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8頁
[綜武俠同人]反賊套路深(上) 作者:漫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皇上把安寧公主賜婚給丁煦,過了兩三個月,再開始治丁家的罪。待丁家滿門被判了斬立決以後,皇上又說丁煦畢竟是安寧公主的駙馬,他身為兄長,實在不忍妹妹變成寡婦,於是免了丁煦的死罪,將他貶為庶民,命他跟隨公主前往封地。」
太子大吃一驚,說道:「安寧公主?那……那不應該是我姑姑?母後,我怎的從沒聽說過這個人?」
皇後道:「還不是因為這件事後來鬧得實在難看,大家都不敢在皇上麵前提起這件事,省得觸了皇上的黴頭,久而久之,就變為一個秘密了。
這位安寧公主是先皇的老來女,聽說她的模樣和太皇太後很像,太皇太後愛屋及烏,很喜歡她,就把她接到自己身邊撫養了,那時她還不到四歲。太皇太後在世的時候,其實早就給安寧公主選好了一個駙馬,可惜那駙馬命裏沒福,有一日在一家酒樓吃飯,吃到不幹淨的飯菜,當天晚上就生了急病,天一亮就走了。他過世不到半年,太皇太後也過世了,沒來得及給安寧公主再找一個駙馬。
太皇太後向來喜歡驕縱任性的女孩子,先皇後是這樣,她一手養大的安寧公主也是這樣。當初安寧公主聽說皇上要她嫁給一個沒什麽名氣的丁煦,心裏就很不情願,但那時能庇護她的太皇太後已經走了,她拗不過皇上,隻能委委屈屈地嫁給丁煦。
幸好丁煦生得一表人才,安寧公主也覺得這日子能過得去。後來丁家滿門抄斬,安寧公主就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都被皇上毀了,砸了好多陪嫁的古董花瓶。等她聽說丁煦逃過一劫,皇上還要丁煦跟她去封地,她從前有關自己這樁婚事的種種疑惑,終於有了答案。當天晚上,她用過晚飯後,就把丁煦叫來自己的臥室,一刀捅死了他,然後上吊自殺了。」
太子心頭一震,暗道:「難怪這些年來,從沒人提過這件事!倘若這件事傳將出去,那逼死親妹這個罪名,父皇可沒法洗脫了。」隨即腦中閃過一幕幕畫麵,卻是皇帝平日裏教導他們要兄友弟恭,如今言猶在耳,他的心情卻已大不相同。
皇後道:「安寧公主留下了一封遺書,將自己關於皇上的良苦用心的猜測,一條條寫了下來。幸好安寧公主是在公主府自殺的,府裏的下人,都是從皇宮出去的,他們發現這件事以後,忙不迭地拿上公主的遺書,將公主自殺一事稟告皇上。
不過公主府裏人多口雜,難免會傳出一些流言蜚語,不然我也不會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皇上也沒想到安寧公主會選擇自殺,他大概覺得顏麵無光,於是將這件事說成是安寧公主因為夫家做下這麽多錯事,覺得自己這個丁家的媳婦,實在愧對天下百姓,她無顏再活下去,便決定自殺謝罪。
皇上這個說辭,能瞞得過天下的百姓,卻瞞不過宮裏的有心人。不過大家不敢在皇上麵前提起這件事,不然不是讓皇上難堪嗎?久而久之,連安寧公主都成了秘密,所以她雖然是你的親姑姑,你卻不知道宮裏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
