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酒意微醺,淩勵抬手推開了董月嬌的房門。


    “誰?!”正躬身在梨花木幾前調配侍弄一堆脂粉的錦衣女子,聽見這“吱呀”的開門聲,身子竟驚了一下。


    “夫人,是殿下迴來了。”旁邊侍奉的丫鬟輕聲安撫了她,又轉身朝淩勵屈膝行禮,“殿下。”


    淩勵點了點頭,隨即揮手示意丫鬟退散。


    待屋裏兩個近侍的丫鬟領命後輕步退出了臥房,淩勵朝董月嬌走了過去。


    “臣妾見過殿下。”董月嬌臉上的驚惶之色仍未退散,膝禮後她低眉垂首望著自己的鞋尖,一雙交握在身前的手竟有幾分顫抖。


    淩勵沉默看著她,她的身子卻抖動得越發厲害。


    “你怕我?”淩勵伸手托住了她的下頜,將她的臉抬起與自己對視。


    “沒,沒有。”董月嬌搖頭否認,但那張五官被精細描繪過的臉,卻寫滿了驚懼,一雙杏圓的大眼睛無措流轉,唯獨不敢與他直視。


    淩勵承認成親那夜,他因酒意和怒意,對她粗暴了一些,可那之後他從未對她有過一句重話。時隔這麽久,他每每接近她,她都嚇得渾身戰栗,仿佛他是個嗜血可怕的魔頭一般。


    看著她這般情狀,淩勵雖心裏不舒服,但想起白日母親叮囑的話,還是一把抱起了她。她是他的正妻,若沒有一子半女,她的後半生將形同寡居,毫無指望。畢竟嫁給他,不是她的錯。


    在淩勵的懷中,董月嬌咬緊了牙關,強力克製自己內心的恐懼。但她急促的唿吸,抖動的身子,卻絲毫沒法掩飾。出嫁多年,她也渴望能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始終克製不了心底對這個男人的恐懼。


    抱著這個因驚懼而顫抖不已的女人,淩勵腦子裏忽然就想起了白日裏他抱過的另一個女子。那溫熱的吐息似還在脖頸間流轉,那微垂的長睫、挺立的鼻翼,以及那如若弓緣般微微卷翹的唇.瓣,如同一樹等待采擷的梨花,安靜柔軟。


    明顯感覺到他的唿吸平和了一些,也感覺到他握著她腰肢的手輕柔了一些,董月嬌有些詫異。她微微睜開眼,發現他一貫緊繃的表情竟有些放鬆,那張棱角鋒利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戾氣。她內心的恐懼便有了些微的減退。


    淩勵將她放在床上,反手將床頭的紗幔揮落下來。


    那輕紗散落的窸窣聲響,伴著突然變得縮窄的帳內空間,令董月嬌再次慌張了起來。她突然想起自己的繡鞋還未脫下,頓時倉惶撐坐起來,“臣,臣妾的鞋……”


    她的腳還未落下床榻,已被淩勵捉住。她的身子一凜,頓時僵直如木,連舌頭都不例外。


    淩勵脫下了她綴著珠玉的雲錦鞋,又輕輕脫去了她腳上繡著芙蓉花的薄棉襪。


    一雙豐腴飽滿的白足裸呈在淩勵麵前,那塗滿丹寇的十個指甲,猩紅刺眼。


    這一刻,他突然就覺得索然無味了。


    他將她的雙足移上.床麵,瞥了眼她緊繃著的瑟瑟發抖的身子,終究拂開床前紗幔頭也不迴的走了。


    望著那道高魁的身影決然而去,一行淚水滑落出董月嬌的眼眶。家裏人都說她嬌蠻任性,把一隻貓一隻狗都看得比丈夫重要,可又有誰知道,這個男人是一座鋒利刺骨的冰山,她近前不得。


