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未解圍,忠義似君稀。
誤落胡塵裏,能持漢節歸。
卷簾山對酒,上馬雪沾衣。
卻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飛。
《送裴判官自賊中再歸河陽幕府》
唐代:岑參
——我是劇情分割線——
而在黃河北岸的懷州(今河南省沁陽市)境內,同樣自長安逃歸而來蓬頭裹麵仿若乞兒,還有多重凍傷和潰爛處的大齊新朝右金吾將軍、華州防禦使,前河陽大將劉經,也撲倒在白發蒼蒼而愈發老態的河陽節度使諸葛爽麵前,痛哭流涕的動情嘶聲叫喊道:
“司徒啊,某家差點兒就見不著您老尊容了啊。。”
“某家實在有愧所托,那些兒郎們都沒能帶迴來了啊。。”
“實在無顏以對司徒了啊!本想著路上就這麽跳了大河一了百了!但想著有些內情須得親口秉明司徒,這才厚顏苟活至今。。。”
“金辰(劉經字)能夠自險惡境地中路途迢迢歸來報訊,亦是我河陽軍的不幸之萬幸了,老夫豈有再多加苛責之理。”
而諸葛爽亦是有些動容的親手將其攙扶起來,隨即又轉頭喊道:
“。來人,還不快護送劉都兵下去救治和休息。。千萬保重身體,也勿言什麽輕生求死了,不過是在西京的些許挫敗和磋磨,難道還要令我再失一員得力幹將麽?”
然而,當滿身狼狽不堪的劉經被攙扶出去之後,諸葛爽卻是重新恢複到了麵無表情當中,而對著低頭進來領命的節衙判官張仲禮吩咐道:
“好好地照看,莫要吝惜飲食用藥,財帛女子一應所需,皆給最上等的成色,勿使其盡快康複過來。”
然後,諸葛爽又對著在場的另一名衙推杜岩節道:
“順便再留心一二,平日裏他都與那些舊日人等有所往來,逐一稟報於我。待到調養好了,就安排他到潞州(諸葛)仲方處陣前效力吧!”
“司徒,難道是?。。”
然而,身為謀主之一判官張仲禮卻有些驚訝的欲言又止道:
“此番金辰自長安安然得歸,你覺得又多少乃是天生的運氣使然呢?。。”
諸葛爽卻是胡須微顫的歎了口氣道:
“有些事物,還是莫要有機會說出來的才好;如此處置也算是成全彼輩多年追隨一場的恩義把。。”
“司徒,莫不是朝廷要贏了?”
張仲禮越發驚訝道:
“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隻要有雄踞山南的太平賊。。軍在,鄭堂老就算拿下長安或是關內又如何,多半也難逃個勞師動眾的慘勝之局,哪裏還有多少餘力顧及其他呢?”
諸葛爽卻是搖搖頭道:
“可要是朝廷一旦輸了,那便是萬事皆休毫無指望和將來可期了。若非如此,又何須將金辰給刻意放歸迴來,也不過是圖擾人心的權謀手段而已。。”
當然了,諸葛爽還有沒有說出口來的內情。就是自去年冬天這些日子以來,他暗中自覺身體漸漸不虞,原本日啖酒肉數升,還能老當益壯的隔三差五招幸和禦使姬妾的日子,也在漸漸力不從心的遠去當中。
要是他的兒子諸葛仲方是個才具和氣量出眾之輩,那他到也不介意在自己餘生最後的光景裏,再一次冒險跳反朝廷的陣營,好為自己的兒子鋪出一條繼續出將入相的坦途大路來。反正他諸葛爽隻是一介小吏出身,先投龐勳再降朝廷又附黃巢的幾易門庭了,實在也不差這點口風和名聲的負累。
然而現實情況是,諸葛仲方雖然經他耳提麵醒的浸染多年,能夠變現出來的也就是按部就班的中人之姿而已;所以他也隻能退而求其次的求穩求定,避免麾下的任何冒險傾向,而讓兒子能夠堪堪接掌和守住這份基業就好。