太子對這位素未謀麵的姑姑,自然不會有什麽感情。何況他自小便被皇帝封為太子,所有人都當他是未來的皇帝,他也隻當自己是未來的皇帝,他可沒什麽人人平等的想法,隻覺安寧公主實在多事,倘若以後他遇到這種事,可不能像父皇一樣,給性子偏激剛烈的妹妹指婚,要指婚,也得挑一個性情柔弱仁懦的妹妹才是。
太子點了點頭,說道:「我這位姑姑既已在宮中成為忌諱,那我知道她的事,也沒什麽用處。母後,你提她做什麽?咱們須得在父皇頒下這道聖旨之前,想出辦法,打消父皇給六弟指婚的念頭才是。」
皇後一雙妙目凝視著太子,過了許久,嘆了口氣,說道:「孩子,你還沒明白嗎?」
太子滿頭霧水,問道:「明白什麽?」
皇後道:「當年皇上欲與西泥國結親,孝兒和老七都是七歲,為什麽皇上定的是老七?因為他寵愛楚妃,知道楚妃是罪奴出身,無力庇護自己的兒子,所以給老七定下西泥國的親事。
這樣一來,他便算是有了一道保命符,哪怕有朝一日,西泥國被咱們衛國滅了,那時坐在龍椅上的人,也會為了表示自己皇帝肚裏能容船,咱們從前雖是仇人,但隻要你肯歸順我,我也不會和你計較從前的仇怨,而善待老七和西泥國的公主的。
皇上當年是這樣想的,現在也一定是這樣想的。這位西泥國的公主,就是當年的安寧公主,孝兒就是當年的丁煦,皇上要孝兒迎娶安寧公主,便是希望他這樁婚事,以後能保住他的性命。仁兒,你是太子,孝兒是你的胞弟,從前,現在,未來,他都會站在你這一邊。假如是你登基為帝,孝兒怎會有性命之憂?除非——」皇後說到這裏,眼中陡然間發出異樣光芒,太子在她的注視下,冷汗涔涔,手腳發顫,顯然已經明白她的意思。
皇後撫摸太子的臉頰,壓低聲音,一字字地道:「——他要廢了你這個太子,廢了我這個皇後!他要咱們給別人讓路!」
太子自小飽讀史書,怎會不知道歷朝歷代的廢太子,都是什麽下場?他越聽越心寒,實在不願相信皇上竟會半點也不顧念父子之情,顫聲道:「母後,父皇……父皇絕不會這樣待我!」
皇後冷電般的目光,在太子的臉上掃了幾下,說道:「你怕什麽?他能對你不慈,難道你不能對他不孝嗎?」
太子大吃一驚,說道:「安寧公主?那……那不應該是我姑姑?母後,我怎的從沒聽說過這個人?」
皇後道:「還不是因為這件事後來鬧得實在難看,大家都不敢在皇上麵前提起這件事,省得觸了皇上的黴頭,久而久之,就變為一個秘密了。
這位安寧公主是先皇的老來女,聽說她的模樣和太皇太後很像,太皇太後愛屋及烏,很喜歡她,就把她接到自己身邊撫養了,那時她還不到四歲。太皇太後在世的時候,其實早就給安寧公主選好了一個駙馬,可惜那駙馬命裏沒福,有一日在一家酒樓吃飯,吃到不幹淨的飯菜,當天晚上就生了急病,天一亮就走了。他過世不到半年,太皇太後也過世了,沒來得及給安寧公主再找一個駙馬。
太皇太後向來喜歡驕縱任性的女孩子,先皇後是這樣,她一手養大的安寧公主也是這樣。當初安寧公主聽說皇上要她嫁給一個沒什麽名氣的丁煦,心裏就很不情願,但那時能庇護她的太皇太後已經走了,她拗不過皇上,隻能委委屈屈地嫁給丁煦。
幸好丁煦生得一表人才,安寧公主也覺得這日子能過得去。後來丁家滿門抄斬,安寧公主就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都被皇上毀了,砸了好多陪嫁的古董花瓶。等她聽說丁煦逃過一劫,皇上還要丁煦跟她去封地,她從前有關自己這樁婚事的種種疑惑,終於有了答案。當天晚上,她用過晚飯後,就把丁煦叫來自己的臥室,一刀捅死了他,然後上吊自殺了。」
