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緊貼著溶柱而建,屋頂大量堆積碎石的地方,竟是有一排可供人類攀爬的不鏽鋼把手。
顧黎靠近後試著用力拽了兩下,意外的牢固。
在埃爾德的記憶片段裏,當年運送患者的通道就在這根女神柱的頂端。不過後來入口被封鎖,為防止有人出去,溶柱的上半截也跟著被摧毀了。
摧毀事件發生在人們遷徙後,所以圖紙上所繪製的女神柱看起來是完整的。
“到達不了,藍星以上的部分已經斷了。即使可以到達也出不去,封鎖入口的東西,比礦壁還要難鑿。”
顧黎用攀岩繩捆縛住他和米米爾的腰腹,每爬上一段便用保險卡扣拴緊把手。
當他爬到距離醫院屋頂五十米高的地方時,鑲嵌溶柱的把手終於出現了老化跡象。遠離了醫院,環境濕度逐漸出現了斷層,就連溶柱表層的色澤也從淺灰變成了深灰,黏膩地布滿了大量變異黏菌。
右手的戒指轉動,他把戴著手套的手掌放於溶柱表層。自掌心輻射出的磁場形成了一道波浪,快速地將黏菌水分抽幹,把覆蓋溶柱表層的菌類全數摧毀。
被*控的磁場範圍不小,延伸至天幕之後,可以聽到不少生物逃離的刺耳攀爬聲。
米米爾不禁一陣頭皮發麻,直覺雲層後的景象,絕對不比他們的來路好多少。
他害怕道:“顧黎長老,周圍的霧變大了,我們可不可以爬得慢一點?”
一口氣爬上五十米高空,就算不是往下看他也覺得腿肚子發軟。
顧黎扣動弓弩槍,對著上空的溶柱又打了一槍照明晶礦。
周圍的人造雲層被壓得很低,雖然藉助磁場擴大了晶礦的照明範圍,但可視距離仍然有限。
人造雲層中的空氣濕度很高,導致可攀爬的把手容易打滑。他的幹燥磁場無法長時間不間斷地保持高頻,否則就算他本身沒有反噬,同行的米米爾也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應激反應。
現下距離藍星的高度還有不少天梯要爬,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恐怕再過兩個小時也未必能夠到達。
他把水壺遞給米米爾,“休息五分鍾,但我們必須得加快速度。”
米米爾把胳膊伸入把手保持身體平衡,接過水壺一口氣喝了大半。蓋上蓋子,揮開麵前的濃霧,疲憊道:“以前從城鎮看藍星,我都沒覺得有這麽高。現在爬了才知道,這距離簡直高的能要人命。好歹先輩們當年也是高空作業,怎麽就不知道在女神柱上多裝幾台升降機。”
“先輩們更喜歡用飛行器。”顧黎道。
米米爾無奈,隻能等休息得差不多了認命繼續攀爬。
用時兩個半,領路的顧黎終於在濃重的大霧裏看到了藍星的機器一角。
雖然已經做好了這個世界是偽造的準備,但在真的看到有機器後,他還是止不住的失望。
藍星是真的,圖紙描繪的世界是真的,埃爾德信中所寫的一切也是真的。
雙手攀附溶柱上的機器支架,伴隨著逐漸稀薄的人造雲縱身翻上了可站立的平台。
藍星的體積比預想的要壯觀,加上四周延伸出去的支架,一台機器差不多有半個籃球場大。
不過藍星上並沒有被怪們當做巢穴,除了一部分受他幹燥磁場影響死亡的小型生物外,大體還算安全。
另外,人造雲的出口向下。人站在機器上往下看,天幕就像是近在咫尺的海。如果不是因為光源範圍不夠,機器上的視野應該會變得很開闊。
米米爾吃力地爬上機器,肌肉酸痛地在平台上躺平喘息。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攀岩運動,他覺得自己下一秒就有可能氣絕。
“我不行了,實在太累了……”
顧黎在機器各處安放照明晶礦,隨後站在中心,驅動磁場將所有的晶礦本質發揮到了最大。
黑暗的環境頓時被照得明亮。沒有雲霧的阻擋,朦朧的淡黃色光束隨著磁場向外擴散至百米,連著翻動的雲海都被鍍上了一層形似晚霞的光。
環繞女神柱的機器不下二十台,以女神柱為中心,每相隔十米就會相應的出現一圈新的藍星。這些機器的擺放構造像極了雨後的蛛網,層層外擴,緊密相連。
支架的內部有大量水管,它們沿壁而下深入地底,抽取地下水通過機器形成氣候。這些水隨著最初編排好的係統,時而下雨時而起霧,到了特定季節又會隨之形成人造雪,從而偽造出一片模擬天空。
也難怪雨水是鹹的,機器的水源在埃爾德族長遷徙後被改為了大海。這倒是能解釋,為什麽在第四女神柱會下海魚。
至於礦島內的早晚交替,原是因為這些機器底部的光板。磁化設備利用礦島內本身的磁場,刺激機器通過光板造成輻射,模擬出太陽和月亮的光照。
而現在,機器底部的光板老化嚴重,大部分已經損毀。光板漆黑一片,燒焦變形,先前聽到形似雷電的爆炸,正是源自於此。
顧黎查看了就近幾台藍星,隨即道:“我們得想辦法撬開頂部的外殼,進入內部修理機器。如果不能保證所有機器都能在激活後運轉,那就把嚴重損毀的幾台拆了,用來彌補主機。”
沒有聽到米米爾迴應,他直起身對仰著頭坐地上的小孩兒再次叫道:“米米爾。”
顧黎靠近後試著用力拽了兩下,意外的牢固。
在埃爾德的記憶片段裏,當年運送患者的通道就在這根女神柱的頂端。不過後來入口被封鎖,為防止有人出去,溶柱的上半截也跟著被摧毀了。
摧毀事件發生在人們遷徙後,所以圖紙上所繪製的女神柱看起來是完整的。
“到達不了,藍星以上的部分已經斷了。即使可以到達也出不去,封鎖入口的東西,比礦壁還要難鑿。”
顧黎用攀岩繩捆縛住他和米米爾的腰腹,每爬上一段便用保險卡扣拴緊把手。
當他爬到距離醫院屋頂五十米高的地方時,鑲嵌溶柱的把手終於出現了老化跡象。遠離了醫院,環境濕度逐漸出現了斷層,就連溶柱表層的色澤也從淺灰變成了深灰,黏膩地布滿了大量變異黏菌。
右手的戒指轉動,他把戴著手套的手掌放於溶柱表層。自掌心輻射出的磁場形成了一道波浪,快速地將黏菌水分抽幹,把覆蓋溶柱表層的菌類全數摧毀。
被*控的磁場範圍不小,延伸至天幕之後,可以聽到不少生物逃離的刺耳攀爬聲。
米米爾不禁一陣頭皮發麻,直覺雲層後的景象,絕對不比他們的來路好多少。
他害怕道:“顧黎長老,周圍的霧變大了,我們可不可以爬得慢一點?”
