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潔的明月懸掛在空中,冰冷的月光自空中灑下,月光掉在地上,又被竹葉裁剪得支離破碎。
最近剛剛雨住,夜間濕氣頗重,露珠潤濕了蕭何的青衫,他依舊麵帶著微笑,站在竹林外,一動不動,生怕打攪了韓信休息。
半個時辰過去了,裏麵鼾聲正濃。
一個時辰過去了,韓信似乎翻了個身,將床壓得嘎吱作響。
兩個時辰、三個時辰……
天邊一抹魚肚白,在一顆明亮的星光襯托下,顯得頗有意境。
漸漸地,天邊似乎越來越亮,有紅光自湯穀而出,映照整個洪荒。
“真是服了你了,你找我有什麽事兒?”
茅草屋內,韓信開了門,有些無奈地說道。
“吾乃沛縣蕭何,聽聞韓兄胸有機杼溝壑,腹有千軍萬馬,其才有太公之能,故結交之。”
蕭何笑著說道,他的笑容很幹淨,很親和,氣質溫潤如玉。
不知為何,韓信覺得這個人值得信任。
“不過一山間野人,已經決定餘生就在山中修道了。”
韓信自嘲地笑了笑,然後故作輕鬆地說道。
“這誌向也不錯啊,得道成仙是凡人的夢想,韓兄早就成仙了吧?”
沒有韓信的邀請,蕭何就規規矩矩地站在原地,不曾移動分毫。
“成仙不過是起點,我要學冥河老祖那樣,證道混元!”
韓信又懶懶散散地躺了迴去,然後倒在了床上,繼續說道。
“韓兄說笑了,你要是靠這態度就證道混元,那天下不知多少證道混元的修道者了。”
蕭何搖了搖頭,開誠布公地說道:“我也不與韓兄繞彎子了,這次我奉陛下之意,前來邀請韓兄,往江東主持平叛大局。”
“平江東?你找錯人了,我就不是平江東的料,還是迴去稟報陛下,讓他換個人吧。”
韓信嗤笑了一聲,然後將房門直接關閉。
“韓兄不過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了堅持百年的事情,不覺得有些可惜麽?”
蕭何也不管韓信的態度,一直微笑著,不管韓信是否在聽,都繼續說著。
“沒什麽可不可惜的,我不過是芸芸眾生之中,碌碌無為的其中之一罷了,沒那麽大能耐,能夠平定江東之亂。”
“看來韓兄是鐵了心不去?如此也好,蕭某就此迴去稟報陛下,將韓兄的堅決態度一並告知,相信陛下會體諒韓兄的苦衷。”蕭何對著韓信的茅草屋拜了一拜,然後轉身,腳步不疾不徐,從容不迫。
聽到蕭何的腳步聲漸響漸遠,韓信終於有些慌了。
如果蕭何將他的話真的呈遞給了嬴政,恐怕他就真的得不到重用,也沒機會得到重用了。
至於投靠項羽?
他根本沒有想過,不說百年來他與項羽的矛盾,僅僅是項羽以江東一地之力,對抗整個九州之主,就知道結果如何。
現在看似項羽氣勢鼎盛,其實就如烈火烹油,一旦失敗,就沒有複起的可能。
而大秦呢?
哪怕這次平叛的軍隊全軍覆沒,依舊不會損傷大秦的根基。
隻不過就是換一名將領,帶另一個軍團過來而已。
“等等!”
韓信的茅草屋房門大開,韓信親自出來,對著蕭何說道:“剛才是韓某莽撞,怠慢了蕭兄,信給蕭兄賠罪了!”
韓信佝下腰,然後鄭重地對著蕭何行了一禮。
“哪裏,剛剛韓兄不過是迷茫了些許,現在不就已經想通了麽!”
蕭何笑得很真誠,完全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嘲諷。
韓信心中一鬆,對於蕭何沒來由地升起了好感。
“蕭兄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而來?”韓信目光灼灼地看著蕭何。
“難道韓兄以為蕭某活夠了,還敢假傳聖旨不成?”蕭何笑著問道。
“我不是那意思,隻是覺得高興。沒想到僅僅是鹹陽一晤,陛下就能記住我這小人物。”韓信感慨了一句。
“原來韓兄與陛下認識,失敬失敬!”蕭何站起身來,對著韓信說道。
“談不上認識吧,隻是當初陛下曾在我家待過幾個月,那時我還小,對了,項羽當初也在那裏。”
韓信似乎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
“怎麽會?當時陛下怎麽會與項羽這等逆賊相處泰然的?”
蕭何看起來有些疑惑,讓韓信談性濃鬱起來。
“那時候項羽又沒有造反,陛下也是去拜訪我師祖荀子,所以才認識了。”
韓信將這些和盤托出,讓蕭何也驚愕不已。
“原來韓兄乃是名門之後,失敬失敬!”