為此,他也不惜付出一些壯士斷臂式的代價,將那些立下功勞卻隱有不好駕馭傾向的“驕兵悍將”們,給暗中羅織罪名處置發落掉;或是想辦法明升暗貶的轉為刺史、營田官等文職;與掌握兵權的機會隔離開來。
而對於極少數實在沒有太大破綻和借口的,卻又不得不要論功行賞的有功之人,他就就幹脆順水推舟以開拓新的地盤和局麵的諸般理由,給逐一分遣出去帶兵作戰,而變相隔絕在了鞭長莫及的他方。
比如之前派遣劉經為代表,率部助戰追隨黃巢的本部大軍;又在成功擊敗了魏博軍之後,將另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李罕之以支援為名派去參與關內大戰的尾聲。但沒有想到這廝好死不死的會去窺探太平軍的虛實,結果倒是省了一番後續的手尾。
所以,就像是他前些年曾經將崔安潛派來聯絡的好幾撥使者,使人冒充山棚強梁之輩暗中下手,坑殺在太行山中的陘道中一樣;這一次他也派人守在了函穀道的東端,將所有進入懷州境內的疑似使臣存在,不分來曆的都溺死在黃河裏。
這樣從明麵上看,他所代表的河陽鎮三州五縣之地,就永遠沒有接到來長安求援或是來自朝廷方麵策反、籠絡的機會,而繼續一邊加緊向北攻打和奪取河東東南部的上黨/澤潞之地,一邊穩如泰山的坐視關中戰局的成敗和隔岸觀火下去。
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對關東各地自發趕來馳援關內的地方人馬,格外的網開一麵;不但開放了境內的河陽橋三關和孟津渡,還就近提供了許多糧草、器物的接濟和便利;也算是相當的仗義和麵麵俱到了。
但是這一次本以為該陣沒在關內的劉經居然逃迴來了,他也不能表現的太過刻薄寡恩,而愈發失了軍中地方的人心和口碑。所以隻能借口用這種“靜養”的理由和辦法,將其變相的軟禁起來留待日後的慢慢炮製了。
畢竟,現如今無論是劉經還是李罕之,留在河陽鎮本地軍中的影響力,已經隨著那些在一係列人事遷轉當中,被打散別遣的部舊、親緣而大多不複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爽倒不介意再給劉經一個陣前效力的機會。
按照他的盤算和規劃,如果劉經能夠在諸葛仲方的陣前,繼續奮力以赴一切如昔的話,諸葛爽到也不介意給他一個潞州刺史兼守捉、團練使的名位和實權。在新占之地繼續為河陽鎮效力當下。
但是他如果陰有怨懟和不甘,或是在私底下依舊往來活躍的話,那戰陣之中一支意外的“流矢”,也足以絕此後患了。那“痛失大將”的諸葛爽,也少不得要為他好好的哭過一場,而加倍鼓舞軍中士氣為之報仇雪恨了。
想到這裏,諸葛爽忽然誕生了一個想法;如果關內的那位黃王這一次在劫難逃的話,那事實上占據了都畿道及其周邊的一(河南)府五州(鄭、汝、許、陳、汴)大部的那位朱老三,便就是在中原地區義軍勢力最大的一支領頭人了。
也許該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這股一河之隔南鄰勢力的共盟關係,才能再將來天下愈發動蕩不堪的最周變局當中,後顧無憂的全力應對河北的激烈局麵。隨即他叫來自己跟隨有年的掌書記道:
“替我修書一封。。。。願約為兒女親家,嚐續多年盟好。。”
——我是劇情分割線——
而在橫貫而過的洛水已然徹底解凍,重新變得濁浪滾滾的洛陽城中。被人所惦記的朱老三,也在忍不禁打了一個噴嚏而裹緊身上的長裘之後,繼續詢問著從山南東道的襄州地方探訪歸來的使者:
“不知,阿母近來可好唿?”
