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夜已深了。案上的燭火微微晃了晃,燭光搖曳間,仿佛更暗了幾分。
奶娘於是勸孟氏莫要再為往事傷心,還是早些歇息以養足精神。
聽了這話,孟氏把自己從思緒裏拉了迴來,點了點頭,讓她帶舒窈迴去睡下。
隻可惜,舒窈從上輩子起就是個睡眠質量差的,聽著流水聲,想著自己這位姨母令人歎息的生平,她躺在榻上,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
雖然母親已經盡力克製了,可從她的描述中,還是難免能感受到一絲對外祖父的怨氣,畢竟如果不是他固執不聽勸,姨母或許會有更好的人生。
不過,舒窈翻了個身繼續思索,外祖父倒也未必是完全不顧惜女兒,也許他也有自己的考慮。
他或許是和雪茶一樣,覺得女兒低嫁,家族就能護著她,或許是覺得一個庶女能鞏固他重情重義,有恩必報的名聲……
無論如何,他生來就是男子,是一家的主君,是說一不二的父親。
他在這個時代擁有廣闊的天地,女兒遇人不淑後在深宅大院裏的日夜煎熬,他大概永遠不會感同身受。
姨母遭遇喪子的痛苦亦無人彌補,她抱養陵哥兒,除了同情,應該也是為了餘生有個念想吧。
想到這裏,舒窈也感到一絲悲涼……
一直到了後半夜,困意襲來,她終於還是睡著了。
接下來幾日,舒窈依然沒能適應船上的生活。吃不下多少東西,睡得也不太好,每天數著日子,盼著船趕緊靠岸。
船行了十幾天,終於快到揚州地界了。
孟氏早一步著人通知了陳家,讓他們派人來接。
等到下船時,果然在碼頭見到了陳府的馬車。
來的是陳府的孫管家。他看起來有些年紀了,須發斑白,臉上堆著笑,一邊引著幾個侍從搬運行李,一邊連連彎腰請孟氏和舒窈上車。
揚州自古就是漕運發達,富庶豐饒之地。
隻是舒窈在經曆了旅途的勞累之後,無意掀簾去看城內的繁華熱鬧,還在馬車上便睡著了。
孟氏也知道女兒這一路受苦了,給她蓋了件衣服,直到車停在了陳府門前,才伸手輕輕搖了搖她。
舒窈迷迷瞪瞪地睜眼,青蓮輕聲提醒道:“姑娘,醒醒,咱們到了。”
她揉了揉眼睛,和母親一道下了車。
門口站著一位梳著婦人發髻,容貌秀麗,身姿婀娜的女子,身後跟著幾個丫鬟婆子。
一旁的孫管家介紹道:“這位是府中的於小娘。”
孟氏看都不看那於小娘一眼,從鼻子裏冷哼一聲,“什麽時候一個妾也有臉麵出門見客了?陳家還真是越發有規矩了呢。”
舒窈抬頭看到於小娘的那一張笑著的俏臉頓時僵住了。
不過她應該早就預感到母親不會給她好臉色,仿佛並不在意,轉瞬又換上了笑容,“官人事忙,還未歸家,奴恐怠慢了客人,這才覥著臉出來相迎。”
孟氏才懶得聽她解釋,轉頭讓人把行李卸下來搬進去,又牽著舒窈進了大門,從頭到尾依然沒對她說過一句話。
於小娘暗自咬牙,帶著丫鬟婆子跟了上去。
陳府內景帶了些江南水鄉的格調,有粉牆環繞,翠竹掩映,更有山石花木,荷塘魚影,相映成趣。
至於亭台水榭,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就更不必說。
曲徑通幽,移步換景,李舒窈一邊觀賞,一邊內心感慨著有錢真好。
兩個丫鬟在前麵帶路,孟氏走著走著卻突然停下了,問道:“等等,不是去你們大娘子院裏嗎,為何這路越走越偏了?”
兩人對視一眼,遲疑了一會兒,其中一個答道:“大娘子病中不喜人打擾,便搬去了西偏院,說是那裏清靜雅致。”
孟氏冷冷瞧了她一眼,略抬了抬下巴,示意接著帶路。
又進了幾道拱門,走過幾道石橋,終於到了丫鬟口中的西偏院。
舒窈打眼一瞧,院裏種植芭蕉和梧桐,夏日裏青青翠翠的,雅致倒還算雅致。
至於清靜……大概越偏僻就越清靜?
