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不是已經七個了嗎?”
當種師中從種諤口中得到了願意投效的遼臣人數,很驚訝為什麽朝堂諸公還沒有改弦更張。
“才七個!”
種諤拿起茶盞,杯中的茶水,泛著瑩瑩碧色,是炒青的茶葉。
炒青的茶葉如今在市麵上越來越多,製作簡單,飲用也簡單,不過包裝和運輸比較麻煩。不像茶磚、茶餅那樣可以一個摞一個,一般裝在竹筒裏,價格也不算低。來自秦嶺中的炒青山茶,已經可比福建的龍團了。
可種諤全不在意那麽多,擺了一陣的茶水正溫熱,揚起脖子咕嘟咕嘟的喝了幾口,然後丟到了桌上。叮鈴哐啷幾聲脆響,全是讓人煩躁的聲音。
見到種諤這幅模樣,種師中就知道他這位五叔,來到京城沒多久,又已經對這每天按部就班的太平日子感到不耐煩了。
“是不是那幾人官位太卑?”種師中猜測著,但一對上種諤投來的眼神,立刻改口,“也是,能送到太後禦前,不會低了。”
種諤盯了侄子一眼,沉著臉坐了下來。
對耶律乙辛篡位心懷不滿,願意成為內應,現在已經將消息送過來的是七人。
擺在太後案頭上的密信已經有十餘封——有幾個性子急切的接連送了幾封投誠信——分別來自河東與河北北麵的西京道和南京道。
發信人在信中皆希望朝廷能盡快派兵北上,他們將會在官軍抵達的時候,出來為大宋效力。
這七人的地位放在遼國國中,並不算很高,可也都是各自所在地區有頭有臉的人物,影響一城一池,動搖當地人心,並非難事。
這幾人的承諾的價值,並不比跟隨捺缽巡遊四方的契丹重臣的投效稍遜。七人分散在遼國各處邊州,隻要他們的投效有一處能夠成功,就等於是拉開了序幕,無數遼人將會爭先恐後的蜂擁來投。
河東、河北當麵的敵人如此,靈武地區北麵的阻卜人更不會為遼人守節。那群韃子雖還沒有進化到會寫字的地步,但他們已經聰明到可以分辨出一手拿刀一手拿錢的大宋,與兩手都拿著刀的遼國,哪個是更值得跟隨的主人。
在種諤看來,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要是等到耶律乙辛坐穩了禦座,宋遼兩國南北並峙的局麵又將會繼續下去。
“有這麽多內應,朝廷裏麵至少也得改個口才是。”
“才七人啊。”種諤長歎息,“若有個十幾二十人,再有幾名北虜重臣,就不用什麽議論了。”
若遼國有一二宰輔級或隻是地位稍遜的重臣明確表態,就是反對最力的韓岡,也很難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至於準備不足的問題,隻要有那份心,對於如今的大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種師中自不會質疑種諤的判斷,如果他的兄長種建中在這裏,多半會多問幾句,但種師中可不會。在過去的十年中,他沒能掙到多少軍功。
“要不是王平章抱著私心,也不至於變成如此局麵。”
有著一位做太尉的叔叔,種師中對朝堂局勢比一般的朝臣都了解。
王安石同樣支持出兵,可這位平章軍國重事的本心,卻不是要滅遼,至少大部分不是。
平章軍國重事在兩府不配合的情況下,隻有建議之權,無法掌控朝政。而東府三人中,韓絳、韓岡、張璪各自分管一塊,相處融洽,哪個也不會願意王安石的手伸進來。
顯而易見的,王安石在朝堂平靜了一段時間後,準備利用這一次遼國的危機,將呂惠卿從河北拉迴來。
“王平章怎麽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呂宣徽怎麽想。”
以呂惠卿的脾氣,他是願意靠鬧事被招進京師,還是願意靠軍功讓朝廷無話可說?
種諤確信呂惠卿絕不會跟王安石一個想法,過些天,河北邊境上的局勢肯定會有一個變化。
種師中點著頭,“要是朝廷肯出兵,肯定要以五叔為帥。”
種諤搖搖頭:“也要郭二不去爭才行。”
“郭樞密不是反對出兵嗎?”
種諤哼了一聲,不滿溢於言表,“他什麽時候將話給說死了?”
種師中愣了一下,“是哦!”
