勸阻皇帝。
然而皇帝此時說出來,便已經打定主意了。他道:“西南諸地斷斷續續鬧了好些年,匪寇攪得民不聊生,又有外敵虎視眈眈,如今添了一個造反的。處理不好隻怕接下來的二三十年,百姓都沒有好日子過。兒臣親至,便是想一次清除所有隱患。”
皇帝接著說了好多大話,堅定不移地表明立場。
太後問道:“那京城呢?京城何人坐鎮?”
皇帝便答道:“朝政之事有蔡相和內閣諸位輔臣商量著辦,宮裏有皇後。”
他似乎忌憚著什麽,並未說讓太後看著場子。
太後娘娘會意,便道:“你安排得樣樣俱到,很好,很好。”又問:“那皇帝要帶何人隨駕出征?”
皇帝報了幾個人名,最後道:“也會帶上小七,讓他見見世麵。”
“那老四呢?”太後娘娘憂心這個,四皇子汾陽王何曾是個老實人?
皇帝卻道:“他會留在京城,朕已下旨,著人緊密看著他。”
皇帝本來還想說些什麽,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了。僵了半刻鍾,他幹脆告辭退出壽康宮。
盛夏時節那火紅的太陽就像皇帝炙熱的心。他自小聽慣了祖輩們的戎馬生涯,渴望成為一名南征北戰、戰無不勝的帝王。
眼下廢太子和交越國給了機會,他順勢勞勞地抓住了。
近來為了一夜好眠,他重新用了太清觀進獻的丹藥——所謂“以草木之華而養其心”,皇帝覺得已經有了效果。
皇後娘娘亦聽聞皇帝要禦駕親征的消息。既然皇帝鐵了心要出征,皇後娘娘便一句敗興的話都不說。
昭慧公主卻顯得擔憂極了,畢竟是疼愛了自己十幾年的父皇。她悄悄派人送了一方平安符,這是在護國寺找通靈住持開過光的。
昭慧公主希望這個小東西能保佑父皇平安迴來,萬事如意。
皇帝看了,心中的父女之情一下子迸發出來。難得他服了一次軟,主動找到昭慧公主,同這個千嬌萬寵的寶貝女兒說了幾句話。
出征一事即定,皇帝點了精兵強將,由各地向西南進發。
京裏,蔡相和幾位大人留守。宮裏,皇後娘娘重掌宮權。
戰火飄不到江南,戰迅一刻未停。
起初許綺蘭聽說皇帝要禦駕親征,實在覺得荒誕。但皇帝統共點了二十五萬精兵強將壓境,西南各地兵馬配置如何比得上呢?
這一仗鐵定是贏的,許綺蘭猜想皇帝肯定要順便教訓一下交泰國,揚我朝聲威。
然而三個月過去,雙方幾經交戰,王師勝少贏多。連廢太子的影子都找不到。
起兵造反的太子殿下,憑空消失了。
皇帝漸漸察覺出不對勁來,另派了親信去打探廢太子的下落。帶迴來的消息卻不盡如人意,原來,廢太子早就身亡了,連同太子妃一起掉下懸崖,屍骨無存。
與此同時,王師中有五萬兵馬忽然倒戈相向,投靠敵軍裏應外合,打了皇帝一個措手不及。
這下不止是太子,皇帝和七皇子亦下落不明,幾乎可以肯定是死了,但沒找到屍體。
坐鎮王師的隻剩下諸位大臣、將軍商量著,先瞞下這個消息,一麵悄悄派了人給太後娘娘、蔡相報信,托個底,一麵打探皇帝下落,一麵調兵遣將征討諸叛將。
誰知消息卻先落在四皇子汾陽王手裏。
