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江北雨幕綿連下的戰火正酣,江南卻是煙雨蒙蒙的平靜無波中,迎來各地熱火朝天的開耕搶種和興修河渠道路的景象。
“磯口水寨的鎮橋鐵牛,已經修複到了第三索了?”
隻是,當周淮安還沒等到其他方麵的反應,先等來了呂用之的使者和文書。
“廣陵城中來使了?且送來看看再說。”
然而,當他看完了對方的投書內容之後,卻是忍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卻引得在旁處理公文的楊師古一陣詫異道:
“這位裝神弄鬼之徒,卻又在信中裏說了什麽?”
“隻是表明了願意厚幣求和罷戰的意圖啊?”
周淮安輕描淡寫的道:
“僅僅如此的話,當不得都督如此恥笑吧。。”
這下正在撰寫文章的羅隱,也迴身過來道:
“他還和我好好一番敘舊啊”
周淮安微微憋著笑道:
“難道他還真的與大都督有故麽。。”
羅隱愈發好奇的停筆下來問道:
“在這人世間自然沒有了,不過在那九重天上就完全不同了。。”
周淮安微微一笑道,
“這。。。還真是,虧他想的出來;”
這下楊師古也明白過來,不由失笑道:
“這廝裝神弄鬼的把戲用的慣了,騙了那高渤海也就罷了,竟然還想在都督這兒也糊弄一迴啊。。”
羅隱一時也是無奈的拍額頭道:
“據他所稱,我身在俗世雖然宿慧的靈台尚未明澈,但是卻是被他登台施法認出來,乃是在當年天庭瑤台盛會中有過聯席共飲金桃瓊漿之誼呢;”
周淮安繼續笑著說道。
“他乃是坐守靈台寶境的玉霄將軍,我乃是東來佛祖側近協侍的孔雀佛母明王,代統領天龍八部而專食為惡世間的毒龍。此番降世乃是以兵火滌蕩人間,清洗惡濁。。”
“然而,他已然施玉霄妙法降服了廣陵城中的毒龍之首,那位高渤海所係的地上化身;而令萬民祭祀以為化解。所以且不勞我用兵廣陵,以免兵戈之煞衝破了廣陵的,令潛隱地脈中的毒龍和妖孽眷屬,就此山崩水湧得脫於海中呢。。”
“為此,他還願意給出供奉錢二十萬緡,絹帛十萬件,赤金五千鎰,銀餅八萬枚,銅器六十萬斤,鉛、錫、汞各百萬斤,隻要立約不往廣陵,變就可以馬上於城外交付呢。。”
說實話,當周淮安看到這個稱號的時候,卻是想起了早年一部號稱很黃很暴力,充滿了古今中外神話典故和觸手、美少女、畸戀、骨科、克蘇魯之類獵奇元素的元祖和啟蒙漫畫《孔雀王》。
雖然早年被諸如海南出報社、新疆出版社等有良心的盜版商,給塗黑了許多關鍵情節和部位;但還是驚為天人的在輾轉翻閱之間,伴隨了許多個課外時間。
“真是大言不慚,這就是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的路數了。。”
羅隱卻是哼聲冷笑起來,不知道想到什麽過往。
“那就勞煩昭諫你寫一篇繳文,好好駁斥和揭舉一下這個妖道的惑亂之言,以正人心和視聽了。。”
周淮安隨後對著羅隱道:
“既然如此,還請都督許我些許時日,收聚更多相應個中情形和前後因由,以為發之聲饋的正名之說。。”
羅隱卻是正色迴應道:
“善也。。”
周淮安讚歎道;然後就突然想起一個相應典故。後世記載這件事情始末的《廣陵妖亂誌》,似乎就是出自自己眼前的這位羅隱所著,還真是恰好正當其人了啊。
“難道都督就對他提出的這些供奉不動心麽,或許可以虛以逶迤一二,先弄到手再做打算呢。。”
楊師古在旁卻是意味深長的取笑道:
“當然會動心了,但是也犯不上。需要什麽難道我輩不會自行去爭取麽。”
周淮安笑了笑道。
“我太平軍遵循乃是堂堂正正謀取天下,再造人間的路數,又何須為了點看似可觀的蠅頭小利自甘墮落,與這般自欺欺人的營營苟且之輩,同流合汙一時呢。。”
——我是不屑的分割線——
而在丹徒城中官邸改造的講習分所,一處課堂當中,也有人在最後排低聲的歎息道:
“這位大都督做的是為聖往繼之學,堪稱聖王之道,行的卻滅人宗嗣的法家酷烈手段和秦漢耕戰製度。。這又是怎麽不令人情以何堪啊。。”
說話的卻是蘇州吳縣人氏(今江蘇蘇州),別字鴻磬的陸希聲,也是吳中之地世有書名的人家出身。
上溯到六世祖陸元方在武周時期,兩度出任宰相。六世伯祖柬之以草書高天下。五世祖陸象先曾為唐睿宗時宰相,爵位兗國公。其高祖父陸景融曾任工部尚書。
曾祖陸涓曾任陽翟令,祖父陸孟儒官至蘇州司士參軍;但是到他父親這一代也就剩下區區一介白身了。而陸希聲一位家門淵源自幼就表現出學識淵博,商州刺吏鄭遇欲任用他為幕僚,陸希聲不從而隱居義興老家。
