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的日子是清苦的,也是枯燥乏味的,葉玄的一日兩餐由利無極來迴取,又或者是城內府中的府衛送來。
若嚴格依照禮製,從現在到明年四月十七的“小祥”之前,葉玄都隻能食用一些粗糧,一周年祭後,才能食用蔬菜瓜果,兩年“大祥”之後,才可用醬醋調味。
不過,葉母因為擔心葉玄的身體,勸誡他別那麽死守禮法,在百日之後,就不必再食粗糧了。
因為擔心母親的身體,葉玄隻好答應下來,因為他若一直死守禮製,母親也一定會陪著他吃一年的粗糧。
況且,自漢末以來,君臣更迭,禮法崩壞,又因為天下喪亂,夭壽者多,若嚴格按照周禮來守孝,估計有些人一輩子裏有半輩子都在為親人服喪守孝中度過了,所有很多人不按禮法守孝,食肉、聽曲大有人在。
遠的不說,就說前朝魏時的阮籍,和本朝初的安豐縣侯王戎,居喪時就曾在客人麵前食肉飲酒,阮籍甚至還醉酒高歌,可卻依舊不影響他那風流名士的稱號,最多被世人冠上一個“狂”字而已。
葉玄少年揚名,又隨大軍北伐,征戰四方,比之他們,似乎更有資格可以蔑視這些世俗道德。
即便他現在脫下孝衣,披甲戴胄,跨上戰馬,拔出佩劍,重迴江北前線,想必世人也絕不會說他半個不是,反而會誇讚有加,但他卻沒有這麽做,因為他知道,荊州城內有一個人,現在無比需要他的陪伴。
關於林瀟雲的事情,葉玄一直沒有告訴虛子憐,也嚴令利無極,不準在母親麵前提江北的事。
自從在濟陽知道了葉淩的死訊後,他的腦海就一片混沌,根本無暇顧及這些,所以,至今他所知道的,也隻是虞青的那一句話——林瀟雲被越王送到建康救治,至今生死不明。
他不開口提這件事,一來,是仍願意相信林瀟雲可以平安無事的度過這次劫難,二來,也是知道,虛子憐如今絕對再承受不住任何打擊了。
能瞞多久瞞多久吧,這樣隱瞞下去,或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守墓期間,葉玄的作息依然同往常一致,早上起來,和利無極對練一套劍法,在利無極迴城取餐時,他就一個人看一會兵法和史籍,又或是推演一番如今前線的局勢,再不濟,雨天陰暗的時候,安安靜靜的看著雨幕,放空一下自己,也比無所事事的枯坐要強。
對於時下文人士子間廣為流傳的老莊玄學和思辨駁論,他並不感興趣,於他而言,沒有多少用處,葉淩從小教他的,都是極為實用的兵法和博弈策論。
至於詩詞歌賦、曲藝繪畫,他雖然從小受到母親的熏陶,但也都是略懂而已,隻會欣賞,不堪大作,當然,音律除外。
隻是,音律這一塊,葉玄是不會再碰的,而心裏的那道檻,如今也更加邁不過去了。
下午和晚上,葉玄一般都會抄寫《孝經》和《老子五千文》,偶爾也會去父親的陵墓邊走走,給那些剛栽植下去的鬆樹澆一澆水,鬆一鬆土。
葉母先前每隔幾日,都會和虛子憐一起過來看看,後來,因為母親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坐車勞頓,葉玄便讓她們就在城內,他偶爾進城去看望她們。
本來服喪守孝也不是固守在草棚裏寸步不離,隻是不能出遠門在其他地方過夜而已。
葉玄令利無極打聽了幾次後,才知道,原來荊州城內藏書最為齊全的地方,並不是官府的書閣或某個本地世家藏書房,而是城西裕黃山上的豐陽台道院。
不過,從九郭山到裕黃山,即便是駕車,一個來迴也要一天的時間,這樣,他就沒有時間進城陪著母親了,於是,他隻好讓府裏的府衛,每隔幾日便去豐陽台道院借幾本史籍帶迴家中。
這樣,他每次入城陪母親幾個時辰後,就正好可以帶迴草棚,等到下次進城的時候再帶迴去,令府衛歸還,這樣就方便省事了不少。
如今的梁郡公府,雖然仍舊是當初安書武安排的那一方不大的宅子,院門上甚至連塊牌匾也沒有,但在荊州城內,卻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不少往來經過院門前的城內官吏,都會在此專程停下車架,下來躬身施禮後,再繼續前行。
因此,當府裏的府衛去到豐陽台道院,報上名號,自然能借到各式各樣的古書和史籍。
春去夏至,日子一天天炎熱起來,葉玄的生活卻隻是這樣的重複,豐陽台道院的史書典籍這一塊,幾乎全部被他借閱了一遍。
而讓葉玄覺得振奮的是,五月中旬的時候,他果真在一卷陳舊發黃的竹簡上,看到了關於六劍的記載。
雖然那一段隻有寥寥幾句話,甚至連六劍的名字都沒有記錄,但從那語焉不詳的描述中,他還是能確定,這記載的絕對是一場六劍之仕的生死相搏,而且,是赤煉劍與紫泰劍!
