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萬人迷炮灰被反派盯上了 作者:婁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戶部尚書求見。”
戶部尚書等了半會兒,就在宮女的示意下緩步走進宣政殿。
他上次來到此地,還是先皇在位時,一晃物是人非,繼位的既不是太子,也非其餘驚才絕豔的皇子,實在世事難料。
“陛下。”戶部尚書恭敬行禮。
“免禮。”小錦鯉手中攥著奏折,歪頭看了看眼前人,“何事?”
“陛下,您可知攝政王近日是和用意?”戶部尚書抬頭,目光落在小錦鯉臉上。
如此近的距離,比在上朝時能看清許多,戶部尚書一時發怔,似是從未想過少年帝王竟長了一副這樣令人發癡的臉。
純稚的眉心幹淨又細致,顯然未經陰謀詭計的浸擾,漂亮的眼睛也剔透清麗,這在皇室中,簡直出淤泥而不染。
小錦鯉又看了劇情,才知道戶部尚書是罕見願意幫扶少年帝王的人,聞言,他軟軟道:“朕雖然不知道攝政王的用意,但是……攝政王肯定不安好心。”
見陛下有此覺悟,戶部尚書不由驚轉喜,原來陛下並非草包,還是心有成算的!如此一來,他便更能安心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也有此思量,如今朝廷內憂外患,攝政王便是您最大的威脅。”
頓了一頓,戶部尚書繼續說道:“臣曾聽先帝所言,蕭方禮此人看似忠,實則心思縝密,難以勘破,如今看來所言極是,太子逼宮,幾位皇子自相殘殺皆有他的手筆!”
小錦鯉眨了下眼睛。
“所以,陛下您預備如何行動?”
怎麽忽然就說到對付蕭方禮了?
小錦鯉身邊什麽都沒有,根本鬥不過的,他看著戶部尚書,略有些迷茫,“現在談這個,是不是早了?”
“對,您所言極是,此事確要從長計議。”戶部尚書冷靜一下,“臣鬥膽一問,您對攝政王,可是抱有憎惡之心?”
說是鬥膽,其實這話戶部尚書就不該問。
在帝王麵前要謹言慎行,這種帶有主觀情緒,甚至引導帝王的話,根本不能說,若換做先皇,戶部尚書早被罰了。
說白了,戶部尚書擁護少年帝王,卻也確實不曾對他抱有敬畏。
門外,宮女眼尖,遠遠瞧見攝政王,便是一驚,就要通報。
怎料她的嗓子還沒扯開,便見攝政王神情冷淡地打了個手勢,示意噤聲。宮女張了張口,有些猶豫地垂下頭,跪地行禮。
青天白日,殿外有蟬鳴,除此之外,靜得可怖。
蕭方禮慢條斯理行至宣政殿門前,手指搭在門柄處,還未有動作,裏麵隱隱約約傳來聲音。
是戶部尚書,詢問少年帝王是否憎惡攝政王。
習武之人耳目聰敏,旁人聽不清,蕭方禮卻聽得再清楚不過了。蕭方禮漆黑的眸色幽深,他漸漸放下手,靜站原地。
殿內,少年帝王輕輕垂下細密纖長的軟睫,半響道:“朕確實憎惡他。”
聞言,戶部尚書高興極了,又聊了會兒政要,便起身告退。
出來時,宮女還僵著跪在地上,戶部尚書疑惑地看了一圈,確無異常。便喚她起來再作離開。
須臾,門前再次映上一道頎長的黑影。
未得通報,蕭方禮私自伸手,不容置喙地推開了宣政殿的門。
作者有話說:
求推薦票呀麽麽
第238章 瘋批攝政王以下犯上後4
突如其來的動靜,驚得小錦鯉眼眸睜大,待看清推門而入的人是蕭方禮後,他又是一怔。
