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紅樓同人]紅樓之孤家寡人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邊徒景年抓了論語和劍,那邊主持抓周儀式的人立馬來了句:“小皇子文武雙全,文可定國,武可安邦!”
這種事情自然不可能真的是一抓定終身,不過有個好寓意自然是皆大歡喜。徒景年依舊沒認識幾個人,或者說是在場的人裏麵,也沒有地位高過他母親的,看樣子,他頭頂上並不會有什麽太後存在,妃嬪似乎也不算多,反正出現在他麵前的也就是五六個,應該是位份比較高的嬪妃,不過,徒景年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宮妃的品級情況就是了。
即便在大家都覺得沒有童年的皇宮裏麵,這頭幾年,徒景年還是過得挺滋潤的,除了皇後之外,雖說後來也有個才人懷孕,也順利生下來了,但是卻是個有些病怏怏的公主,那個才人也是運氣,不過是偶然承寵了一次便得以受孕,但是她本身沒有多高的出身,也沒有多少吸引皇帝的本錢,很快便被皇帝遺忘,好在誰也不敢接手那個不知道能不能養大的公主,她得以撫養公主,內務府哪怕看在公主的份上,也不會過於苛待了她。
徒景年如今不過是跟著皇後學一些啟蒙的書籍,背地裏麵皇後還讓嬤嬤告訴他一些朝堂上的大臣勛貴還有宗室的一些事情。皇帝對現階段唯一的兒子也比較有耐心,對他也很是關心,加上皇後的調和,父子兩個也算是一片溫情。
徒景年虛歲五歲那年,滿打滿算周歲也就是不到三歲,皇後再次有孕。
作者有話要說:
☆、進學
進學
當今皇帝承慶帝子嗣不豐,一直以來頗有人在私底下嚼舌根,如今皇後再度有孕,不管日後如何,嫡子嫡女總是不嫌多的。因此,承慶帝自然很是高興,流水一般的賞賜往皇後的永寧宮而去,平常心情也很高興。
徒景年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感觸,他當年也不是獨女,家裏還是有個妹妹的,隻是後來他在大西部,妹妹嫁在了京城,大家往來少了,感情便淡了,小時候兩人還是兄妹情深的。在皇家,有個嫡親的兄弟也不是什麽壞事,就看你怎麽辦了!
徒景年已經開始進學了,因為目前皇宮裏的皇子隻有他一個,本朝也沒有讓宗室子弟一起讀書的習慣,除非是作為皇子伴讀,問題是,本朝對宗室還是頗為優容的,誰家願意讓自家的寶貝兒子進宮做伴讀,給皇子做墊背呢,何況,伴讀還容易牽扯到奪嫡的事情,作為宗室,一輩子富貴已經是穩穩的,就算站隊站對了,上頭也不會給你封個一字並肩王坐坐,因此,犯不著冒這麽大風險。所以,承慶帝直接大筆一揮,直接抽調了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侍講學士,還有國子監祭酒等,加起來足有十幾個人,算是將這一代宮學的師資架子搭了起來,不過學生暫時隻有徒景年一個就是了。
雖說隻有徒景年一個學生,但是徒景年乃是元後所出的嫡長子,這在儒家看來,那就是標準的繼承人了,問題是,他身在皇家。皇室雖說有著天下人難以想像的權勢富貴,但是,哪怕外麵標榜得再花團錦簇,實際上是世界上最不講規矩的人家。比如說承慶帝,承慶帝自己就不是什麽嫡子,他生母即便被追封了皇後乃至皇太後,實際上活著的時候不過是個昭容,出身也不算高,其父坐到最高的位置也不過是個五品的知州,往上數三代,不過是個土財主。當然了,自從北宋之後,中原就沒有什麽所謂的世家了,除了一直作為衍聖公的孔家,其他的人家真正算起來,幾代之前出身都差不多。便是皇室,大晉開國之前也就是土裏刨食的泥腿子,前朝大亂的時候,被裹挾著造反,偏偏太祖他老人家運氣膽略都不缺,哪怕大字不識一個,照樣取了天下。
