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得了長孫無忌的囑托,在程知節的飛騎軍護送之下,迴到了皇宮,當即以李世民的名義,將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勣黜為疊州刺史,即刻赴任。


    李勣雖不知李世民已然駕崩,然則他心思玲瓏,自己突然被黜,又怎會想不通其中關節?一想起李世民一向的作風,不由心驚膽寒,連家都沒有迴,直接到疊州赴任去了。


    程知節率領飛騎軍在左延明門外一直宿衛,生怕發生劇變,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則帶領諸多侍衛,護送著天子的車駕,如往常一般,將太子的遺體運迴了京城,安頓在兩儀殿。


    對於未完成的遺詔,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兩邊也產生了極大的分歧,而後隻能采取折中的辦法,兩人都暫時放棄主持朝政的權力。


    是故以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為中書令。


    李治又命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接替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將宿衛玄武門的北屯營奪過來,連百騎都收了迴去。


    到了二十九,諸事安排妥當,終於在太極殿發喪,宣示李世民的遺詔,皇太子李治,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四海八荒的部族人氏猝聞噩耗,無不悲痛欲絕,在朝做官的或是來朝進貢的,足有幾百上千人,無不剪斷頭發、用刀劃臉、割耳朵,血流滿地,用他們部落的方式,來哀悼這位大唐的天可汗。


    李治繼位之後,開始緊鑼密鼓地發布一係列決策,由於李世民病重之初他就已經開始處理朝政,所以冷靜下來之後,也展現出了他能幹的一麵。


    軍國大事不可停下不辦,平常的瑣碎政事,都委托給諸多官署,在外任都督、刺史的藩王,都可以到國都來奔喪,隻是濮王李泰卻被排除在了名單之外!


    非但如此,李治還廢止了李世民對遼東的征戰籌備以及各項土木工程,終於是將國內情勢給穩定了下來。


    其實他的憂慮不得不說是多餘的,因為有李世民先前為他鋪路,根本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隻是新君繼位,由不得李治不擔心罷了。


    六月初十,李治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掌管尚書、門下二省事務,可謂權傾朝野,褚遂良等多有怨言,但擔憂朝堂震蕩,也不敢大鬧。


    長孫無忌也擔心會遭遇群臣的一致彈劾,隻能辭退尚書省的職務,李治又任命他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簡直要獨攬朝政了。


    七月,征討車鼻可汗的徐真終於迴到了長安,果然不出所料,迴來之後,已經變了天,李治成為了當今天子,而長孫無忌則位極人臣,獨攬朝政,連慕容寒竹都成為了正四品的中書侍郎,崔氏一族由是再度崛起!


    徐真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在如今這等情勢之下,李治若不重用他徐真,以長孫無忌的權勢,想要整治徐真,簡直不要太容易。


    李世民辛辛苦苦將徐真栽培起來,防止長孫無忌挾持李治,專權獨斷,可沒想到李治最終還是將徐真當成了敵人,卻將權力都交給了長孫無忌,不得不讓人覺得可笑。


    郎將高侃本來就是長孫無忌這邊的附庸,剛迴朝就將功勞都攬了過去,還彈劾徐真作為行軍大總管,毫無作為,昏庸無能,貪生怕死,差點將軍隊葬送敵手,請求聖上從嚴處置徐真!


    徐真一時心灰意冷,也懶得理會這等小人的誣陷,剛迴到徐公府,就聽下人將這段時間所發生之事都說了一遍。


    聽說李勣被黜疊州,難免唏噓,趁著左屯衛大將軍的頭銜還在,趕忙進宮一趟,看了看李明達。


    二人因為有了夫妻之實,李明達又傷心過度,又是在李明達的寢宮之中,徐真情不自禁,就緊抱著李明達,寬慰李明達。


    沒想到長孫無忌卻知曉徐真必定會找李明達,那些女武官早已被撤除,安插了長孫無忌的親信,此時將徐真的浪蕩舉止密報上來,李治也是眉頭大皺。


    他素知徐真和李明達的情誼,更清楚李明達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也十分疼愛這位小妹妹,況且自己跟武媚之間那點事,把柄都握在李明達的手中,他實在不忍對徐真動手。


    特別是李世民彌留之時,真情流露,讓他感覺到父愛如山,雖然他沒有重用徐真,但心裏已經不恨徐真了。


    當他處在李世民的位置之上,視野也變得開闊,看問題的層麵也提升了起來,鑒於過往與徐真的齟齬,他也很清楚其實徐真並沒有過錯,隻是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逼迫之下,徐真不得不予以還擊。


    可如今長孫無忌聯合了群臣,使得國內形勢得以穩定,他這個皇帝寶座才坐得安穩,若拂逆了長孫無忌之意,還處於過渡期的朝野,怕是經不起一絲絲動蕩。


    他也寧願相信長孫無忌是一位慈祥仁厚的好國舅,可這一路走來,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讓李治徹底看到了這位國舅爺的野心,特別是在篡改遺詔這件事上,更讓李治後悔不迭。


