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又是一旬過去了,來自廣府方麵卻是依舊是消息不明的混沌,似乎就此默認了怒風營的現狀。
而潮陽城外,一行簡裝的人當中。
“小七啊,你要明白一件事親”
周淮安對著跟在身邊的半大少年道。
“讓你一直負責我的生活起居這些雜使事情,是在太過浪費了。。”
“我教給你的那些東西可不是為了給人做奴仆使喚的,應該在其他地方派上更多的用場才是。。”
“一切聽管頭的就是了。。”
小七毫不猶豫的道。
“管頭要俺做啥,俺就做啥,隻要對管頭有用就行。。”
“好,跟著我給你找個接手的。。”
周淮安頗為讚許的道。
“然後你就把少年隊和探報隊那頭的事情擔負起來。。”
“將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你去接手呢。。”
周淮安這倒不是空穴來風,或是純粹給他畫大餅什麽的,而是有現實的需要。
事實上,為了有效掌握這隻部隊,不但是學徒隊的那幾十號人已經被換了一茬,就連直屬隊的成員也被交叉指派出去大半,以充任和填補最底層的火長、隊副之類的位置。作為最早跟隨自己的小七去向,也隻是其中必然產生的一環而已。
事實上,就連元靜、廖遠這些文職佐僚人員也不能例外,他們雖然沒有被直接給指派出去,但是也分攤到了更多的職責和任務,以協助自己對這隻亂後重整的義軍武裝,進行直接或是間接意義上的調整和改造工作,以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和謀求方向。
比如,既然掌握了一隻成建製的武裝力量,就要開始發展組織作用,乃至發揮出理念上的力量了;比如嚐試在地方上初步建立起來,負責進行集體手工勞作(工場)和農業生產的各級合作社(農場),和軍隊中的底層士卒組織——互助會。
前者主要用來在那些沒收自豪強大戶的土地上,進行屯田為主的集體農業生產活動,以恢複和解決最基本的糧食供給問題;另外就是從這些恢複起來的工礦生產當中,獲得相應生產資料和成品物資的補充。而形成一個初級版本的良性經濟循環;
說白了就是曆史上休養生息的那一套,在後世管理製度優化下的高級版本。在組織管理當初的輜重大隊的時候就有部分的實踐成果了。
後者則是自下而上製約、分化和架空,那些老式義軍中下層頭目們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當然了,在最初的明麵上表現形式和活動,還是以大家湊份子來解決其中個體遇到的經濟困難,並有相應的簡單製度和流程,以接受來自最高層的直接監管,也是軍隊底層一個反應問題和反饋消息的隱形渠道。
當然,這個體製在後營當中已經有所雛形和實踐了,原本是用來分辨和甄選堅定追隨者,有所傾向者和中立者,乃至投機者的一種手段;現在隻要針對性的推及達到其他重建和擴充起來的五個營頭當中去。
沒錯,就是五個營頭加上後營的六營編製;雖然丁會帶來的新營在這次變亂當中,堪稱是最大的幫兇,但是相應送上門的編製可是不要白不要的;隻是取消的新營的稱謂而改編在中營序列當中,稱之為中二營。
其實在現在階段之下,補齊大多數的戰兵員額和裝備完全不是什麽問題,雖然經過一番的動亂,但是甲械衣糧什麽的損失卻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且還兼並了好些循州境內的友軍鄰部什麽的,因為最大的問題是訓練度和戰場經驗的缺失。
不過,相比起那些被兼並過來老弱病殘皆有,還夾雜著女人和孩子的歪瓜裂棗式友軍什麽的,卻又算的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優質兵源了。起碼在作為怒風營後備序列的駐隊裏,也是以正當年紀的青壯年為主的,隻是因為長缺營養造成的身體素質孱弱,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恢複和調節過來的。
