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的一戰,最終在天啟三十七年徹底爆發。
那是臨近關外漠北的十番縣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幹旱。
老百姓顆粒無收,每日端著盆子立在裂著巨大裂痕的土地上跪拜,徒勞無功的想要祈求神明多一點憐憫,能夠給他們多一點生的希望。
然而,天上的神祗並沒有寬厚的對待他們,隻是讓冉冉烈日繼續烘烤著這片貧瘠而荒涼的土地。
凡人不能夠逆轉‘天意’。
無知的平頭百姓也隻能在這時,將希望寄托在他們的真龍天子身上。
他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也是唯一能夠幫助到他們的人。
但是天子似乎總是很忙,也為這此事掉落了許多長發,隻因糾結於,是花點銀子給老百姓吃飯,還是將後殿再修的大氣一些。
天子以為,大堰的經濟狀況之所以不好,就是人太多了。
一個碗裏的大米,兩個人分和二十個人分肯定是不一樣的。若是死上那麽幾個,剩下的人不就都能吃飽飯了。
如今大旱之年,老天爺不肯開恩,足可見也是這麽個意思。隻要有女人在,還愁缺了人口不成。
所以他摳著殘留在牙上的肉末,下了一道聖旨。
‘天降旱災,乃橫禍,朕雖痛心,卻礙於天命難為,不可亂改。四方龍王不肯降雨,爾等便該虔心祈禱,需知心誠則靈。
羽環殿閑置多年,內裏早已腐朽。此乃我大堰門麵,更改精修。著三日後禮正司進宮重修,務必華美,壯我國威。‘
大災之年,拿著國庫的銀子去新修殿宇,卻不肯拿出半兩銀子救濟百姓。
虔心祈禱?這是讓老百姓跪在土地上等雨來嗎?
作為一國之主,這等聖旨實在讓人憤怒而寒心。
這期間朝中文臣所有勸諫悉數被駁迴,多少大臣磕破了腦袋也沒能轉變上位者的心意。
一時之間,真可謂朱門酒肉,不問路旁凍骨。
骨瘦如柴的百姓這時才醒悟,這等朝廷,這等昏庸無道的君王早已不能撐起他們的天下。
起義,順理成章。
漠北的大旱,也適時冠上了君主無道,天降橫災的名號。
關外揭竿而起,有誌之士皆投到寧初一麾下。
一場戰事就此拉開。
*
寧初二端著做好的白麵饃饃走到軍帳時,帳內的幾個副將尚在同寧初一討論著什麽。
行軍布陣的圖紙在他們手中畫出許多路線,精細而縝密,看見她進來都和善的笑笑。
她逐一迴以微笑,然後安靜的坐在帳內一角,幫將士們縫補破損的衣物。
這些人都是自己父親當年的舊部,年長一些的,都已經年過五旬。
然而那一身精壯的肌肉和矍鑠的精氣神,卻是年輕小夥子都自嘆不如的。
他們跟著嶽深一起出生入死,打心裏膜拜這位深謀遠慮的將軍。
寧初二對他們亦然是尊敬的。
過慣了京城腳下簡樸到安逸的生活,真正到了關外,真正感受到金戈鐵馬以及苦難百姓的擁戴時她才發現,什麽才是一個軍隊該有的樣子。
在這兩年間。
她沒有見過連十九一麵,甚至連一封簡短的書信也沒有一封。唯一知道的消息也隻是在探子迴報時,聽到一些連家的近況。
他們還是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劉淩對他們的態度也越發倚重。
隻是連家同皇室的婚訊一直沒有傳來。
有的人說,這是程元縣主自請延後婚期的。也有的人說,皇家爆出了一件驚天醜聞,程元即便是想嫁,連家也不一定肯收,事情也就這麽一直拖著。
聽到這些時,寧初二總是沉默,然後默默盤腿坐在地上繼續‘紮她的小人兒。’
那是連十九的樣子。
一身白底青竹長衫,勾唇輕笑,顯得幾分憊懶。
人偶是用桃木刻出來的,每一個細節都勾勒的很好。
兩年過去了,那張好看的有些過分的臉,一直都如刻在腦海中的印記一般,深刻而清晰。
封大穀主捧著剛採迴的桃花瓣正打算沐浴時,正好瞧見這一幕,頗有些孩子氣的撇了撇嘴,尖酸刻薄的說。
“要紮就寫上生辰八字,如你這樣放在手裏捧著還不如直接立個神壇,底下供上三炷清香算了。”
每當這個時候,寧初二都會眨巴兩下眼睛,默默將人偶揣迴自己的懷裏。
她自是捨不得的,至於供起來嗎那也是不可能的,她隻要等見了這東西的麵再開始收拾他就可以了。
兩年,並不算很長,卻是一個足夠讓人在不斷迴放的迴憶中痛苦不堪的過程。
連十九不給她寫信,即便她知道那是他顧忌著朝中動向,必要確保劉淩打消所有顧慮,心裏還是止不住傷心。
她明白的,暗度陳倉也好,明麵交洽也罷,都需要一個縝密而完善的過程。然而這種心理就像是一個家養的小動物突然被放養迴山林,雖不算貼切,也止不住落寞。
兩年間的提心弔膽,幾次三番夢迴。
夢見的,或是他揭開另一個女人的蓋頭,或是連家滿門被押送刑場的片段。
她隻是一個平凡的小女人,也請原諒這漫無邊際的日有所思。