    李治終究是個念舊情的人,怕汙了李明達的名聲,最終還是將此事給壓了下來。


    然而長孫無忌卻勃然大怒,徐真屢屢壞他好事大事,他早已將徐真視為眼中釘,這等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他又豈能放過,更不消說,還有個慕容寒竹在旁挑撥唆使。


    於是李明達乃晉陽公主的身份被曝光了出來,大白於天下,更是將責任都退在了已故廢太子李承乾的身上,而先皇李世民為了掩蓋誤葬公主的醜聞,竟然將李明達說成是徐真的妹子徐思兒,這則消息在短短數日之間就傳遍了整座都城。


    如此一來,徐真和李明達頓時成為了國人議論的焦點,此時又有內禁宮人爆出猛料,說先聖還未安葬,李明達就已經跟徐真於宮闈之中**,一時間彈劾徐真的奏折如雪花般呈了上來!


    李治勃然大怒,卻不是因為徐真之事,而是因為他已經明言了要顧及李明達的名聲,將此事揭過,可還是有人大做文章,而且很容易就看得出來,這樣的事情,除了大權在握的長孫無忌,又有何人敢如此放肆?!


    目下的李治對長孫無忌倒是忌憚多過了敬重,想起李世民臨終前對自己的囑托,又生出了重用徐真的心思。


    可以慕容寒竹為首的一幹中堅文臣,在朝堂之上紛紛諫言,要將徐真革職削爵,流放交州,並且聲勢越發浩大起來!


    這日大朝,徐真終於是露麵了,然而每個人見到他,都如同見到瘟疫一般,避之猶恐不及。


    李勣被外放到了疊州,李靖又故去,尉遲敬德繼續裝瘋賣傻,程知節還在宿衛左延明門,以徐真左屯衛大將軍,齊郡開國公的身份地位,座次卻很是靠前,這就更讓朝堂眾人憤慨不已。


    李治繼位之後,長孫無忌一係的文官總算是揚眉吐氣,多有升遷,他們一直想要迴報長孫無忌,做出一些事情來,好讓長孫無忌看到自己的價值,這段時間將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等一幫武將弄得是焦頭爛額,更有甚至,已經有人提出,要讓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為李世民殉葬!


    是故見得徐真上朝,李治才剛坐穩屁股,就已經有朝議大夫出列啟奏,直言徐真無視先皇,居喪期間混亂後宮,必革職查辦,削去爵位,以正視聽!


    李治微微挑起眉頭來,一看居然是朝議大夫崔茂,借助了慕容寒竹之勢而上位的崔氏家族,心裏已經有些不滿了。


    長孫無忌又趁機附議,與諸多文官一道,請旨查辦徐真,李治就算有心要保徐真,卻也頂不住群臣的壓力,此時他才深刻體會到,坐在這個位置之上,並非想幹什麽就能夠幹什麽。


    “徐卿,汝對此有何可言?”他不得不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徐真。


    徐真冷笑幾聲,朝文武百官掃視了一圈,而後直視著長孫無忌那得意洋洋的嘴臉,心裏說不出的厭惡。


    他本不想再理會朝堂之事,因為李治對自己的不待見,更因為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的狼狽為奸,可他不能容忍別人侵犯李明達的名聲,更重要的是,李明達真實身份曝光出來之後,對他的終極計劃有著極大的損傷!


    既然長孫無忌能夠肆無忌憚的縱橫朝堂,徐真也不需再擔心朝堂會動蕩不安,當即昂然而起,上前兩步,朝李治行禮道。


    “聖上,徐真有一物要呈與聖上一觀,待看過此物之後,聖上再做定奪不遲。”


    李治和群臣不明所以,徐真卻已經從懷中取出一封手書和一枚血玉扳指來,交到了銀盤之中,由當值宦官,呈獻到了李治的麵前來。


    這是初時李世民交給他的密詔,早在前往均州之時,李世民似乎就已經預料到了徐真必定要麵臨的巨大壓力,是故這道密詔,也算是給了徐真一道護身符。


    徐真本想將之留下來,以待最關鍵的時刻才發揮最大的功效,然而從如今的形勢看來,長孫無忌已經迫不及待要將他踩在腳下,而且時間過得越長,先皇李世民的威懾也就越發淡寡,這道密詔的威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可如今先皇還未下葬,如果李治膽敢不從密詔,豈非更讓人不齒?


    李治一行行瀏覽下來,才深刻地體會到自家聖人對徐真有多麽的疼愛和看重,也才明白李世民有多麽的高瞻遠矚,這等眼光,是他李治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的!


    李治輕歎一聲,而後放下了密詔和血玉扳指,讓宦官將這兩樣東西展示了一圈,而後深吸一口氣,朗聲宣布道。


    “奉先皇密詔,擢徐真為鎮國大將軍,加封上柱國,參豫政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人望左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人望左岸並收藏唐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