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我大軍急行數日,士卒皆疲。呂布陳宮攻昌邑未下而屯兵不走,必是料我大軍急行而至,欲以逸待勞,趁我士卒疲憊而擊。”
周尋說道。
這一次出征徐州,他立功不多,功勞都讓於禁和太史慈奪去了。
“周將軍說的不錯,”魯肅一身白衣,他因入城與陶謙議退兵條件有功,已被劉達任為軍司馬,“呂布攻昌邑損兵不少,而我大軍即將歸至,按理說其應退走,如今其未退走,必是欲逆來與我野戰。據肅所知,呂布勇猛善於野戰,其並州之騎皆猛如虎豹,將軍不可不備。”
劉達肩上所披戰袍已由紅袍改為白袍,撫掌微歎道:“我何嚐不知道呂布之勇,其屬下成廉魏越等輩皆為猛將,隻是我們迴救昌邑,與其野戰恐是不可避免,諸位可有勝敵之策?”
“昌邑城中得百姓齊心協守,已不須急救,東平的壽張無鹽二城如今也是穩固無憂。將軍,呂布陳宮想要以逸擊勞,既然昌邑和東平已不須急救,咱們便可暫歇緩行,如此一來,急的便不是咱們,而是呂布和陳宮了。”
魯肅說罷,太史慈緊接說道:“子敬言之有理,將軍,咱們急行數日,士卒確實辛勞疲憊,不如且在此處暫歇幾日。呂布久待而我不至,其必心急而來逆戰,到那時便是咱們以逸擊勞,以緩待急了。”
於禁周尋和吳白李典等人也都表示讚同。
劉達仔細想想,覺得他們說的也對。
呂布和陳宮現在攻昌邑不下,損兵不少,他們一定急著要擊敗自己。
自己之前急著迴來,是要救昌邑,可是現在劉岱已經戰死,昌邑暫時無憂,自己也就不需要再著急了。
而且,呂布確實夠勇,硬拚自己不一定能勝,得要以智取勝才行。
“既然如此,我們就在此暫歇三日,派出多路探馬,注意叛軍動態。陳宮頗有詭謀,我們雖為歇息,但各營亦須兵器甲胄隨身,隨時準備應敵。”
劉達並不是真的怕呂布和陳宮會率兵來突襲,主要是怕自己軍中士卒會有懈怠心理,沉迷於安逸。
他記得前世看過一部叫團長的戰爭劇,裏麵有關於安逸的一段劇情讓他記憶猶深。
人一旦沉迷安逸就會失去鬥誌,現在大戰在即,讓他們心裏時刻保持著應戰的心理準備也好。
“諾。”
軍帳中諸將拱手齊應。
“將軍,李整前來求見?”
營門卒進帳稟報。
“誰?李整?”
劉達以為自己聽錯了,複問了一遍。
“稟將軍,正是校尉李整。”
“快請。”
劉達說完,營門卒剛剛轉身,他倒先向帳外急步走去了,帳中諸將忙跟在身後。
程昱之前派人來報,隻說了劉岱和李乾戰死,關於李整卻是毫無音訊。
劉達以為李整也戰死了,現在聽到他出現,不免大為驚喜。
而且據程昱派人所報,李乾是為救劉岱而死,死得非常壯烈,這也讓劉達對李整心存感恩之情。
雖然自己的父親劉岱最後沒救到,但李乾這份忠勇死難之情,他不得不報。
同時,這件事情,他也準備要在軍中大為宣揚,讓自己軍中多一些像李乾一樣的人。
所以,李乾死了,其子李整他是要重重有賞的,就是李乾的從子李典,隻怕也要跟著沾光不少。
“將軍,將軍,使君他……”
李整見到劉達,急忙迎上,跪在他身前哭道:“將軍,李整無用,未能保護使君,請將軍治罪。”
劉達聞言大為感動。
其父為救劉岱而死,李整現在卻因為劉岱之死而自責,可見這父子二人對劉岱可謂是忠心極致,劉公山,你死得不冤了!
“快快起來,此非你之罪,罪在呂布與陳宮……你受傷了?”
劉達扶起李整時,不小心碰到李整手臂上的傷口。
雖然李整忍著痛不說,劉達還是從他痛苦的神情中看出來了。
“無礙,輕傷而已。”
“快跟我說說,當日情況到底如何?”
