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己是什麽情況,自己心裏最是清楚的,和陳豐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弱勢的。
自己府上的情況就比陳豐府上的情況要複雜不少,先不說其他,就說府上的下人,自己府上的下人,魚龍混雜,有這個大人送的,有那個王公貴族賞的,這些人自然不好隨便處理了,最終都要在府上有一席之地,這些人背後效忠的人到底是誰,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要記不清楚了。
而陳豐就不一樣了,陳豐在立府之前,府裏的下人就跟著陳豐了,所有的下人都是陳豐自己花了銀子買迴來的,那可是實打實的隻能效忠陳豐一人的奴隸,莫說是其他人了,就是府裏的夫人都沒有處置這些下人的權利。
而最讓他們羨慕的是,也不知道陳豐和人市的那群人牙子們達成了什麽樣的協議,每次有些什麽比較奇特的人物,就會率先送到陳豐府上,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人,在陳豐看來,總是有些能耐的,對於這些人,陳豐自然是將他們盡數留在府上了。
這也就造成了陳豐府上的這群人,三百六十行,總能找到一個擅長的人,不論是做什麽,都有人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從外麵找人幫忙,唯獨一點,看大夫這件事情,然而陳豐府裏的大夫已經有了專用的,隻要是府裏的人有了什麽毛病,直接奔著百草堂,找齊大夫。
齊大夫這人呢,莫說是對陳豐府上的那些事了,他好似是對什麽都不大關心的,也沒人能夠買通他,最終就導致了陳豐府上如今已經是一塊鐵板,任是誰都踢不進去。
兩人對陳豐府上的情況也多有了解,最終自然也對陳豐說要將此事全權交給他的說法表示讚同。
沒辦法,自家的情況,確實不利於對這件事情保密,所以交給陳豐是最合適的,或者說整個長安城之中,隻有陳豐一人來處理這件事情才能保證這件事情其中的秘密能夠被保留下來。
“如此,天色漸晚,二位大人也早些迴去歇著,方知便不多打擾了。”說是不打擾這兩位,其實自己也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安排吧。
三人分開之後,陳豐並沒有直接迴府,而是去了翠華山。讓阿三迴府去喚了雲驥幾人過來這宅子外麵盯著,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及時來稟報他。
而他之所以去了翠華山,還是因為他希望翠華山那邊盡快能夠將一切事物準備的差不多。
要在各國使臣來之前將華東書院建造起來,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按照陳豐的想法,能夠完成一批是一批,總比最終什麽東西都要晾在那些人麵前要好很多,不是嗎?
抱著這樣的想法,在陳豐用大好處換來的這些人願意陪著陳豐在這塊兒熬夜趕工。
最後為了加快速度,陳豐還讓工部的官員去長安城之中招募勞工,所附的工錢,更是比尋常時候高出一倍不止。
現下的氣候還是比較適合晚上趕工的,另外對於陳豐出的不菲的工錢,更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建造的工程,至少提升了三倍不止。看著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建築,陳豐心下是欣慰的,雖然也伴隨著一些焦急的陳豐,但是看著麵前的境況,還是欣慰居多一點。
次日一早,秦素善和陳然並莫清妍便帶著各個府邸的下人前來給這些工部的官員和勞工們送來了早膳。一些簡單的饅頭,餅子之類的,並不豐盛,但是卻足夠這些人吃飽。
有工錢,還能吃飽飯,對於勞工們來說,便是天大的好事了,至少去年雖然糧食產量上來了,但是能夠這樣肆無忌憚的填飽肚子的時候,也並不多。
勞累了一夜,陳豐也不好讓他們繼續趕工,索性,不過天大明之時,又一批勞工被送上山,替換了工作了一夜的工人們,遂除了工部的官員以外,其他人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休息。
至於工部的官員,對他們,陳豐也隻能道上一句勞煩。
本來陳豐手上就有當今陛下禦賜的尚方寶劍,他們已經不敢對陳豐這件事情有所懈怠,如今還能得陳豐一句“勞煩”,就算是本來因為連翻的工作心下已經有所不滿,但是此時看著陳豐也是一夜都不停歇的跟著他們一起,片刻也不曾休息,也便消減了心下的不滿。
確實,他們是在建書院,這本是一件好事。
這大唐的天下,有多少學子盼著能夠早日讀書,他們此時辛苦一點又又何妨呢?