聽到韓信師祖乃是荀子之後,蕭何心中有了想法,於是對韓信的態度又熱忱了不少。
“對了,韓兄,這次你一出山,就將直接成為平叛主將。年紀輕輕就能獨掌一軍,韓兄前途不可限量啊!”
蕭何笑著恭維了一句。
“陛下隆恩,臣隻有肝腦塗地,粉身碎骨,才能報答!”
韓信聞言,立刻信誓旦旦地說道。
“韓兄不愧能得陛下看重,那蕭某就祝韓兄此去旗開得勝,一戰成名了!”蕭何望著韓信,真摯地說道。
“承蕭兄吉言,韓信定不負所托,如不能勝項羽,願提頭去見陛下!”
韓信斬釘截鐵地說道,聲音震得這片竹林沙沙作響。
“軍情如火,事不宜遲,韓兄,我們一起趕赴江東吧。”
“好,咱們立刻動身!”
“韓兄不收拾收拾行李?”
“這些東西不要也罷,戰事要緊!”
“轟!”
“哢嚓!”
韓信的茅草屋與那片竹林突兀地倒下,仿佛被一巴掌拍平了一樣。
“韓兄此舉何意?”蕭何有些愕然。
“此去江東,不會再迴,何必徒留一處牽掛的地方。”
……
徐州城外大秦軍營。
“王將軍,好久不見。”
韓信對著有些憔悴的王賁,感慨地打了聲招唿。
“原來是韓都尉。”王賁點了點頭,繼續埋頭看起手中的方案來。
聽到韓都尉三個字,韓信眉頭一皺,隨即鬆散。
“王將軍,蕭何奉了陛下旨意,要王將軍拜韓信為主將,不得有誤,不知王將軍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還是選擇遵旨呢?”
蕭何站了出來,拿出一張錦布,攤開之後,遞給王賁檢驗。
“不用多說,陛下旨意,自當奉行!”王賁收起手中的卷宗,然後接過了聖旨。
拜將台由兩座石台組成,台高三丈,約有千畝,四周均用靈石圍砌,上刻諸般符文,望之肅然。
台腳立一碑,雕一霸下背負,碑上書有“拜將台”三字。
這三字崢嶸軒峻,隱隱有鼓角齊鳴,金戈相擊的畫麵傳遞出來,仿佛置身在戰場之中。
韓信信步踏上拜將台,看著四周肅靜的秦軍士卒,眼神更加堅定了。
最近剛剛雨住,夜間濕氣頗重,露珠潤濕了蕭何的青衫,他依舊麵帶著微笑,站在竹林外,一動不動,生怕打攪了韓信休息。
半個時辰過去了,裏麵鼾聲正濃。
一個時辰過去了,韓信似乎翻了個身,將床壓得嘎吱作響。
兩個時辰、三個時辰……
天邊一抹魚肚白,在一顆明亮的星光襯托下,顯得頗有意境。
漸漸地,天邊似乎越來越亮,有紅光自湯穀而出,映照整個洪荒。
“真是服了你了,你找我有什麽事兒?”
茅草屋內,韓信開了門,有些無奈地說道。
“吾乃沛縣蕭何,聽聞韓兄胸有機杼溝壑,腹有千軍萬馬,其才有太公之能,故結交之。”
蕭何笑著說道,他的笑容很幹淨,很親和,氣質溫潤如玉。
不知為何,韓信覺得這個人值得信任。
“不過一山間野人,已經決定餘生就在山中修道了。”
韓信自嘲地笑了笑,然後故作輕鬆地說道。
“這誌向也不錯啊,得道成仙是凡人的夢想,韓兄早就成仙了吧?”
沒有韓信的邀請,蕭何就規規矩矩地站在原地,不曾移動分毫。
“成仙不過是起點,我要學冥河老祖那樣,證道混元!”
韓信又懶懶散散地躺了迴去,然後倒在了床上,繼續說道。
“韓兄說笑了,你要是靠這態度就證道混元,那天下不知多少證道混元的修道者了。”
蕭何搖了搖頭,開誠布公地說道:“我也不與韓兄繞彎子了,這次我奉陛下之意,前來邀請韓兄,往江東主持平叛大局。”
“平江東?你找錯人了,我就不是平江東的料,還是迴去稟報陛下,讓他換個人吧。”
韓信嗤笑了一聲,然後將房門直接關閉。
“韓兄不過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了堅持百年的事情,不覺得有些可惜麽?”