劉達很想聽聽李整這位參戰的當事人親口說說,當日戰況到底是怎麽樣。
“將軍,外麵風寒,到帳內說吧。”
太史慈這時候提醒了一句。
“對,對,來,咱們到帳裏坐下說。”
劉達拉著李整,迎入軍帳,諸將皆坐,聽李整述說當日戰況。
李整從呂布以五千兵到城下挑戰說起,然後劉岱不聽勸阻堅持出戰,戰時呂布率領數百騎直衝前陣,呂布更是單騎急奔,突入陣中無人能擋。
聽到此處,不僅是劉達,其餘諸將亦是心中暗歎呂布之勇。
然後呂布發現劉岱所在位置,率領數百驍騎一路衝殺穿過前陣,直奔中陣。
其數百騎之後又有一千步卒衝至,與前陣混戰,同時呂布又憑著勇力突入中陣,直接殺至使君身前不遠處。
本來中陣有五千兵,呂布突入中陣後,其所率驍騎已僅剩三四百騎,使君下令圍擊呂布。
曾經一度圍擊甚急,眼看呂布不能抵擋,此時敵軍派出一千騎兵,從兩側馳擊中陣,吸引分散中陣兵力,讓呂布得以解圍。
也因此,呂布殺至使君身前,他的父親李乾和使君也因此而死。
其實後麵這些情況李整並未目睹,當時他正在與敵軍步卒廝殺。
這些情況是他從其他兵士口中得知。
後來王朗將軍救走使君,撤兵退迴城內,李整要跟著撤迴城時,見城門已閉,他便帶著數百兵士沿泗水河向東而走,準備來迎接劉將軍。
當時李整身上多處負傷,走出十幾裏後,得知不少兵士逃散,他便停止不前,派出所隨兵士去召集其他逃散之卒。
幾日後,他召集到兩千餘人,聽聞劉將軍領兵至此,便帶著兵士前來迎接匯合。
“將軍,呂布之騎甚勇,須有應對之策方可易勝,不過好在昌邑之戰,他的那些並州騎折損近半,其威已大不如前。”
李整說完自己的遭遇後補充了一句。
“據報,呂布與陳宮如今有近兩萬兵馬,咱們有兵三萬,數量上咱們占優。呂布雖是將悍兵勇,咱們將士悍勇亦是不輸於他。諸位說說,如何才能製其騎兵,將其擊敗?”
劉達目光向軍帳中眾將巡視問道。
現在劉達軍中有一千多騎兵,與叛軍騎兵數量相當。
按理說應是以騎對騎,但呂布等人都是並州健兒,有他們領頭,叛軍騎兵之勢看起來要勝於己軍。
以騎對騎勝算似乎不太大。
以步對騎那就更難了。
這是野戰,又是平原之地,除非是山地戰,否則騎兵對步兵,那幾乎是碾壓級別的屠殺。
沉寂片刻,眾人無聲。
打破沉寂的是魯肅,他低頭沉思之後,並不直接迴答,而是抬頭輕聲對劉達問道:“將軍知袁紹與公孫瓚界橋之戰否?”
劉達略一思索,記起三國誌中的記載,大叫道:“妙啊,此法當可克製呂布之騎。”
其他人大多並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他們隻知道袁紹在界橋勝了公孫瓚,但是如何勝卻並不詳知。
魯肅因為經常帶著鄉間少年講兵習武,比較關注武陣之事,多方探究之下,對於袁紹為什麽勝有一定了解。
“將軍,何意?”
