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太原府城內,被裹挾到了當地的王如意亦是有些沉默的,隨著隊伍走過顯得格外肮髒而紛亂的街市;而各種麵如菜色的人群幾乎充斥在街坊,所能夠見到的每一處房簷和牆下。
自從入冬之後,因為躲避戰火蝟集在北都城裏的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本來就多,這些天來又從太原府境內相繼被裹挾進來十幾萬人,沒處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兩旁的屋簷底下,為著害怕凍死,擠做一堆。
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著,呻吟著,抱怨著,歎息著。女人們小聲地唿著老天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裏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
但當北都巡城司派出的巡邏兵丁走近時,他們就暫時忍耐著不敢吭聲。然而從北都開始戒嚴以來,每天都有成批成批的難民死亡,而且隨著滴水成冰的越發酷寒天氣與日俱增。
雖然,朝廷在外郭三城都設有粥廠放賑,但無法改變死亡率愈來愈高,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死得最多的事實。昨夜刮東北風,冷得特別可怕,誰知道明天早晨又會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屍體被抬送走呢?
很快王如意的隊伍就來就一處僻巷口停下了腳步;因為就在巷子深處的斷頭牆下,已然被抱團凍死的人堆給擠得滿滿的;已經凝固的青灰臉上還帶著某種詭異的笑容,就像是在醒不過來的睡夢中獲得了某種解脫。
下一刻,這支臨時組成的夫役隊伍中,頓然再度傳來了某種條件反射式嘔吐聲,那都是剛被抽調加入進來的年輕民夫,而顯然已經司空見慣的老民夫而是遲鈍而麻木的走上前去,開始扒拉這些僵硬的凍屍。
然後再一具具的堆疊上手推的大板車,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那些已經做慣了這種事情的民夫,甚至還會好不怕晦氣的伸手在死人身上摸索起來,以搜羅可能存在的小物件。
雖然獲得值錢物件的這種概率很小,但好歹也是他們這些清理隊的一個潛在進項。然後,再送到專門的場所之後,這些屍體上的衣物還會被扒個精光,而重新交給剩下的活人使用下去。
而在這些被凍死的街頭人群當中,也不僅僅是外來的流民和難民,更有被趕出家門而流離失所的本地百姓。道理很簡單,為了安置那些退入城內避難的代北藩部,準許他們占居民家以為棲身就成為了一種常態。
因此,這些被迫趕出自己家門而饑寒中嚎哭於街頭的百姓,還不是最淒慘的;因為,還有許多人在抗拒這個過程當中,不但就此丟掉了性命還被順勢霸占了妻女和家當,卻無處申冤。
當然了,作為被裹挾而來的外來者之一王如意,能夠免於淪落為這些街頭其中的一員,還可以作為清道隊的小頭目。卻還是要多虧了他身為王氏子弟的最後一點家門遺澤,然而,他卻根本不想要這啥勞子遺澤。
因為,就算是昔日祁縣王門的顯赫名聲和家世,所憑持的偌大郡望和人脈影響,在沙陀人暴躁的刀槍麵前,也不過會比一層紙糊的窗楹更加結實多久。
因此,僅僅是來自晉王的一句清野堅壁,盤踞在太原府境內偌大的王氏宗族,大大小小二十餘房就要麵臨家門破敗的結果;雖然宗長們想要抗拒和避免,而努力奔走和斡旋的進行挽迴,但換來的是一氣被砍掉了數十顆人頭的結果。
然後,在被就地征用走了家族各房所集藏的糧食財貨畜馬禽類之後,又足足有數千名王氏的青壯,伴隨著數量更多的家眷親族,也在刀槍的驅使下踏上了前往北都之路;
然而他們還不是最淒慘的。相比又家人伴隨的諸多門第中人,沿途城邑當中的其他普通百姓之家,被擄走了所有青壯年之後,已經毫無用處的老弱婦孺,則是盡數被留給了可能去而複還的太平賊。
因此,僅僅是戰後的數日之間,曾經在太原府境內唿風喚雨、顯赫一時不墮,而與晉陽王氏比肩的郡望之家,就這麽失去了田土、附口和家產,而呈現出崩解離析之態。
然而王如意比其他族中子弟運氣稍好一些的,他終究是有做過幾個月縣尉的官身資曆;再加上大明城內那些高居朝堂之中的晉陽王門同宗們,並不想沾染上這些庶務俗事,所以倒是便宜了他們這些祁縣本家的子弟。
作為曾經的顯赫郡望之家一員,除極少數有關係庇護的上層人物之外;大多數人居然淪落到要仰仗遠宗同族的鼻息和餘澤,才能聊以賤業糊口和苟活下去;這無疑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結果。
但是他們大多數人又不得不需要這個機會,才能確保被遷移到城內的家眷所屬,不至於和街頭這些流民一般的哀嚎哭號於凍綏之間。
王仁壽如此思量著,就看見一名滿臉褶子的民夫,為了深入尋獲更多的物件;徑直用鎬頭翹著將一對致死都緊抱一處取暖的母女手臂給硬生生的掰斷開來;他實在是忍不住開聲喝止道:
“住手,死者為大,體麵些。。”
“小郎君倒是好心的緊,要給這些凍綏留些體麵;可是萬一我輩也倒在饑寒中,誰人又能給我個體麵?逝者已逝,還不若用著身外物,為我等苟活之人求取一點生計的是?”
