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頁
[港娛同人]香江舊事 作者:璨月蝶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下一次法國電影獲獎,亦是21年後的2008年。
這間隔時間完全一致,巧合得讓人忍不住猜想他們是為了捧自己人,而強行在87年的第40屆電影節上無視爭議強行頒獎。
至於87年的最佳男演員獲得者,則是義大利的一位曾經獲得過康城影帝的老牌男演員,不過已經因為多次票房撲街和婚外情緋聞而有所“過氣”,兼且拿來沖獎的電影還同時投了奧斯卡那邊。
很好,最佳影片有著極大爭議,而最佳男演員的最強力競選者,又是早就已經拿過一次康城影帝、還想一心二用地用同一部片子去爭奧斯卡獎項的非本土人士……
這麽一來,隻要蘇韻針對這些點使勁出力,說不定就能讓這一屆的評委會為了平息民怨,轉而犧牲一下這些非自己人,立出一個更吸引火力的靶子轉移視線——例如“第一個華人康城影帝”這種一看就知道必然會引發一場血雨腥風的稱謂。
沒辦法,即使是不怎麽迷信的蘇韻,也是不得不承認張榷嶸的獎運真的不怎麽樣,幸運值基本是送給了和他合作同一部戲的男女演員,送出了一個又一個各種獎項的影帝影後不說,他自己倒還很是淡定又無奈地憑實力在頒獎禮觀眾席裏一坐不起穩如泰山……
蘇韻自己就是靠著公關起家而拿到的各類獎項,自然是不會讓手底下的自己人吃公關不力的暗虧,相反,是更會在前麵成功例子的基礎上,穩紮穩打加以創新,去繼續和那些為了膚色這個可笑理由而可以泯滅良心的“藝術家評委”拚個你死我活。
盡管她亦並不覺得獎項能代表什麽,但是在很多人眼裏,獎項還是代表著一個藝人的職業生涯評價——於是,那些為了保持自己人優勢的獎項對上為了獲得一個國際性大獎而拚命的藝人,無疑就是一場又一場永遠都不會停止的無聲鬥爭。
本土影片有著本土優勢和私底下的偏愛照拂,這無論在哪個獎項評選上都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蘇韻暗自嘆息了一聲,隨後又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筆,提醒自己再努力去提升香江金像獎的價值。
畢竟從她一開始要違背自己本意,去選擇一個盡量融合與世人眼光的道路時,也就註定了她必須要在努力賺錢騰飛香江本土、增強硬實力的同時,也要盡力去發展其文化事業的軟實力。
一個足夠分量的國際性獎項,總是能使眾多電影從業人員為此瘋狂——而亞洲,至今未能成就出一個稱得上足夠分量的國際性獎項。
蘇韻會做出用《愛情天梯》去為張榷嶸拚一個華人影帝的決定,除了是為了增強自己這邊的人的“實力評估”之外,也是為了在最有可能的情況下,去圓他和許多人這一個遺憾的夢。
畢竟《愛情天梯》這部電影在根本上來說,最亮的點就是兩個:故事的悽美動人和男主角的抗爭、努力以及深沉如海的愛意,而後者更是這一個故事之所以會如此悽美動人的最主要成就者。
當所有的光彩都盡量集中在一點,然後又遇上天時地利人和,可能,就能去衝破那些不應存在的所謂規則。
而等到這些逐漸升起的新星熬了出來,再輔以足夠的經濟和文化實力以及政治的扶持之後,金像獎的分量便也會隨之逐級提升,最終達到她的意願目標。
第391章 安排
寫好了關於《愛情天梯》檔期和沖獎細節問題的迴信之後, 蘇韻便又開始拆開了其它的信件。
大概好兄弟總是那麽的心有靈犀,就連寄信的時間都差不多,即使是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疏遠了的昔日好兄弟——這次拆開的信,儼然就是陳柏楊寄過來的。
比起張榷嶸很知情識趣的投其所好, 他的來信倒是很有文藝青年的抽象味道, 蘇韻粗略看過去, 這幾乎像是一篇抒情散文。
不過再細看下來, 那些對景感懷的語句,卻是不時都訴說著主人的思念情緒。
不同於跟著劇組的張榷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村、天梯和空地搭建的搭景小屋這幾個地方流轉;陳柏楊這次北上, 更多的時間是在徐韶英和劉國康這兩位老人所居住的山上呆著。
而他之所以會抽時間北上探訪故事的原型人物,則是為了更好地感悟蘇韻給他的歌曲《天梯》的意境, 然後就按照自己的行程,前往北美進行他原先預定的巡迴演唱會。
若是平時,很會壓榨員工的tbb肯定是不願意放走這麽一棵搖錢樹;不過去年的抨擊風波先是打壓了他一波人氣,隨後他和北美歌手那邊合作的單曲也衝上了排行榜前列之後, 這就讓很是嚮往歐美樂壇、娛樂圈的香江人有了點衝出亞洲的希望。
反正陳柏楊又是和蘇韻這種太子女“糾纏不清”多時的,當年還為了幫她站穩陣腳而簽了賣身契一般的長約,至今都未能解脫……
那麽, 無論是在公還是在私,蘇韻多少都得念他的一份情。
而這麽一來, 陳柏楊和張榷嶸這兩個風頭正盛的年輕人,無疑就是成為了蘇韻各種新想法的試金石。
他這次搞巡迴演唱會,然後再去進修一段時間音樂, 這也是蘇韻為他爭取過來的結局:一則是可以避開對他有所針對的暗流洶湧, 二則是蘇韻打算讓他走另外一條道路。
