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穿成狀元後扶持長公主登基 作者:月白作秋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三天之內,嶽芝的前軍一直都是在休整的,等的就是燎軍“出其不意”!
而且,誰說南雲霽的後軍和蕭慶寧的巾幗軍就最為薄弱了?
沒有這個道理!
當金骨阿隼那和穆如山闕率領合計四十萬大軍瞬間衝來,南雲霽、皇甫華玉和崔思慕這些女將軍第一時間給蕭慶寧和慕容雅博送了軍報,隨後,她們這些主帥全部出營親自上陣,以十多萬的軍力跟四十萬的燎軍在西城一帶展開了激戰,用軀體堵住西城門。
當此時,蕭慶寧雖然仍不介入慕容雅博的指揮,但她也隱隱感覺到決戰的時刻到來,如果說前麵所有的戰爭都是鋪墊,那麽這一場就是決定性的大戰,贏了,她們將獲得歷史性的轉折;輸了,不說她會重蹈她父皇的覆轍,如果讓金骨阿隼那帶領主力部隊跑迴了炎都,那結果就是後患無窮。
因此,到了這一刻,蕭慶寧也不願躲在大營當一個吉祥符號,她甚至帶上了白靖文,與上官妙雲、嶽璃、裴綸、沈玄和左勝等人一起離開了慕容雅博所在的指揮衙署,帶著一萬多京衛營和沈玄的數千驍騎衛以及左勝的部隊,浩浩蕩蕩向城西進發。
這一次,雙方就沒有任何迴旋餘地,都下定了拚死一戰的決心,沒有迴頭路。
第188章 大結局
在南雲霽、皇甫華玉和崔思慕的奮死攔截之下, 冒著十多萬部隊覆滅的風險,硬生生拖住了金骨阿隼那和穆如山闕的步伐,而嶽芝接到了慕容雅博的軍命之後, 帶著他修整三日的禦營前軍部隊,火速趕往西城戰場。
後麵隨著蕭慶寧等人的到來, 李良弼、武溫書和侯莫張崇等人對哥舒夜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再加上裴定方和宋淳的部隊從東門和南門陸續趕來,不說百萬寧軍, 兩倍於燎軍數量的寧軍在慕容雅博的指揮下,開始對燎軍形成了合圍。
在如此之大的規模的戰爭之下, 已經不可能詳細把握每一處戰局, 便是連慕容雅博這個主帥都隻能得到大概的消息, 他心裏有一個大概的把握, 嶽芝的部隊在哪裏,蕭慶寧在哪裏,各個禦營軍的部隊在哪裏, 金骨阿隼那的親軍在哪裏,穆如山闕又在哪裏, 除了這些信息, 戰場趨於混沌。
作為戰場上的一員,這場戰爭的實際參與者, 蕭慶寧的視角同樣受困於眼前所見, 她唯一關於己方獲得優勢的判斷無非是多殺幾個燎兵而已。
對於燎軍那邊來說也是一樣的。
於是, 除了雙方幾個主帥在判斷大局, 戰場上雙方的實際參與者便陷入了一種瘋狂的殺戮。
武神城再大, 也禁不住百萬大軍廝殺, 很快, 城西這片區域,什麽繁華街巷,高樓廣廈在雙方交戰之中淪為了斷壁殘垣,再經過雙方人馬踩踏,瞬間變成廢墟,這廢墟之上,是無盡的血肉和屍骨。
隨著雙方主帥的謀劃和實際戰場上的交鋒,最終,混沌的戰場形態逐漸趨於明朗——寧軍守住了西城門,燎軍卻找到了突破口。
原因是當初南雲霽在攻打西城門之時,她也炸塌許多出城牆,當慕容雅博和嶽芝占領北城區域之後,大軍忙於在中部和燎軍對峙,且為了方便自己軍隊出入和運送軍需,南雲霽便沒有修補塌陷的城牆,此時反而方便了想要從城西突圍的燎軍,給他們提供了通道,燎軍畢竟還有四十多萬人,南雲霽和皇甫華玉、崔思慕起先隻有十多萬兵,堵得了城門堵不住全部窟窿,燎軍應該又還有一半騎兵,被他們找到出口也就在情理之中。
燎軍這次撤退不是敗退,他們依然維持著高度的紀律和完整的軍隊編製,甚至可以說他們是邊打邊退,因而當他們找到出口之後,他們的前鋒部隊並沒有急著逃跑,而是在出口附近直接構築防禦線,一邊擴大出口,一邊抵擋寧軍,以此讓他們後麵的部隊有序出城。
幸運的是,嶽芝的部隊並不是全部從城中追燎軍的尾巴,其中四分之一的精銳部隊組成了騎兵,由嶽芝親自率領,他們從武神關北門出城,直接繞到西門之外,就等著燎軍先頭部隊突破出來,以逸待勞,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雙!
