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就按照韓卿家說的辦。”
聽到向太後的話,韓岡欠身行了一禮,“禮記有雲:‘故上之好惡,是民之表也’。太後寬厚仁孝,正堪為萬民之表率。”
“吾是寬厚,寬厚得這一迴差點連命都送了。先帝交托吾的基業,也要落到那些賊子的手裏。日後還會晨昏定省,誰還能說吾不寬厚?”
向太後的聲音平穩得讓人不由得心生寒意,話語中的的恨意深如淵海。韓岡心頭都是一跳,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
不過不論換做那個大臣來說,都不可能同意向太後處置她的姑姑。站在儒臣的角度,他們必須要保住高太皇的地位和待遇。
韓岡規勸道:“若父母慈愛,子女孝順世所常見。如虞舜,父不慈,弟不悌,猶能孝於父,友於弟,其德方能光耀千古。”
章惇眼皮跳了一下,韓岡還真是會抓時機。
當年英宗皇帝與曹太後關係惡化,韓琦入內勸說英宗,英宗對韓琦抱怨說‘太後待朕無恩’,而韓琦便拿著虞舜為例子,規勸英宗要孝順當時的曹太後。
可韓岡趁機提起宋英宗的舊事做什麽?這是怕向太後想著換皇帝,故意提醒她英宗當年是個什麽德性嗎?
向太後久在宮中,自是知道當年舊事,“韓忠獻勸諫英宗皇帝話,吾也還記得。太皇太後那邊,吾是無話可說了。二叔那裏,史書上有很多,更不用提了。倒是蔡確,他堂堂宰相,已是位極人臣。上追父祖,下蔭子孫,吾什麽時候慢待過他,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韓岡沒說話,蔡確到底為什麽會反叛,向太後是肯定知道原因的,現在不可能明著說出來。沒有韓岡堅持要保趙煦,沒有向皇後堅持依從韓岡,蔡確不至於會走極端。
“蔡確昔年為臣所薦,可轉眼又彈劾臣。雲為國事,實乃私心。其本性如此,今日不過故態複萌。”
王安石當年重用蔡確,卻被蔡確背後捅了一刀,此事盡人皆知。但王安石這麽說,一看便知是要將問題歸咎在蔡確的本性身上,而不是去追究是什麽樣的外在原因,造成了蔡確的叛亂。
“虎狼之心,豈是人能體會?奸佞之輩,其所思所想,自與正人君子迥然而異。王安石其言有理,不過是故態複萌罷了。”韓絳也這般說著。
剩餘的兩府宰執,至少章惇的態度也可以確定,是息事寧人,不窮治此案。張璪、蘇頌的態度也大類如此,否則以蔡確、曾布和薛向在外的人脈關係,不知會有多少人被牽扯進來。
南豐曾家進士十餘人,薛向家裏也是數代為官。而蔡確,正在跟韓琦家議親,本身又與馮京是姻親,福建蔡氏亦是望族。
宰執班中,誰敢放言窮究不舍?若是株連起來,一兩道彎後就能牽扯到他們或是他們親友身上。
隻有底下的官員,恨不得上麵多空出些位置,才會有人想著將事情鬧得越大越好。
“不過蔡確黨羽,必是多為名利所誘,以至於利令智昏。”張璪忽然說道,“又自詡才高,以朝廷不能用,故而多怨。如蘇軾,如刑恕,如韋四清等人,皆如此。再如蔡京,由台端沉淪下僚,久聞其對外多有怨言。又是蔡確親族,其嫌疑亦遠重於他人。”
如果張璪不是於在宮中當著其他宰輔的麵公開宣言,而私下裏與太後說,韓岡肯定會舉雙手讚成。不管蔡京真有罪假有罪,隻要以叛賊黨羽為名給他定了罪,他這個枷鎖就別想再鉗製住韓岡。
向太後又轉問韓岡:“韓卿家,你看蔡京是否與蔡確有牽連?”
“臣與蔡京有舊怨,是與非,臣不便多言,請有司查證便是。”
一入法司,想要什麽結果都容易。蔡京沒了地位,沒了後台。誰會為了他,放棄討好韓岡的機會?