“老封君身子骨甚好,中郎(朱存)亦是侍奉備至,膳食湯藥,日夜不綴呢。。”
作為探訪使者的通讚官寇彥卿,謹小慎微的應道:
“小郎君和夫人亦是左居別苑,得以日夜探視,晨昏定省,往來無慮;諸般奴婢、起居器物一如舊邸。。”
聽到這裏,朱老三愈發覺得百感交集而又百味翻沉起來了。自己作為變相人質的妻兒老母,居然能夠和兄長的家眷一起別宅而居,還能夠保持某種程度上的出入無礙,這不可謂不是一種變相的善意使然了。
“。。。夫人還特命卑下稍來親手縫製的春衫、夏衣數件。。。此外,尚有言語請詢於留守。。”
然而寇彥卿渾然不覺的繼續說道:
“說。。”
正當滿是緬懷之情的朱老三,聞言不由精神一振。若非是不得已的緣故,他也何嚐願意把自己頗為珍重的妻兒送到南方去呢?
“夫人說了,小郎君如今已是孩提之年,頗有些喜動好學的情跡;可否令其就近入蒙,以習人倫義理。。。”
聽到這裏朱老三不由猶豫了一下,雖然他早年是街頭閑子的出身沒有多少文墨見識,但也知道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作為他這一方麵勢力領頭人的子女,若是隨隨便便的受教於人,少不得會在將來埋下一些立場和傾向性的隱憂和是非來的。
“也罷,就隨她所願好了。。”
但是最後朱老三還是點頭應承了下來。畢竟,相對於亳州營妓所生而小字遙喜的這個小兒子,他還有個一直帶在身邊教導的長子友裕可以以為依仗;此外就在他夫人張惠南下為質的這段期間,他身邊的姬妾之中也已然有兩人相繼懷有身孕了。
所以,這麽一個在外為質的小兒子將來的立場和傾向,也不是那麽特別要緊的事情了。至少相比眼下他所需要對應迫在眉睫的局麵,儼然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這時候,一名倉促奔走進來將弁帶來的突發消息,卻讓朱老三再也沒有心思顧慮其他了。
誤落胡塵裏,能持漢節歸。
卷簾山對酒,上馬雪沾衣。
卻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飛。
《送裴判官自賊中再歸河陽幕府》
唐代:岑參
——我是劇情分割線——
而在黃河北岸的懷州(今河南省沁陽市)境內,同樣自長安逃歸而來蓬頭裹麵仿若乞兒,還有多重凍傷和潰爛處的大齊新朝右金吾將軍、華州防禦使,前河陽大將劉經,也撲倒在白發蒼蒼而愈發老態的河陽節度使諸葛爽麵前,痛哭流涕的動情嘶聲叫喊道:
“司徒啊,某家差點兒就見不著您老尊容了啊。。”
“某家實在有愧所托,那些兒郎們都沒能帶迴來了啊。。”
“實在無顏以對司徒了啊!本想著路上就這麽跳了大河一了百了!但想著有些內情須得親口秉明司徒,這才厚顏苟活至今。。。”
“金辰(劉經字)能夠自險惡境地中路途迢迢歸來報訊,亦是我河陽軍的不幸之萬幸了,老夫豈有再多加苛責之理。”
而諸葛爽亦是有些動容的親手將其攙扶起來,隨即又轉頭喊道:
“。來人,還不快護送劉都兵下去救治和休息。。千萬保重身體,也勿言什麽輕生求死了,不過是在西京的些許挫敗和磋磨,難道還要令我再失一員得力幹將麽?”
然而,當滿身狼狽不堪的劉經被攙扶出去之後,諸葛爽卻是重新恢複到了麵無表情當中,而對著低頭進來領命的節衙判官張仲禮吩咐道:
“好好地照看,莫要吝惜飲食用藥,財帛女子一應所需,皆給最上等的成色,勿使其盡快康複過來。”
然後,諸葛爽又對著在場的另一名衙推杜岩節道:
“順便再留心一二,平日裏他都與那些舊日人等有所往來,逐一稟報於我。待到調養好了,就安排他到潞州(諸葛)仲方處陣前效力吧!”
