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後眼中看來,太平提議讓右威衛去西南,無異於自斷臂膀。
誰都知道右威衛已經有半數都歸在太平公主帳下,隻要公主一聲令下,右威衛便鮮少有不聽的。如今時局尚未明朗,太平卻親手將右威衛送到了戰場上,等同親手卸下自己的鎧甲,將自身柔軟的弱處袒_露在世人麵前。
雖然武後不明白太平這樣做的緣由,但卻默許了她的舉動。
因為太平這樣的舉動,對於武後而言,沒有任何的壞處。
太平之所以會這樣做,一是為了巴蜀和劍南,二則是因為右威衛還不能完全聽她號令。
雖然她手執右威衛印信,但右威衛中還有一位大將軍,是不用聽從她轄製的。右威衛當中能真正為她所用的人,實在是不多。她將右威衛送到西南去,也是想好好地打磨他們。
——她要他們在世人麵前,扭轉十年前的那次敗局。
大理寺卿退了下去,兵部尚書並左右威衛大將軍一同上前,與新皇商議出兵之事reads();。新皇百無聊賴地玩弄著穗子,無論他們說些什麽,都隻簡單的唔啊兩聲,然後將求救的目光投向太平。
太平從容不迫地主持著廷議,絲毫不像是第一次主政的樣子。
高宗早已經退迴到寢宮裏歇息,武後也已經在跟前垂下一道珠簾,放話道:“太平和皇帝處置不了的事情,再拿過來找我。”然後再沒有半點聲息。太平端端正正地坐在新皇下首,背對著武後的目光,手心裏隱隱出了一些汗,卻依然神態從容,不曾有片刻的驚慌。
“報——”
外間忽然傳來尖利且驚恐的叫聲,緊接著一位內侍匆匆跑上前來,氣喘籲籲地說道:“右金吾衛將軍報:吐蕃驛館裏的那些人,他們、他們反啦!”
“什麽?”武後霍地站了起來,掀開珠簾,厲聲喝問道:“此話當真?”
“迴天後話。”內侍跪在殿中,戰戰兢兢地說道:“右金吾衛已經在處置此事。但那些吐蕃人……他們,他們在城中藏了人!他們來到長安城的人數遠遠多於報給大鴻臚寺的人數,所以、所以右金吾衛也有些措手不及……”
武後皺眉問道:“可有傷亡?”
內侍仔細地想了片刻,搖頭道:“金吾衛未有傷亡。”
武後緩緩地坐了迴去:“太平,你和聖人一同處置這件事情罷。”
太平恭謹地應一聲是,站起身來,走到內侍身旁,問道:“他們是為了什麽事情這樣驚慌?”
“迴公主話。”內侍重重地叩了一下頭,答道,“那位欽陵將軍忽然染病,臥床不起,然後他們就吵鬧開了。方才右金吾衛將軍的說法是:‘吐蕃人本打算裏應外合,趁著長安城無暇顧及他們,殺掉幾個重要的朝臣,然後裏應外合迴到吐蕃去。但是他們的欽陵將軍,卻忽然臥床,昏睡不起。所以原本裏應的和外合的那兩撥人,就在驛館裏吵起來了。一吵,就、就打起來了……’”
太平暗道一聲僥幸,又問道:“那然後呢?”
內侍答道:“原本吐蕃人自己跟自己火並,是礙不著咱們什麽事的。但他們打著打著,忽然聯起手來和驛館外頭的金吾衛動手,還說什麽‘將軍昏睡不醒,就更應該將他送迴吐蕃去’之類的……”
太平微垂下目光,手心裏隱隱出了一層汗。
如果不是她昨日興起,忽然去找欽陵將軍的麻煩,恐怕今日長安城裏又要多幾樁命案。
內侍繼續說道:“……原本今天一早,大理寺和刑部就要提請欽陵將軍過去問話的,哪裏想到一進府,就看見他們自己人在打自己人。幸虧天後明鑒,一早便派出了金吾衛守在外頭,任由他們本事再高,也決計飛不出長安的天去……”
太平迴身望著武後,輕輕喚了一聲阿娘。
她輕聲說道:“兒啟奏:右威衛當中有一些人,曾經在戰場上和吐蕃人交過手,對他們的路數也很是熟悉。若是這些人去處置此事,想來應有事半功倍之效。”
武後聲音低低地從珠簾後頭傳出來:“是十餘年前的蕭、李舊部麽?”
太平垂首答道:“正是reads();。”她微垂著頭,長長的睫毛掩去了目光,教人看不清表情。
細碎的珠簾後頭,武後聲音朦朦朧朧地傳了出來:“你是他們的主官,這件事情,便由你全權處置罷,聖人以為如何?”