他自然知道,六劍之仕間的恩恩怨怨,絕對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數百年前的赤煉之仕與紫泰之仕,互為仇敵,但今世的二人,卻是戰場上的生死之交,這都沒什麽可驚訝的,令他感到疑惑的是,這卷竹簡,是和《山海經》這一類的神話典籍一塊被借來的。
也就是說,手裏這卷記載有六劍的《中山河澤誌》,是被世人歸於神話異事這一類的,連野史都算不上。
想通了這一點,葉玄不禁豁然開朗,他開始令利無極收集一些記錄有奇聞怪談的書籍,或許,從這些奇談怪論中,再結合從瑰南允那得知的事情,真能找出一些六劍的蛛絲馬跡。
隻不過,事與人違,經過一個多月的查閱,他翻遍兩百餘冊各種雜談,也再沒發現有什麽新的線索,便隻好結束了這一枯燥無味的工作。
六月初的時候,葉坤從前線寄迴來了一封信,裏麵多是一些噓寒問暖和開導的話語,隻是在最後才簡單的提了一些前線並未有多少變化的形勢。
看著字裏行間葉坤那副長輩般的口吻,葉玄隻覺得心中一陣暖意,他知道這個大他幾個月的堂兄,是個粗枝大葉的性子,也能猜到這些宛如人生格言般的話語,一定是他在無數個夜晚擠破了腦袋,才辛辛苦苦想出來的吧。
若嚴格依照禮製,從現在到明年四月十七的“小祥”之前,葉玄都隻能食用一些粗糧,一周年祭後,才能食用蔬菜瓜果,兩年“大祥”之後,才可用醬醋調味。
不過,葉母因為擔心葉玄的身體,勸誡他別那麽死守禮法,在百日之後,就不必再食粗糧了。
因為擔心母親的身體,葉玄隻好答應下來,因為他若一直死守禮製,母親也一定會陪著他吃一年的粗糧。
況且,自漢末以來,君臣更迭,禮法崩壞,又因為天下喪亂,夭壽者多,若嚴格按照周禮來守孝,估計有些人一輩子裏有半輩子都在為親人服喪守孝中度過了,所有很多人不按禮法守孝,食肉、聽曲大有人在。
遠的不說,就說前朝魏時的阮籍,和本朝初的安豐縣侯王戎,居喪時就曾在客人麵前食肉飲酒,阮籍甚至還醉酒高歌,可卻依舊不影響他那風流名士的稱號,最多被世人冠上一個“狂”字而已。
葉玄少年揚名,又隨大軍北伐,征戰四方,比之他們,似乎更有資格可以蔑視這些世俗道德。
即便他現在脫下孝衣,披甲戴胄,跨上戰馬,拔出佩劍,重迴江北前線,想必世人也絕不會說他半個不是,反而會誇讚有加,但他卻沒有這麽做,因為他知道,荊州城內有一個人,現在無比需要他的陪伴。
關於林瀟雲的事情,葉玄一直沒有告訴虛子憐,也嚴令利無極,不準在母親麵前提江北的事。
自從在濟陽知道了葉淩的死訊後,他的腦海就一片混沌,根本無暇顧及這些,所以,至今他所知道的,也隻是虞青的那一句話——林瀟雲被越王送到建康救治,至今生死不明。
他不開口提這件事,一來,是仍願意相信林瀟雲可以平安無事的度過這次劫難,二來,也是知道,虛子憐如今絕對再承受不住任何打擊了。
能瞞多久瞞多久吧,這樣隱瞞下去,或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守墓期間,葉玄的作息依然同往常一致,早上起來,和利無極對練一套劍法,在利無極迴城取餐時,他就一個人看一會兵法和史籍,又或是推演一番如今前線的局勢,再不濟,雨天陰暗的時候,安安靜靜的看著雨幕,放空一下自己,也比無所事事的枯坐要強。
對於時下文人士子間廣為流傳的老莊玄學和思辨駁論,他並不感興趣,於他而言,沒有多少用處,葉淩從小教他的,都是極為實用的兵法和博弈策論。