蕭方禮身上的大紅官服還未換下,顯然是下了朝便往宣政殿來的。他就站在離君王兩步遠的距離,哪怕剛使過這般無禮的舉動,蕭方禮麵上的神情也依然顯得漠然平靜。
小錦鯉有些茫然。
後台敵對值漲了百分之五,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為止,漲幅最高的一次。
哪怕迄今為止,敵對值也不過7%。
半響,蕭方禮垂眼行禮,“陛下。”
小錦鯉繃著瓷白的臉說免禮。
越過蕭方禮,他注意到宮女在門口的神情。
她似是愧疚難安,跪在地上不敢動,見狀,小錦鯉微咬下唇,在心中想天之驕子是不是聽到什麽了……
“陛下今日早朝時表現尚可。”蕭方禮垂目伸手在袖中拿出什麽,絲毫沒有提及方才在門口聽見的話。
小錦鯉望見他從寬袖中拿出的是……匕首。
套住匕首的刀鞘顯得花裏胡哨,寶石天花亂墜地鑲嵌在上,雍容珍貴,燭光一折射,便晃出刺眼的光。
那蒼白有勁的手腕微斜,匕首便輕鬆脫出刀鞘,露出一點鋒利的刀刃。
眼前人將匕首往前一遞。
從他拿出兇器那一刻,小錦鯉的心便已高高掛起了。
見他還毫無顧忌遞來,小錦鯉當下第一反應是後退兩步。他顫著長睫,撞到身後龍椅,單薄的身形還險些沒立穩。
【叮,敵對值增加1%,現已有8%】
“……”蕭方禮漠然不語地看著他的動作。
不知為何,他的嗓音似乎喑啞許多:“臣前兩日親自鍛了一把匕首,想著與陛下相襯,便送與陛下了。”
原來是要送東西……
小錦鯉以為他想殺人。
少年帝王抿了抿唇,腳下未動,隻伸出纖細白皙的手心。
蕭方禮上前,雙手將匕首奉於他手心。
錯落時,他似乎碰到了這隻手一點溫熱。
小錦鯉蜷縮指尖,握住匕首,也不看蕭方禮,自顧自就坐下了。
“你方才無禮了。”
蕭方禮當然知道,他指的是自己推門的事。
不過向來,蕭方禮無禮的事多了,聞言神情仍然淡漠,隻道:“微臣罪過。”
小錦鯉也不敢因此罰他,想著今日的敵對值任務也超額達標了,便問蕭方禮還有沒有事,沒事就走。
蕭方禮沒動,目光移到那疊奏折上,低聲提議輔佐陛下處理政務。
小錦鯉找不到理由拒絕,隻好同意了,結果誤打誤撞,輔佐途中他又弄到兩點敵對值,現在敵對值加起來一共有10%了。
天色不早,蕭方禮起身告退,小錦鯉目送他離開後,這才碰了碰他給自己送的匕首。
拔出匕首把柄,露出銳利危險的刀刃。
燭光在刀刃上躍然而動,小錦鯉看得認真,眸子裏也映出了刀刃的反光。
沒看出什麽機關。
小錦鯉鼓了鼓腮幫子,有些泄氣,他伏在疊滿奏折的案桌上,用鋒利的刀刃切了切案桌邊緣,剛覺出一點樂趣,門口便傳來宮女的聲音。
想起攝政王可能聽到了什麽,小錦鯉便讓她進來了。
宮女在他麵前跪下,顫著身請求他給自己治罪。
小錦鯉微微怔,指尖蜷縮,忍著想扶她起來的衝動,遲疑問:“……怎麽了?”
“方才奴婢未通報攝政王求見的消息,放任攝政王在門口靜聽許久,奴婢有罪!”
雖然已經有了準備,但聽到這句話,小錦鯉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他努力迴想攝政王剛剛的態度,卻怎麽都看不出他有生氣的意思。
原劇情裏,攝政王可是心狠手辣有仇當場就報的性子。
小錦鯉攥緊指尖,問宮女:“你覺得他有聽到什麽嗎?”