是以,戰場趨於明朗之後,雙方接近百萬大軍的激戰便從西城區域推進到了西城牆內外一帶,包括西門在內的出入口尤為激烈,變成了雙方反覆爭奪的關鍵所在,這些地方也成為了新的堆屍場——死的人太多了,雙方根本沒有時間清理屍首,而是踏著屍首繼續增兵,繼續製造新的屍首。
一將功成萬骨枯,再沒有比眼前更為直觀的景象。
隨著越來越多的燎軍從他們占據的突破口衝出去,嶽芝率領的部隊也開始捉襟見肘,他們幾萬人沒法全部擋住如此之多的燎軍,部分燎軍成功出逃,可怕的是,那些成功出逃的燎軍沒有四散逃命,而是迅速在城外組織起騎兵方陣,他們上了馬不是為了逃命,而是向嶽芝的部隊發起衝鋒!
如果換做其他寧軍將領在西城外截擊燎軍,乍然間被燎軍的騎兵方陣發起衝鋒,便是裴定方這種老將也會吃虧,為了避免軍隊大崩潰,說不得就要給燎軍讓出一條道來,但是。
慕容雅博為什麽把嶽芝安排在西城之外?
因為隻有嶽芝能帶領燕州和山海郡的騎兵跟燎軍對沖!
要講勇猛也好,要講魯莽也罷,麵對麵的生死角力,嶽芝是從來樂此不彼,他甚至會在來迴的衝殺之中,露出自己也難以覺察的笑意!
而且,誰說南雲霽的後軍和蕭慶寧的巾幗軍就最為薄弱了?
沒有這個道理!
當金骨阿隼那和穆如山闕率領合計四十萬大軍瞬間衝來,南雲霽、皇甫華玉和崔思慕這些女將軍第一時間給蕭慶寧和慕容雅博送了軍報,隨後,她們這些主帥全部出營親自上陣,以十多萬的軍力跟四十萬的燎軍在西城一帶展開了激戰,用軀體堵住西城門。
當此時,蕭慶寧雖然仍不介入慕容雅博的指揮,但她也隱隱感覺到決戰的時刻到來,如果說前麵所有的戰爭都是鋪墊,那麽這一場就是決定性的大戰,贏了,她們將獲得歷史性的轉折;輸了,不說她會重蹈她父皇的覆轍,如果讓金骨阿隼那帶領主力部隊跑迴了炎都,那結果就是後患無窮。
因此,到了這一刻,蕭慶寧也不願躲在大營當一個吉祥符號,她甚至帶上了白靖文,與上官妙雲、嶽璃、裴綸、沈玄和左勝等人一起離開了慕容雅博所在的指揮衙署,帶著一萬多京衛營和沈玄的數千驍騎衛以及左勝的部隊,浩浩蕩蕩向城西進發。
這一次,雙方就沒有任何迴旋餘地,都下定了拚死一戰的決心,沒有迴頭路。
第188章 大結局
在南雲霽、皇甫華玉和崔思慕的奮死攔截之下, 冒著十多萬部隊覆滅的風險,硬生生拖住了金骨阿隼那和穆如山闕的步伐,而嶽芝接到了慕容雅博的軍命之後, 帶著他修整三日的禦營前軍部隊,火速趕往西城戰場。
後麵隨著蕭慶寧等人的到來, 李良弼、武溫書和侯莫張崇等人對哥舒夜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再加上裴定方和宋淳的部隊從東門和南門陸續趕來,不說百萬寧軍, 兩倍於燎軍數量的寧軍在慕容雅博的指揮下,開始對燎軍形成了合圍。
在如此之大的規模的戰爭之下, 已經不可能詳細把握每一處戰局, 便是連慕容雅博這個主帥都隻能得到大概的消息, 他心裏有一個大概的把握, 嶽芝的部隊在哪裏,蕭慶寧在哪裏,各個禦營軍的部隊在哪裏, 金骨阿隼那的親軍在哪裏,穆如山闕又在哪裏, 除了這些信息, 戰場趨於混沌。