大晉開國已經差不多百年了,到了承慶帝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但是,幾代下來,圍繞著皇位,折騰出來的事情已經不知道禍害了多少人家。承慶帝出身不高,其生母過世得也比較早,承慶帝運氣比較好的是,先帝兒子不多,加起來也就是四個,除了貴妃所出的二皇子之外,大家出身相差也不是很大,尤其後來承慶帝被淑妃養在了身邊,在出身上算是差不多扯平了。兄弟四個裏麵,大皇子占了長子的名頭,但是外家因為扯上了科舉舞弊案,能幹的差不多被殺光了,剩下的也被流放,在朝中沒什麽勢力,後來還在一次打獵的時候,被人搗鬼,遇上了餓得發慌的老虎,雖然最終逃出了生天,但是卻摔斷了腿,後來也不知道找的什麽大夫,直接瘸掉了。二皇子最受寵,但是卻因為囂張跋扈,即便先帝偏愛,最終還是黯然退場了,承慶帝行三,在跟幾個兄弟鬥智鬥勇之後,最終被推上了皇位。而幾個兄弟裏麵,除了老大被封了寧王之外,老二在承慶帝登基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老四跟他鬥得最久,結果前幾年的時候,就被承慶帝抓到了小辮子,削了爵位,一個皇子,最終不過被封了個輔國公,如今隻得破罐破摔,幹脆蒙頭待在府裏麵生孩子,這些年一直被太多的侍妾孩子帶來的財政問題所困擾。
承慶帝雖說年紀不算大,如今也不過二十六七歲,但是前二十年就在跟自己的兄弟鬥,跟自己的父皇鬥,登基之後又在跟臣子鬥,權利慾還是很強的,因此,哪怕有了嫡長子,也覺得一時半會兒看不出好壞來,並不想立太子,下麵的人這會兒自然也不會不開眼提什麽儲君的事情,畢竟承慶帝還年輕,這會兒朝廷上下也沒什麽大事,立太子的事情緩一緩也沒什麽。不過,這會兒給徒景年挑選先生,然後還有伴讀,還是讓很多人蠢蠢欲動起來。
這種事情自然不可能真的是一抓定終身,不過有個好寓意自然是皆大歡喜。徒景年依舊沒認識幾個人,或者說是在場的人裏麵,也沒有地位高過他母親的,看樣子,他頭頂上並不會有什麽太後存在,妃嬪似乎也不算多,反正出現在他麵前的也就是五六個,應該是位份比較高的嬪妃,不過,徒景年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宮妃的品級情況就是了。
即便在大家都覺得沒有童年的皇宮裏麵,這頭幾年,徒景年還是過得挺滋潤的,除了皇後之外,雖說後來也有個才人懷孕,也順利生下來了,但是卻是個有些病怏怏的公主,那個才人也是運氣,不過是偶然承寵了一次便得以受孕,但是她本身沒有多高的出身,也沒有多少吸引皇帝的本錢,很快便被皇帝遺忘,好在誰也不敢接手那個不知道能不能養大的公主,她得以撫養公主,內務府哪怕看在公主的份上,也不會過於苛待了她。
徒景年如今不過是跟著皇後學一些啟蒙的書籍,背地裏麵皇後還讓嬤嬤告訴他一些朝堂上的大臣勛貴還有宗室的一些事情。皇帝對現階段唯一的兒子也比較有耐心,對他也很是關心,加上皇後的調和,父子兩個也算是一片溫情。
徒景年虛歲五歲那年,滿打滿算周歲也就是不到三歲,皇後再次有孕。
作者有話要說:
☆、進學
進學
當今皇帝承慶帝子嗣不豐,一直以來頗有人在私底下嚼舌根,如今皇後再度有孕,不管日後如何,嫡子嫡女總是不嫌多的。因此,承慶帝自然很是高興,流水一般的賞賜往皇後的永寧宮而去,平常心情也很高興。
徒景年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感觸,他當年也不是獨女,家裏還是有個妹妹的,隻是後來他在大西部,妹妹嫁在了京城,大家往來少了,感情便淡了,小時候兩人還是兄妹情深的。在皇家,有個嫡親的兄弟也不是什麽壞事,就看你怎麽辦了!
