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走後,崇禎若有所思的打量著孫傳庭。


    都說孫傳庭是明末少有的能臣,自己何不趁機考教他一番驗證一下曆史所書是否為真,畢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崇禎念及此處,訕訕一笑:“孫傳庭,朕且問你,眼下我大明兵荒馬亂、流賊四起,以你之見,該當如何?”


    崇禎的話可謂是一語雙關,這問題看似和賑災無有關係,實則多有關聯。


    崇禎話音一落,孫傳庭幾乎沒有任何遲滯就開口應道:“迴稟陛下,流賊本起於流民,而流民皆來於饑餓,饑餓又起於無糧,這無糧則是來於災荒。”


    “這流民說到底就是受災無糧饑餓的百姓。”


    “微臣拙見,想要平定流賊作亂,隻靠武力鎮壓打殺恐非良策。”


    “賑濟災荒,減輕賦稅,讓百姓饑有糧、寒有衣,隻要平定了饑荒,這流賊的根也就斷了。”


    “所以微臣以為,對付流賊當以剿撫並用是為上策。”


    聽著孫傳庭這番幾乎沒有做任何思考的迴答,崇禎不用腦子也能猜到孫傳庭私下肯定有揣摩過這方麵的問題。


    事實也確如孫傳庭所說,農民起義軍的本質就是一群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交不起稅的百姓,在李自成“擁闖王不納糧”的蠱惑下跟著舉旗造反。


    “好……,說得好,伯雅說的好呐!”


    “伯雅你說的不錯,這流賊說到底就是吃不飽、穿不暖、交不起稅的百姓。”


    崇禎說到這,頓了頓,長唿一口氣:“但凡要是有口吃的,有條活路,這好端端的百姓又怎麽會造反呢?”


    崇禎直唿伯雅,著實讓孫傳庭受寵若驚,於是趕忙躬身謙虛道:“這隻是微臣拙見,可不敢當陛下讚許。”


    “伯雅,不必過謙,你之拙見,勝過朝中六部九卿,他們可不如你這般看得透徹。”


    崇禎笑著擺了擺手,而後接著拋出另一個問題:“伯雅對流賊的見解深得朕心,不知伯雅對北方的韃子和遼東的建奴又有何解?”


    這個問題讓孫傳庭始料未及,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孫傳庭不是陝西巡撫,也不是身負皇命的三邊總督,隻是一個官居六品的順天府丞。


    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幾乎接觸不到什麽國家大事,他能把農民軍的本質問題看透徹已經算是不錯了。


    談及關外的韃子、建奴,他以前還真沒怎麽考慮過,是以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陷入了沉思。


    崇禎也不著急,就這麽靜靜的等著,足足好幾十息後,孫傳庭才從沉思中悠悠轉醒,斟酌著開口道:


    “陛下之問,微臣以前未有考慮,如今陛下相問,那微臣就鬥膽說說自己的拙見。”


    “據微臣所知,崇禎五年遼東的奴酋皇太極在歸化城大敗林丹汗,林丹汗在這一役中葬生,使得原本林丹汗麾下的蒙古部落,群龍無首,各自為戰。”


    “這也讓奴酋皇太極有了可乘之機,掌控了大多數蒙古部落,這也使得遼東建奴的實力大漲。”


    “如今遼東建奴兵鋒正盛,反觀我大明卻是流民四起、災荒不斷,以至於國庫空虛、軍備鬆弛。”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微臣拙見,我大明當暫緩對關外用兵,當以賑濟災荒平定內亂恢複安定為先,而後再尋清除關外韃子、建奴之法。”


    孫傳庭的一番話說得崇禎肅然起敬,雖然他不完全讚同孫傳庭的說法,但孫傳庭說的也八九不離十。


    就當下而言,的確不適合與遼東的建奴死磕。


    別看就這麽幾句話,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也很淺顯,但大多數朝中官員就是看不透、拎不清,對大明的國情和處境一無所知,還以為現在的大明是曾經那個大明。


    比方說東林黨,他們就完全不考慮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國庫空虛,為了名利一味堅持對關外建奴用兵。


    至於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則完全不被東林黨看在眼裏,隻因在他們看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之流隻不過是一群大老粗組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壓根不值一提。


    以內閣為首的浙黨、楚黨、齊黨多是一些無能無腦之輩,就知道阿諛奉承、爭權奪利、盤剝百姓。


    原本的崇禎就是被這群人的盲目自信、阿諛奉承搞得暈頭轉向,加重賦於百姓,在連年災荒、餓殍遍野的情況下還保持關內關外兩頭作戰,導致局勢惡化,活活拖死了大明。


    反倒是本該主戰的兵部,時不時就跳出來主張放棄遼東與建奴罷兵。


    當然,這種做法在崇禎看來無疑愚蠢至極,皇太極野心勃勃,不可能傻到你不打他,他就不打你。


    就當下而言,崇禎對關外的建奴有自己的看法,暫時打不過可以不打,但防守絕不能鬆懈。


    簡而言之就一句話,至少得把建奴堵在長城外,不能任其到關內燒殺搶掠。


    “伯雅,你說的有幾分道理。”


    崇禎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隻是淡淡說了一句,便一轉話鋒:


    “伯雅,你先協助馮琦把京師的流民安置好,不久後,朕有新的差事交於你。”


    崇禎說著,向外一攤手,“去吧!想必馮琦也該領完銀子了。”


    崇禎突然轉變的態度,讓孫傳庭頗為不解,隻得暗自搖頭感歎,君心難測。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有了此次的交談,崇禎對孫傳庭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


    正如曆史所書,是個值得培養的人才,隻不過還得再等上一陣子。


    與此同時,紫禁城外。


    一座亭台水榭,雕梁畫棟、高門大院的五進大宅的會客廳內,香茗潺潺,檀香繚繞,兩人分賓主落座正在說著什麽。


    “禦馬監的方正化接管的東廠,奉旨處死的王德化,又從禦馬監調了大批人手進東廠,這事來得太突然叫人不安,怕不是什麽好事呐!”


    一個聲線陰柔,麵上白淨的男人帶著些許不安道。


    主座上,身著青色衣袍,年約四旬的中年人瞅了白淨男人一眼,捋了捋顎下胡須,不在意的迴了一句:“方正化接掌東廠也好,王德化死了也罷,於你我又有何關係?”


    白淨男人想了想,再度開口:“也不隻有這事,內廷也開始了大清洗,我擔心會不會是衝著我們來的。”


    “衝著我們來?”


    青袍中年人抬起手邊茶碗抿了一口,愣了愣,這才搖頭接著道:“不至於,東廠廢弛已久,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恢複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魚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魚鉤並收藏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