韓岡完全沒有留著這道枷鎖的想法。時過境遷,過去為了自證心跡,刻意豎起的障礙,現在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不過韓岡的迴答也是堂堂正正、在情在理,有嫌疑自然要問,難道還要他保蔡京無嫌疑不成?他能明說與蔡京有舊怨,卻並不落井下石,而是讓有司去查證,這已經算得上是正直了。
“殿下。”王安石這時上前一步,“臣以為,如今當務之急,不在皇城之外,而在皇城之內。”在他看來,向太後問了太多可以放在日後去審問的事,“沒有宋用臣、石得一為內應,禦龍四直與皇城司不會叛亂,而蔡確縱有叛心,也無能為力。”
宋用臣、石得一聯絡蔡確的可能性,要遠遠超過蔡確聯絡宋用臣、石得一的可能性。
天子近臣想要聯絡外臣叛亂,總能找到合適的人選。但讓外臣去說動天子近臣做反,這風險冒得不知要超過多少倍了。
同樣的理由也能用在宋用臣、石得一身上。
處理太後及天子身邊事的宋用臣,掀動在外圍執掌實務的石得一,自是遠比石得一說動宋用臣要容易。
但宋用臣是先帝趙頊自李舜舉後,最為親信的內侍,他為什麽會投向太皇太後?
這件事不是站在這裏猜測就能想得到的。光是趙煦弑父,向太後拒絕另立,應該還不至於激烈到如此的程度。在這二十多天裏,必然還有些事讓宋用臣對向太後和小皇帝徹底失去了忠心。
“沒有從賊的,就是忠臣,劉惟簡、王中正都被關押起來了。宮裏麵的事,讓他們來處置。”
不論王安石是不是想要乘機插手宮中的人事,但向太後的迴覆,一開始便否定了這個可能。
常言到文章憎命達,現在韓岡也有類似的感覺。
他不是在想蘇軾的事。也許千年之後,流傳於世的名篇會多了嶺南或西域大漠的篇章,不過現在,韓岡隻是覺得吃過苦頭,人真的會成長。才學,心性,都會有些變化,脫胎換骨一般也不是不可能。
向太後的冷靜,遠遠出乎於韓岡的預料。如果她偏激的要大開株連,這還在預想之中,可剛剛經過了一場叛亂,還能想到不給外臣機會,在叛亂之前,她也許還沒有這樣的水平。
“朝廷裏麵,有誰是蔡確黨羽,一體交付禦史台和大理寺去審問。有功者,也當重賞,賞格由兩府共議。”
“殿下。”王安石躬身道,“請殿下恕臣等擅專之罪,之前在大慶殿上,因從賊者甚多,不得不擅作主張,赦免了他們的罪行。”
王安石將當時大慶殿的一切,簡明扼要的說了一遍。
向太後這時才知道,這場本已是十拿九穩的叛亂,究竟是怎麽被翻了盤。韓岡說的殺了蔡確,竟是他親手用骨朵給捶死的。
熟視韓岡良久,向太後輕聲道:“多虧了韓卿家。”
“不敢。這是臣的本分。”
“張守約一定要救迴來!”
“已有禦醫在為他診治。”
向太後點了點頭,望著麵前一眾宰輔:“多虧了諸卿。”
王安石率眾人謝過。
向太後又道:“事急從權。既然相公們都說了要赦從犯之罪,那就這麽辦吧。”
她迴頭向後,“官家,非諸位卿家之力,你我母子幾不能保。日後當時時念著今日。”
“兒臣知道了。”一直靜靜的站在後麵的趙煦低聲迴答著。
“陛下可安好?”
趙煦與向太後被囚禁在一處。但群臣進來後,有意無意間把小皇帝給忽視掉了。但諸事已了,趙煦就在眼前,已經不能當做沒有看到這位大宋的皇帝。
趙煦隻披著一件小襖,不是出外視朝時的裝扮,但神情態度卻還是一如往日。
聽到群臣的問候,他也隻是簡單的說了三個字:“朕無事。”
趙煦的冷靜得莫說不像一個六七歲的孩童,就是成年人處在他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如此平靜。
是天生的心性,還是沒有意識到最後的結果有多嚴重?
讚歎趙煦早熟老成的話,世間已不知說了多少。如果沒有炭毒一案,看到趙煦現在的表現,群臣必然要讚歎皇宋又出一英主。
可現在趙煦表現得越好,朝臣們心中的戒懼就又深上一層。
一想到十年之後,一名冷靜早慧、卻又弑父之罪的君主將要掌控朝政,在列的朝臣們,有幾個不是暗自心驚?
趙煦在刑律上當然無罪,六七歲的小兒做下什麽錯事,都不會有人認為他是故犯,也不可能論於刑律。有董仲舒春秋決獄的例證在前,就是成年人誤殺父母,也不會論死。但從綱常上,趙煦卻絕逃不脫一個弑父的罪名,誰讓孔夫子在春秋上寫明了是‘弑’。
韓岡從趙煦臉上收迴視線,落到王安石的身上。
眾人之中,當隻有一個王安石跟他是一般心思。
王安石之所以還要保趙煦,也僅僅是看在剛剛駕崩的趙頊份上,心中顧念著舊情,否則也會成為勸說向太後另立新君的一員。
恐怕有不少人再想怎麽不給驚嚇到。要是當真驚悸發病,也就能順水推舟的換一個新君了。
“就按照韓卿家說的辦。”
聽到向太後的話,韓岡欠身行了一禮,“禮記有雲:‘故上之好惡,是民之表也’。太後寬厚仁孝,正堪為萬民之表率。”
“吾是寬厚,寬厚得這一迴差點連命都送了。先帝交托吾的基業,也要落到那些賊子的手裏。日後還會晨昏定省,誰還能說吾不寬厚?”