如今香江樂壇藉助跨國公司資源買曲子翻唱之風盛行, 這都是因為香江樂壇發展得太快, 而內陸樂壇又未能崛起、外國樂壇受限於語言問題等因素所致。
這間隔時間完全一致,巧合得讓人忍不住猜想他們是為了捧自己人,而強行在87年的第40屆電影節上無視爭議強行頒獎。
至於87年的最佳男演員獲得者,則是義大利的一位曾經獲得過康城影帝的老牌男演員,不過已經因為多次票房撲街和婚外情緋聞而有所“過氣”,兼且拿來沖獎的電影還同時投了奧斯卡那邊。
很好,最佳影片有著極大爭議,而最佳男演員的最強力競選者,又是早就已經拿過一次康城影帝、還想一心二用地用同一部片子去爭奧斯卡獎項的非本土人士……
這麽一來,隻要蘇韻針對這些點使勁出力,說不定就能讓這一屆的評委會為了平息民怨,轉而犧牲一下這些非自己人,立出一個更吸引火力的靶子轉移視線——例如“第一個華人康城影帝”這種一看就知道必然會引發一場血雨腥風的稱謂。
沒辦法,即使是不怎麽迷信的蘇韻,也是不得不承認張榷嶸的獎運真的不怎麽樣,幸運值基本是送給了和他合作同一部戲的男女演員,送出了一個又一個各種獎項的影帝影後不說,他自己倒還很是淡定又無奈地憑實力在頒獎禮觀眾席裏一坐不起穩如泰山……
蘇韻自己就是靠著公關起家而拿到的各類獎項,自然是不會讓手底下的自己人吃公關不力的暗虧,相反,是更會在前麵成功例子的基礎上,穩紮穩打加以創新,去繼續和那些為了膚色這個可笑理由而可以泯滅良心的“藝術家評委”拚個你死我活。
盡管她亦並不覺得獎項能代表什麽,但是在很多人眼裏,獎項還是代表著一個藝人的職業生涯評價——於是,那些為了保持自己人優勢的獎項對上為了獲得一個國際性大獎而拚命的藝人,無疑就是一場又一場永遠都不會停止的無聲鬥爭。
本土影片有著本土優勢和私底下的偏愛照拂,這無論在哪個獎項評選上都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蘇韻暗自嘆息了一聲,隨後又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筆,提醒自己再努力去提升香江金像獎的價值。
畢竟從她一開始要違背自己本意,去選擇一個盡量融合與世人眼光的道路時,也就註定了她必須要在努力賺錢騰飛香江本土、增強硬實力的同時,也要盡力去發展其文化事業的軟實力。
一個足夠分量的國際性獎項,總是能使眾多電影從業人員為此瘋狂——而亞洲,至今未能成就出一個稱得上足夠分量的國際性獎項。
蘇韻會做出用《愛情天梯》去為張榷嶸拚一個華人影帝的決定,除了是為了增強自己這邊的人的“實力評估”之外,也是為了在最有可能的情況下,去圓他和許多人這一個遺憾的夢。
畢竟《愛情天梯》這部電影在根本上來說,最亮的點就是兩個:故事的悽美動人和男主角的抗爭、努力以及深沉如海的愛意,而後者更是這一個故事之所以會如此悽美動人的最主要成就者。
當所有的光彩都盡量集中在一點,然後又遇上天時地利人和,可能,就能去衝破那些不應存在的所謂規則。
而等到這些逐漸升起的新星熬了出來,再輔以足夠的經濟和文化實力以及政治的扶持之後,金像獎的分量便也會隨之逐級提升,最終達到她的意願目標。
第391章 安排
寫好了關於《愛情天梯》檔期和沖獎細節問題的迴信之後, 蘇韻便又開始拆開了其它的信件。
大概好兄弟總是那麽的心有靈犀,就連寄信的時間都差不多,即使是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疏遠了的昔日好兄弟——這次拆開的信,儼然就是陳柏楊寄過來的。
比起張榷嶸很知情識趣的投其所好, 他的來信倒是很有文藝青年的抽象味道, 蘇韻粗略看過去, 這幾乎像是一篇抒情散文。
不過再細看下來, 那些對景感懷的語句,卻是不時都訴說著主人的思念情緒。
不同於跟著劇組的張榷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村、天梯和空地搭建的搭景小屋這幾個地方流轉;陳柏楊這次北上, 更多的時間是在徐韶英和劉國康這兩位老人所居住的山上呆著。
而他之所以會抽時間北上探訪故事的原型人物,則是為了更好地感悟蘇韻給他的歌曲《天梯》的意境, 然後就按照自己的行程,前往北美進行他原先預定的巡迴演唱會。
若是平時,很會壓榨員工的tbb肯定是不願意放走這麽一棵搖錢樹;不過去年的抨擊風波先是打壓了他一波人氣,隨後他和北美歌手那邊合作的單曲也衝上了排行榜前列之後, 這就讓很是嚮往歐美樂壇、娛樂圈的香江人有了點衝出亞洲的希望。
反正陳柏楊又是和蘇韻這種太子女“糾纏不清”多時的,當年還為了幫她站穩陣腳而簽了賣身契一般的長約,至今都未能解脫……
那麽, 無論是在公還是在私,蘇韻多少都得念他的一份情。
而這麽一來, 陳柏楊和張榷嶸這兩個風頭正盛的年輕人,無疑就是成為了蘇韻各種新想法的試金石。
他這次搞巡迴演唱會,然後再去進修一段時間音樂, 這也是蘇韻為他爭取過來的結局:一則是可以避開對他有所針對的暗流洶湧, 二則是蘇韻打算讓他走另外一條道路。
如今香江樂壇藉助跨國公司資源買曲子翻唱之風盛行, 這都是因為香江樂壇發展得太快, 而內陸樂壇又未能崛起、外國樂壇受限於語言問題等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