而目前周淮安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自己身邊可用又可靠的人是在是太少了,像是小七、米寶、元靜、廖遠這樣的親隨,或又是老關、成大咬、羅念、林權、許四之類的部下,可以作為比較合格中層和文職佐理的人選,加起來也沒有超過雙十之數;
所以不得不用了一些看起來可用,但是不怎麽牢靠的人,來填補和占住相應位置上的空缺;比如新投降的前官軍小校鍾翼之類的,或又是蘇無名、吳星辰、孫六茅這樣立場比較模糊,但是相對傾向自己的友善派人選,或者幹脆就是一些有專業技藝和相應特長的人選,混合在一起使用。
還要安排合適的人和他們相互搭伴,進行相應的製約和監督,才敢放心的任其行事;因此多少讓軍隊的反應效率和執行力有所折扣和保留了,這也是完全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管頭,地方已經到了。。”
一個聲音打斷了周淮安的思緒,
有別於其他的流民收容和簡易場所,這處臨時的收容營地裏,聚集著形形色色正在勞作的女人,以及各種縫補、漿洗、晾曬的衣物,花花綠綠的散步的到處都是;
正在這裏幹活的女人,絕大都是從地方查抄那些豪強大戶之家,直接或是間接解救出來又暫時無處可去可憐人;而暫時待在這裏接受短期的訓練和適應,再分派到相應的勞動小組裏去。
畢竟她們多少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悲慘遭遇,心理上也有著各種問題,需要時間來消磨和適應的;所以先安排在這裏都是類似遭遇或是同病相憐的環境當中,通過集體勞動來抱團取暖也好相互安慰也好,先逐漸平靜下來之後,才能爬上真正的用場。
而對於始作俑者的周淮安而言,有些東西哪怕已經相對詳細的布置下去,需要親眼看見實效和成果才能算數;這樣才能避免原本充滿善意和良好出發點的東西,不會被底下人畫蛇添足的誤解或是矯枉過正的扭曲掉。
因為他也不隻一次聽到底下的傳言和非論紛紛,這其實是隨軍準備的營妓什麽的;所以有些東西還是得有自己用行動來破除和消弭。
隻是,隨後周淮安突然看到某個東西,而不禁夷了一聲;
而潮陽城外,一行簡裝的人當中。
“小七啊,你要明白一件事親”
周淮安對著跟在身邊的半大少年道。
“讓你一直負責我的生活起居這些雜使事情,是在太過浪費了。。”
“我教給你的那些東西可不是為了給人做奴仆使喚的,應該在其他地方派上更多的用場才是。。”
“一切聽管頭的就是了。。”
小七毫不猶豫的道。
“管頭要俺做啥,俺就做啥,隻要對管頭有用就行。。”
“好,跟著我給你找個接手的。。”
周淮安頗為讚許的道。
“然後你就把少年隊和探報隊那頭的事情擔負起來。。”
“將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你去接手呢。。”
周淮安這倒不是空穴來風,或是純粹給他畫大餅什麽的,而是有現實的需要。
事實上,為了有效掌握這隻部隊,不但是學徒隊的那幾十號人已經被換了一茬,就連直屬隊的成員也被交叉指派出去大半,以充任和填補最底層的火長、隊副之類的位置。作為最早跟隨自己的小七去向,也隻是其中必然產生的一環而已。
事實上,就連元靜、廖遠這些文職佐僚人員也不能例外,他們雖然沒有被直接給指派出去,但是也分攤到了更多的職責和任務,以協助自己對這隻亂後重整的義軍武裝,進行直接或是間接意義上的調整和改造工作,以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和謀求方向。
比如,既然掌握了一隻成建製的武裝力量,就要開始發展組織作用,乃至發揮出理念上的力量了;比如嚐試在地方上初步建立起來,負責進行集體手工勞作(工場)和農業生產的各級合作社(農場),和軍隊中的底層士卒組織——互助會。
前者主要用來在那些沒收自豪強大戶的土地上,進行屯田為主的集體農業生產活動,以恢複和解決最基本的糧食供給問題;另外就是從這些恢複起來的工礦生產當中,獲得相應生產資料和成品物資的補充。而形成一個初級版本的良性經濟循環;
說白了就是曆史上休養生息的那一套,在後世管理製度優化下的高級版本。在組織管理當初的輜重大隊的時候就有部分的實踐成果了。