吳白傻笑著問道,他隻是一名戰將,隻知道勇往直衝,謀略不是他的強項,但對於取勝之道還是很感興趣。
其他人則是用充滿了期待的眼神看著劉達,希望他講解一下到底是怎麽迴事。
“子敬,你來說吧。”
劉達向魯肅說道,既然是他提出來的,這個顯擺見識的機會就交給他了。
魯肅頷首道:“初平二年年末的時候,公孫瓚在勃海大敗黃巾,威震冀州,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公孫瓚因此得意,私自署置冀州、青州和兗州三州刺史,還有冀州的許多縣令長。”
“冀州牧袁紹肯定不樂意,初平三年正月,率兵來與公孫瓚交戰。公孫瓚當時有步兵二萬,騎兵一萬,他以步兵為方陣,騎兵為兩翼,各五千騎,白馬義從為中堅。”
“袁紹見敵勢甚盛,便令其將麹義領八百兵為先登,暗藏千張強弩於盾後,公孫瓚見其兵少,縱騎來攻,奔近數十步後,伏於盾後之士一時俱起,舉弩射之,弩箭如雨,所射皆中,所中必倒,公孫瓚因此而敗。”
吳白聽完說道:“那就是說,咱們也可以以強弩擊呂布之騎了。”
有了這個對策,劉達心中頗喜,臉上卻不能表露,劉岱剛死,他現在正在守孝服喪中。隻因為身在軍營,又麵臨大敵,不能按常理服孝,但此時臉上還是不宜顯露喜色的。
“公孫瓚萬騎尚且因此而敗,何況呂布僅有千餘騎,咱們就用此法對付他的騎兵。若是野戰,呂布必恃其騎勇,以騎直衝。我們可令千名長矛兵持盾先登為陣,另以千名強弩兵隱伏於盾後,待敵騎攻至數十步外,伏兵俱起,千弩齊發,擊潰敵騎後,我們的騎兵再從兩翼出擊,不信他呂布不敗。”
劉達此刻已經是信心十足,話也說得有底氣了。
“將軍,李整願為先登,誓斬呂布之首,為使君與吾父報仇。”
李整起身向劉達拱手請求道。
先登,就像是劍尖,是整個陣形中向前突出的部分,是最先與敵接戰之陣,非勇者不可為。
“你身上的傷……”
“僅是輕傷,並無大礙,若是不信,將軍請看。”
李整不等劉達說完便搶言,自己說完當即退後幾步,展開雙手揮舞了幾拳,又淩空踢了幾腿,表示自己身上的傷並不影響自己的戰鬥力。
劉達知道李整之勇,現在的先登將主要是勇不懼死,指揮弩兵射擊,李整也正好勝任:“好,便以你為先登將。昌邑兵敗後,你收聚了兩千餘兵,如今都在營外嗎?”
“有兩千一百多人,正在營外候命。”
“李典。”
劉達看向李典。
李典急忙起身拱手應道:“在。”
“營外這兩千餘人暫由你統領,多準備些旌旗戰鼓,待我大軍與叛軍交戰之時,你再從旁揮旗擂鼓而出,不需與敵接戰,隻需要嚇一嚇他們就好,讓他們以為咱們有大批援兵來到。”
劉達又想要玩心理戰。
營外這兩千多兵,因為在昌邑敗了一陣,領教過呂布的厲害,多少會對叛軍有些畏懼心理。
如果讓他們再上戰陣,隻怕到時候會因為畏懼而慌逃,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不如用他們來扮一波援軍。
“諾。”李典應道。
劉達親自帶領眾將到各營中去挑選強弩兵。
軍中有弩兵三千餘人,弓兵有五千多人。
弩兵又分為強弩兵和小弩兵。
強弩即是以腰足共同張弦之弩,也稱為腰開弩,射程較遠,可射百步以外之敵。
小弩即是以雙手便可張弦之弩,也稱為手張弩,射程相比來說要近些。
弩射程比弓要遠,也要準,但是射擊頻率卻比弓低得多。
而且弩的製作比較複雜,成本也比弓高很多。
三千餘弩兵中有一千多是強弩兵。
因為是先登,突顯於前,首先麵對敵兵來攻,因此不但要選力壯能張弩的,還要選膽壯不懼死的。
選好一千名強弩兵後,劉達讓他們好生歇息,養精蓄銳,等與叛軍作戰時再大展身手。
在方與縣歇息三日之後,劉達準備起兵向昌邑時,接到斥候迴報,說是呂布率領叛軍正向方與而來。
原來,呂布和陳宮在昌邑城外等著劉達,然而卻得到劉達大軍屯停於方與縣,不向昌邑急行的消息。
這讓呂布頗為不解:“劉達從徐州急迴,為何到了方與卻又不急了?”
陳宮聰明,猜到了劉達的意圖:“將軍,劉達定是知道咱們攻昌邑不下,又以逸待勞在此等著他,因此並不急於行軍。連日急速行軍,他知道自己士卒皆疲,這是想要讓他的士卒歇息,然後再來與我們一戰啊。”
“如此說來,他還是怕了我們,反正遲早皆有一戰,他屯兵不走,那我們就領兵向前,去方與縣與他一戰。”
“將軍,如今劉達兵力多於我們,若其蓄銳而至,我們隻怕並無必勝之機。張遼和高順領兵往攻東平不能下,不如把他們調來此處,合兵而攻,如此我們勝算可就大多了。”
呂布讚同道:“當初讓他們領兵去攻東平,以為頃刻能下,沒想到他們竟然無能為力,也罷,留他們在東平確實無用,那就把他們召來此處吧。”
不過,呂布雖然派人去把東平的張遼和高順召來,另一麵卻是決定起兵向方與而去,迎擊劉達。
周尋說道。
這一次出征徐州,他立功不多,功勞都讓於禁和太史慈奪去了。
“周將軍說的不錯,”魯肅一身白衣,他因入城與陶謙議退兵條件有功,已被劉達任為軍司馬,“呂布攻昌邑損兵不少,而我大軍即將歸至,按理說其應退走,如今其未退走,必是欲逆來與我野戰。據肅所知,呂布勇猛善於野戰,其並州之騎皆猛如虎豹,將軍不可不備。”
劉達肩上所披戰袍已由紅袍改為白袍,撫掌微歎道:“我何嚐不知道呂布之勇,其屬下成廉魏越等輩皆為猛將,隻是我們迴救昌邑,與其野戰恐是不可避免,諸位可有勝敵之策?”