期間一度為朝廷召為右拾遺,他本以為報效國家時機到來了。一位當時朝政腐敗,財政歉收,州縣不盡責,希聲上言“當謹視盜賊”。結果次年,王仙芝反,蔓延數十州,遂不製。
他也因為某種意義上的烏鴉嘴,被貶斥迴鄉閉門自省;然後曆經了江東王郢之亂,黃巢南下等諸多事件,在兵匪交加家門破落得七七八八之後,又最終落到了太平軍的手中。
本來這種既有宦門背景,又有地方士族色彩的人家,要比同大多數衣冠戶一起流徙他地的。但好在他還有一位遠親陸龜蒙,素來為大都督府所看重;願意為他作保而取得一個著書迴憶,發揮“剩餘價值”的機會。
因此,與他一起的參觀的人中,還有曾經師從宰相王搏做過知製誥。進中書舍人,又隨前江西觀察使高茂卿,一起被俘的撫州司馬錢翊,也是大曆十才子的錢起之孫。
又有別字表儒,小名桂郎,曾經居九華山下刻苦修學,所用墨池為之寫穿底,卻因為家族參加土團而被牽連的池州青陽人,江東詩書大家殷文圭;
以及他的池州老鄉,鹹通十五年進士出身,曾為高駢淮南節度從事,又在鎮海之戰後被俘,因為摯友李師成為之求情才得以免除流放、原地效贖,別字垂象的顧雲,
還有受到太平大都督府中任事的好友皮日休所具保,才在針對衣冠戶和形勢戶的清算中得以保全下有用之身來,出自魏晉羊估後裔兼浙東史官世家,曾任著作郎的羊昭業。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而在講台之上,別號玄英先生的教授方幹,也在給神情肅穆端重的一眾新近生員們,講解所謂的《太平心說》與古之聖王之道的承襲演變。
“換做當代而論便就是:最好的統治者,士民百姓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在古今世道中,如忠義節烈之士,以及為國奉獻一生的大賢、名臣等等。”
“他們或許沒有以執政當權之人的身份出現,但是自然而然便有人迴憧憬這種德行,發自內心想要去遵守。此為天地立心!”
“因為他們本身豎立的道德義理標杆,實質上是是在統治社會。而敬畏而效從他們的人士,就天然等同於身被德治。如上古三代之治的賢人們,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之長。。”
“次之的統治者,士民多親近他並且稱讚他;這種往往是那些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領導人。既能夠仔細的體察百姓所需,且能興亡盛舉,給人以上進之望。此種以人為本,就是仁治之道。亦可曰:為生民立命。”
“再次的統治者,令百姓畏其威而循其行;對應真是先秦的法家治世。就是嚴格遵循和執行的國家法製。”
“雖不一定能夠解決世人的全部問題與困境。但是要是有人違背法度,便就要自食其果而身受其咎,而這就是最常見的法治之世。。”
“而太上感應的道德經說,描述的是便就是三種統治方式,分別對應遠古三皇(伏羲神農),中古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以及五帝之後的曆代故事。”
“而今的世上,以嚴刑峻法專斷一時,竭力約束和驅使百姓,自己卻是無限寬放的上位者比比皆是;甚至還不如秦時法度的森嚴循服。。”
“更別說效法古之先賢,以仁道體察百姓的所需所想,舉同上下之力興業促產,以致人人衣食皆足,各安其所;”
“而今我太平軍,就是要行義理為世間之標杆,經濟綱常、生民求活為仁道;興為聖往繼之學,再現三代治世。。,所以才有了響徹天下的太平誓願。。”
說到這裏,他乘熱打鐵的再次領頭念起來了《太平誓願》: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而坐在後排旁聽的這些各色人等,就不免臉色愈發複雜和心事重重的歎息起來了。因為他們多數發現,自己平生所學的內容和見識,竟然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辯駁。
這也昭示和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他們畢生所學和堅持的東西,不可避免要被推倒重來了;而自己這些人也可能因為冥頑不化、抱殘守缺之類的理由和名聲,就此存留欲史冊之中了,
也許有的人並不在乎刀槍的威脅,乃迫不及待要成就興亡之際、為國死節的名聲;但是絕對不能容忍和介意自己連同家族,是否因此遺臭萬年和世代恥笑;這難道就是太平賊“殺人誅心不見血”的手段和威脅麽。
“磯口水寨的鎮橋鐵牛,已經修複到了第三索了?”