“那個老狐狸,比郭遵難纏多了。”種諤撇著嘴。
他與郭逵的兄長郭遵也打過交道,郭遵當年是名震軍中的猛將,一對鐵鐧,一支鐵槍,在三川口之戰中,幾進幾出,橫掃西賊,直到最後被絆馬索弄下馬,方才戰死於陣上。比起勇冠三軍的郭遵來,郭逵就更偏向謀略和用兵,武藝不算太出眾,可斷事用人,軍中無人可及。
郭逵在朝堂上一向很低調,表麵上他跟著其他宰輔一起反對出兵,但他的反對,隻是放在枝節上。隻要風色有一點變化,他肯定很樂意站到支持出戰的一邊。
也許有的將領如楚將昭陽,在功成名就之後,便不敢再畫蛇添足,做到了武將所能走到的最高位之後,便不願再冒險。但郭逵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種諤在郭逵手下受過不少氣,視其為畢生要超越的目標,故而對郭逵,也是十分了解。
郭逵還沒老。攻遼,滅遼,名垂千古的良機,這種誘惑,種諤經不住,他相信,郭逵也一樣經受不住。
“要是哥哥能早點迴來,就能知道遼國的虛實了……”種師中話到一半,忽然神情一凜,緊張地問道,“那逆賊不會將使團給扣下吧?”
種諤哂道:“耶律乙辛留著十九他們做什麽?平白還要多出一份口糧。”
如果出使遼國的使團能夠帶迴遼國的內情,是否出兵,將會一言而定。三位使臣中,王存是位文人,向英是個外戚,真正知兵的,隻有自家的侄兒。有些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將是無可駁斥的鐵證。
隻不過……
種諤不自覺拿起茶杯,卻發現方才已經給他喝光了,將茶杯放在桌上,這位聞名天下的宿將緊皺著眉,
若是遼國內亂,種建中可就難迴來了,如果他能夠太太平平的迴來,就證明遼國風平浪靜,同時耶律乙辛有足夠的信心控製遼國。
這麽看來,還是不迴來的好?
……………………
“七人!?”
“等到耶律乙辛篡位之後還會更多。”韓絳悠悠說著。
韓維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迴京了,可王韓之爭還是很了解的。
將黨爭化為國是之爭。遠的有牛黨李黨,近的有新舊兩黨。王安石和韓岡翁婿兩人如今的情況,實在有太多先例。
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韓維問道,“王介甫是不是打算退了?”
他跟王安石是老朋友,王安石這一次的行事風格,與他記憶中的王介甫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朝堂上多一個助手,也沒必要這麽做。
“或許吧。可能是心裏累了。招了韓岡做女婿,恐怕比與吳衝卿做親家還讓王介甫後悔。”韓絳笑了起來,“招呂惠卿迴來跟韓岡打擂台。”
韓維微微搖頭:“呂惠卿可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
“他能使得動河北的禁軍?!”韓絳冷笑著。
作為首相,可不會幹看著邊臣逾越朝廷給予的權力。
“若是邊境上遼軍挑釁,難道官軍能含辱忍垢不成?要是官軍進行反擊,朝廷能說什麽?韓岡當年可這麽做過!”
韓岡當年在河東做過的事,呂惠卿當然也能做。
邊境上一來二去,衝突也會變成戰爭了。一旦引動了朝廷清議,當士林議論皆以雪恥為上,朝廷怎麽去責難一名一心恢複故土的重臣。
“韓岡既然這麽做過,他就知道該怎麽應付。呂惠卿也沒韓岡在河東的威望。”
又不是藥王弟子,沒有朝廷詔令,呂惠卿能使動幾個邊州的將校?韓絳可不信呂惠卿有這能耐。
“韓岡要能應付早就動手了。他太顧惜名聲。”韓維說著,搖了搖頭。
若是呂夷簡這種心靈強大到對士林言論嗤之以鼻的宰相,還可以不顧士林言論。可韓岡自成為宰輔之後,做事便畏首畏尾,既想做一個控製朝政的權臣,又想做一個教化眾生的聖人,這樣下去,兩邊都不可能成功。
“逐二兔者不得食。韓岡最不該的就是太貪心!”
韓維自問換做他在韓岡的位置上,又有太後全心全意的信任,早就尋事針對新黨了,當年王安石怎麽做的,照著學就是了。以新黨在朝堂中的人數,破綻滿身都是。可惜韓岡不願弄髒手,將早該解決的事情拖到了現在。
韓絳嘴皮子動了動,可他什麽話都沒說。
他與韓維並非同母兄弟,雖是血脈至親,卻也有必須小心翼翼的時候。
而且他的看法也有幾分與韓維相同,原本韓絳以為韓岡是個有決斷的人,做事十分明智,絕不會婆婆媽媽,沒想到在政爭上,總是手軟。而在這一次的事上,他表現得更為首鼠兩端。
太過注重名聲,就是諸事不順。否則以韓岡當年在橫山的表現,何至於跟新黨糾纏這麽久?