“昌邑城中得百姓齊心協守,已不須急救,東平的壽張無鹽二城如今也是穩固無憂。將軍,呂布陳宮想要以逸擊勞,既然昌邑和東平已不須急救,咱們便可暫歇緩行,如此一來,急的便不是咱們,而是呂布和陳宮了。”
魯肅說罷,太史慈緊接說道:“子敬言之有理,將軍,咱們急行數日,士卒確實辛勞疲憊,不如且在此處暫歇幾日。呂布久待而我不至,其必心急而來逆戰,到那時便是咱們以逸擊勞,以緩待急了。”
於禁周尋和吳白李典等人也都表示讚同。
劉達仔細想想,覺得他們說的也對。
呂布和陳宮現在攻昌邑不下,損兵不少,他們一定急著要擊敗自己。
自己之前急著迴來,是要救昌邑,可是現在劉岱已經戰死,昌邑暫時無憂,自己也就不需要再著急了。
而且,呂布確實夠勇,硬拚自己不一定能勝,得要以智取勝才行。
“既然如此,我們就在此暫歇三日,派出多路探馬,注意叛軍動態。陳宮頗有詭謀,我們雖為歇息,但各營亦須兵器甲胄隨身,隨時準備應敵。”
劉達並不是真的怕呂布和陳宮會率兵來突襲,主要是怕自己軍中士卒會有懈怠心理,沉迷於安逸。
他記得前世看過一部叫團長的戰爭劇,裏麵有關於安逸的一段劇情讓他記憶猶深。
人一旦沉迷安逸就會失去鬥誌,現在大戰在即,讓他們心裏時刻保持著應戰的心理準備也好。
“諾。”
軍帳中諸將拱手齊應。
“將軍,李整前來求見?”
營門卒進帳稟報。
“誰?李整?”
劉達以為自己聽錯了,複問了一遍。
“稟將軍,正是校尉李整。”
“快請。”
劉達說完,營門卒剛剛轉身,他倒先向帳外急步走去了,帳中諸將忙跟在身後。
程昱之前派人來報,隻說了劉岱和李乾戰死,關於李整卻是毫無音訊。
劉達以為李整也戰死了,現在聽到他出現,不免大為驚喜。
而且據程昱派人所報,李乾是為救劉岱而死,死得非常壯烈,這也讓劉達對李整心存感恩之情。
雖然自己的父親劉岱最後沒救到,但李乾這份忠勇死難之情,他不得不報。
同時,這件事情,他也準備要在軍中大為宣揚,讓自己軍中多一些像李乾一樣的人。
所以,李乾死了,其子李整他是要重重有賞的,就是李乾的從子李典,隻怕也要跟著沾光不少。
“將軍,將軍,使君他……”
李整見到劉達,急忙迎上,跪在他身前哭道:“將軍,李整無用,未能保護使君,請將軍治罪。”
劉達聞言大為感動。
其父為救劉岱而死,李整現在卻因為劉岱之死而自責,可見這父子二人對劉岱可謂是忠心極致,劉公山,你死得不冤了!
“快快起來,此非你之罪,罪在呂布與陳宮……你受傷了?”
劉達扶起李整時,不小心碰到李整手臂上的傷口。
雖然李整忍著痛不說,劉達還是從他痛苦的神情中看出來了。
“無礙,輕傷而已。”
“快跟我說說,當日情況到底如何?”