汾陽王心態早就扭曲,打算放手一搏。於是,他逃出京城,聯絡舊部,在北方起兵,並把皇帝駕崩的消息公之於世。
一時間,朝野嘩然。
蔡相見場麵自己似乎掌控不住,便請了太後出來主持大局。
反賊汾陽王來勢洶洶,率領兵馬占下安城為據點,下一步意圖染指京師。
江寧乃汾陽王的舊地,一時間有不少人要追隨汾陽王的腳步。且距離江寧不遠的平州早前被汾陽王打下來,不少難民都湧入江寧的地界了。
府台大人管也管不住,城內整日鬧哄哄的。
許綺蘭真是害怕極了,幹脆和胡娘子搬到一塊兒住。她已生下一個月大的兒子,和胡娘子住在一塊兒,也有個照應。
胡娘子笑道:“去歲中秋,你說咱們要一起過除夕一起守歲,沒想到元宵節咱們也是一起過的。”
許綺蘭道:“孩子來得太巧。如今時局動蕩,你我夜夜難安。”
許綺蘭非常擔憂在京城的父母,她猜測汾陽王很快就要向京城去的,攻城必不可免,那城中百姓就要受苦了。
這時,霍家大爺忽然登門拜訪了。
胡娘子立刻去接見。由於近日都是霍家的人守著她們的安全,胡娘子對霍家大爺感激不盡,終於肯給一個好臉色了。
她命人倒了茶,“請用,這是舊年的茶,千萬別嫌棄。”
“無妨,今日我來有要事。”霍公子開門見山,“我要親自同許側……許娘子談一談。”眼下,許綺蘭早不是慧側妃了。
“你找她做什麽?”
胡娘子萬分警惕。
霍公子道:“為了你和她的安危。江寧城實在住不得了。”
胡娘子思索片刻,還是答應替他傳個信,把一片金葉帶進去給許綺蘭看。
這是許綺蘭當初縫在獨孤恂衣衫上的,她一眼認了出來。
有人想給張賢妃、劉淑妃求個情,找到太後娘娘那裏。
太後娘娘卻道:“一宮之主就要有一宮之主的樣子,少議論是非。給她們一個教訓也是應該的。”
那日皇帝也過來請安,太後過問了西南的事,“可還有消息傳來?”
太後是不怎麽相信的,但密報上這麽寫,各州府的消息也是這麽傳。
皇帝麵色不愉,“有些麻煩。交越國與我朝邊境不安定,已經開始趁亂打劫了。”
太後娘娘心平氣定下來,“看來是真的。那皇帝可安排好了?”
皇帝點頭,“兒臣要禦駕親征!”
“何至於此?朝中諸多將領,並不是無人可用!天子遠征,京師隻怕不穩。”
太後平靜的心緒又被挑起波瀾,她想極力勸阻皇帝。
然而皇帝此時說出來,便已經打定主意了。他道:“西南諸地斷斷續續鬧了好些年,匪寇攪得民不聊生,又有外敵虎視眈眈,如今添了一個造反的。處理不好隻怕接下來的二三十年,百姓都沒有好日子過。兒臣親至,便是想一次清除所有隱患。”
皇帝接著說了好多大話,堅定不移地表明立場。
太後問道:“那京城呢?京城何人坐鎮?”
皇帝便答道:“朝政之事有蔡相和內閣諸位輔臣商量著辦,宮裏有皇後。”
他似乎忌憚著什麽,並未說讓太後看著場子。
太後娘娘會意,便道:“你安排得樣樣俱到,很好,很好。”又問:“那皇帝要帶何人隨駕出征?”
皇帝報了幾個人名,最後道:“也會帶上小七,讓他見見世麵。”
“那老四呢?”太後娘娘憂心這個,四皇子汾陽王何曾是個老實人?