那名民夫聞言卻是與左右麵麵向覦,然後手中不停的呲聲一笑:
因此,接下來根本就再沒有人理會王仁壽,而徑直三下五除二將搜刮幹淨的屍體,拋到平板大車上去;然後又走街過巷的匯聚在府城一側的牆頭上,扒光了所有可以利用的東西之後,就白條條的投入流經城內的汾水中。
而負責見證和參與(點數)了如此之多的人倫慘事之後,王如意也整個人變得晦暗無比而徹底沉默寡言下來了;然而當他們迴到了臨時安生的營地當中時,卻聽到了許多人滿臉憤色而又被壓抑的敢怒不敢言的氛圍:
“營裏給的飯食又減量了,”
“本來隻有朝、暮兩頓,還參了許多糠皮沙土;。”
“現在是稀的讓人隻能肚裏空響了麽。”
“不是還有鼠雀和鴉肉麽?”
“那早就被人給羅掘光了,現在鬼市裏的無名肉,可是賣到了斤值五百錢了。。”
王如意聽著這些話語,又看著左近麵黃肌瘦而眼神漂浮的民夫,然後再想想自己已經發到手,兩塊同樣雜質多得硌牙的幹餅,突然就沒有什麽食欲和饑餓感了。
隨後,他尋個由頭離開了營地,來到了東城的一處大宅前。然而大宅正在聲樂伴奏下飲宴中的主人家,卻是再沒有要見他的意思,就隻是使人送了幾包吃剩的糕餅出來就打發了他去。
然後,提著這幾包殘缺破碎的糕餅,王仁壽卻沒有直接迴去;卻又順勢走訪了好幾位同輩生病的族人;將這些東西順勢給送了出去,也算是他唯一能夠做到的事情
隻是當他在幾個塞得滿嘴都是渣子的孩童,滿眼期盼神色中走出陋巷來,卻突然見到前方街頭越過個有些熟悉的身影,不由得心中大驚起來。
而在距離太原城數十裏外,作為太平軍前沿的太穀城內,則是另一番氣氛和心情。因為,幾乎從來不離大都督左右的虞候長米寶此番作為使者,專門給新敗的河東討擊軍上下,帶來周淮安的口信:
因此,除了身負重傷而不能起身的沒開之外,自麵目方正的葛從周、楊師厚一下百餘名將官,也濟濟一堂而屈膝半跪禮受之,就聽手持訓令的米寶目不斜視的侃侃而談道:
“王上曰,請罪的紮子已閱;能夠進行足夠的自省和總結教訓,如此甚好,也是本軍一貫以持的優良傳統。。”
“但這還不夠,督府隻見到你們後續補救和應對的措施、方針,卻沒有見到更多如何繼續對敵攻略和針對性反製、反擊的章程和策劃。”
“古人有雲,從哪裏跌倒便從那裏再站起來;隻要內心足夠堅強並且善於學習和進步,承認不足和吸取教訓、及時改進;那怎樣的挫折和失利,都隻會讓下一次變得更強大的養料。”
“因此,隻要你等能夠敢於任事而愈挫愈勇,那太平八道(新增劍南、隴右、關中)十五路,數千萬計的軍民百姓,自可成為爾輩最堅實的後盾和憑仗。。”
當被這些訓令,將原本有些壓抑和沉悶的士氣給重新振奮起來的眾將,再三拜謝之後;米寶才拿出另一份火封的文書來,交到了正將葛從周手中而平聲道:
“此番為了支援河東後續的攻略,主上特命我隨隊帶來了一些後援人馬和助力的器械;務求讓北都城內的晉軍整個冬日都不得安生,也不能好好的休養生息。。”
而隨著米寶的介紹,在太穀城外的汾水碼頭上,隨著河麵即將徹底凍結前,最後一批衝開大片浮冰而送抵的部隊和裝備,也在陸續登岸當中。
其中既有成群結隊連人帶馬全身披掛的騎士,也有需要好幾頭牛馬才能拉的動粗而短的大架炮車;更有許多穿著輕便的布甲和石棉罩袍,而在胸口上交叉著雷霆與短鎬的戰鬥工程兵序列。
自從入冬之後,因為躲避戰火蝟集在北都城裏的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本來就多,這些天來又從太原府境內相繼被裹挾進來十幾萬人,沒處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兩旁的屋簷底下,為著害怕凍死,擠做一堆。
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著,呻吟著,抱怨著,歎息著。女人們小聲地唿著老天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裏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
但當北都巡城司派出的巡邏兵丁走近時,他們就暫時忍耐著不敢吭聲。然而從北都開始戒嚴以來,每天都有成批成批的難民死亡,而且隨著滴水成冰的越發酷寒天氣與日俱增。
雖然,朝廷在外郭三城都設有粥廠放賑,但無法改變死亡率愈來愈高,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死得最多的事實。昨夜刮東北風,冷得特別可怕,誰知道明天早晨又會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屍體被抬送走呢?