最重要的是,陳豐命府中的下人尋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具體有多大呢,就是那塊石頭立在前麵陳豐設定好的廣場上麵,好像直插入雲霄一般,而這塊石頭上麵,陳豐尋了石匠,將這些為了建造書院出力的人們的名字都刻在了上麵,因為陳豐的一句話,讓他們再也沒有怨言,甚至充滿了幹勁兒。
“所有未華東書院有所奉獻的人,都應該有名字!”
大家都應該有名字。
最上首的一個名字,是當今陛下李世民,隨後是工部尚書段綸,戶部尚書戴胄,工部的侍郎們,隨後便是工部的大小官員,在下麵,那些勞工的名字也都被記錄在冊。
陳豐稱之為功德碑。而功德碑此時隻填滿了上半部分,下麵一半還空著,按照陳豐的意思是,日後這碑上麵會陸續被填上越來越多的名字,甚至還有可能在邊上豎起第二塊,第三塊,第四塊。
意思是華東書院會在曆史上永垂不朽。
聽了陳豐的預想,聽著自己的名字會永遠被流傳下去,天大的勞累也被瞬間消滅掉了。
古人嘛,最注重的就是名聲!給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自然能夠讓他們為此賣命。
更何況陳豐也並未想要他們的性命,隻是讓他們加緊時間工作,還是付了工錢的工作,還有什麽可推脫的呢?
旁人不知道,段綸心下很是清楚,在華東書院開始建造之前,陳豐可是往工部的私庫塞了二十萬兩白銀呢。
自己府上的情況就比陳豐府上的情況要複雜不少,先不說其他,就說府上的下人,自己府上的下人,魚龍混雜,有這個大人送的,有那個王公貴族賞的,這些人自然不好隨便處理了,最終都要在府上有一席之地,這些人背後效忠的人到底是誰,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要記不清楚了。
而陳豐就不一樣了,陳豐在立府之前,府裏的下人就跟著陳豐了,所有的下人都是陳豐自己花了銀子買迴來的,那可是實打實的隻能效忠陳豐一人的奴隸,莫說是其他人了,就是府裏的夫人都沒有處置這些下人的權利。
而最讓他們羨慕的是,也不知道陳豐和人市的那群人牙子們達成了什麽樣的協議,每次有些什麽比較奇特的人物,就會率先送到陳豐府上,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人,在陳豐看來,總是有些能耐的,對於這些人,陳豐自然是將他們盡數留在府上了。
這也就造成了陳豐府上的這群人,三百六十行,總能找到一個擅長的人,不論是做什麽,都有人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從外麵找人幫忙,唯獨一點,看大夫這件事情,然而陳豐府裏的大夫已經有了專用的,隻要是府裏的人有了什麽毛病,直接奔著百草堂,找齊大夫。
齊大夫這人呢,莫說是對陳豐府上的那些事了,他好似是對什麽都不大關心的,也沒人能夠買通他,最終就導致了陳豐府上如今已經是一塊鐵板,任是誰都踢不進去。
兩人對陳豐府上的情況也多有了解,最終自然也對陳豐說要將此事全權交給他的說法表示讚同。
沒辦法,自家的情況,確實不利於對這件事情保密,所以交給陳豐是最合適的,或者說整個長安城之中,隻有陳豐一人來處理這件事情才能保證這件事情其中的秘密能夠被保留下來。
“如此,天色漸晚,二位大人也早些迴去歇著,方知便不多打擾了。”說是不打擾這兩位,其實自己也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安排吧。
三人分開之後,陳豐並沒有直接迴府,而是去了翠華山。讓阿三迴府去喚了雲驥幾人過來這宅子外麵盯著,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及時來稟報他。
而他之所以去了翠華山,還是因為他希望翠華山那邊盡快能夠將一切事物準備的差不多。
要在各國使臣來之前將華東書院建造起來,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按照陳豐的想法,能夠完成一批是一批,總比最終什麽東西都要晾在那些人麵前要好很多,不是嗎?