至於詩詞歌賦、曲藝繪畫,他雖然從小受到母親的熏陶,但也都是略懂而已,隻會欣賞,不堪大作,當然,音律除外。
隻是,音律這一塊,葉玄是不會再碰的,而心裏的那道檻,如今也更加邁不過去了。
下午和晚上,葉玄一般都會抄寫《孝經》和《老子五千文》,偶爾也會去父親的陵墓邊走走,給那些剛栽植下去的鬆樹澆一澆水,鬆一鬆土。
葉母先前每隔幾日,都會和虛子憐一起過來看看,後來,因為母親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坐車勞頓,葉玄便讓她們就在城內,他偶爾進城去看望她們。
本來服喪守孝也不是固守在草棚裏寸步不離,隻是不能出遠門在其他地方過夜而已。
葉玄令利無極打聽了幾次後,才知道,原來荊州城內藏書最為齊全的地方,並不是官府的書閣或某個本地世家藏書房,而是城西裕黃山上的豐陽台道院。
不過,從九郭山到裕黃山,即便是駕車,一個來迴也要一天的時間,這樣,他就沒有時間進城陪著母親了,於是,他隻好讓府裏的府衛,每隔幾日便去豐陽台道院借幾本史籍帶迴家中。
這樣,他每次入城陪母親幾個時辰後,就正好可以帶迴草棚,等到下次進城的時候再帶迴去,令府衛歸還,這樣就方便省事了不少。
如今的梁郡公府,雖然仍舊是當初安書武安排的那一方不大的宅子,院門上甚至連塊牌匾也沒有,但在荊州城內,卻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不少往來經過院門前的城內官吏,都會在此專程停下車架,下來躬身施禮後,再繼續前行。
因此,當府裏的府衛去到豐陽台道院,報上名號,自然能借到各式各樣的古書和史籍。
春去夏至,日子一天天炎熱起來,葉玄的生活卻隻是這樣的重複,豐陽台道院的史書典籍這一塊,幾乎全部被他借閱了一遍。
而讓葉玄覺得振奮的是,五月中旬的時候,他果真在一卷陳舊發黃的竹簡上,看到了關於六劍的記載。
雖然那一段隻有寥寥幾句話,甚至連六劍的名字都沒有記錄,但從那語焉不詳的描述中,他還是能確定,這記載的絕對是一場六劍之仕的生死相搏,而且,是赤煉劍與紫泰劍!
他自然知道,六劍之仕間的恩恩怨怨,絕對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數百年前的赤煉之仕與紫泰之仕,互為仇敵,但今世的二人,卻是戰場上的生死之交,這都沒什麽可驚訝的,令他感到疑惑的是,這卷竹簡,是和《山海經》這一類的神話典籍一塊被借來的。
也就是說,手裏這卷記載有六劍的《中山河澤誌》,是被世人歸於神話異事這一類的,連野史都算不上。
想通了這一點,葉玄不禁豁然開朗,他開始令利無極收集一些記錄有奇聞怪談的書籍,或許,從這些奇談怪論中,再結合從瑰南允那得知的事情,真能找出一些六劍的蛛絲馬跡。
隻不過,事與人違,經過一個多月的查閱,他翻遍兩百餘冊各種雜談,也再沒發現有什麽新的線索,便隻好結束了這一枯燥無味的工作。
六月初的時候,葉坤從前線寄迴來了一封信,裏麵多是一些噓寒問暖和開導的話語,隻是在最後才簡單的提了一些前線並未有多少變化的形勢。
看著字裏行間葉坤那副長輩般的口吻,葉玄隻覺得心中一陣暖意,他知道這個大他幾個月的堂兄,是個粗枝大葉的性子,也能猜到這些宛如人生格言般的話語,一定是他在無數個夜晚擠破了腦袋,才辛辛苦苦想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