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用完早膳後,便隨著聶明池來到院中。
天中陽光和熙,晴空如洗,幾朵白雲悠悠地飄在天際。聶明池讓方應將屋內的藤椅搬到紫藤花架下,自己躺在上麵曬太陽,並讓方應也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方應閑著無聊,順道觀察著一旁的紫藤。這紫藤也比他曾見過的要生的繁茂一些,這個時代也總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提醒他早已身處在異世。
方應目光不由得看向在藤椅上半闔著眼的人。紫藤花的陰影落在他的衣袍和麵頰上,他的神色看起來安閑淡然,像是個不染凡塵的濁世公子。
雖然方應一直覺得聶明池的外表很具有欺騙性,但是不可否認,有的時候他真的看不大懂這個人。
方應因為家裏的事打小就比旁人敏感,也更擅於觀察人,但是這個人他卻看不透。
不過仔細一想,他與這個飼主相處日短,甚至連人家名字都不知道,更何況飼主出身皇家,本身性格就比普通人要複雜一些,自然也不能用常理來推斷。
聽養馬廄那位老人的意思,這飼主目前還有攝政之權,上位者的心思向來都是難以揣測的,因為所站的層麵不同,著眼的角度也比尋常人要大些。
方應想通後,倒也不再糾結,學著他的樣子半闔著眼,享受日光和紫藤花香。
不多時,一名侍衛從外麵進來,對聶明池稟報導,“殿下,朔州司馬郭攸來訪。”
聶明池睜開眼,方應也聞聲睜開雙目。
聶明池略一沉吟道,“讓他過來。”
侍衛退下,去前院為朔州司馬郭攸引路。
方應很快見到侍衛帶著一名中年男子過來。
但見這位朔州司馬身量高大,隻是腹部微微隆起,顯然有發福之相,生著張樸實敦厚的臉,興許是長期養尊處優,皮膚是與通身全然不搭的光潔細膩,隱隱可見到雙下巴。
方應因為先前這人送金送人之事一直以為這朔州司馬應該是個溜眉虛眼之人,沒想到這外表倒是看起來老實巴交的。
郭攸一進來先是注意到從藤椅上坐起的聶明池,隨後才是一襲紫衣的方應。
方應感覺到郭攸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時似乎亮了下,隨後眼中升起某種他極為厭惡的神情,遂不耐地別開頭。
聶明池亦注意到郭攸那不遜的目光,伸指輕扣藤椅背道,“郭大人此來何事?”
郭攸迴斂目光,俯身恭恭敬敬地給聶明池行了一禮,“臣聽聞殿下昨日負傷歸來,特地前來探望。”
“有心了。”聶明池淡淡掃了他一眼,“既然探望過了就安心迴去吧。”
郭攸錯愕抬頭,顯然沒想道聶明池隻跟他說了一句話就下逐客令,但是想想自己此來的目的,他並未立刻走,而是擦擦額角並不存在的汗道。
“臣是聽聞昨日殿下喬裝去了城外的一個山匪窩點。親王殿下貴重之軀,怎可親自涉險?那些刁民都該清剿幹淨!”
郭攸繼而試探問道,“也不知是什麽樣的刁民,竟然敢傷及殿下?可需我派兵去圍剿?”
聶明池微微從藤椅上起身,用單手支著頭,唇角微勾道,“你倒是挺關心孤的動向!”
郭攸聞言嚇得當即跪倒在地上,誠惶誠恐道,“臣,不敢!臣隻是擔心殿下,殿下身負攝政之權,更是曾救我祁風萬民於水火之中,您的安危理應由臣來為萬民考慮!”
方應聽著這假大空的話都沒忍住在心裏一陣輕嗤。
為萬民考慮就是送金送人,萬民得罪誰了,讓他這樣搜刮?
聶明池亦是笑了,拍拍手道,“來人!將這朔州司馬送出去!”
打暗處走出一名暗衛,伸手對郭攸做出請的姿勢。郭攸麵色變了變,最後無奈離去。
方應見暗衛將郭攸送走,沒忍住嘀咕道,“果真是人不可貌相,這說話都是一套一套的!”
聶明池不知怎的聽到了,接話道,“不過是一隻蛀蟲罷了,隻是目前還有用,才將他繼續放在這位子上。”
方應見狀於是用平日的音量問道,“那他是否知道些什麽?”
聶明池明白過來方應指的是流民失蹤案之事,略一思付後又招來一名暗衛,沉聲吩咐道,“派人去城外三十裏地的望北寨,保護好裏麵的老弱婦孺。”
暗衛躬身應下,隨後離去。
方應聞言問道,“這個寨子的名字是否有來歷?”
