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紅樓同人]紅樓之孤家寡人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跟皇後相比,顯然,嘉妃就顯得高杆多了。皇後因為有孕的緣故,臉上有了妊辰斑,身體也浮腫起來,加上性子不好,自然叫承慶帝厭惡。嘉妃卻不一樣,有著宮中秘傳的保養手段,又用米粉花粉什麽的自製了純天然的脂粉,每每畫個淡妝,衣服也選了那種寬鬆飄逸的款式,不光沒有因為有了身孕顯得臃腫,反而因為添了母性的緣故更加溫婉動人起來,承慶帝有的時候不想滾床單,便會跑到含光宮跟嘉妃說說話,哪怕不留宿,也是難得的恩寵,嘉妃的日子自然更加好過。
第一場秋雨過後沒多久,嘉妃便臨產了,因為有過一次經驗,這一次就非常順利了,不過大半天時間,嘉妃便成功生下了一個皇子,不算之前夭折的那個,這便是三皇子了。因為不想剛剛出身就取名折了福氣,承慶帝便親自給三皇子取了乳名,叫阿壽,意思是希望三皇子可以長壽,算是一個極好的寓意了,嘉妃如今兒女雙全,兩個孩子又都得了承慶帝的喜愛,儼然成了後宮的人生贏家,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仇恨。
這一年顯然是皇室添丁進口的高峰期,一個月後,林婕妤生下四皇子,四皇子剛剛滿月沒幾日,皇後也臨產了,不過因為皇後在孕期的時候心情反覆,又補得多,動得少,她難產了,折騰了快兩天,才生下了五皇子,來不及看五皇子一眼,皇後便暈了過去,好在五皇子看著挺健康。
皇子一下子多出了三個,承慶帝心情大好,再次封賞後宮,嘉妃再次晉位,被封為德妃,林婕妤晉位充容,至於皇後那邊,承慶帝琢磨了半天,直接封了剛剛出生的五皇子為長樂郡王,一時間,華陽宮也熱鬧起來。
☆、第 48 章
徒景年當年出生的時候,可沒有直接封王什麽的,如今第二個嫡子出生,就封了郡王,哪怕是一個封號很是惹人遐思的長樂郡王,這也是一個信號,表示承慶帝還是很喜歡自己這個嫡子的。隻要有聖上的喜歡寵愛,別的什麽也就不要緊了。長樂郡王要出身有出身,要寵愛有寵愛,說不得還真有一爭之力。
徒景年在聽到曹矩帶著點憂慮傳達陽平大長公主類似的話的時候,臉上不由露出了笑意,說實話,他對此沒什麽好擔心的,他那位繼母要是再不長進,再好的牌也能被她打廢掉。何況,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又能代表什麽,這會兒也看不出賢愚來。何況,承慶帝如今又沒有子嗣上的壓力,又還年輕,意味著以後有更多的孩子,因此,對幾個新出生的弟弟實在算不上上心。
孩子多了是好事,但是多了也就代表不稀罕了,承慶帝在徒景年那會兒,還有心情跟懿元皇後一起,看著徒景年從皺巴巴紅彤彤的小嬰兒長得白白嫩嫩,哭了尿了都興致勃勃,如今,宮裏麵一下子多出了三個,哪怕是對最寵愛的德妃所出的三皇子阿壽,去看了幾次之後,也覺得沒什麽意思了。徒景年當初是早早覺醒了原本的意識,自然知道撒嬌賣萌,可是阿壽卻是個剛剛出生一兩個月的孩子,這麽大的孩子能知道什麽,一切都是遵循本能,本來逗弄得好好的,一下子不知道觸動了他哪根神經,就哭起來了。德妃按理說也算不上新手了,可是,三公主因為是個女孩,而且因為生她又很是傷了身子,她對三公主的照顧算不上上心,一般就是奶娘管著,因此,這會兒跟新手其實差不了多少,這會兒承慶帝固然寵愛德妃,但是,那並非是對一個妻子,而是對一個美貌溫順的寵物一般。也就是說,承慶帝去找德妃是為了給自個找樂子,不是為了給自個添麻煩的。
徒景年常年跟在承慶帝身邊,自然知道承慶帝跟他那幾個弟弟也就是那個樣子了。承慶帝如今在朝中威望愈高,真正算得上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了。因此,他如今需要的是被人哄著捧著,而不是去哄別人。