隻是,當周淮安還沒等到其他方麵的反應,先等來了呂用之的使者和文書。
“廣陵城中來使了?且送來看看再說。”
然而,當他看完了對方的投書內容之後,卻是忍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卻引得在旁處理公文的楊師古一陣詫異道:
“這位裝神弄鬼之徒,卻又在信中裏說了什麽?”
“隻是表明了願意厚幣求和罷戰的意圖啊?”
周淮安輕描淡寫的道:
“僅僅如此的話,當不得都督如此恥笑吧。。”
這下正在撰寫文章的羅隱,也迴身過來道:
“他還和我好好一番敘舊啊”
周淮安微微憋著笑道:
“難道他還真的與大都督有故麽。。”
羅隱愈發好奇的停筆下來問道:
“在這人世間自然沒有了,不過在那九重天上就完全不同了。。”
周淮安微微一笑道,
“這。。。還真是,虧他想的出來;”
這下楊師古也明白過來,不由失笑道:
“這廝裝神弄鬼的把戲用的慣了,騙了那高渤海也就罷了,竟然還想在都督這兒也糊弄一迴啊。。”
羅隱一時也是無奈的拍額頭道:
“據他所稱,我身在俗世雖然宿慧的靈台尚未明澈,但是卻是被他登台施法認出來,乃是在當年天庭瑤台盛會中有過聯席共飲金桃瓊漿之誼呢;”
周淮安繼續笑著說道。
“他乃是坐守靈台寶境的玉霄將軍,我乃是東來佛祖側近協侍的孔雀佛母明王,代統領天龍八部而專食為惡世間的毒龍。此番降世乃是以兵火滌蕩人間,清洗惡濁。。”
“然而,他已然施玉霄妙法降服了廣陵城中的毒龍之首,那位高渤海所係的地上化身;而令萬民祭祀以為化解。所以且不勞我用兵廣陵,以免兵戈之煞衝破了廣陵的,令潛隱地脈中的毒龍和妖孽眷屬,就此山崩水湧得脫於海中呢。。”
“為此,他還願意給出供奉錢二十萬緡,絹帛十萬件,赤金五千鎰,銀餅八萬枚,銅器六十萬斤,鉛、錫、汞各百萬斤,隻要立約不往廣陵,變就可以馬上於城外交付呢。。”
說實話,當周淮安看到這個稱號的時候,卻是想起了早年一部號稱很黃很暴力,充滿了古今中外神話典故和觸手、美少女、畸戀、骨科、克蘇魯之類獵奇元素的元祖和啟蒙漫畫《孔雀王》。
雖然早年被諸如海南出報社、新疆出版社等有良心的盜版商,給塗黑了許多關鍵情節和部位;但還是驚為天人的在輾轉翻閱之間,伴隨了許多個課外時間。
“真是大言不慚,這就是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的路數了。。”
羅隱卻是哼聲冷笑起來,不知道想到什麽過往。
“那就勞煩昭諫你寫一篇繳文,好好駁斥和揭舉一下這個妖道的惑亂之言,以正人心和視聽了。。”
周淮安隨後對著羅隱道:
“既然如此,還請都督許我些許時日,收聚更多相應個中情形和前後因由,以為發之聲饋的正名之說。。”
羅隱卻是正色迴應道:
“善也。。”
周淮安讚歎道;然後就突然想起一個相應典故。後世記載這件事情始末的《廣陵妖亂誌》,似乎就是出自自己眼前的這位羅隱所著,還真是恰好正當其人了啊。
“難道都督就對他提出的這些供奉不動心麽,或許可以虛以逶迤一二,先弄到手再做打算呢。。”
楊師古在旁卻是意味深長的取笑道:
“當然會動心了,但是也犯不上。需要什麽難道我輩不會自行去爭取麽。”
周淮安笑了笑道。
“我太平軍遵循乃是堂堂正正謀取天下,再造人間的路數,又何須為了點看似可觀的蠅頭小利自甘墮落,與這般自欺欺人的營營苟且之輩,同流合汙一時呢。。”
——我是不屑的分割線——
而在丹徒城中官邸改造的講習分所,一處課堂當中,也有人在最後排低聲的歎息道:
“這位大都督做的是為聖往繼之學,堪稱聖王之道,行的卻滅人宗嗣的法家酷烈手段和秦漢耕戰製度。。這又是怎麽不令人情以何堪啊。。”
說話的卻是蘇州吳縣人氏(今江蘇蘇州),別字鴻磬的陸希聲,也是吳中之地世有書名的人家出身。
上溯到六世祖陸元方在武周時期,兩度出任宰相。六世伯祖柬之以草書高天下。五世祖陸象先曾為唐睿宗時宰相,爵位兗國公。其高祖父陸景融曾任工部尚書。
曾祖陸涓曾任陽翟令,祖父陸孟儒官至蘇州司士參軍;但是到他父親這一代也就剩下區區一介白身了。而陸希聲一位家門淵源自幼就表現出學識淵博,商州刺吏鄭遇欲任用他為幕僚,陸希聲不從而隱居義興老家。
期間一度為朝廷召為右拾遺,他本以為報效國家時機到來了。一位當時朝政腐敗,財政歉收,州縣不盡責,希聲上言“當謹視盜賊”。結果次年,王仙芝反,蔓延數十州,遂不製。