後者則是自下而上製約、分化和架空,那些老式義軍中下層頭目們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當然了,在最初的明麵上表現形式和活動,還是以大家湊份子來解決其中個體遇到的經濟困難,並有相應的簡單製度和流程,以接受來自最高層的直接監管,也是軍隊底層一個反應問題和反饋消息的隱形渠道。
當然,這個體製在後營當中已經有所雛形和實踐了,原本是用來分辨和甄選堅定追隨者,有所傾向者和中立者,乃至投機者的一種手段;現在隻要針對性的推及達到其他重建和擴充起來的五個營頭當中去。
沒錯,就是五個營頭加上後營的六營編製;雖然丁會帶來的新營在這次變亂當中,堪稱是最大的幫兇,但是相應送上門的編製可是不要白不要的;隻是取消的新營的稱謂而改編在中營序列當中,稱之為中二營。
其實在現在階段之下,補齊大多數的戰兵員額和裝備完全不是什麽問題,雖然經過一番的動亂,但是甲械衣糧什麽的損失卻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且還兼並了好些循州境內的友軍鄰部什麽的,因為最大的問題是訓練度和戰場經驗的缺失。
不過,相比起那些被兼並過來老弱病殘皆有,還夾雜著女人和孩子的歪瓜裂棗式友軍什麽的,卻又算的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優質兵源了。起碼在作為怒風營後備序列的駐隊裏,也是以正當年紀的青壯年為主的,隻是因為長缺營養造成的身體素質孱弱,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恢複和調節過來的。
而目前周淮安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自己身邊可用又可靠的人是在是太少了,像是小七、米寶、元靜、廖遠這樣的親隨,或又是老關、成大咬、羅念、林權、許四之類的部下,可以作為比較合格中層和文職佐理的人選,加起來也沒有超過雙十之數;
所以不得不用了一些看起來可用,但是不怎麽牢靠的人,來填補和占住相應位置上的空缺;比如新投降的前官軍小校鍾翼之類的,或又是蘇無名、吳星辰、孫六茅這樣立場比較模糊,但是相對傾向自己的友善派人選,或者幹脆就是一些有專業技藝和相應特長的人選,混合在一起使用。
還要安排合適的人和他們相互搭伴,進行相應的製約和監督,才敢放心的任其行事;因此多少讓軍隊的反應效率和執行力有所折扣和保留了,這也是完全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管頭,地方已經到了。。”
一個聲音打斷了周淮安的思緒,
有別於其他的流民收容和簡易場所,這處臨時的收容營地裏,聚集著形形色色正在勞作的女人,以及各種縫補、漿洗、晾曬的衣物,花花綠綠的散步的到處都是;
正在這裏幹活的女人,絕大都是從地方查抄那些豪強大戶之家,直接或是間接解救出來又暫時無處可去可憐人;而暫時待在這裏接受短期的訓練和適應,再分派到相應的勞動小組裏去。
畢竟她們多少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悲慘遭遇,心理上也有著各種問題,需要時間來消磨和適應的;所以先安排在這裏都是類似遭遇或是同病相憐的環境當中,通過集體勞動來抱團取暖也好相互安慰也好,先逐漸平靜下來之後,才能爬上真正的用場。
而對於始作俑者的周淮安而言,有些東西哪怕已經相對詳細的布置下去,需要親眼看見實效和成果才能算數;這樣才能避免原本充滿善意和良好出發點的東西,不會被底下人畫蛇添足的誤解或是矯枉過正的扭曲掉。
因為他也不隻一次聽到底下的傳言和非論紛紛,這其實是隨軍準備的營妓什麽的;所以有些東西還是得有自己用行動來破除和消弭。
隻是,隨後周淮安突然看到某個東西,而不禁夷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