“司徒,難道是?。。”
然而,身為謀主之一判官張仲禮卻有些驚訝的欲言又止道:
“此番金辰自長安安然得歸,你覺得又多少乃是天生的運氣使然呢?。。”
諸葛爽卻是胡須微顫的歎了口氣道:
“有些事物,還是莫要有機會說出來的才好;如此處置也算是成全彼輩多年追隨一場的恩義把。。”
“司徒,莫不是朝廷要贏了?”
張仲禮越發驚訝道:
“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隻要有雄踞山南的太平賊。。軍在,鄭堂老就算拿下長安或是關內又如何,多半也難逃個勞師動眾的慘勝之局,哪裏還有多少餘力顧及其他呢?”
諸葛爽卻是搖搖頭道:
“可要是朝廷一旦輸了,那便是萬事皆休毫無指望和將來可期了。若非如此,又何須將金辰給刻意放歸迴來,也不過是圖擾人心的權謀手段而已。。”
當然了,諸葛爽還有沒有說出口來的內情。就是自去年冬天這些日子以來,他暗中自覺身體漸漸不虞,原本日啖酒肉數升,還能老當益壯的隔三差五招幸和禦使姬妾的日子,也在漸漸力不從心的遠去當中。
要是他的兒子諸葛仲方是個才具和氣量出眾之輩,那他到也不介意在自己餘生最後的光景裏,再一次冒險跳反朝廷的陣營,好為自己的兒子鋪出一條繼續出將入相的坦途大路來。反正他諸葛爽隻是一介小吏出身,先投龐勳再降朝廷又附黃巢的幾易門庭了,實在也不差這點口風和名聲的負累。
然而現實情況是,諸葛仲方雖然經他耳提麵醒的浸染多年,能夠變現出來的也就是按部就班的中人之姿而已;所以他也隻能退而求其次的求穩求定,避免麾下的任何冒險傾向,而讓兒子能夠堪堪接掌和守住這份基業就好。
為此,他也不惜付出一些壯士斷臂式的代價,將那些立下功勞卻隱有不好駕馭傾向的“驕兵悍將”們,給暗中羅織罪名處置發落掉;或是想辦法明升暗貶的轉為刺史、營田官等文職;與掌握兵權的機會隔離開來。
而對於極少數實在沒有太大破綻和借口的,卻又不得不要論功行賞的有功之人,他就就幹脆順水推舟以開拓新的地盤和局麵的諸般理由,給逐一分遣出去帶兵作戰,而變相隔絕在了鞭長莫及的他方。
比如之前派遣劉經為代表,率部助戰追隨黃巢的本部大軍;又在成功擊敗了魏博軍之後,將另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李罕之以支援為名派去參與關內大戰的尾聲。但沒有想到這廝好死不死的會去窺探太平軍的虛實,結果倒是省了一番後續的手尾。
所以,就像是他前些年曾經將崔安潛派來聯絡的好幾撥使者,使人冒充山棚強梁之輩暗中下手,坑殺在太行山中的陘道中一樣;這一次他也派人守在了函穀道的東端,將所有進入懷州境內的疑似使臣存在,不分來曆的都溺死在黃河裏。
這樣從明麵上看,他所代表的河陽鎮三州五縣之地,就永遠沒有接到來長安求援或是來自朝廷方麵策反、籠絡的機會,而繼續一邊加緊向北攻打和奪取河東東南部的上黨/澤潞之地,一邊穩如泰山的坐視關中戰局的成敗和隔岸觀火下去。
然而與此同時,他又對關東各地自發趕來馳援關內的地方人馬,格外的網開一麵;不但開放了境內的河陽橋三關和孟津渡,還就近提供了許多糧草、器物的接濟和便利;也算是相當的仗義和麵麵俱到了。
但是這一次本以為該陣沒在關內的劉經居然逃迴來了,他也不能表現的太過刻薄寡恩,而愈發失了軍中地方的人心和口碑。所以隻能借口用這種“靜養”的理由和辦法,將其變相的軟禁起來留待日後的慢慢炮製了。
