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穿成狀元後扶持長公主登基 作者:月白作秋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言外之意就是要保護薑明允等人,讓他和中央官署那些有背景的大人先打頭陣,免得到時宣和帝追究起來,先拿薑明允等人開刀。
蕭景行說到這個份上,裴綸再有千言萬語也不能開口了,其實他們對蕭景行這種反應多多少少有心理預期,這種事說一次兩次不會有什麽效果,正如要改變一個人,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能達成的,在蕭景行心目中,根本就有“逼宮上位”這種選項,那是他至死也不會觸碰的底線。
試想如果能用言語說服蕭景行,慕容雅博還用如此大費周章?或許在京城那邊,慕容雅博已經給蕭景行暗示過無數次了。
不得不說,這個宣和皇帝自己一無是處,但他有蕭景行這種好兒子,有蕭慶寧這種好妹妹,有嘉烈太後那種好母親,可惜無論放在帝王將相家還是尋常百姓家,這都是這一種莫大的悲哀,一個人自己沒有能力而竊居高位,最後的結果都是害人害己。
白靖文看這次對蕭景行的勸說已經是無疾而終了,接下來便隻字不提慕容雅博,當然也不會告訴蕭景行蕭慶寧之事,他果斷將話題轉移到通天闕的城防以及如何應對燎人的策略上,他們各自發言,內容無非是盡量把張泰的前軍放到無關緊要的地方,把這邊的防守要務交給裴定方、陸安國和李良弼手上。
當晚散去之後,白靖文四人離開蕭景行的中軍大帳,迴到他們的營帳。
裴綸半醉半醒,苦笑道:“差不多就是這個結果。”
薑明允:“我看往後也不用再跟殿下說這件事,到了必要的時候,我們自當諫臣,那個位置他不上也得上。”
白靖文:“……”
林少遊問道:“辨非兄剛才沒怎麽說話,可是有其他想法?”
白靖文倒沒有特別想法,天要下雨姑娘嫁人,裴綸連“要忠義仁孝還是要大寧百姓”這種話都說了,蕭景行依然如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他實在沒什麽辦法去扭轉一個人的執念,他隻是在想那個老問題,慕容雅博既然知道蕭景行是這樣的人,他為什麽還逼宮換帝?要是蕭景行誓死不從,這些籌劃仍是一場空。
難道說他的推斷出了問題?
還是說慕容雅博隻要做的不僅僅是逼宮換帝?
思緒淩亂,最大的癥結還是他對慕容雅博不夠了解,關於慕容雅博的信息太少了,所謂的逼宮換帝也不過是建立在各種聯想下得出的推測,要不是蕭慶寧變相證實,這個推測就是鏡花水月,一碰就散,站不住腳。
“我想親自去找慕容雅博聊一聊,他會不會見我?”
白靖文問薑明允:“你今天去找了中書省的人,慕容雅博應該知道你來了吧?”
薑明允道:“我可以托人問一問,但不能保證,畢竟在京城他就不贊成我們來。”
白靖文:“好,如果有必要的話,你甚至可以提嶽芝,但要把握好分寸。”
除了嶽芝,他實在想不到能用什麽來說動慕容雅博。
薑明允道:“我懂。”
這一夜霜冷長天,天上竟然有一彎月牙,零落閃爍的幾顆星點綴在漆黑如墨的天幕之上,讓天穹看起來更加幽暗深邃。
第二日五更天,裴定方的中軍果然和張泰的前軍執行換防策略,通天闕前中後三關城防悉數交予裴定方、陸安國和李良弼三位主將負責,在這一點上,宣和帝跟行在大營的文臣倒是意外支持,畢竟生死攸關,他們也不敢為了讓張泰爭那點功勞而將他們自己的安危交在張泰手上。
白靖文發現,大寧這邊要是主和、主戰派自己不內耗,執行力仍是相當果決的,特別是裴定方、陸安國和李良弼這些人治軍嚴謹,通天闕三關加上前關之外邊的各種布防,至少是數千人的調動,又有大量城防用具的搬運以及防禦工事的修築重建,他們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基本完成,沒有給燎人露出破綻。
而城防既然做好,雙方人員又都集結完畢,那就該進行下一步了。
慕容雅博以行在大臣的名義進行了第一次召集,這次不止是文臣,包括裴定方這些武將也都悉數到場,為了準備接下來與燎人的會獵,這是應有之舉,便連白靖文等人也都得到了到場的機會,不過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宣和帝以身體不適為由沒有到場,而是讓大內監趙會全權代理。
如此,通天闕前,時隔十五年,大寧暌違已久的一次文臣武將的聚集正式開始了。
第67章 薪火相傳
前軍府衙大署堂之中, 大寧朝半數的重臣武將濟濟一堂。
文臣以慕容雅博和中書省、六部五寺以及以幽州布政使秦高為首的地方大員為代表。
武將以裴定方、陸安國、李良弼和張泰四位都府統帥為主。
代表宣和皇帝的大內監趙會負責“上達天聽”,而皇太子蕭景行則更多是作為一個象徵,他隻是到場與會而已, 並不能發揮實際作用。
除此之外,像白靖文等人這些級別較低的文臣武將則難以統計數量, 偌大一個署堂, 外圍全都站滿了人。