蕭何也不管韓信的態度,一直微笑著,不管韓信是否在聽,都繼續說著。
“沒什麽可不可惜的,我不過是芸芸眾生之中,碌碌無為的其中之一罷了,沒那麽大能耐,能夠平定江東之亂。”
“看來韓兄是鐵了心不去?如此也好,蕭某就此迴去稟報陛下,將韓兄的堅決態度一並告知,相信陛下會體諒韓兄的苦衷。”蕭何對著韓信的茅草屋拜了一拜,然後轉身,腳步不疾不徐,從容不迫。
聽到蕭何的腳步聲漸響漸遠,韓信終於有些慌了。
如果蕭何將他的話真的呈遞給了嬴政,恐怕他就真的得不到重用,也沒機會得到重用了。
至於投靠項羽?
他根本沒有想過,不說百年來他與項羽的矛盾,僅僅是項羽以江東一地之力,對抗整個九州之主,就知道結果如何。
現在看似項羽氣勢鼎盛,其實就如烈火烹油,一旦失敗,就沒有複起的可能。
而大秦呢?
哪怕這次平叛的軍隊全軍覆沒,依舊不會損傷大秦的根基。
隻不過就是換一名將領,帶另一個軍團過來而已。
“等等!”
韓信的茅草屋房門大開,韓信親自出來,對著蕭何說道:“剛才是韓某莽撞,怠慢了蕭兄,信給蕭兄賠罪了!”
韓信佝下腰,然後鄭重地對著蕭何行了一禮。
“哪裏,剛剛韓兄不過是迷茫了些許,現在不就已經想通了麽!”
蕭何笑得很真誠,完全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嘲諷。
韓信心中一鬆,對於蕭何沒來由地升起了好感。
“蕭兄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而來?”韓信目光灼灼地看著蕭何。
“難道韓兄以為蕭某活夠了,還敢假傳聖旨不成?”蕭何笑著問道。
“我不是那意思,隻是覺得高興。沒想到僅僅是鹹陽一晤,陛下就能記住我這小人物。”韓信感慨了一句。
“原來韓兄與陛下認識,失敬失敬!”蕭何站起身來,對著韓信說道。
“談不上認識吧,隻是當初陛下曾在我家待過幾個月,那時我還小,對了,項羽當初也在那裏。”
韓信似乎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
“怎麽會?當時陛下怎麽會與項羽這等逆賊相處泰然的?”
蕭何看起來有些疑惑,讓韓信談性濃鬱起來。
“那時候項羽又沒有造反,陛下也是去拜訪我師祖荀子,所以才認識了。”
韓信將這些和盤托出,讓蕭何也驚愕不已。
“原來韓兄乃是名門之後,失敬失敬!”
聽到韓信師祖乃是荀子之後,蕭何心中有了想法,於是對韓信的態度又熱忱了不少。
“對了,韓兄,這次你一出山,就將直接成為平叛主將。年紀輕輕就能獨掌一軍,韓兄前途不可限量啊!”
蕭何笑著恭維了一句。
“陛下隆恩,臣隻有肝腦塗地,粉身碎骨,才能報答!”
韓信聞言,立刻信誓旦旦地說道。
“韓兄不愧能得陛下看重,那蕭某就祝韓兄此去旗開得勝,一戰成名了!”蕭何望著韓信,真摯地說道。
“承蕭兄吉言,韓信定不負所托,如不能勝項羽,願提頭去見陛下!”
韓信斬釘截鐵地說道,聲音震得這片竹林沙沙作響。
“軍情如火,事不宜遲,韓兄,我們一起趕赴江東吧。”
“好,咱們立刻動身!”
“韓兄不收拾收拾行李?”
“這些東西不要也罷,戰事要緊!”
“轟!”
“哢嚓!”
韓信的茅草屋與那片竹林突兀地倒下,仿佛被一巴掌拍平了一樣。
“韓兄此舉何意?”蕭何有些愕然。
“此去江東,不會再迴,何必徒留一處牽掛的地方。”
……
徐州城外大秦軍營。
“王將軍,好久不見。”
韓信對著有些憔悴的王賁,感慨地打了聲招唿。
“原來是韓都尉。”王賁點了點頭,繼續埋頭看起手中的方案來。
聽到韓都尉三個字,韓信眉頭一皺,隨即鬆散。
“王將軍,蕭何奉了陛下旨意,要王將軍拜韓信為主將,不得有誤,不知王將軍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還是選擇遵旨呢?”
蕭何站了出來,拿出一張錦布,攤開之後,遞給王賁檢驗。
“不用多說,陛下旨意,自當奉行!”王賁收起手中的卷宗,然後接過了聖旨。
拜將台由兩座石台組成,台高三丈,約有千畝,四周均用靈石圍砌,上刻諸般符文,望之肅然。
台腳立一碑,雕一霸下背負,碑上書有“拜將台”三字。
這三字崢嶸軒峻,隱隱有鼓角齊鳴,金戈相擊的畫麵傳遞出來,仿佛置身在戰場之中。
韓信信步踏上拜將台,看著四周肅靜的秦軍士卒,眼神更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