月荷月雁在院門口候著,見了孟氏和舒窈喜不自勝,忙將她們往裏請,口中說著大娘子念了許久了。
跟了一路的於小娘此刻仿佛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
月荷清了清嗓子,說道:“我們大娘子說了,於小娘將客人送到這兒也辛苦了,隻是姊妹二人許久不見,有不少話要敘,就不請於小娘進來喝茶了。”
說罷,敷衍行了個禮就轉身進門了。
於小娘倒被這婢子的姿態氣笑了,但也知道自己現在沒有插進去的份兒,躊躇一會,便帶著身後的幾個人離開了。
舒窈跟著母親進了正屋,終於見到了她的這位姨母。
孟婉半靠在床上,麵色蒼白,臉頰瘦削,嘴唇也沒什麽血色,隻有一雙眼睛還有些神采,含笑望著她們。
孟氏見了姐姐這副樣子,不禁悲從中來,三步並作兩步撲上前,握住了她的手。
“嫻兒,我盼了許久,總算盼到你了。”說罷,又輕輕拍拍孟氏的手,“你莫要哭,我現在還好好的呢。”
舒窈見了此情此景也有些心酸,走上前叫了聲“姨母”。
孟婉伸出枯瘦的手,摸了摸她的臉,“你便是英英吧,我上次見你時,你才兩歲多,還被奶娘抱在懷裏。如今,居然已經長得這麽大了……”
說著一旁的月荷上了茶點,請孟氏和舒窈坐下喝茶。
孟氏拭了淚,抬頭對姐姐笑了笑,說道:“可不是麽,小孩子長起來真是快。陵哥兒今年也有十多歲了,怕是也長高了不少吧?”
“是啊,十四歲了,比英英大了五歲呢。英英是不是還沒見過你陵表哥呢?”
舒窈捧著月荷給她的紅豆糕,一邊吃一邊點點頭。
孟婉笑了笑,讓人去喚陵哥兒來,說讓他見見汴京來的姨母和妹妹。
有個小丫頭得令去了。
孟氏又放眼打量了一下屋裏的陳設,說道:“你這屋裏也太素了些,服侍的人也才這麽幾個,再看看方才那個一副正頭娘子派頭的於小娘,陳家真是欺人太甚!”
“我原也用不上那些,隨他們去吧,眼不見為淨。”
“唉,”孟氏搖頭歎氣,又問:“你這病……郎中究竟怎麽說的?”
奶娘於是勸孟氏莫要再為往事傷心,還是早些歇息以養足精神。
聽了這話,孟氏把自己從思緒裏拉了迴來,點了點頭,讓她帶舒窈迴去睡下。
隻可惜,舒窈從上輩子起就是個睡眠質量差的,聽著流水聲,想著自己這位姨母令人歎息的生平,她躺在榻上,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
雖然母親已經盡力克製了,可從她的描述中,還是難免能感受到一絲對外祖父的怨氣,畢竟如果不是他固執不聽勸,姨母或許會有更好的人生。
不過,舒窈翻了個身繼續思索,外祖父倒也未必是完全不顧惜女兒,也許他也有自己的考慮。
他或許是和雪茶一樣,覺得女兒低嫁,家族就能護著她,或許是覺得一個庶女能鞏固他重情重義,有恩必報的名聲……
無論如何,他生來就是男子,是一家的主君,是說一不二的父親。
他在這個時代擁有廣闊的天地,女兒遇人不淑後在深宅大院裏的日夜煎熬,他大概永遠不會感同身受。
姨母遭遇喪子的痛苦亦無人彌補,她抱養陵哥兒,除了同情,應該也是為了餘生有個念想吧。
想到這裏,舒窈也感到一絲悲涼……
一直到了後半夜,困意襲來,她終於還是睡著了。
接下來幾日,舒窈依然沒能適應船上的生活。吃不下多少東西,睡得也不太好,每天數著日子,盼著船趕緊靠岸。
船行了十幾天,終於快到揚州地界了。
孟氏早一步著人通知了陳家,讓他們派人來接。
等到下船時,果然在碼頭見到了陳府的馬車。
來的是陳府的孫管家。他看起來有些年紀了,須發斑白,臉上堆著笑,一邊引著幾個侍從搬運行李,一邊連連彎腰請孟氏和舒窈上車。
揚州自古就是漕運發達,富庶豐饒之地。
隻是舒窈在經曆了旅途的勞累之後,無意掀簾去看城內的繁華熱鬧,還在馬車上便睡著了。
孟氏也知道女兒這一路受苦了,給她蓋了件衣服,直到車停在了陳府門前,才伸手輕輕搖了搖她。