一口氣爬上五十米高空,就算不是往下看他也覺得腿肚子發軟。
顧黎扣動弓弩槍,對著上空的溶柱又打了一槍照明晶礦。
周圍的人造雲層被壓得很低,雖然藉助磁場擴大了晶礦的照明範圍,但可視距離仍然有限。
人造雲層中的空氣濕度很高,導致可攀爬的把手容易打滑。他的幹燥磁場無法長時間不間斷地保持高頻,否則就算他本身沒有反噬,同行的米米爾也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應激反應。
現下距離藍星的高度還有不少天梯要爬,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恐怕再過兩個小時也未必能夠到達。
他把水壺遞給米米爾,“休息五分鍾,但我們必須得加快速度。”
米米爾把胳膊伸入把手保持身體平衡,接過水壺一口氣喝了大半。蓋上蓋子,揮開麵前的濃霧,疲憊道:“以前從城鎮看藍星,我都沒覺得有這麽高。現在爬了才知道,這距離簡直高的能要人命。好歹先輩們當年也是高空作業,怎麽就不知道在女神柱上多裝幾台升降機。”
“先輩們更喜歡用飛行器。”顧黎道。
米米爾無奈,隻能等休息得差不多了認命繼續攀爬。
用時兩個半,領路的顧黎終於在濃重的大霧裏看到了藍星的機器一角。
雖然已經做好了這個世界是偽造的準備,但在真的看到有機器後,他還是止不住的失望。
藍星是真的,圖紙描繪的世界是真的,埃爾德信中所寫的一切也是真的。
雙手攀附溶柱上的機器支架,伴隨著逐漸稀薄的人造雲縱身翻上了可站立的平台。
藍星的體積比預想的要壯觀,加上四周延伸出去的支架,一台機器差不多有半個籃球場大。
不過藍星上並沒有被怪們當做巢穴,除了一部分受他幹燥磁場影響死亡的小型生物外,大體還算安全。
另外,人造雲的出口向下。人站在機器上往下看,天幕就像是近在咫尺的海。如果不是因為光源範圍不夠,機器上的視野應該會變得很開闊。
米米爾吃力地爬上機器,肌肉酸痛地在平台上躺平喘息。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攀岩運動,他覺得自己下一秒就有可能氣絕。
“我不行了,實在太累了……”
顧黎在機器各處安放照明晶礦,隨後站在中心,驅動磁場將所有的晶礦本質發揮到了最大。
黑暗的環境頓時被照得明亮。沒有雲霧的阻擋,朦朧的淡黃色光束隨著磁場向外擴散至百米,連著翻動的雲海都被鍍上了一層形似晚霞的光。
環繞女神柱的機器不下二十台,以女神柱為中心,每相隔十米就會相應的出現一圈新的藍星。這些機器的擺放構造像極了雨後的蛛網,層層外擴,緊密相連。
支架的內部有大量水管,它們沿壁而下深入地底,抽取地下水通過機器形成氣候。這些水隨著最初編排好的係統,時而下雨時而起霧,到了特定季節又會隨之形成人造雪,從而偽造出一片模擬天空。
也難怪雨水是鹹的,機器的水源在埃爾德族長遷徙後被改為了大海。這倒是能解釋,為什麽在第四女神柱會下海魚。
至於礦島內的早晚交替,原是因為這些機器底部的光板。磁化設備利用礦島內本身的磁場,刺激機器通過光板造成輻射,模擬出太陽和月亮的光照。
而現在,機器底部的光板老化嚴重,大部分已經損毀。光板漆黑一片,燒焦變形,先前聽到形似雷電的爆炸,正是源自於此。
顧黎查看了就近幾台藍星,隨即道:“我們得想辦法撬開頂部的外殼,進入內部修理機器。如果不能保證所有機器都能在激活後運轉,那就把嚴重損毀的幾台拆了,用來彌補主機。”
沒有聽到米米爾迴應,他直起身對仰著頭坐地上的小孩兒再次叫道:“米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