抱著這樣的想法,在陳豐用大好處換來的這些人願意陪著陳豐在這塊兒熬夜趕工。
最後為了加快速度,陳豐還讓工部的官員去長安城之中招募勞工,所附的工錢,更是比尋常時候高出一倍不止。
現下的氣候還是比較適合晚上趕工的,另外對於陳豐出的不菲的工錢,更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建造的工程,至少提升了三倍不止。看著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建築,陳豐心下是欣慰的,雖然也伴隨著一些焦急的陳豐,但是看著麵前的境況,還是欣慰居多一點。
次日一早,秦素善和陳然並莫清妍便帶著各個府邸的下人前來給這些工部的官員和勞工們送來了早膳。一些簡單的饅頭,餅子之類的,並不豐盛,但是卻足夠這些人吃飽。
有工錢,還能吃飽飯,對於勞工們來說,便是天大的好事了,至少去年雖然糧食產量上來了,但是能夠這樣肆無忌憚的填飽肚子的時候,也並不多。
勞累了一夜,陳豐也不好讓他們繼續趕工,索性,不過天大明之時,又一批勞工被送上山,替換了工作了一夜的工人們,遂除了工部的官員以外,其他人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休息。
至於工部的官員,對他們,陳豐也隻能道上一句勞煩。
本來陳豐手上就有當今陛下禦賜的尚方寶劍,他們已經不敢對陳豐這件事情有所懈怠,如今還能得陳豐一句“勞煩”,就算是本來因為連翻的工作心下已經有所不滿,但是此時看著陳豐也是一夜都不停歇的跟著他們一起,片刻也不曾休息,也便消減了心下的不滿。
確實,他們是在建書院,這本是一件好事。
這大唐的天下,有多少學子盼著能夠早日讀書,他們此時辛苦一點又又何妨呢?
最重要的是,陳豐命府中的下人尋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具體有多大呢,就是那塊石頭立在前麵陳豐設定好的廣場上麵,好像直插入雲霄一般,而這塊石頭上麵,陳豐尋了石匠,將這些為了建造書院出力的人們的名字都刻在了上麵,因為陳豐的一句話,讓他們再也沒有怨言,甚至充滿了幹勁兒。
“所有未華東書院有所奉獻的人,都應該有名字!”
大家都應該有名字。
最上首的一個名字,是當今陛下李世民,隨後是工部尚書段綸,戶部尚書戴胄,工部的侍郎們,隨後便是工部的大小官員,在下麵,那些勞工的名字也都被記錄在冊。
陳豐稱之為功德碑。而功德碑此時隻填滿了上半部分,下麵一半還空著,按照陳豐的意思是,日後這碑上麵會陸續被填上越來越多的名字,甚至還有可能在邊上豎起第二塊,第三塊,第四塊。
意思是華東書院會在曆史上永垂不朽。
聽了陳豐的預想,聽著自己的名字會永遠被流傳下去,天大的勞累也被瞬間消滅掉了。
古人嘛,最注重的就是名聲!給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自然能夠讓他們為此賣命。
更何況陳豐也並未想要他們的性命,隻是讓他們加緊時間工作,還是付了工錢的工作,還有什麽可推脫的呢?
旁人不知道,段綸心下很是清楚,在華東書院開始建造之前,陳豐可是往工部的私庫塞了二十萬兩白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