很快王如意的隊伍就來就一處僻巷口停下了腳步;因為就在巷子深處的斷頭牆下,已然被抱團凍死的人堆給擠得滿滿的;已經凝固的青灰臉上還帶著某種詭異的笑容,就像是在醒不過來的睡夢中獲得了某種解脫。
下一刻,這支臨時組成的夫役隊伍中,頓然再度傳來了某種條件反射式嘔吐聲,那都是剛被抽調加入進來的年輕民夫,而顯然已經司空見慣的老民夫而是遲鈍而麻木的走上前去,開始扒拉這些僵硬的凍屍。
然後再一具具的堆疊上手推的大板車,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那些已經做慣了這種事情的民夫,甚至還會好不怕晦氣的伸手在死人身上摸索起來,以搜羅可能存在的小物件。
雖然獲得值錢物件的這種概率很小,但好歹也是他們這些清理隊的一個潛在進項。然後,再送到專門的場所之後,這些屍體上的衣物還會被扒個精光,而重新交給剩下的活人使用下去。
而在這些被凍死的街頭人群當中,也不僅僅是外來的流民和難民,更有被趕出家門而流離失所的本地百姓。道理很簡單,為了安置那些退入城內避難的代北藩部,準許他們占居民家以為棲身就成為了一種常態。
因此,這些被迫趕出自己家門而饑寒中嚎哭於街頭的百姓,還不是最淒慘的;因為,還有許多人在抗拒這個過程當中,不但就此丟掉了性命還被順勢霸占了妻女和家當,卻無處申冤。
當然了,作為被裹挾而來的外來者之一王如意,能夠免於淪落為這些街頭其中的一員,還可以作為清道隊的小頭目。卻還是要多虧了他身為王氏子弟的最後一點家門遺澤,然而,他卻根本不想要這啥勞子遺澤。
因為,就算是昔日祁縣王門的顯赫名聲和家世,所憑持的偌大郡望和人脈影響,在沙陀人暴躁的刀槍麵前,也不過會比一層紙糊的窗楹更加結實多久。
因此,僅僅是來自晉王的一句清野堅壁,盤踞在太原府境內偌大的王氏宗族,大大小小二十餘房就要麵臨家門破敗的結果;雖然宗長們想要抗拒和避免,而努力奔走和斡旋的進行挽迴,但換來的是一氣被砍掉了數十顆人頭的結果。
然後,在被就地征用走了家族各房所集藏的糧食財貨畜馬禽類之後,又足足有數千名王氏的青壯,伴隨著數量更多的家眷親族,也在刀槍的驅使下踏上了前往北都之路;
然而他們還不是最淒慘的。相比又家人伴隨的諸多門第中人,沿途城邑當中的其他普通百姓之家,被擄走了所有青壯年之後,已經毫無用處的老弱婦孺,則是盡數被留給了可能去而複還的太平賊。
因此,僅僅是戰後的數日之間,曾經在太原府境內唿風喚雨、顯赫一時不墮,而與晉陽王氏比肩的郡望之家,就這麽失去了田土、附口和家產,而呈現出崩解離析之態。
然而王如意比其他族中子弟運氣稍好一些的,他終究是有做過幾個月縣尉的官身資曆;再加上大明城內那些高居朝堂之中的晉陽王門同宗們,並不想沾染上這些庶務俗事,所以倒是便宜了他們這些祁縣本家的子弟。
作為曾經的顯赫郡望之家一員,除極少數有關係庇護的上層人物之外;大多數人居然淪落到要仰仗遠宗同族的鼻息和餘澤,才能聊以賤業糊口和苟活下去;這無疑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結果。
但是他們大多數人又不得不需要這個機會,才能確保被遷移到城內的家眷所屬,不至於和街頭這些流民一般的哀嚎哭號於凍綏之間。
王仁壽如此思量著,就看見一名滿臉褶子的民夫,為了深入尋獲更多的物件;徑直用鎬頭翹著將一對致死都緊抱一處取暖的母女手臂給硬生生的掰斷開來;他實在是忍不住開聲喝止道:
“住手,死者為大,體麵些。。”
“小郎君倒是好心的緊,要給這些凍綏留些體麵;可是萬一我輩也倒在饑寒中,誰人又能給我個體麵?逝者已逝,還不若用著身外物,為我等苟活之人求取一點生計的是?”