白靖文四人得益於是蕭景行行軍書記,好歹得到了四個座位, 就在蕭景行右下方第二排,足可以看清場中千人千麵了。
最上邊的三個位置依次坐著慕容雅博、蕭景行和趙會。
蕭景行說到這個份上,裴綸再有千言萬語也不能開口了,其實他們對蕭景行這種反應多多少少有心理預期,這種事說一次兩次不會有什麽效果,正如要改變一個人,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能達成的,在蕭景行心目中,根本就有“逼宮上位”這種選項,那是他至死也不會觸碰的底線。
試想如果能用言語說服蕭景行,慕容雅博還用如此大費周章?或許在京城那邊,慕容雅博已經給蕭景行暗示過無數次了。
不得不說,這個宣和皇帝自己一無是處,但他有蕭景行這種好兒子,有蕭慶寧這種好妹妹,有嘉烈太後那種好母親,可惜無論放在帝王將相家還是尋常百姓家,這都是這一種莫大的悲哀,一個人自己沒有能力而竊居高位,最後的結果都是害人害己。
白靖文看這次對蕭景行的勸說已經是無疾而終了,接下來便隻字不提慕容雅博,當然也不會告訴蕭景行蕭慶寧之事,他果斷將話題轉移到通天闕的城防以及如何應對燎人的策略上,他們各自發言,內容無非是盡量把張泰的前軍放到無關緊要的地方,把這邊的防守要務交給裴定方、陸安國和李良弼手上。
當晚散去之後,白靖文四人離開蕭景行的中軍大帳,迴到他們的營帳。
裴綸半醉半醒,苦笑道:“差不多就是這個結果。”
薑明允:“我看往後也不用再跟殿下說這件事,到了必要的時候,我們自當諫臣,那個位置他不上也得上。”
白靖文:“……”
林少遊問道:“辨非兄剛才沒怎麽說話,可是有其他想法?”
白靖文倒沒有特別想法,天要下雨姑娘嫁人,裴綸連“要忠義仁孝還是要大寧百姓”這種話都說了,蕭景行依然如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他實在沒什麽辦法去扭轉一個人的執念,他隻是在想那個老問題,慕容雅博既然知道蕭景行是這樣的人,他為什麽還逼宮換帝?要是蕭景行誓死不從,這些籌劃仍是一場空。
難道說他的推斷出了問題?
還是說慕容雅博隻要做的不僅僅是逼宮換帝?
思緒淩亂,最大的癥結還是他對慕容雅博不夠了解,關於慕容雅博的信息太少了,所謂的逼宮換帝也不過是建立在各種聯想下得出的推測,要不是蕭慶寧變相證實,這個推測就是鏡花水月,一碰就散,站不住腳。
“我想親自去找慕容雅博聊一聊,他會不會見我?”
白靖文問薑明允:“你今天去找了中書省的人,慕容雅博應該知道你來了吧?”
薑明允道:“我可以托人問一問,但不能保證,畢竟在京城他就不贊成我們來。”
白靖文:“好,如果有必要的話,你甚至可以提嶽芝,但要把握好分寸。”
除了嶽芝,他實在想不到能用什麽來說動慕容雅博。
薑明允道:“我懂。”
這一夜霜冷長天,天上竟然有一彎月牙,零落閃爍的幾顆星點綴在漆黑如墨的天幕之上,讓天穹看起來更加幽暗深邃。
第二日五更天,裴定方的中軍果然和張泰的前軍執行換防策略,通天闕前中後三關城防悉數交予裴定方、陸安國和李良弼三位主將負責,在這一點上,宣和帝跟行在大營的文臣倒是意外支持,畢竟生死攸關,他們也不敢為了讓張泰爭那點功勞而將他們自己的安危交在張泰手上。
白靖文發現,大寧這邊要是主和、主戰派自己不內耗,執行力仍是相當果決的,特別是裴定方、陸安國和李良弼這些人治軍嚴謹,通天闕三關加上前關之外邊的各種布防,至少是數千人的調動,又有大量城防用具的搬運以及防禦工事的修築重建,他們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基本完成,沒有給燎人露出破綻。
而城防既然做好,雙方人員又都集結完畢,那就該進行下一步了。
慕容雅博以行在大臣的名義進行了第一次召集,這次不止是文臣,包括裴定方這些武將也都悉數到場,為了準備接下來與燎人的會獵,這是應有之舉,便連白靖文等人也都得到了到場的機會,不過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宣和帝以身體不適為由沒有到場,而是讓大內監趙會全權代理。
如此,通天闕前,時隔十五年,大寧暌違已久的一次文臣武將的聚集正式開始了。
第67章 薪火相傳
前軍府衙大署堂之中, 大寧朝半數的重臣武將濟濟一堂。
文臣以慕容雅博和中書省、六部五寺以及以幽州布政使秦高為首的地方大員為代表。
武將以裴定方、陸安國、李良弼和張泰四位都府統帥為主。
代表宣和皇帝的大內監趙會負責“上達天聽”,而皇太子蕭景行則更多是作為一個象徵,他隻是到場與會而已, 並不能發揮實際作用。
除此之外,像白靖文等人這些級別較低的文臣武將則難以統計數量, 偌大一個署堂, 外圍全都站滿了人。
白靖文四人得益於是蕭景行行軍書記,好歹得到了四個座位, 就在蕭景行右下方第二排,足可以看清場中千人千麵了。
最上邊的三個位置依次坐著慕容雅博、蕭景行和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