宮女早已淚流滿麵,聞言竭力迴想,“恕……恕奴婢想不起,攝政王一直都沒什麽表示。”
小錦鯉抿唇,軟聲說,“你先起來,朕不治你罪。”
宮女愧疚難安,心道他怎能如此心善,不由跪得更深,“奴婢有罪。”
偏他如何說,宮女都說自己有罪,小錦鯉實在不知道怎麽辦了,看了半響,突然低聲告訴她:“朕不怪你,是攝政王的錯。”
頓了一頓,小錦鯉聲音更小了點,“定是他不許你有動靜的。”
宮女忽然覺得好難過。
陛下分明是這麽心善的人,卻偏偏被心狠手辣的攝政王桎梏著,隻能成為傀儡。
或許將來,他便會消失在宣政殿內,若攝政王成了這兒新的主人,她們這群婢子奴才,就該日日活在忐忑之下了。
在小錦鯉的授意下,宮女總算離開。
翌日。
下了朝,小錦鯉沒見大臣,轉道去了後宮。
後宮無妃,卻有不少留下來的宮女太監,都是當時伺候後妃的。
太子逼宮一事落幕後,這些後妃死的死,被流放的流放,要麽就是自知危險,主動前往寺廟吃齋念佛,度過餘生。
小錦鯉來找當初照顧九皇子的太監。
一聲“陛下到”,驚得在場宮人紛紛慌了神,手忙腳亂放下手中事務跪地行禮。
哪怕已經來這好些日子了,小錦鯉還是不太習慣被人這樣對待,他捏著袖子,瓷白的臉頰微微緊繃著,喊平身。
其中,縮在角落曾照顧過九皇子的太監,愣愣望著不遠處的少年帝王。他曾視少年帝王為一輩子的主子,從未有過二心,也不敢想他登基後會麵臨如何的處境。
如今見少年看似一切都好,太監便鬆了口氣,有些欣慰,和隱隱的憂心。
縱然不知朝政,他也聽聞過,如今朝廷被權勢滔天的攝政王把持著。
少年身邊沒有忠心的人,可謂內憂外患,怕是日日生在忐忑中,境況甚至可能不如從前。
太監憂心想著,眼前忽然一暗,他抬頭,見是陛下身邊的宮女,喚他過去。
周遭的宮女太監豔羨地看著跟隨陛下離開的人,待人徹底離開後,他們嘰嘰喳喳議論起來。
戶部尚書等了半會兒,就在宮女的示意下緩步走進宣政殿。
他上次來到此地,還是先皇在位時,一晃物是人非,繼位的既不是太子,也非其餘驚才絕豔的皇子,實在世事難料。
“陛下。”戶部尚書恭敬行禮。
“免禮。”小錦鯉手中攥著奏折,歪頭看了看眼前人,“何事?”
“陛下,您可知攝政王近日是和用意?”戶部尚書抬頭,目光落在小錦鯉臉上。
如此近的距離,比在上朝時能看清許多,戶部尚書一時發怔,似是從未想過少年帝王竟長了一副這樣令人發癡的臉。
純稚的眉心幹淨又細致,顯然未經陰謀詭計的浸擾,漂亮的眼睛也剔透清麗,這在皇室中,簡直出淤泥而不染。
小錦鯉又看了劇情,才知道戶部尚書是罕見願意幫扶少年帝王的人,聞言,他軟軟道:“朕雖然不知道攝政王的用意,但是……攝政王肯定不安好心。”
見陛下有此覺悟,戶部尚書不由驚轉喜,原來陛下並非草包,還是心有成算的!如此一來,他便更能安心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也有此思量,如今朝廷內憂外患,攝政王便是您最大的威脅。”
頓了一頓,戶部尚書繼續說道:“臣曾聽先帝所言,蕭方禮此人看似忠,實則心思縝密,難以勘破,如今看來所言極是,太子逼宮,幾位皇子自相殘殺皆有他的手筆!”
小錦鯉眨了下眼睛。
“所以,陛下您預備如何行動?”
怎麽忽然就說到對付蕭方禮了?
小錦鯉身邊什麽都沒有,根本鬥不過的,他看著戶部尚書,略有些迷茫,“現在談這個,是不是早了?”
“對,您所言極是,此事確要從長計議。”戶部尚書冷靜一下,“臣鬥膽一問,您對攝政王,可是抱有憎惡之心?”