向太後的聲音平穩得讓人不由得心生寒意,話語中的的恨意深如淵海。韓岡心頭都是一跳,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
不過不論換做那個大臣來說,都不可能同意向太後處置她的姑姑。站在儒臣的角度,他們必須要保住高太皇的地位和待遇。
韓岡規勸道:“若父母慈愛,子女孝順世所常見。如虞舜,父不慈,弟不悌,猶能孝於父,友於弟,其德方能光耀千古。”
章惇眼皮跳了一下,韓岡還真是會抓時機。
當年英宗皇帝與曹太後關係惡化,韓琦入內勸說英宗,英宗對韓琦抱怨說‘太後待朕無恩’,而韓琦便拿著虞舜為例子,規勸英宗要孝順當時的曹太後。
可韓岡趁機提起宋英宗的舊事做什麽?這是怕向太後想著換皇帝,故意提醒她英宗當年是個什麽德性嗎?
向太後久在宮中,自是知道當年舊事,“韓忠獻勸諫英宗皇帝話,吾也還記得。太皇太後那邊,吾是無話可說了。二叔那裏,史書上有很多,更不用提了。倒是蔡確,他堂堂宰相,已是位極人臣。上追父祖,下蔭子孫,吾什麽時候慢待過他,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韓岡沒說話,蔡確到底為什麽會反叛,向太後是肯定知道原因的,現在不可能明著說出來。沒有韓岡堅持要保趙煦,沒有向皇後堅持依從韓岡,蔡確不至於會走極端。
“蔡確昔年為臣所薦,可轉眼又彈劾臣。雲為國事,實乃私心。其本性如此,今日不過故態複萌。”
王安石當年重用蔡確,卻被蔡確背後捅了一刀,此事盡人皆知。但王安石這麽說,一看便知是要將問題歸咎在蔡確的本性身上,而不是去追究是什麽樣的外在原因,造成了蔡確的叛亂。
“虎狼之心,豈是人能體會?奸佞之輩,其所思所想,自與正人君子迥然而異。王安石其言有理,不過是故態複萌罷了。”韓絳也這般說著。
剩餘的兩府宰執,至少章惇的態度也可以確定,是息事寧人,不窮治此案。張璪、蘇頌的態度也大類如此,否則以蔡確、曾布和薛向在外的人脈關係,不知會有多少人被牽扯進來。
南豐曾家進士十餘人,薛向家裏也是數代為官。而蔡確,正在跟韓琦家議親,本身又與馮京是姻親,福建蔡氏亦是望族。
宰執班中,誰敢放言窮究不舍?若是株連起來,一兩道彎後就能牽扯到他們或是他們親友身上。
隻有底下的官員,恨不得上麵多空出些位置,才會有人想著將事情鬧得越大越好。
“不過蔡確黨羽,必是多為名利所誘,以至於利令智昏。”張璪忽然說道,“又自詡才高,以朝廷不能用,故而多怨。如蘇軾,如刑恕,如韋四清等人,皆如此。再如蔡京,由台端沉淪下僚,久聞其對外多有怨言。又是蔡確親族,其嫌疑亦遠重於他人。”
如果張璪不是於在宮中當著其他宰輔的麵公開宣言,而私下裏與太後說,韓岡肯定會舉雙手讚成。不管蔡京真有罪假有罪,隻要以叛賊黨羽為名給他定了罪,他這個枷鎖就別想再鉗製住韓岡。
向太後又轉問韓岡:“韓卿家,你看蔡京是否與蔡確有牽連?”
“臣與蔡京有舊怨,是與非,臣不便多言,請有司查證便是。”
一入法司,想要什麽結果都容易。蔡京沒了地位,沒了後台。誰會為了他,放棄討好韓岡的機會?