太子心頭一震,暗道:「難怪這些年來,從沒人提過這件事!倘若這件事傳將出去,那逼死親妹這個罪名,父皇可沒法洗脫了。」隨即腦中閃過一幕幕畫麵,卻是皇帝平日裏教導他們要兄友弟恭,如今言猶在耳,他的心情卻已大不相同。
皇後道:「安寧公主留下了一封遺書,將自己關於皇上的良苦用心的猜測,一條條寫了下來。幸好安寧公主是在公主府自殺的,府裏的下人,都是從皇宮出去的,他們發現這件事以後,忙不迭地拿上公主的遺書,將公主自殺一事稟告皇上。
不過公主府裏人多口雜,難免會傳出一些流言蜚語,不然我也不會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皇上也沒想到安寧公主會選擇自殺,他大概覺得顏麵無光,於是將這件事說成是安寧公主因為夫家做下這麽多錯事,覺得自己這個丁家的媳婦,實在愧對天下百姓,她無顏再活下去,便決定自殺謝罪。
皇上這個說辭,能瞞得過天下的百姓,卻瞞不過宮裏的有心人。不過大家不敢在皇上麵前提起這件事,不然不是讓皇上難堪嗎?久而久之,連安寧公主都成了秘密,所以她雖然是你的親姑姑,你卻不知道宮裏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
太子對這位素未謀麵的姑姑,自然不會有什麽感情。何況他自小便被皇帝封為太子,所有人都當他是未來的皇帝,他也隻當自己是未來的皇帝,他可沒什麽人人平等的想法,隻覺安寧公主實在多事,倘若以後他遇到這種事,可不能像父皇一樣,給性子偏激剛烈的妹妹指婚,要指婚,也得挑一個性情柔弱仁懦的妹妹才是。
太子點了點頭,說道:「我這位姑姑既已在宮中成為忌諱,那我知道她的事,也沒什麽用處。母後,你提她做什麽?咱們須得在父皇頒下這道聖旨之前,想出辦法,打消父皇給六弟指婚的念頭才是。」
皇後一雙妙目凝視著太子,過了許久,嘆了口氣,說道:「孩子,你還沒明白嗎?」
太子滿頭霧水,問道:「明白什麽?」
皇後道:「當年皇上欲與西泥國結親,孝兒和老七都是七歲,為什麽皇上定的是老七?因為他寵愛楚妃,知道楚妃是罪奴出身,無力庇護自己的兒子,所以給老七定下西泥國的親事。
這樣一來,他便算是有了一道保命符,哪怕有朝一日,西泥國被咱們衛國滅了,那時坐在龍椅上的人,也會為了表示自己皇帝肚裏能容船,咱們從前雖是仇人,但隻要你肯歸順我,我也不會和你計較從前的仇怨,而善待老七和西泥國的公主的。
皇上當年是這樣想的,現在也一定是這樣想的。這位西泥國的公主,就是當年的安寧公主,孝兒就是當年的丁煦,皇上要孝兒迎娶安寧公主,便是希望他這樁婚事,以後能保住他的性命。仁兒,你是太子,孝兒是你的胞弟,從前,現在,未來,他都會站在你這一邊。假如是你登基為帝,孝兒怎會有性命之憂?除非——」皇後說到這裏,眼中陡然間發出異樣光芒,太子在她的注視下,冷汗涔涔,手腳發顫,顯然已經明白她的意思。
皇後撫摸太子的臉頰,壓低聲音,一字字地道:「——他要廢了你這個太子,廢了我這個皇後!他要咱們給別人讓路!」
太子自小飽讀史書,怎會不知道歷朝歷代的廢太子,都是什麽下場?他越聽越心寒,實在不願相信皇上竟會半點也不顧念父子之情,顫聲道:「母後,父皇……父皇絕不會這樣待我!」
皇後冷電般的目光,在太子的臉上掃了幾下,說道:「你怕什麽?他能對你不慈,難道你不能對他不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