“不是已經七個了嗎?”
當種師中從種諤口中得到了願意投效的遼臣人數,很驚訝為什麽朝堂諸公還沒有改弦更張。
“才七個!”
種諤拿起茶盞,杯中的茶水,泛著瑩瑩碧色,是炒青的茶葉。
炒青的茶葉如今在市麵上越來越多,製作簡單,飲用也簡單,不過包裝和運輸比較麻煩。不像茶磚、茶餅那樣可以一個摞一個,一般裝在竹筒裏,價格也不算低。來自秦嶺中的炒青山茶,已經可比福建的龍團了。
可種諤全不在意那麽多,擺了一陣的茶水正溫熱,揚起脖子咕嘟咕嘟的喝了幾口,然後丟到了桌上。叮鈴哐啷幾聲脆響,全是讓人煩躁的聲音。
見到種諤這幅模樣,種師中就知道他這位五叔,來到京城沒多久,又已經對這每天按部就班的太平日子感到不耐煩了。
“是不是那幾人官位太卑?”種師中猜測著,但一對上種諤投來的眼神,立刻改口,“也是,能送到太後禦前,不會低了。”
種諤盯了侄子一眼,沉著臉坐了下來。
對耶律乙辛篡位心懷不滿,願意成為內應,現在已經將消息送過來的是七人。
擺在太後案頭上的密信已經有十餘封——有幾個性子急切的接連送了幾封投誠信——分別來自河東與河北北麵的西京道和南京道。
發信人在信中皆希望朝廷能盡快派兵北上,他們將會在官軍抵達的時候,出來為大宋效力。
這七人的地位放在遼國國中,並不算很高,可也都是各自所在地區有頭有臉的人物,影響一城一池,動搖當地人心,並非難事。
這幾人的承諾的價值,並不比跟隨捺缽巡遊四方的契丹重臣的投效稍遜。七人分散在遼國各處邊州,隻要他們的投效有一處能夠成功,就等於是拉開了序幕,無數遼人將會爭先恐後的蜂擁來投。
河東、河北當麵的敵人如此,靈武地區北麵的阻卜人更不會為遼人守節。那群韃子雖還沒有進化到會寫字的地步,但他們已經聰明到可以分辨出一手拿刀一手拿錢的大宋,與兩手都拿著刀的遼國,哪個是更值得跟隨的主人。
在種諤看來,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要是等到耶律乙辛坐穩了禦座,宋遼兩國南北並峙的局麵又將會繼續下去。
“有這麽多內應,朝廷裏麵至少也得改個口才是。”
“才七人啊。”種諤長歎息,“若有個十幾二十人,再有幾名北虜重臣,就不用什麽議論了。”
若遼國有一二宰輔級或隻是地位稍遜的重臣明確表態,就是反對最力的韓岡,也很難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至於準備不足的問題,隻要有那份心,對於如今的大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種師中自不會質疑種諤的判斷,如果他的兄長種建中在這裏,多半會多問幾句,但種師中可不會。在過去的十年中,他沒能掙到多少軍功。
“要不是王平章抱著私心,也不至於變成如此局麵。”
有著一位做太尉的叔叔,種師中對朝堂局勢比一般的朝臣都了解。
王安石同樣支持出兵,可這位平章軍國重事的本心,卻不是要滅遼,至少大部分不是。
平章軍國重事在兩府不配合的情況下,隻有建議之權,無法掌控朝政。而東府三人中,韓絳、韓岡、張璪各自分管一塊,相處融洽,哪個也不會願意王安石的手伸進來。
顯而易見的,王安石在朝堂平靜了一段時間後,準備利用這一次遼國的危機,將呂惠卿從河北拉迴來。
“王平章怎麽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呂宣徽怎麽想。”
以呂惠卿的脾氣,他是願意靠鬧事被招進京師,還是願意靠軍功讓朝廷無話可說?
種諤確信呂惠卿絕不會跟王安石一個想法,過些天,河北邊境上的局勢肯定會有一個變化。
種師中點著頭,“要是朝廷肯出兵,肯定要以五叔為帥。”
種諤搖搖頭:“也要郭二不去爭才行。”
“郭樞密不是反對出兵嗎?”
種諤哼了一聲,不滿溢於言表,“他什麽時候將話給說死了?”
種師中愣了一下,“是哦!”