韓岡完全沒有留著這道枷鎖的想法。時過境遷,過去為了自證心跡,刻意豎起的障礙,現在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不過韓岡的迴答也是堂堂正正、在情在理,有嫌疑自然要問,難道還要他保蔡京無嫌疑不成?他能明說與蔡京有舊怨,卻並不落井下石,而是讓有司去查證,這已經算得上是正直了。
“殿下。”王安石這時上前一步,“臣以為,如今當務之急,不在皇城之外,而在皇城之內。”在他看來,向太後問了太多可以放在日後去審問的事,“沒有宋用臣、石得一為內應,禦龍四直與皇城司不會叛亂,而蔡確縱有叛心,也無能為力。”
宋用臣、石得一聯絡蔡確的可能性,要遠遠超過蔡確聯絡宋用臣、石得一的可能性。
天子近臣想要聯絡外臣叛亂,總能找到合適的人選。但讓外臣去說動天子近臣做反,這風險冒得不知要超過多少倍了。
同樣的理由也能用在宋用臣、石得一身上。
處理太後及天子身邊事的宋用臣,掀動在外圍執掌實務的石得一,自是遠比石得一說動宋用臣要容易。
但宋用臣是先帝趙頊自李舜舉後,最為親信的內侍,他為什麽會投向太皇太後?
這件事不是站在這裏猜測就能想得到的。光是趙煦弑父,向太後拒絕另立,應該還不至於激烈到如此的程度。在這二十多天裏,必然還有些事讓宋用臣對向太後和小皇帝徹底失去了忠心。
“沒有從賊的,就是忠臣,劉惟簡、王中正都被關押起來了。宮裏麵的事,讓他們來處置。”
不論王安石是不是想要乘機插手宮中的人事,但向太後的迴覆,一開始便否定了這個可能。
常言到文章憎命達,現在韓岡也有類似的感覺。
他不是在想蘇軾的事。也許千年之後,流傳於世的名篇會多了嶺南或西域大漠的篇章,不過現在,韓岡隻是覺得吃過苦頭,人真的會成長。才學,心性,都會有些變化,脫胎換骨一般也不是不可能。
向太後的冷靜,遠遠出乎於韓岡的預料。如果她偏激的要大開株連,這還在預想之中,可剛剛經過了一場叛亂,還能想到不給外臣機會,在叛亂之前,她也許還沒有這樣的水平。
“朝廷裏麵,有誰是蔡確黨羽,一體交付禦史台和大理寺去審問。有功者,也當重賞,賞格由兩府共議。”
“殿下。”王安石躬身道,“請殿下恕臣等擅專之罪,之前在大慶殿上,因從賊者甚多,不得不擅作主張,赦免了他們的罪行。”
王安石將當時大慶殿的一切,簡明扼要的說了一遍。
向太後這時才知道,這場本已是十拿九穩的叛亂,究竟是怎麽被翻了盤。韓岡說的殺了蔡確,竟是他親手用骨朵給捶死的。
熟視韓岡良久,向太後輕聲道:“多虧了韓卿家。”
“不敢。這是臣的本分。”
“張守約一定要救迴來!”
“已有禦醫在為他診治。”
向太後點了點頭,望著麵前一眾宰輔:“多虧了諸卿。”
王安石率眾人謝過。
向太後又道:“事急從權。既然相公們都說了要赦從犯之罪,那就這麽辦吧。”
她迴頭向後,“官家,非諸位卿家之力,你我母子幾不能保。日後當時時念著今日。”
“兒臣知道了。”一直靜靜的站在後麵的趙煦低聲迴答著。
“陛下可安好?”
趙煦與向太後被囚禁在一處。但群臣進來後,有意無意間把小皇帝給忽視掉了。但諸事已了,趙煦就在眼前,已經不能當做沒有看到這位大宋的皇帝。
趙煦隻披著一件小襖,不是出外視朝時的裝扮,但神情態度卻還是一如往日。
聽到群臣的問候,他也隻是簡單的說了三個字:“朕無事。”
趙煦的冷靜得莫說不像一個六七歲的孩童,就是成年人處在他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如此平靜。
是天生的心性,還是沒有意識到最後的結果有多嚴重?
讚歎趙煦早熟老成的話,世間已不知說了多少。如果沒有炭毒一案,看到趙煦現在的表現,群臣必然要讚歎皇宋又出一英主。
可現在趙煦表現得越好,朝臣們心中的戒懼就又深上一層。
一想到十年之後,一名冷靜早慧、卻又弑父之罪的君主將要掌控朝政,在列的朝臣們,有幾個不是暗自心驚?
趙煦在刑律上當然無罪,六七歲的小兒做下什麽錯事,都不會有人認為他是故犯,也不可能論於刑律。有董仲舒春秋決獄的例證在前,就是成年人誤殺父母,也不會論死。但從綱常上,趙煦卻絕逃不脫一個弑父的罪名,誰讓孔夫子在春秋上寫明了是‘弑’。
韓岡從趙煦臉上收迴視線,落到王安石的身上。
眾人之中,當隻有一個王安石跟他是一般心思。
王安石之所以還要保趙煦,也僅僅是看在剛剛駕崩的趙頊份上,心中顧念著舊情,否則也會成為勸說向太後另立新君的一員。
恐怕有不少人再想怎麽不給驚嚇到。要是當真驚悸發病,也就能順水推舟的換一個新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