新皇李顯一個激靈,下意識地答道:“謹遵天後教誨。”
太平向武後和新皇告一聲罪,在兵部尚書的陪同下來到了右威衛。出兵吐蕃的聖旨還沒有傳到衛府,衛府中的將士們依舊在照常操_練。兵部尚書深深地望了太平一眼,神情頗為古怪。
太平想起薛紹曾經對她說過的那番話,“兵部尚書叫我過去問了一些話,又說是本朝女子不掌兵權”,目光不知不覺地有些暗沉。
她定一定神,將兵部尚書暫且拋到腦後,取出右威衛的印信符契,對衛府中的人說,但凡上過吐蕃戰場的,全部都去幫金吾衛的忙,將試圖出長安城的吐蕃人一律抓迴來。
眨眼間,右威衛中消失了至少兩三千人。
這起混亂很快便被鎮_壓下去,太平也在兵部尚書、右金吾衛將軍、右威衛大將軍的陪同下,去向武後複旨。武後似乎已經同高宗冰釋了前嫌,正端著一個小碗,一勺一勺地給高宗喂藥。高宗喝了一些,便推開小碗,表示自己不願意再用了。
太平上前兩步,雙手交握在身前,施施行禮:“阿耶、阿娘,事情已經處置妥當了。”
高宗低低地唔了一聲,又揮一揮手,示意太平自己去處置。武後側身望著太平,目光微微柔和了一些,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阿月當真想好了,要將左右威衛一同派出到西南去?”
太平垂首應了聲是,眉目間滿是溫斂。
武後輕輕笑了一聲,道:“甚好。”
她擱下手中的小碗,緩緩開口說道:“方才我同你阿耶議定,要擇幾位大臣來輔政,也讓你哥哥更加平順安穩一些。至於阿月你——”
“我同你阿耶給你擬了一個封號,叫‘鎮國’。”
太平心中驟然一緊,久久地說不出話來。
“但‘鎮國’這個封號,卻不是一般人能夠生受得起的。”武後站起身來,走到太平身旁,緩緩說道:“就算是現在的太平公主,也斷然生受不起。”
太平沉默良久,才輕聲說道:“阿月曉得。”
武後挑一挑眉:“哦?你曉得什麽?”
太平輕聲答道:“阿月功績微薄,確實擔不起‘鎮國’二字。但阿耶阿娘厚愛至斯,委實令阿月心中感激,兼且惶恐。所以……”她深深施禮道,“請太上皇、太後暫且收迴成命。”
武後搖了搖頭,指著太平輕笑道:“陛下你看,我就說太平不會答允這件事情。這孩子跟薛紹在一起住久了,性子也跟著被磨平了許多。這樣——很好。”
她迴身望著高宗,緩緩問道:“陛下以為呢?”
高宗抬起眼皮,問了一句絲毫不相幹的話:
“朕聽說,方才顯為了皇後的冊書,親自去找過韋玄貞?”
誰都知道右威衛已經有半數都歸在太平公主帳下,隻要公主一聲令下,右威衛便鮮少有不聽的。如今時局尚未明朗,太平卻親手將右威衛送到了戰場上,等同親手卸下自己的鎧甲,將自身柔軟的弱處袒_露在世人麵前。
雖然武後不明白太平這樣做的緣由,但卻默許了她的舉動。
因為太平這樣的舉動,對於武後而言,沒有任何的壞處。
太平之所以會這樣做,一是為了巴蜀和劍南,二則是因為右威衛還不能完全聽她號令。
雖然她手執右威衛印信,但右威衛中還有一位大將軍,是不用聽從她轄製的。右威衛當中能真正為她所用的人,實在是不多。她將右威衛送到西南去,也是想好好地打磨他們。
——她要他們在世人麵前,扭轉十年前的那次敗局。
大理寺卿退了下去,兵部尚書並左右威衛大將軍一同上前,與新皇商議出兵之事reads();。新皇百無聊賴地玩弄著穗子,無論他們說些什麽,都隻簡單的唔啊兩聲,然後將求救的目光投向太平。
太平從容不迫地主持著廷議,絲毫不像是第一次主政的樣子。
高宗早已經退迴到寢宮裏歇息,武後也已經在跟前垂下一道珠簾,放話道:“太平和皇帝處置不了的事情,再拿過來找我。”然後再沒有半點聲息。太平端端正正地坐在新皇下首,背對著武後的目光,手心裏隱隱出了一些汗,卻依然神態從容,不曾有片刻的驚慌。
“報——”
外間忽然傳來尖利且驚恐的叫聲,緊接著一位內侍匆匆跑上前來,氣喘籲籲地說道:“右金吾衛將軍報:吐蕃驛館裏的那些人,他們、他們反啦!”
“什麽?”武後霍地站了起來,掀開珠簾,厲聲喝問道:“此話當真?”
“迴天後話。”內侍跪在殿中,戰戰兢兢地說道:“右金吾衛已經在處置此事。但那些吐蕃人……他們,他們在城中藏了人!他們來到長安城的人數遠遠多於報給大鴻臚寺的人數,所以、所以右金吾衛也有些措手不及……”
武後皺眉問道:“可有傷亡?”
內侍仔細地想了片刻,搖頭道:“金吾衛未有傷亡。”
武後緩緩地坐了迴去:“太平,你和聖人一同處置這件事情罷。”
太平恭謹地應一聲是,站起身來,走到內侍身旁,問道:“他們是為了什麽事情這樣驚慌?”