說是鬥膽,其實這話戶部尚書就不該問。
在帝王麵前要謹言慎行,這種帶有主觀情緒,甚至引導帝王的話,根本不能說,若換做先皇,戶部尚書早被罰了。
說白了,戶部尚書擁護少年帝王,卻也確實不曾對他抱有敬畏。
門外,宮女眼尖,遠遠瞧見攝政王,便是一驚,就要通報。
怎料她的嗓子還沒扯開,便見攝政王神情冷淡地打了個手勢,示意噤聲。宮女張了張口,有些猶豫地垂下頭,跪地行禮。
青天白日,殿外有蟬鳴,除此之外,靜得可怖。
蕭方禮慢條斯理行至宣政殿門前,手指搭在門柄處,還未有動作,裏麵隱隱約約傳來聲音。
是戶部尚書,詢問少年帝王是否憎惡攝政王。
習武之人耳目聰敏,旁人聽不清,蕭方禮卻聽得再清楚不過了。蕭方禮漆黑的眸色幽深,他漸漸放下手,靜站原地。
殿內,少年帝王輕輕垂下細密纖長的軟睫,半響道:“朕確實憎惡他。”
聞言,戶部尚書高興極了,又聊了會兒政要,便起身告退。
出來時,宮女還僵著跪在地上,戶部尚書疑惑地看了一圈,確無異常。便喚她起來再作離開。
須臾,門前再次映上一道頎長的黑影。
未得通報,蕭方禮私自伸手,不容置喙地推開了宣政殿的門。
作者有話說:
求推薦票呀麽麽
第238章 瘋批攝政王以下犯上後4
突如其來的動靜,驚得小錦鯉眼眸睜大,待看清推門而入的人是蕭方禮後,他又是一怔。
蕭方禮身上的大紅官服還未換下,顯然是下了朝便往宣政殿來的。他就站在離君王兩步遠的距離,哪怕剛使過這般無禮的舉動,蕭方禮麵上的神情也依然顯得漠然平靜。
小錦鯉有些茫然。
後台敵對值漲了百分之五,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為止,漲幅最高的一次。
哪怕迄今為止,敵對值也不過7%。
半響,蕭方禮垂眼行禮,“陛下。”
小錦鯉繃著瓷白的臉說免禮。
越過蕭方禮,他注意到宮女在門口的神情。
她似是愧疚難安,跪在地上不敢動,見狀,小錦鯉微咬下唇,在心中想天之驕子是不是聽到什麽了……
“陛下今日早朝時表現尚可。”蕭方禮垂目伸手在袖中拿出什麽,絲毫沒有提及方才在門口聽見的話。
小錦鯉望見他從寬袖中拿出的是……匕首。
套住匕首的刀鞘顯得花裏胡哨,寶石天花亂墜地鑲嵌在上,雍容珍貴,燭光一折射,便晃出刺眼的光。
那蒼白有勁的手腕微斜,匕首便輕鬆脫出刀鞘,露出一點鋒利的刀刃。
眼前人將匕首往前一遞。
從他拿出兇器那一刻,小錦鯉的心便已高高掛起了。
見他還毫無顧忌遞來,小錦鯉當下第一反應是後退兩步。他顫著長睫,撞到身後龍椅,單薄的身形還險些沒立穩。
【叮,敵對值增加1%,現已有8%】
“……”蕭方禮漠然不語地看著他的動作。
不知為何,他的嗓音似乎喑啞許多:“臣前兩日親自鍛了一把匕首,想著與陛下相襯,便送與陛下了。”
原來是要送東西……
小錦鯉以為他想殺人。
少年帝王抿了抿唇,腳下未動,隻伸出纖細白皙的手心。
蕭方禮上前,雙手將匕首奉於他手心。
錯落時,他似乎碰到了這隻手一點溫熱。
小錦鯉蜷縮指尖,握住匕首,也不看蕭方禮,自顧自就坐下了。
“你方才無禮了。”
蕭方禮當然知道,他指的是自己推門的事。
不過向來,蕭方禮無禮的事多了,聞言神情仍然淡漠,隻道:“微臣罪過。”
小錦鯉也不敢因此罰他,想著今日的敵對值任務也超額達標了,便問蕭方禮還有沒有事,沒事就走。