皇帝卻道:“他會留在京城,朕已下旨,著人緊密看著他。”
皇帝本來還想說些什麽,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了。僵了半刻鍾,他幹脆告辭退出壽康宮。
盛夏時節那火紅的太陽就像皇帝炙熱的心。他自小聽慣了祖輩們的戎馬生涯,渴望成為一名南征北戰、戰無不勝的帝王。
眼下廢太子和交越國給了機會,他順勢勞勞地抓住了。
近來為了一夜好眠,他重新用了太清觀進獻的丹藥——所謂“以草木之華而養其心”,皇帝覺得已經有了效果。
皇後娘娘亦聽聞皇帝要禦駕親征的消息。既然皇帝鐵了心要出征,皇後娘娘便一句敗興的話都不說。
昭慧公主卻顯得擔憂極了,畢竟是疼愛了自己十幾年的父皇。她悄悄派人送了一方平安符,這是在護國寺找通靈住持開過光的。
昭慧公主希望這個小東西能保佑父皇平安迴來,萬事如意。
皇帝看了,心中的父女之情一下子迸發出來。難得他服了一次軟,主動找到昭慧公主,同這個千嬌萬寵的寶貝女兒說了幾句話。
出征一事即定,皇帝點了精兵強將,由各地向西南進發。
京裏,蔡相和幾位大人留守。宮裏,皇後娘娘重掌宮權。
戰火飄不到江南,戰迅一刻未停。
起初許綺蘭聽說皇帝要禦駕親征,實在覺得荒誕。但皇帝統共點了二十五萬精兵強將壓境,西南各地兵馬配置如何比得上呢?
這一仗鐵定是贏的,許綺蘭猜想皇帝肯定要順便教訓一下交泰國,揚我朝聲威。
然而三個月過去,雙方幾經交戰,王師勝少贏多。連廢太子的影子都找不到。
起兵造反的太子殿下,憑空消失了。
皇帝漸漸察覺出不對勁來,另派了親信去打探廢太子的下落。帶迴來的消息卻不盡如人意,原來,廢太子早就身亡了,連同太子妃一起掉下懸崖,屍骨無存。
與此同時,王師中有五萬兵馬忽然倒戈相向,投靠敵軍裏應外合,打了皇帝一個措手不及。
這下不止是太子,皇帝和七皇子亦下落不明,幾乎可以肯定是死了,但沒找到屍體。
坐鎮王師的隻剩下諸位大臣、將軍商量著,先瞞下這個消息,一麵悄悄派了人給太後娘娘、蔡相報信,托個底,一麵打探皇帝下落,一麵調兵遣將征討諸叛將。
誰知消息卻先落在四皇子汾陽王手裏。
汾陽王心態早就扭曲,打算放手一搏。於是,他逃出京城,聯絡舊部,在北方起兵,並把皇帝駕崩的消息公之於世。
一時間,朝野嘩然。
蔡相見場麵自己似乎掌控不住,便請了太後出來主持大局。
反賊汾陽王來勢洶洶,率領兵馬占下安城為據點,下一步意圖染指京師。
江寧乃汾陽王的舊地,一時間有不少人要追隨汾陽王的腳步。且距離江寧不遠的平州早前被汾陽王打下來,不少難民都湧入江寧的地界了。
府台大人管也管不住,城內整日鬧哄哄的。
許綺蘭真是害怕極了,幹脆和胡娘子搬到一塊兒住。她已生下一個月大的兒子,和胡娘子住在一塊兒,也有個照應。
胡娘子笑道:“去歲中秋,你說咱們要一起過除夕一起守歲,沒想到元宵節咱們也是一起過的。”
許綺蘭道:“孩子來得太巧。如今時局動蕩,你我夜夜難安。”
許綺蘭非常擔憂在京城的父母,她猜測汾陽王很快就要向京城去的,攻城必不可免,那城中百姓就要受苦了。
這時,霍家大爺忽然登門拜訪了。
胡娘子立刻去接見。由於近日都是霍家的人守著她們的安全,胡娘子對霍家大爺感激不盡,終於肯給一個好臉色了。
她命人倒了茶,“請用,這是舊年的茶,千萬別嫌棄。”
“無妨,今日我來有要事。”霍公子開門見山,“我要親自同許側……許娘子談一談。”眼下,許綺蘭早不是慧側妃了。
“你找她做什麽?”
胡娘子萬分警惕。
霍公子道:“為了你和她的安危。江寧城實在住不得了。”
胡娘子思索片刻,還是答應替他傳個信,把一片金葉帶進去給許綺蘭看。
這是許綺蘭當初縫在獨孤恂衣衫上的,她一眼認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