“迴公主話。”內侍重重地叩了一下頭,答道,“那位欽陵將軍忽然染病,臥床不起,然後他們就吵鬧開了。方才右金吾衛將軍的說法是:‘吐蕃人本打算裏應外合,趁著長安城無暇顧及他們,殺掉幾個重要的朝臣,然後裏應外合迴到吐蕃去。但是他們的欽陵將軍,卻忽然臥床,昏睡不起。所以原本裏應的和外合的那兩撥人,就在驛館裏吵起來了。一吵,就、就打起來了……’”
太平暗道一聲僥幸,又問道:“那然後呢?”
內侍答道:“原本吐蕃人自己跟自己火並,是礙不著咱們什麽事的。但他們打著打著,忽然聯起手來和驛館外頭的金吾衛動手,還說什麽‘將軍昏睡不醒,就更應該將他送迴吐蕃去’之類的……”
太平微垂下目光,手心裏隱隱出了一層汗。
如果不是她昨日興起,忽然去找欽陵將軍的麻煩,恐怕今日長安城裏又要多幾樁命案。
內侍繼續說道:“……原本今天一早,大理寺和刑部就要提請欽陵將軍過去問話的,哪裏想到一進府,就看見他們自己人在打自己人。幸虧天後明鑒,一早便派出了金吾衛守在外頭,任由他們本事再高,也決計飛不出長安的天去……”
太平迴身望著武後,輕輕喚了一聲阿娘。
她輕聲說道:“兒啟奏:右威衛當中有一些人,曾經在戰場上和吐蕃人交過手,對他們的路數也很是熟悉。若是這些人去處置此事,想來應有事半功倍之效。”
武後聲音低低地從珠簾後頭傳出來:“是十餘年前的蕭、李舊部麽?”
太平垂首答道:“正是reads();。”她微垂著頭,長長的睫毛掩去了目光,教人看不清表情。
細碎的珠簾後頭,武後聲音朦朦朧朧地傳了出來:“你是他們的主官,這件事情,便由你全權處置罷,聖人以為如何?”
新皇李顯一個激靈,下意識地答道:“謹遵天後教誨。”
太平向武後和新皇告一聲罪,在兵部尚書的陪同下來到了右威衛。出兵吐蕃的聖旨還沒有傳到衛府,衛府中的將士們依舊在照常操_練。兵部尚書深深地望了太平一眼,神情頗為古怪。
太平想起薛紹曾經對她說過的那番話,“兵部尚書叫我過去問了一些話,又說是本朝女子不掌兵權”,目光不知不覺地有些暗沉。
她定一定神,將兵部尚書暫且拋到腦後,取出右威衛的印信符契,對衛府中的人說,但凡上過吐蕃戰場的,全部都去幫金吾衛的忙,將試圖出長安城的吐蕃人一律抓迴來。
眨眼間,右威衛中消失了至少兩三千人。
這起混亂很快便被鎮_壓下去,太平也在兵部尚書、右金吾衛將軍、右威衛大將軍的陪同下,去向武後複旨。武後似乎已經同高宗冰釋了前嫌,正端著一個小碗,一勺一勺地給高宗喂藥。高宗喝了一些,便推開小碗,表示自己不願意再用了。
太平上前兩步,雙手交握在身前,施施行禮:“阿耶、阿娘,事情已經處置妥當了。”
高宗低低地唔了一聲,又揮一揮手,示意太平自己去處置。武後側身望著太平,目光微微柔和了一些,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阿月當真想好了,要將左右威衛一同派出到西南去?”
太平垂首應了聲是,眉目間滿是溫斂。
武後輕輕笑了一聲,道:“甚好。”
她擱下手中的小碗,緩緩開口說道:“方才我同你阿耶議定,要擇幾位大臣來輔政,也讓你哥哥更加平順安穩一些。至於阿月你——”
“我同你阿耶給你擬了一個封號,叫‘鎮國’。”
太平心中驟然一緊,久久地說不出話來。
“但‘鎮國’這個封號,卻不是一般人能夠生受得起的。”武後站起身來,走到太平身旁,緩緩說道:“就算是現在的太平公主,也斷然生受不起。”
太平沉默良久,才輕聲說道:“阿月曉得。”
武後挑一挑眉:“哦?你曉得什麽?”
太平輕聲答道:“阿月功績微薄,確實擔不起‘鎮國’二字。但阿耶阿娘厚愛至斯,委實令阿月心中感激,兼且惶恐。所以……”她深深施禮道,“請太上皇、太後暫且收迴成命。”
武後搖了搖頭,指著太平輕笑道:“陛下你看,我就說太平不會答允這件事情。這孩子跟薛紹在一起住久了,性子也跟著被磨平了許多。這樣——很好。”
她迴身望著高宗,緩緩問道:“陛下以為呢?”
高宗抬起眼皮,問了一句絲毫不相幹的話:
“朕聽說,方才顯為了皇後的冊書,親自去找過韋玄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