戰場所見殺戮,遠超出她過往的所有認知。
那是臨近關外漠北的十番縣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幹旱。
老百姓顆粒無收,每日端著盆子立在裂著巨大裂痕的土地上跪拜,徒勞無功的想要祈求神明多一點憐憫,能夠給他們多一點生的希望。
然而,天上的神祗並沒有寬厚的對待他們,隻是讓冉冉烈日繼續烘烤著這片貧瘠而荒涼的土地。
凡人不能夠逆轉‘天意’。
無知的平頭百姓也隻能在這時,將希望寄托在他們的真龍天子身上。
他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也是唯一能夠幫助到他們的人。
但是天子似乎總是很忙,也為這此事掉落了許多長發,隻因糾結於,是花點銀子給老百姓吃飯,還是將後殿再修的大氣一些。
天子以為,大堰的經濟狀況之所以不好,就是人太多了。
一個碗裏的大米,兩個人分和二十個人分肯定是不一樣的。若是死上那麽幾個,剩下的人不就都能吃飽飯了。
如今大旱之年,老天爺不肯開恩,足可見也是這麽個意思。隻要有女人在,還愁缺了人口不成。
所以他摳著殘留在牙上的肉末,下了一道聖旨。
‘天降旱災,乃橫禍,朕雖痛心,卻礙於天命難為,不可亂改。四方龍王不肯降雨,爾等便該虔心祈禱,需知心誠則靈。
羽環殿閑置多年,內裏早已腐朽。此乃我大堰門麵,更改精修。著三日後禮正司進宮重修,務必華美,壯我國威。‘
大災之年,拿著國庫的銀子去新修殿宇,卻不肯拿出半兩銀子救濟百姓。
虔心祈禱?這是讓老百姓跪在土地上等雨來嗎?
作為一國之主,這等聖旨實在讓人憤怒而寒心。
這期間朝中文臣所有勸諫悉數被駁迴,多少大臣磕破了腦袋也沒能轉變上位者的心意。
一時之間,真可謂朱門酒肉,不問路旁凍骨。
骨瘦如柴的百姓這時才醒悟,這等朝廷,這等昏庸無道的君王早已不能撐起他們的天下。
起義,順理成章。
漠北的大旱,也適時冠上了君主無道,天降橫災的名號。
關外揭竿而起,有誌之士皆投到寧初一麾下。
一場戰事就此拉開。
*
寧初二端著做好的白麵饃饃走到軍帳時,帳內的幾個副將尚在同寧初一討論著什麽。
行軍布陣的圖紙在他們手中畫出許多路線,精細而縝密,看見她進來都和善的笑笑。
她逐一迴以微笑,然後安靜的坐在帳內一角,幫將士們縫補破損的衣物。
這些人都是自己父親當年的舊部,年長一些的,都已經年過五旬。
然而那一身精壯的肌肉和矍鑠的精氣神,卻是年輕小夥子都自嘆不如的。
他們跟著嶽深一起出生入死,打心裏膜拜這位深謀遠慮的將軍。
寧初二對他們亦然是尊敬的。
過慣了京城腳下簡樸到安逸的生活,真正到了關外,真正感受到金戈鐵馬以及苦難百姓的擁戴時她才發現,什麽才是一個軍隊該有的樣子。
在這兩年間。
她沒有見過連十九一麵,甚至連一封簡短的書信也沒有一封。唯一知道的消息也隻是在探子迴報時,聽到一些連家的近況。
他們還是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劉淩對他們的態度也越發倚重。
隻是連家同皇室的婚訊一直沒有傳來。
有的人說,這是程元縣主自請延後婚期的。也有的人說,皇家爆出了一件驚天醜聞,程元即便是想嫁,連家也不一定肯收,事情也就這麽一直拖著。
聽到這些時,寧初二總是沉默,然後默默盤腿坐在地上繼續‘紮她的小人兒。’
那是連十九的樣子。
一身白底青竹長衫,勾唇輕笑,顯得幾分憊懶。
人偶是用桃木刻出來的,每一個細節都勾勒的很好。
兩年過去了,那張好看的有些過分的臉,一直都如刻在腦海中的印記一般,深刻而清晰。
封大穀主捧著剛採迴的桃花瓣正打算沐浴時,正好瞧見這一幕,頗有些孩子氣的撇了撇嘴,尖酸刻薄的說。
“要紮就寫上生辰八字,如你這樣放在手裏捧著還不如直接立個神壇,底下供上三炷清香算了。”
每當這個時候,寧初二都會眨巴兩下眼睛,默默將人偶揣迴自己的懷裏。
她自是捨不得的,至於供起來嗎那也是不可能的,她隻要等見了這東西的麵再開始收拾他就可以了。
兩年,並不算很長,卻是一個足夠讓人在不斷迴放的迴憶中痛苦不堪的過程。
連十九不給她寫信,即便她知道那是他顧忌著朝中動向,必要確保劉淩打消所有顧慮,心裏還是止不住傷心。
她明白的,暗度陳倉也好,明麵交洽也罷,都需要一個縝密而完善的過程。然而這種心理就像是一個家養的小動物突然被放養迴山林,雖不算貼切,也止不住落寞。
兩年間的提心弔膽,幾次三番夢迴。
夢見的,或是他揭開另一個女人的蓋頭,或是連家滿門被押送刑場的片段。
她隻是一個平凡的小女人,也請原諒這漫無邊際的日有所思。
戰場所見殺戮,遠超出她過往的所有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