蕭方禮沒動,目光移到那疊奏折上,低聲提議輔佐陛下處理政務。
小錦鯉找不到理由拒絕,隻好同意了,結果誤打誤撞,輔佐途中他又弄到兩點敵對值,現在敵對值加起來一共有10%了。
天色不早,蕭方禮起身告退,小錦鯉目送他離開後,這才碰了碰他給自己送的匕首。
拔出匕首把柄,露出銳利危險的刀刃。
燭光在刀刃上躍然而動,小錦鯉看得認真,眸子裏也映出了刀刃的反光。
沒看出什麽機關。
小錦鯉鼓了鼓腮幫子,有些泄氣,他伏在疊滿奏折的案桌上,用鋒利的刀刃切了切案桌邊緣,剛覺出一點樂趣,門口便傳來宮女的聲音。
想起攝政王可能聽到了什麽,小錦鯉便讓她進來了。
宮女在他麵前跪下,顫著身請求他給自己治罪。
小錦鯉微微怔,指尖蜷縮,忍著想扶她起來的衝動,遲疑問:“……怎麽了?”
“方才奴婢未通報攝政王求見的消息,放任攝政王在門口靜聽許久,奴婢有罪!”
雖然已經有了準備,但聽到這句話,小錦鯉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他努力迴想攝政王剛剛的態度,卻怎麽都看不出他有生氣的意思。
原劇情裏,攝政王可是心狠手辣有仇當場就報的性子。
小錦鯉攥緊指尖,問宮女:“你覺得他有聽到什麽嗎?”
宮女早已淚流滿麵,聞言竭力迴想,“恕……恕奴婢想不起,攝政王一直都沒什麽表示。”
小錦鯉抿唇,軟聲說,“你先起來,朕不治你罪。”
宮女愧疚難安,心道他怎能如此心善,不由跪得更深,“奴婢有罪。”
偏他如何說,宮女都說自己有罪,小錦鯉實在不知道怎麽辦了,看了半響,突然低聲告訴她:“朕不怪你,是攝政王的錯。”
頓了一頓,小錦鯉聲音更小了點,“定是他不許你有動靜的。”
宮女忽然覺得好難過。
陛下分明是這麽心善的人,卻偏偏被心狠手辣的攝政王桎梏著,隻能成為傀儡。
或許將來,他便會消失在宣政殿內,若攝政王成了這兒新的主人,她們這群婢子奴才,就該日日活在忐忑之下了。
在小錦鯉的授意下,宮女總算離開。
翌日。
下了朝,小錦鯉沒見大臣,轉道去了後宮。
後宮無妃,卻有不少留下來的宮女太監,都是當時伺候後妃的。
太子逼宮一事落幕後,這些後妃死的死,被流放的流放,要麽就是自知危險,主動前往寺廟吃齋念佛,度過餘生。
小錦鯉來找當初照顧九皇子的太監。
一聲“陛下到”,驚得在場宮人紛紛慌了神,手忙腳亂放下手中事務跪地行禮。
哪怕已經來這好些日子了,小錦鯉還是不太習慣被人這樣對待,他捏著袖子,瓷白的臉頰微微緊繃著,喊平身。
其中,縮在角落曾照顧過九皇子的太監,愣愣望著不遠處的少年帝王。他曾視少年帝王為一輩子的主子,從未有過二心,也不敢想他登基後會麵臨如何的處境。
如今見少年看似一切都好,太監便鬆了口氣,有些欣慰,和隱隱的憂心。
縱然不知朝政,他也聽聞過,如今朝廷被權勢滔天的攝政王把持著。
少年身邊沒有忠心的人,可謂內憂外患,怕是日日生在忐忑中,境況甚至可能不如從前。
太監憂心想著,眼前忽然一暗,他抬頭,見是陛下身邊的宮女,喚他過去。
周遭的宮女太監豔羨地看著跟隨陛下離開的人,待人徹底離開後,他們嘰嘰喳喳議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