那名民夫聞言卻是與左右麵麵向覦,然後手中不停的呲聲一笑:
因此,接下來根本就再沒有人理會王仁壽,而徑直三下五除二將搜刮幹淨的屍體,拋到平板大車上去;然後又走街過巷的匯聚在府城一側的牆頭上,扒光了所有可以利用的東西之後,就白條條的投入流經城內的汾水中。
而負責見證和參與(點數)了如此之多的人倫慘事之後,王如意也整個人變得晦暗無比而徹底沉默寡言下來了;然而當他們迴到了臨時安生的營地當中時,卻聽到了許多人滿臉憤色而又被壓抑的敢怒不敢言的氛圍:
“營裏給的飯食又減量了,”
“本來隻有朝、暮兩頓,還參了許多糠皮沙土;。”
“現在是稀的讓人隻能肚裏空響了麽。”
“不是還有鼠雀和鴉肉麽?”
“那早就被人給羅掘光了,現在鬼市裏的無名肉,可是賣到了斤值五百錢了。。”
王如意聽著這些話語,又看著左近麵黃肌瘦而眼神漂浮的民夫,然後再想想自己已經發到手,兩塊同樣雜質多得硌牙的幹餅,突然就沒有什麽食欲和饑餓感了。
隨後,他尋個由頭離開了營地,來到了東城的一處大宅前。然而大宅正在聲樂伴奏下飲宴中的主人家,卻是再沒有要見他的意思,就隻是使人送了幾包吃剩的糕餅出來就打發了他去。
然後,提著這幾包殘缺破碎的糕餅,王仁壽卻沒有直接迴去;卻又順勢走訪了好幾位同輩生病的族人;將這些東西順勢給送了出去,也算是他唯一能夠做到的事情
隻是當他在幾個塞得滿嘴都是渣子的孩童,滿眼期盼神色中走出陋巷來,卻突然見到前方街頭越過個有些熟悉的身影,不由得心中大驚起來。
而在距離太原城數十裏外,作為太平軍前沿的太穀城內,則是另一番氣氛和心情。因為,幾乎從來不離大都督左右的虞候長米寶此番作為使者,專門給新敗的河東討擊軍上下,帶來周淮安的口信:
因此,除了身負重傷而不能起身的沒開之外,自麵目方正的葛從周、楊師厚一下百餘名將官,也濟濟一堂而屈膝半跪禮受之,就聽手持訓令的米寶目不斜視的侃侃而談道:
“王上曰,請罪的紮子已閱;能夠進行足夠的自省和總結教訓,如此甚好,也是本軍一貫以持的優良傳統。。”
“但這還不夠,督府隻見到你們後續補救和應對的措施、方針,卻沒有見到更多如何繼續對敵攻略和針對性反製、反擊的章程和策劃。”
“古人有雲,從哪裏跌倒便從那裏再站起來;隻要內心足夠堅強並且善於學習和進步,承認不足和吸取教訓、及時改進;那怎樣的挫折和失利,都隻會讓下一次變得更強大的養料。”
“因此,隻要你等能夠敢於任事而愈挫愈勇,那太平八道(新增劍南、隴右、關中)十五路,數千萬計的軍民百姓,自可成為爾輩最堅實的後盾和憑仗。。”
當被這些訓令,將原本有些壓抑和沉悶的士氣給重新振奮起來的眾將,再三拜謝之後;米寶才拿出另一份火封的文書來,交到了正將葛從周手中而平聲道:
“此番為了支援河東後續的攻略,主上特命我隨隊帶來了一些後援人馬和助力的器械;務求讓北都城內的晉軍整個冬日都不得安生,也不能好好的休養生息。。”
而隨著米寶的介紹,在太穀城外的汾水碼頭上,隨著河麵即將徹底凍結前,最後一批衝開大片浮冰而送抵的部隊和裝備,也在陸續登岸當中。
其中既有成群結隊連人帶馬全身披掛的騎士,也有需要好幾頭牛馬才能拉的動粗而短的大架炮車;更有許多穿著輕便的布甲和石棉罩袍,而在胸口上交叉著雷霆與短鎬的戰鬥工程兵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