作為戰場上的一員,這場戰爭的實際參與者, 蕭慶寧的視角同樣受困於眼前所見, 她唯一關於己方獲得優勢的判斷無非是多殺幾個燎兵而已。
對於燎軍那邊來說也是一樣的。
於是, 除了雙方幾個主帥在判斷大局, 戰場上雙方的實際參與者便陷入了一種瘋狂的殺戮。
武神城再大, 也禁不住百萬大軍廝殺, 很快, 城西這片區域,什麽繁華街巷,高樓廣廈在雙方交戰之中淪為了斷壁殘垣,再經過雙方人馬踩踏,瞬間變成廢墟,這廢墟之上,是無盡的血肉和屍骨。
隨著雙方主帥的謀劃和實際戰場上的交鋒,最終,混沌的戰場形態逐漸趨於明朗——寧軍守住了西城門,燎軍卻找到了突破口。
原因是當初南雲霽在攻打西城門之時,她也炸塌許多出城牆,當慕容雅博和嶽芝占領北城區域之後,大軍忙於在中部和燎軍對峙,且為了方便自己軍隊出入和運送軍需,南雲霽便沒有修補塌陷的城牆,此時反而方便了想要從城西突圍的燎軍,給他們提供了通道,燎軍畢竟還有四十多萬人,南雲霽和皇甫華玉、崔思慕起先隻有十多萬兵,堵得了城門堵不住全部窟窿,燎軍應該又還有一半騎兵,被他們找到出口也就在情理之中。
燎軍這次撤退不是敗退,他們依然維持著高度的紀律和完整的軍隊編製,甚至可以說他們是邊打邊退,因而當他們找到出口之後,他們的前鋒部隊並沒有急著逃跑,而是在出口附近直接構築防禦線,一邊擴大出口,一邊抵擋寧軍,以此讓他們後麵的部隊有序出城。
幸運的是,嶽芝的部隊並不是全部從城中追燎軍的尾巴,其中四分之一的精銳部隊組成了騎兵,由嶽芝親自率領,他們從武神關北門出城,直接繞到西門之外,就等著燎軍先頭部隊突破出來,以逸待勞,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雙!
是以,戰場趨於明朗之後,雙方接近百萬大軍的激戰便從西城區域推進到了西城牆內外一帶,包括西門在內的出入口尤為激烈,變成了雙方反覆爭奪的關鍵所在,這些地方也成為了新的堆屍場——死的人太多了,雙方根本沒有時間清理屍首,而是踏著屍首繼續增兵,繼續製造新的屍首。
一將功成萬骨枯,再沒有比眼前更為直觀的景象。
隨著越來越多的燎軍從他們占據的突破口衝出去,嶽芝率領的部隊也開始捉襟見肘,他們幾萬人沒法全部擋住如此之多的燎軍,部分燎軍成功出逃,可怕的是,那些成功出逃的燎軍沒有四散逃命,而是迅速在城外組織起騎兵方陣,他們上了馬不是為了逃命,而是向嶽芝的部隊發起衝鋒!
如果換做其他寧軍將領在西城外截擊燎軍,乍然間被燎軍的騎兵方陣發起衝鋒,便是裴定方這種老將也會吃虧,為了避免軍隊大崩潰,說不得就要給燎軍讓出一條道來,但是。
慕容雅博為什麽把嶽芝安排在西城之外?
因為隻有嶽芝能帶領燕州和山海郡的騎兵跟燎軍對沖!
要講勇猛也好,要講魯莽也罷,麵對麵的生死角力,嶽芝是從來樂此不彼,他甚至會在來迴的衝殺之中,露出自己也難以覺察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