他也因為某種意義上的烏鴉嘴,被貶斥迴鄉閉門自省;然後曆經了江東王郢之亂,黃巢南下等諸多事件,在兵匪交加家門破落得七七八八之後,又最終落到了太平軍的手中。
本來這種既有宦門背景,又有地方士族色彩的人家,要比同大多數衣冠戶一起流徙他地的。但好在他還有一位遠親陸龜蒙,素來為大都督府所看重;願意為他作保而取得一個著書迴憶,發揮“剩餘價值”的機會。
因此,與他一起的參觀的人中,還有曾經師從宰相王搏做過知製誥。進中書舍人,又隨前江西觀察使高茂卿,一起被俘的撫州司馬錢翊,也是大曆十才子的錢起之孫。
又有別字表儒,小名桂郎,曾經居九華山下刻苦修學,所用墨池為之寫穿底,卻因為家族參加土團而被牽連的池州青陽人,江東詩書大家殷文圭;
以及他的池州老鄉,鹹通十五年進士出身,曾為高駢淮南節度從事,又在鎮海之戰後被俘,因為摯友李師成為之求情才得以免除流放、原地效贖,別字垂象的顧雲,
還有受到太平大都督府中任事的好友皮日休所具保,才在針對衣冠戶和形勢戶的清算中得以保全下有用之身來,出自魏晉羊估後裔兼浙東史官世家,曾任著作郎的羊昭業。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而在講台之上,別號玄英先生的教授方幹,也在給神情肅穆端重的一眾新近生員們,講解所謂的《太平心說》與古之聖王之道的承襲演變。
“換做當代而論便就是:最好的統治者,士民百姓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在古今世道中,如忠義節烈之士,以及為國奉獻一生的大賢、名臣等等。”
“他們或許沒有以執政當權之人的身份出現,但是自然而然便有人迴憧憬這種德行,發自內心想要去遵守。此為天地立心!”
“因為他們本身豎立的道德義理標杆,實質上是是在統治社會。而敬畏而效從他們的人士,就天然等同於身被德治。如上古三代之治的賢人們,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之長。。”
“次之的統治者,士民多親近他並且稱讚他;這種往往是那些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領導人。既能夠仔細的體察百姓所需,且能興亡盛舉,給人以上進之望。此種以人為本,就是仁治之道。亦可曰:為生民立命。”
“再次的統治者,令百姓畏其威而循其行;對應真是先秦的法家治世。就是嚴格遵循和執行的國家法製。”
“雖不一定能夠解決世人的全部問題與困境。但是要是有人違背法度,便就要自食其果而身受其咎,而這就是最常見的法治之世。。”
“而太上感應的道德經說,描述的是便就是三種統治方式,分別對應遠古三皇(伏羲神農),中古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以及五帝之後的曆代故事。”
“而今的世上,以嚴刑峻法專斷一時,竭力約束和驅使百姓,自己卻是無限寬放的上位者比比皆是;甚至還不如秦時法度的森嚴循服。。”
“更別說效法古之先賢,以仁道體察百姓的所需所想,舉同上下之力興業促產,以致人人衣食皆足,各安其所;”
“而今我太平軍,就是要行義理為世間之標杆,經濟綱常、生民求活為仁道;興為聖往繼之學,再現三代治世。。,所以才有了響徹天下的太平誓願。。”
說到這裏,他乘熱打鐵的再次領頭念起來了《太平誓願》: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而坐在後排旁聽的這些各色人等,就不免臉色愈發複雜和心事重重的歎息起來了。因為他們多數發現,自己平生所學的內容和見識,竟然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辯駁。
這也昭示和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他們畢生所學和堅持的東西,不可避免要被推倒重來了;而自己這些人也可能因為冥頑不化、抱殘守缺之類的理由和名聲,就此存留欲史冊之中了,
也許有的人並不在乎刀槍的威脅,乃迫不及待要成就興亡之際、為國死節的名聲;但是絕對不能容忍和介意自己連同家族,是否因此遺臭萬年和世代恥笑;這難道就是太平賊“殺人誅心不見血”的手段和威脅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