畢竟,現如今無論是劉經還是李罕之,留在河陽鎮本地軍中的影響力,已經隨著那些在一係列人事遷轉當中,被打散別遣的部舊、親緣而大多不複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爽倒不介意再給劉經一個陣前效力的機會。
按照他的盤算和規劃,如果劉經能夠在諸葛仲方的陣前,繼續奮力以赴一切如昔的話,諸葛爽到也不介意給他一個潞州刺史兼守捉、團練使的名位和實權。在新占之地繼續為河陽鎮效力當下。
但是他如果陰有怨懟和不甘,或是在私底下依舊往來活躍的話,那戰陣之中一支意外的“流矢”,也足以絕此後患了。那“痛失大將”的諸葛爽,也少不得要為他好好的哭過一場,而加倍鼓舞軍中士氣為之報仇雪恨了。
想到這裏,諸葛爽忽然誕生了一個想法;如果關內的那位黃王這一次在劫難逃的話,那事實上占據了都畿道及其周邊的一(河南)府五州(鄭、汝、許、陳、汴)大部的那位朱老三,便就是在中原地區義軍勢力最大的一支領頭人了。
也許該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這股一河之隔南鄰勢力的共盟關係,才能再將來天下愈發動蕩不堪的最周變局當中,後顧無憂的全力應對河北的激烈局麵。隨即他叫來自己跟隨有年的掌書記道:
“替我修書一封。。。。願約為兒女親家,嚐續多年盟好。。”
——我是劇情分割線——
而在橫貫而過的洛水已然徹底解凍,重新變得濁浪滾滾的洛陽城中。被人所惦記的朱老三,也在忍不禁打了一個噴嚏而裹緊身上的長裘之後,繼續詢問著從山南東道的襄州地方探訪歸來的使者:
“不知,阿母近來可好唿?”
“老封君身子骨甚好,中郎(朱存)亦是侍奉備至,膳食湯藥,日夜不綴呢。。”
作為探訪使者的通讚官寇彥卿,謹小慎微的應道:
“小郎君和夫人亦是左居別苑,得以日夜探視,晨昏定省,往來無慮;諸般奴婢、起居器物一如舊邸。。”
聽到這裏,朱老三愈發覺得百感交集而又百味翻沉起來了。自己作為變相人質的妻兒老母,居然能夠和兄長的家眷一起別宅而居,還能夠保持某種程度上的出入無礙,這不可謂不是一種變相的善意使然了。
“。。。夫人還特命卑下稍來親手縫製的春衫、夏衣數件。。。此外,尚有言語請詢於留守。。”
然而寇彥卿渾然不覺的繼續說道:
“說。。”
正當滿是緬懷之情的朱老三,聞言不由精神一振。若非是不得已的緣故,他也何嚐願意把自己頗為珍重的妻兒送到南方去呢?
“夫人說了,小郎君如今已是孩提之年,頗有些喜動好學的情跡;可否令其就近入蒙,以習人倫義理。。。”
聽到這裏朱老三不由猶豫了一下,雖然他早年是街頭閑子的出身沒有多少文墨見識,但也知道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作為他這一方麵勢力領頭人的子女,若是隨隨便便的受教於人,少不得會在將來埋下一些立場和傾向性的隱憂和是非來的。
“也罷,就隨她所願好了。。”
但是最後朱老三還是點頭應承了下來。畢竟,相對於亳州營妓所生而小字遙喜的這個小兒子,他還有個一直帶在身邊教導的長子友裕可以以為依仗;此外就在他夫人張惠南下為質的這段期間,他身邊的姬妾之中也已然有兩人相繼懷有身孕了。
所以,這麽一個在外為質的小兒子將來的立場和傾向,也不是那麽特別要緊的事情了。至少相比眼下他所需要對應迫在眉睫的局麵,儼然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這時候,一名倉促奔走進來將弁帶來的突發消息,卻讓朱老三再也沒有心思顧慮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