“那個老狐狸,比郭遵難纏多了。”種諤撇著嘴。
他與郭逵的兄長郭遵也打過交道,郭遵當年是名震軍中的猛將,一對鐵鐧,一支鐵槍,在三川口之戰中,幾進幾出,橫掃西賊,直到最後被絆馬索弄下馬,方才戰死於陣上。比起勇冠三軍的郭遵來,郭逵就更偏向謀略和用兵,武藝不算太出眾,可斷事用人,軍中無人可及。
郭逵在朝堂上一向很低調,表麵上他跟著其他宰輔一起反對出兵,但他的反對,隻是放在枝節上。隻要風色有一點變化,他肯定很樂意站到支持出戰的一邊。
也許有的將領如楚將昭陽,在功成名就之後,便不敢再畫蛇添足,做到了武將所能走到的最高位之後,便不願再冒險。但郭逵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種諤在郭逵手下受過不少氣,視其為畢生要超越的目標,故而對郭逵,也是十分了解。
郭逵還沒老。攻遼,滅遼,名垂千古的良機,這種誘惑,種諤經不住,他相信,郭逵也一樣經受不住。
“要是哥哥能早點迴來,就能知道遼國的虛實了……”種師中話到一半,忽然神情一凜,緊張地問道,“那逆賊不會將使團給扣下吧?”
種諤哂道:“耶律乙辛留著十九他們做什麽?平白還要多出一份口糧。”
如果出使遼國的使團能夠帶迴遼國的內情,是否出兵,將會一言而定。三位使臣中,王存是位文人,向英是個外戚,真正知兵的,隻有自家的侄兒。有些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將是無可駁斥的鐵證。
隻不過……
種諤不自覺拿起茶杯,卻發現方才已經給他喝光了,將茶杯放在桌上,這位聞名天下的宿將緊皺著眉,
若是遼國內亂,種建中可就難迴來了,如果他能夠太太平平的迴來,就證明遼國風平浪靜,同時耶律乙辛有足夠的信心控製遼國。
這麽看來,還是不迴來的好?
……………………
“七人!?”
“等到耶律乙辛篡位之後還會更多。”韓絳悠悠說著。
韓維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迴京了,可王韓之爭還是很了解的。
將黨爭化為國是之爭。遠的有牛黨李黨,近的有新舊兩黨。王安石和韓岡翁婿兩人如今的情況,實在有太多先例。
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韓維問道,“王介甫是不是打算退了?”
他跟王安石是老朋友,王安石這一次的行事風格,與他記憶中的王介甫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朝堂上多一個助手,也沒必要這麽做。
“或許吧。可能是心裏累了。招了韓岡做女婿,恐怕比與吳衝卿做親家還讓王介甫後悔。”韓絳笑了起來,“招呂惠卿迴來跟韓岡打擂台。”
韓維微微搖頭:“呂惠卿可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
“他能使得動河北的禁軍?!”韓絳冷笑著。
作為首相,可不會幹看著邊臣逾越朝廷給予的權力。
“若是邊境上遼軍挑釁,難道官軍能含辱忍垢不成?要是官軍進行反擊,朝廷能說什麽?韓岡當年可這麽做過!”
韓岡當年在河東做過的事,呂惠卿當然也能做。
邊境上一來二去,衝突也會變成戰爭了。一旦引動了朝廷清議,當士林議論皆以雪恥為上,朝廷怎麽去責難一名一心恢複故土的重臣。
“韓岡既然這麽做過,他就知道該怎麽應付。呂惠卿也沒韓岡在河東的威望。”
又不是藥王弟子,沒有朝廷詔令,呂惠卿能使動幾個邊州的將校?韓絳可不信呂惠卿有這能耐。
“韓岡要能應付早就動手了。他太顧惜名聲。”韓維說著,搖了搖頭。
若是呂夷簡這種心靈強大到對士林言論嗤之以鼻的宰相,還可以不顧士林言論。可韓岡自成為宰輔之後,做事便畏首畏尾,既想做一個控製朝政的權臣,又想做一個教化眾生的聖人,這樣下去,兩邊都不可能成功。
“逐二兔者不得食。韓岡最不該的就是太貪心!”
韓維自問換做他在韓岡的位置上,又有太後全心全意的信任,早就尋事針對新黨了,當年王安石怎麽做的,照著學就是了。以新黨在朝堂中的人數,破綻滿身都是。可惜韓岡不願弄髒手,將早該解決的事情拖到了現在。
韓絳嘴皮子動了動,可他什麽話都沒說。
他與韓維並非同母兄弟,雖是血脈至親,卻也有必須小心翼翼的時候。
而且他的看法也有幾分與韓維相同,原本韓絳以為韓岡是個有決斷的人,做事十分明智,絕不會婆婆媽媽,沒想到在政爭上,總是手軟。而在這一次的事上,他表現得更為首鼠兩端。
太過注重名聲,就是諸事不順。否則以韓岡當年在橫山的表現,何至於跟新黨糾纏這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