聶明池發覺方應某方麵的直覺倒是精準,遂解惑道,“這就是我先前提到的山匪窩點,前日我喬裝打扮故意被他們劫到山匪窩裏,這才發現山上有許多老弱婦孺。”
“他們是流民?”方應問道。
聶明池點頭,“他們大多麵黃肌瘦,顯然是經歷過饑荒的。先前北疆蝗災的消息一開始沒有引起重視,等到地方封臣發現的時候已經開始鬧饑荒。不少重災區的百姓們為了活命南下來到朔州。”
“我接到消息時剛到朔州,等了幾日發現流民根本沒到朔州地境,這才覺出不對,派密探沿路查探,卻一無所獲。”
“對方很聰明,將所有的痕跡都掩蓋了。”方應沉默片刻道。
“不錯。”聶明池贊同道,“後來發現蛛絲馬跡是在朔州城外,我這幾天都在查這件事。昨天在望北寨中,我曾問過一位老人,他們在南下逃荒的路上遇到一群蒙麵人,將人都截了去。他們這些人都是乘著一個雨夜逃出來的。而其他人的下落,他們卻是不知。”
天中陽光和熙,晴空如洗,幾朵白雲悠悠地飄在天際。聶明池讓方應將屋內的藤椅搬到紫藤花架下,自己躺在上麵曬太陽,並讓方應也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方應閑著無聊,順道觀察著一旁的紫藤。這紫藤也比他曾見過的要生的繁茂一些,這個時代也總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提醒他早已身處在異世。
方應目光不由得看向在藤椅上半闔著眼的人。紫藤花的陰影落在他的衣袍和麵頰上,他的神色看起來安閑淡然,像是個不染凡塵的濁世公子。
雖然方應一直覺得聶明池的外表很具有欺騙性,但是不可否認,有的時候他真的看不大懂這個人。
方應因為家裏的事打小就比旁人敏感,也更擅於觀察人,但是這個人他卻看不透。
不過仔細一想,他與這個飼主相處日短,甚至連人家名字都不知道,更何況飼主出身皇家,本身性格就比普通人要複雜一些,自然也不能用常理來推斷。
聽養馬廄那位老人的意思,這飼主目前還有攝政之權,上位者的心思向來都是難以揣測的,因為所站的層麵不同,著眼的角度也比尋常人要大些。
方應想通後,倒也不再糾結,學著他的樣子半闔著眼,享受日光和紫藤花香。
不多時,一名侍衛從外麵進來,對聶明池稟報導,“殿下,朔州司馬郭攸來訪。”
聶明池睜開眼,方應也聞聲睜開雙目。
聶明池略一沉吟道,“讓他過來。”
侍衛退下,去前院為朔州司馬郭攸引路。
方應很快見到侍衛帶著一名中年男子過來。
但見這位朔州司馬身量高大,隻是腹部微微隆起,顯然有發福之相,生著張樸實敦厚的臉,興許是長期養尊處優,皮膚是與通身全然不搭的光潔細膩,隱隱可見到雙下巴。
方應因為先前這人送金送人之事一直以為這朔州司馬應該是個溜眉虛眼之人,沒想到這外表倒是看起來老實巴交的。
郭攸一進來先是注意到從藤椅上坐起的聶明池,隨後才是一襲紫衣的方應。
方應感覺到郭攸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時似乎亮了下,隨後眼中升起某種他極為厭惡的神情,遂不耐地別開頭。
聶明池亦注意到郭攸那不遜的目光,伸指輕扣藤椅背道,“郭大人此來何事?”
郭攸迴斂目光,俯身恭恭敬敬地給聶明池行了一禮,“臣聽聞殿下昨日負傷歸來,特地前來探望。”
“有心了。”聶明池淡淡掃了他一眼,“既然探望過了就安心迴去吧。”
郭攸錯愕抬頭,顯然沒想道聶明池隻跟他說了一句話就下逐客令,但是想想自己此來的目的,他並未立刻走,而是擦擦額角並不存在的汗道。
“臣是聽聞昨日殿下喬裝去了城外的一個山匪窩點。親王殿下貴重之軀,怎可親自涉險?那些刁民都該清剿幹淨!”
郭攸繼而試探問道,“也不知是什麽樣的刁民,竟然敢傷及殿下?可需我派兵去圍剿?”
聶明池微微從藤椅上起身,用單手支著頭,唇角微勾道,“你倒是挺關心孤的動向!”
郭攸聞言嚇得當即跪倒在地上,誠惶誠恐道,“臣,不敢!臣隻是擔心殿下,殿下身負攝政之權,更是曾救我祁風萬民於水火之中,您的安危理應由臣來為萬民考慮!”
方應聽著這假大空的話都沒忍住在心裏一陣輕嗤。
為萬民考慮就是送金送人,萬民得罪誰了,讓他這樣搜刮?
聶明池亦是笑了,拍拍手道,“來人!將這朔州司馬送出去!”
打暗處走出一名暗衛,伸手對郭攸做出請的姿勢。郭攸麵色變了變,最後無奈離去。
方應見暗衛將郭攸送走,沒忍住嘀咕道,“果真是人不可貌相,這說話都是一套一套的!”
聶明池不知怎的聽到了,接話道,“不過是一隻蛀蟲罷了,隻是目前還有用,才將他繼續放在這位子上。”
方應見狀於是用平日的音量問道,“那他是否知道些什麽?”
聶明池明白過來方應指的是流民失蹤案之事,略一思付後又招來一名暗衛,沉聲吩咐道,“派人去城外三十裏地的望北寨,保護好裏麵的老弱婦孺。”
暗衛躬身應下,隨後離去。
方應聞言問道,“這個寨子的名字是否有來歷?”
聶明池發覺方應某方麵的直覺倒是精準,遂解惑道,“這就是我先前提到的山匪窩點,前日我喬裝打扮故意被他們劫到山匪窩裏,這才發現山上有許多老弱婦孺。”
“他們是流民?”方應問道。
聶明池點頭,“他們大多麵黃肌瘦,顯然是經歷過饑荒的。先前北疆蝗災的消息一開始沒有引起重視,等到地方封臣發現的時候已經開始鬧饑荒。不少重災區的百姓們為了活命南下來到朔州。”
“我接到消息時剛到朔州,等了幾日發現流民根本沒到朔州地境,這才覺出不對,派密探沿路查探,卻一無所獲。”
“對方很聰明,將所有的痕跡都掩蓋了。”方應沉默片刻道。
“不錯。”聶明池贊同道,“後來發現蛛絲馬跡是在朔州城外,我這幾天都在查這件事。昨天在望北寨中,我曾問過一位老人,他們在南下逃荒的路上遇到一群蒙麵人,將人都截了去。他們這些人都是乘著一個雨夜逃出來的。而其他人的下落,他們卻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