劉達很想聽聽李整這位參戰的當事人親口說說,當日戰況到底是怎麽樣。
“將軍,外麵風寒,到帳內說吧。”
太史慈這時候提醒了一句。
“對,對,來,咱們到帳裏坐下說。”
劉達拉著李整,迎入軍帳,諸將皆坐,聽李整述說當日戰況。
李整從呂布以五千兵到城下挑戰說起,然後劉岱不聽勸阻堅持出戰,戰時呂布率領數百騎直衝前陣,呂布更是單騎急奔,突入陣中無人能擋。
聽到此處,不僅是劉達,其餘諸將亦是心中暗歎呂布之勇。
然後呂布發現劉岱所在位置,率領數百驍騎一路衝殺穿過前陣,直奔中陣。
其數百騎之後又有一千步卒衝至,與前陣混戰,同時呂布又憑著勇力突入中陣,直接殺至使君身前不遠處。
本來中陣有五千兵,呂布突入中陣後,其所率驍騎已僅剩三四百騎,使君下令圍擊呂布。
曾經一度圍擊甚急,眼看呂布不能抵擋,此時敵軍派出一千騎兵,從兩側馳擊中陣,吸引分散中陣兵力,讓呂布得以解圍。
也因此,呂布殺至使君身前,他的父親李乾和使君也因此而死。
其實後麵這些情況李整並未目睹,當時他正在與敵軍步卒廝殺。
這些情況是他從其他兵士口中得知。
後來王朗將軍救走使君,撤兵退迴城內,李整要跟著撤迴城時,見城門已閉,他便帶著數百兵士沿泗水河向東而走,準備來迎接劉將軍。
當時李整身上多處負傷,走出十幾裏後,得知不少兵士逃散,他便停止不前,派出所隨兵士去召集其他逃散之卒。
幾日後,他召集到兩千餘人,聽聞劉將軍領兵至此,便帶著兵士前來迎接匯合。
“將軍,呂布之騎甚勇,須有應對之策方可易勝,不過好在昌邑之戰,他的那些並州騎折損近半,其威已大不如前。”
李整說完自己的遭遇後補充了一句。
“據報,呂布與陳宮如今有近兩萬兵馬,咱們有兵三萬,數量上咱們占優。呂布雖是將悍兵勇,咱們將士悍勇亦是不輸於他。諸位說說,如何才能製其騎兵,將其擊敗?”
劉達目光向軍帳中眾將巡視問道。
現在劉達軍中有一千多騎兵,與叛軍騎兵數量相當。
按理說應是以騎對騎,但呂布等人都是並州健兒,有他們領頭,叛軍騎兵之勢看起來要勝於己軍。
以騎對騎勝算似乎不太大。
以步對騎那就更難了。
這是野戰,又是平原之地,除非是山地戰,否則騎兵對步兵,那幾乎是碾壓級別的屠殺。
沉寂片刻,眾人無聲。
打破沉寂的是魯肅,他低頭沉思之後,並不直接迴答,而是抬頭輕聲對劉達問道:“將軍知袁紹與公孫瓚界橋之戰否?”
劉達略一思索,記起三國誌中的記載,大叫道:“妙啊,此法當可克製呂布之騎。”
其他人大多並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他們隻知道袁紹在界橋勝了公孫瓚,但是如何勝卻並不詳知。
魯肅因為經常帶著鄉間少年講兵習武,比較關注武陣之事,多方探究之下,對於袁紹為什麽勝有一定了解。
“將軍,何意?”