    室外月色如水,晚風清幽。


    淩勵立在水岸曲廊邊,望著水中那輪波光動蕩的圓月,腦子裏又浮現出那雙直直凝視著他的清澈眼睛。那雙眼,就如這月夜的湖水,清澈明淨,無所藏納,卻又包容無盡。


    “噗通——”


    淩勵一個躍身,將自己灼熱焦躁的身心,投入了這一池清波。


    *********


    這日傍晚,淩勵與淩昭坐在盡頭的涼風亭品茶,接到了承德帝召他入宮的口諭。


    而這之前,他剛從淩昭口中獲悉了上午垂拱殿裏發生的事。


    沉寂了半個月的舒世安,向朝廷遞交了長達萬言的西征諫言書。這個時間,比淩勵預估的雖然晚了一些,效果卻著實驚人。


    為了說服承德帝和其他反戰的朝臣,他不僅將十年來西犁騷擾南越邊境的大小事件進行了統計,更對這些事件分布的區域,發生的頻次,以及對南越邊境在經濟、民生方麵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深度分析。


    而與此同時,他還附上了請罪書,坦言自己八年前主張以和親方式處理桑木鎮事件,實為誤判形勢下的錯誤之舉,非但沒有真正解決邊境問題,反而貽誤了朝廷厲兵秣馬的養戰時機。他任宰相十年來,注重水利、農耕、鹽鐵等民生事務,卻忽略了軍隊和防務建設,造成了如今刀鈍刃乏、兵馬廢弛的窘迫局麵。相反,西犁國這些年來養精蓄銳,兵強馬壯,光是西奇關外的金銀灘養馬場內,就有超過了一萬匹的戰馬。


    為此,他在自請治罪的同時,跪請承德帝盡快研究部署西征事宜,否則南越在十年內必將陷入山河破碎、社稷傾危的境地!


    在他跪地伏拜後,朝中一大部分原本就主張武力處置邊境事件的大臣紛紛附和。而一些原本對出征持強烈反對意見的,在聽過那一組組駭人聽聞的數據後,全都保持了沉默。於是,承德帝沉思許久後,終於同意了西征之事。


    確定了出兵西征,自然就談到了征西將軍的人選。承德帝在征詢意見時,二司三衙議論紛紛,卻半天都推舉不出來合適的人選,要麽是鎮國將軍舊疾未愈,要麽說輔國將軍老邁羸弱,而禁軍其餘將領也都要職在身,不宜調出。


    無奈之下,承德帝讓上朝的每位武將都推舉一個人,論票數多少決定派誰出征。鎮國將軍賀安國第一個就推舉了太子淩崇。說太子協政多年,熟知軍中要務,若他能代皇上領兵出征,展皇家氣度,必令萬民順服,亦能令軍心大振!


    再到太子的嶽父輔國將軍鍾季舒時,他先極力吹捧了賀將軍提出的意見與他如出一轍,由皇家子弟率軍親征,必能震懾西犁蠻寇,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隨即就指出由太子領兵不妥,自古雲“太子不將兵”,皇上春秋正盛,太子更適宜協理內政,做好西征的後勤保障。


    他雖未明言“太子不將兵”的理由,但“皇上春秋正盛”這句話,讓大家了然於心,也令承德帝深以為然。古往今來,授太子兵權最後發生逼宮、弑君的事件實在太多,這是皇家禁.忌,非到萬不得已,不會做此下下之選。


    前兩位將軍定下了如此基調,輪到奉國將軍李久泉時,他便推舉了已獲封親王的二皇子淩昭。然而此言一出,朝中便是一片嘩然,反對者甚眾。說淩昭不過是個醉心風花雪月的閑散王爺,既不懂政事,更不懂軍務,派他出征隻會軍心散亂。


    於是,後麵發言的武將們,竟眾口一詞,紛紛推舉戍邊多年的三皇子淩勵,言他不僅熟悉軍務,了解邊境敵情,之前提出的西征計劃更是深謀遠慮、縝密可行,是率軍西征的不二人選。


    這個結果,正是淩勵一心所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朝花事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風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風竹並收藏一朝花事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