曹矩乃至陽平大長公主那一家如今說不是太子黨也沒人相信了,曹矩一直做著太子伴讀,徒景年對陽平大長公主這個姑媽也頗為親熱尊敬,有什麽好東西也忘不了公主府那一份,連自己在外麵的幾個產業,也給陽平大長公主入了股。最典型的就是徒景年前些年叫人在太湖那邊搞的一個採珠場,人工養殖珍珠。徒景年也不知道用什麽作為植入的珠體,幹脆就叫人買了一大堆小米珠,選渾圓的植入蚌中,如此,十有八九能長出渾圓的珍珠來。
今年的時候,採珠場第一次收穫,光是一等的珠子就收了十幾鬥,這還是因為剛開始弄,沒敢投入太多,經驗也不足,以後再擴大一些規模,自然產出更多。陽平大長公主那邊也不要什麽分成了,直接要了兩鬥一等珠過去,做了珍珠頭麵還不夠,還弄了一件珍珠衫出來,很是在貴婦們中顯擺了一番。
最好的聯盟自然是利益聯盟,陽平大長公主這會兒轉而去投資別人,有這麽大好處嗎?因此,她自然是希望徒景年能夠一直順順利利的。哪怕這年頭的公主手上的權利很有限,但是宗室還是說得上話的。不管怎麽樣,宗室是一家人,哪怕承慶帝看重勛貴,但是,對宗室卻也比較寬和,宗室同樣希望,未來的皇帝也是個寬和的人,而徒景年很顯然符合這個條件。
徒景年在外麵的幾樣產業都比較賺錢,一個是玻璃,一個是鍾錶,現在還有採珠場,原本這都是徒景年的私產,不光,吃獨食顯然是不行的,因此,在玻璃搞出來沒多久,徒景年便借著自個難以出宮,皇莊上的人幹什麽自己也未必知道之類的藉口,拉上了承慶帝,承慶帝也幹脆,就算是皇帝也是要花錢的,因此,承慶帝直接取了三成的份子,徒景年自個也隻保留了三成,剩下的四成,陽平大長公主、寧王府還有現在的承恩公府加起來占了一成,剩下三成,便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還有爵位的大小直接分給了諸多宗室。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宗室沒有實權,也就是希望過點滋潤的小日子。如今得了徒景年分出去的份子,隻要象徵性地出點小錢入個股,一年在家什麽也不幹,最少的也有幾千兩的進項,對於他們的爵位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如何會不支持徒景年呢?換個人,誰會對手裏沒有一兵一卒,隻在宗人府裏麵做點閑散官職的宗室這麽客氣啊!
第一場秋雨過後沒多久,嘉妃便臨產了,因為有過一次經驗,這一次就非常順利了,不過大半天時間,嘉妃便成功生下了一個皇子,不算之前夭折的那個,這便是三皇子了。因為不想剛剛出身就取名折了福氣,承慶帝便親自給三皇子取了乳名,叫阿壽,意思是希望三皇子可以長壽,算是一個極好的寓意了,嘉妃如今兒女雙全,兩個孩子又都得了承慶帝的喜愛,儼然成了後宮的人生贏家,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仇恨。
這一年顯然是皇室添丁進口的高峰期,一個月後,林婕妤生下四皇子,四皇子剛剛滿月沒幾日,皇後也臨產了,不過因為皇後在孕期的時候心情反覆,又補得多,動得少,她難產了,折騰了快兩天,才生下了五皇子,來不及看五皇子一眼,皇後便暈了過去,好在五皇子看著挺健康。
皇子一下子多出了三個,承慶帝心情大好,再次封賞後宮,嘉妃再次晉位,被封為德妃,林婕妤晉位充容,至於皇後那邊,承慶帝琢磨了半天,直接封了剛剛出生的五皇子為長樂郡王,一時間,華陽宮也熱鬧起來。
☆、第 48 章
徒景年當年出生的時候,可沒有直接封王什麽的,如今第二個嫡子出生,就封了郡王,哪怕是一個封號很是惹人遐思的長樂郡王,這也是一個信號,表示承慶帝還是很喜歡自己這個嫡子的。隻要有聖上的喜歡寵愛,別的什麽也就不要緊了。長樂郡王要出身有出身,要寵愛有寵愛,說不得還真有一爭之力。