徒景年已經開始進學了,因為目前皇宮裏的皇子隻有他一個,本朝也沒有讓宗室子弟一起讀書的習慣,除非是作為皇子伴讀,問題是,本朝對宗室還是頗為優容的,誰家願意讓自家的寶貝兒子進宮做伴讀,給皇子做墊背呢,何況,伴讀還容易牽扯到奪嫡的事情,作為宗室,一輩子富貴已經是穩穩的,就算站隊站對了,上頭也不會給你封個一字並肩王坐坐,因此,犯不著冒這麽大風險。所以,承慶帝直接大筆一揮,直接抽調了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侍講學士,還有國子監祭酒等,加起來足有十幾個人,算是將這一代宮學的師資架子搭了起來,不過學生暫時隻有徒景年一個就是了。
雖說隻有徒景年一個學生,但是徒景年乃是元後所出的嫡長子,這在儒家看來,那就是標準的繼承人了,問題是,他身在皇家。皇室雖說有著天下人難以想像的權勢富貴,但是,哪怕外麵標榜得再花團錦簇,實際上是世界上最不講規矩的人家。比如說承慶帝,承慶帝自己就不是什麽嫡子,他生母即便被追封了皇後乃至皇太後,實際上活著的時候不過是個昭容,出身也不算高,其父坐到最高的位置也不過是個五品的知州,往上數三代,不過是個土財主。當然了,自從北宋之後,中原就沒有什麽所謂的世家了,除了一直作為衍聖公的孔家,其他的人家真正算起來,幾代之前出身都差不多。便是皇室,大晉開國之前也就是土裏刨食的泥腿子,前朝大亂的時候,被裹挾著造反,偏偏太祖他老人家運氣膽略都不缺,哪怕大字不識一個,照樣取了天下。
大晉開國已經差不多百年了,到了承慶帝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但是,幾代下來,圍繞著皇位,折騰出來的事情已經不知道禍害了多少人家。承慶帝出身不高,其生母過世得也比較早,承慶帝運氣比較好的是,先帝兒子不多,加起來也就是四個,除了貴妃所出的二皇子之外,大家出身相差也不是很大,尤其後來承慶帝被淑妃養在了身邊,在出身上算是差不多扯平了。兄弟四個裏麵,大皇子占了長子的名頭,但是外家因為扯上了科舉舞弊案,能幹的差不多被殺光了,剩下的也被流放,在朝中沒什麽勢力,後來還在一次打獵的時候,被人搗鬼,遇上了餓得發慌的老虎,雖然最終逃出了生天,但是卻摔斷了腿,後來也不知道找的什麽大夫,直接瘸掉了。二皇子最受寵,但是卻因為囂張跋扈,即便先帝偏愛,最終還是黯然退場了,承慶帝行三,在跟幾個兄弟鬥智鬥勇之後,最終被推上了皇位。而幾個兄弟裏麵,除了老大被封了寧王之外,老二在承慶帝登基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老四跟他鬥得最久,結果前幾年的時候,就被承慶帝抓到了小辮子,削了爵位,一個皇子,最終不過被封了個輔國公,如今隻得破罐破摔,幹脆蒙頭待在府裏麵生孩子,這些年一直被太多的侍妾孩子帶來的財政問題所困擾。
承慶帝雖說年紀不算大,如今也不過二十六七歲,但是前二十年就在跟自己的兄弟鬥,跟自己的父皇鬥,登基之後又在跟臣子鬥,權利慾還是很強的,因此,哪怕有了嫡長子,也覺得一時半會兒看不出好壞來,並不想立太子,下麵的人這會兒自然也不會不開眼提什麽儲君的事情,畢竟承慶帝還年輕,這會兒朝廷上下也沒什麽大事,立太子的事情緩一緩也沒什麽。不過,這會兒給徒景年挑選先生,然後還有伴讀,還是讓很多人蠢蠢欲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