舒窈迷迷瞪瞪地睜眼,青蓮輕聲提醒道:“姑娘,醒醒,咱們到了。”
她揉了揉眼睛,和母親一道下了車。
門口站著一位梳著婦人發髻,容貌秀麗,身姿婀娜的女子,身後跟著幾個丫鬟婆子。
一旁的孫管家介紹道:“這位是府中的於小娘。”
孟氏看都不看那於小娘一眼,從鼻子裏冷哼一聲,“什麽時候一個妾也有臉麵出門見客了?陳家還真是越發有規矩了呢。”
舒窈抬頭看到於小娘的那一張笑著的俏臉頓時僵住了。
不過她應該早就預感到母親不會給她好臉色,仿佛並不在意,轉瞬又換上了笑容,“官人事忙,還未歸家,奴恐怠慢了客人,這才覥著臉出來相迎。”
孟氏才懶得聽她解釋,轉頭讓人把行李卸下來搬進去,又牽著舒窈進了大門,從頭到尾依然沒對她說過一句話。
於小娘暗自咬牙,帶著丫鬟婆子跟了上去。
陳府內景帶了些江南水鄉的格調,有粉牆環繞,翠竹掩映,更有山石花木,荷塘魚影,相映成趣。
至於亭台水榭,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就更不必說。
曲徑通幽,移步換景,李舒窈一邊觀賞,一邊內心感慨著有錢真好。
兩個丫鬟在前麵帶路,孟氏走著走著卻突然停下了,問道:“等等,不是去你們大娘子院裏嗎,為何這路越走越偏了?”
兩人對視一眼,遲疑了一會兒,其中一個答道:“大娘子病中不喜人打擾,便搬去了西偏院,說是那裏清靜雅致。”
孟氏冷冷瞧了她一眼,略抬了抬下巴,示意接著帶路。
又進了幾道拱門,走過幾道石橋,終於到了丫鬟口中的西偏院。
舒窈打眼一瞧,院裏種植芭蕉和梧桐,夏日裏青青翠翠的,雅致倒還算雅致。
至於清靜……大概越偏僻就越清靜?
月荷月雁在院門口候著,見了孟氏和舒窈喜不自勝,忙將她們往裏請,口中說著大娘子念了許久了。
跟了一路的於小娘此刻仿佛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
月荷清了清嗓子,說道:“我們大娘子說了,於小娘將客人送到這兒也辛苦了,隻是姊妹二人許久不見,有不少話要敘,就不請於小娘進來喝茶了。”
說罷,敷衍行了個禮就轉身進門了。
於小娘倒被這婢子的姿態氣笑了,但也知道自己現在沒有插進去的份兒,躊躇一會,便帶著身後的幾個人離開了。
舒窈跟著母親進了正屋,終於見到了她的這位姨母。
孟婉半靠在床上,麵色蒼白,臉頰瘦削,嘴唇也沒什麽血色,隻有一雙眼睛還有些神采,含笑望著她們。
孟氏見了姐姐這副樣子,不禁悲從中來,三步並作兩步撲上前,握住了她的手。
“嫻兒,我盼了許久,總算盼到你了。”說罷,又輕輕拍拍孟氏的手,“你莫要哭,我現在還好好的呢。”
舒窈見了此情此景也有些心酸,走上前叫了聲“姨母”。
孟婉伸出枯瘦的手,摸了摸她的臉,“你便是英英吧,我上次見你時,你才兩歲多,還被奶娘抱在懷裏。如今,居然已經長得這麽大了……”
說著一旁的月荷上了茶點,請孟氏和舒窈坐下喝茶。
孟氏拭了淚,抬頭對姐姐笑了笑,說道:“可不是麽,小孩子長起來真是快。陵哥兒今年也有十多歲了,怕是也長高了不少吧?”
“是啊,十四歲了,比英英大了五歲呢。英英是不是還沒見過你陵表哥呢?”
舒窈捧著月荷給她的紅豆糕,一邊吃一邊點點頭。
孟婉笑了笑,讓人去喚陵哥兒來,說讓他見見汴京來的姨母和妹妹。
有個小丫頭得令去了。
孟氏又放眼打量了一下屋裏的陳設,說道:“你這屋裏也太素了些,服侍的人也才這麽幾個,再看看方才那個一副正頭娘子派頭的於小娘,陳家真是欺人太甚!”
“我原也用不上那些,隨他們去吧,眼不見為淨。”
“唉,”孟氏搖頭歎氣,又問:“你這病……郎中究竟怎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