徒景年在聽到曹矩帶著點憂慮傳達陽平大長公主類似的話的時候,臉上不由露出了笑意,說實話,他對此沒什麽好擔心的,他那位繼母要是再不長進,再好的牌也能被她打廢掉。何況,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又能代表什麽,這會兒也看不出賢愚來。何況,承慶帝如今又沒有子嗣上的壓力,又還年輕,意味著以後有更多的孩子,因此,對幾個新出生的弟弟實在算不上上心。
孩子多了是好事,但是多了也就代表不稀罕了,承慶帝在徒景年那會兒,還有心情跟懿元皇後一起,看著徒景年從皺巴巴紅彤彤的小嬰兒長得白白嫩嫩,哭了尿了都興致勃勃,如今,宮裏麵一下子多出了三個,哪怕是對最寵愛的德妃所出的三皇子阿壽,去看了幾次之後,也覺得沒什麽意思了。徒景年當初是早早覺醒了原本的意識,自然知道撒嬌賣萌,可是阿壽卻是個剛剛出生一兩個月的孩子,這麽大的孩子能知道什麽,一切都是遵循本能,本來逗弄得好好的,一下子不知道觸動了他哪根神經,就哭起來了。德妃按理說也算不上新手了,可是,三公主因為是個女孩,而且因為生她又很是傷了身子,她對三公主的照顧算不上上心,一般就是奶娘管著,因此,這會兒跟新手其實差不了多少,這會兒承慶帝固然寵愛德妃,但是,那並非是對一個妻子,而是對一個美貌溫順的寵物一般。也就是說,承慶帝去找德妃是為了給自個找樂子,不是為了給自個添麻煩的。
徒景年常年跟在承慶帝身邊,自然知道承慶帝跟他那幾個弟弟也就是那個樣子了。承慶帝如今在朝中威望愈高,真正算得上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了。因此,他如今需要的是被人哄著捧著,而不是去哄別人。
曹矩乃至陽平大長公主那一家如今說不是太子黨也沒人相信了,曹矩一直做著太子伴讀,徒景年對陽平大長公主這個姑媽也頗為親熱尊敬,有什麽好東西也忘不了公主府那一份,連自己在外麵的幾個產業,也給陽平大長公主入了股。最典型的就是徒景年前些年叫人在太湖那邊搞的一個採珠場,人工養殖珍珠。徒景年也不知道用什麽作為植入的珠體,幹脆就叫人買了一大堆小米珠,選渾圓的植入蚌中,如此,十有八九能長出渾圓的珍珠來。
今年的時候,採珠場第一次收穫,光是一等的珠子就收了十幾鬥,這還是因為剛開始弄,沒敢投入太多,經驗也不足,以後再擴大一些規模,自然產出更多。陽平大長公主那邊也不要什麽分成了,直接要了兩鬥一等珠過去,做了珍珠頭麵還不夠,還弄了一件珍珠衫出來,很是在貴婦們中顯擺了一番。
最好的聯盟自然是利益聯盟,陽平大長公主這會兒轉而去投資別人,有這麽大好處嗎?因此,她自然是希望徒景年能夠一直順順利利的。哪怕這年頭的公主手上的權利很有限,但是宗室還是說得上話的。不管怎麽樣,宗室是一家人,哪怕承慶帝看重勛貴,但是,對宗室卻也比較寬和,宗室同樣希望,未來的皇帝也是個寬和的人,而徒景年很顯然符合這個條件。
徒景年在外麵的幾樣產業都比較賺錢,一個是玻璃,一個是鍾錶,現在還有採珠場,原本這都是徒景年的私產,不光,吃獨食顯然是不行的,因此,在玻璃搞出來沒多久,徒景年便借著自個難以出宮,皇莊上的人幹什麽自己也未必知道之類的藉口,拉上了承慶帝,承慶帝也幹脆,就算是皇帝也是要花錢的,因此,承慶帝直接取了三成的份子,徒景年自個也隻保留了三成,剩下的四成,陽平大長公主、寧王府還有現在的承恩公府加起來占了一成,剩下三成,便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還有爵位的大小直接分給了諸多宗室。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宗室沒有實權,也就是希望過點滋潤的小日子。如今得了徒景年分出去的份子,隻要象徵性地出點小錢入個股,一年在家什麽也不幹,最少的也有幾千兩的進項,對於他們的爵位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如何會不支持徒景年呢?換個人,誰會對手裏沒有一兵一卒,隻在宗人府裏麵做點閑散官職的宗室這麽客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