吳白傻笑著問道,他隻是一名戰將,隻知道勇往直衝,謀略不是他的強項,但對於取勝之道還是很感興趣。
其他人則是用充滿了期待的眼神看著劉達,希望他講解一下到底是怎麽迴事。
“子敬,你來說吧。”
劉達向魯肅說道,既然是他提出來的,這個顯擺見識的機會就交給他了。
魯肅頷首道:“初平二年年末的時候,公孫瓚在勃海大敗黃巾,威震冀州,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公孫瓚因此得意,私自署置冀州、青州和兗州三州刺史,還有冀州的許多縣令長。”
“冀州牧袁紹肯定不樂意,初平三年正月,率兵來與公孫瓚交戰。公孫瓚當時有步兵二萬,騎兵一萬,他以步兵為方陣,騎兵為兩翼,各五千騎,白馬義從為中堅。”
“袁紹見敵勢甚盛,便令其將麹義領八百兵為先登,暗藏千張強弩於盾後,公孫瓚見其兵少,縱騎來攻,奔近數十步後,伏於盾後之士一時俱起,舉弩射之,弩箭如雨,所射皆中,所中必倒,公孫瓚因此而敗。”
吳白聽完說道:“那就是說,咱們也可以以強弩擊呂布之騎了。”
有了這個對策,劉達心中頗喜,臉上卻不能表露,劉岱剛死,他現在正在守孝服喪中。隻因為身在軍營,又麵臨大敵,不能按常理服孝,但此時臉上還是不宜顯露喜色的。
“公孫瓚萬騎尚且因此而敗,何況呂布僅有千餘騎,咱們就用此法對付他的騎兵。若是野戰,呂布必恃其騎勇,以騎直衝。我們可令千名長矛兵持盾先登為陣,另以千名強弩兵隱伏於盾後,待敵騎攻至數十步外,伏兵俱起,千弩齊發,擊潰敵騎後,我們的騎兵再從兩翼出擊,不信他呂布不敗。”
劉達此刻已經是信心十足,話也說得有底氣了。
“將軍,李整願為先登,誓斬呂布之首,為使君與吾父報仇。”
李整起身向劉達拱手請求道。
先登,就像是劍尖,是整個陣形中向前突出的部分,是最先與敵接戰之陣,非勇者不可為。
“你身上的傷……”
“僅是輕傷,並無大礙,若是不信,將軍請看。”
李整不等劉達說完便搶言,自己說完當即退後幾步,展開雙手揮舞了幾拳,又淩空踢了幾腿,表示自己身上的傷並不影響自己的戰鬥力。
劉達知道李整之勇,現在的先登將主要是勇不懼死,指揮弩兵射擊,李整也正好勝任:“好,便以你為先登將。昌邑兵敗後,你收聚了兩千餘兵,如今都在營外嗎?”
“有兩千一百多人,正在營外候命。”
“李典。”
劉達看向李典。
李典急忙起身拱手應道:“在。”
“營外這兩千餘人暫由你統領,多準備些旌旗戰鼓,待我大軍與叛軍交戰之時,你再從旁揮旗擂鼓而出,不需與敵接戰,隻需要嚇一嚇他們就好,讓他們以為咱們有大批援兵來到。”
劉達又想要玩心理戰。
營外這兩千多兵,因為在昌邑敗了一陣,領教過呂布的厲害,多少會對叛軍有些畏懼心理。
如果讓他們再上戰陣,隻怕到時候會因為畏懼而慌逃,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不如用他們來扮一波援軍。
“諾。”李典應道。
劉達親自帶領眾將到各營中去挑選強弩兵。
軍中有弩兵三千餘人,弓兵有五千多人。
弩兵又分為強弩兵和小弩兵。
強弩即是以腰足共同張弦之弩,也稱為腰開弩,射程較遠,可射百步以外之敵。
小弩即是以雙手便可張弦之弩,也稱為手張弩,射程相比來說要近些。
弩射程比弓要遠,也要準,但是射擊頻率卻比弓低得多。
而且弩的製作比較複雜,成本也比弓高很多。
三千餘弩兵中有一千多是強弩兵。
因為是先登,突顯於前,首先麵對敵兵來攻,因此不但要選力壯能張弩的,還要選膽壯不懼死的。
選好一千名強弩兵後,劉達讓他們好生歇息,養精蓄銳,等與叛軍作戰時再大展身手。
在方與縣歇息三日之後,劉達準備起兵向昌邑時,接到斥候迴報,說是呂布率領叛軍正向方與而來。
原來,呂布和陳宮在昌邑城外等著劉達,然而卻得到劉達大軍屯停於方與縣,不向昌邑急行的消息。
這讓呂布頗為不解:“劉達從徐州急迴,為何到了方與卻又不急了?”
陳宮聰明,猜到了劉達的意圖:“將軍,劉達定是知道咱們攻昌邑不下,又以逸待勞在此等著他,因此並不急於行軍。連日急速行軍,他知道自己士卒皆疲,這是想要讓他的士卒歇息,然後再來與我們一戰啊。”
“如此說來,他還是怕了我們,反正遲早皆有一戰,他屯兵不走,那我們就領兵向前,去方與縣與他一戰。”
“將軍,如今劉達兵力多於我們,若其蓄銳而至,我們隻怕並無必勝之機。張遼和高順領兵往攻東平不能下,不如把他們調來此處,合兵而攻,如此我們勝算可就大多了。”
呂布讚同道:“當初讓他們領兵去攻東平,以為頃刻能下,沒想到他們竟然無能為力,也罷,留他們在東平確實無用,那就把他們召來此處吧。”
不過,呂布雖然派人去把東平的張遼和高順召來,另一麵卻是決定起兵向方與而去,迎擊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