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大顛早早洗漱完畢,便拜別那懶雲和尚,一路向東入城而去。
大顛一走,佛堂後早轉出一尼二僧,當先這女僧一雙美目慈悲、麵現憐憫,正是那東密妙善上師,二僧頭頂疥癩,可不正是那玄奘悟空所化,隻不過在這懶雲閑僧麵前不欲展示真顏。
懶雲一見他三人出現,連忙上前道:“適才那位大顛法師,佛學高深,心境平淡。三位大德何以不與他麵見。”
玄奘和悟空雖是真佛,但那妙善上師乃是觀世音菩薩一滴心血所化,所以對她甚是恭敬,轉眼向妙善看去。
妙善微微一笑,對那懶雲說道:“因緣未到耳!你且隻作不知罷了。”
懶雲一介小僧,自然省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當下唯唯諾諾。妙善方又拿出一些米糧給他,隨後也與玄奘和悟空一同東去。
一路走來,妙善見那玄奘總是對自己有些敬疏,當下笑道:“旃檀功德佛乃是三界知名大佛,我不過一介尊者,何敢當佛祖如此謙遜。”
玄奘因道:“上師雖化身凡人,實乃菩薩真血,玄奘往日多蒙菩薩照拂,禮敬些也是應該的。”
如是再三,妙善便也不再介意,依舊當先而去。
那邊卻笑翻了悟空,這猴子本身有些野性,成佛後專意做自己的佛祖,對這些事情自然是不懂的,他卻不知,旃檀功德佛乃是新近成佛,在佛門中根基不深,不如此卻是無法立足。
三人這般各自心事,不一會兒便即進城,走近那*高壇之前,隻見無數佛徒信眾,正虔誠地仰望上首一名袈裟光鮮的胖大和尚講經。
這和尚原來乃是空淨的徒弟圓通,乃是東長安最大佛寺弘福寺的主持,自從明孝帝興佛以來,代替空淨執掌大漢國一應佛事,他平日講的雖然是大乘佛法,卻不以清淨為本,盡以莊嚴外相為榮。此番上台開講,對經文中微妙之意更是沒有半分講解,專說些延年獲福,施財福報的昏話。而聽者信眾便以為施財焚誦便就是修佛,混不以平日行止上體察佛門真意。
妙善玄奘三人在下見了,心中明了這是那惠岸有意為之,自然竊笑不已。卻不料那邊早怒了觀摩良久的大顛,大顛混在人群中聽了半天,隻覺得自己的耳朵都被汙染了,當下重重“哼”了一聲,便即憤憤走出人群。
三人見大顛走出,便商量片刻,由悟空變作個蠅蟲,附在那大顛身上,且看他何為。卻見那大顛走到僻靜處,尋了個代人寫書信的攤子,借了秀才筆墨紙張,當下洋洋灑灑寫了百言表章,竟直直走到那皇宮大內門前,請黃門官送呈禦覽。
悟空見了,自然又跟在那黃門官身後,一直飛入大內。
如今這明孝皇帝劉磊既然大興佛門,自然是來者不拒,當下聽說有僧人奏章,便急命取來。悟空落在窗欞上,就著天光一看,隻見那上麵寫的是:
“南瞻部洲大唐國潮州府淨因庵遊方僧人大顛,謹奉表奏請皇帝陛下以正佛法:竊聞佛門以清淨為本,度世為宗旨,無為而愛眾。當年大唐太宗皇帝求得三藏經文,傳遍四大部洲,即此意也。然千百年以降,唐明宋三國僧人貪愚者多,不識我佛清淨之心,惟以莊嚴外相為尊榮﹔佛門信眾,又不知我佛度世之理,惟認施財焚誦為正信﹔彼等登壇說法之人,不達經文微妙之旨,惟以延年獲福為引誘。流行既久,以訛傳訛,幾令我佛為貪財好佞之魁首,唐宋明三國以此漸落下乘。
今貧僧遊曆大漢,仰見陛下,一心禮佛,萬念慈悲。可惜庸僧不能體察聖意,遍啟天下,致令清淨法門變成喧鬧之戲法,甚非正道。我聞陛下降旨令天下講經,此乃闡揚佛教盛心,大善也,但若庸僧講解不明妙義,則三藏大乘真經又演作小乘之法矣!諒我佛造經,與傳經中國之意,當非如此。還望收迴成命,使我佛正教與陛下聖道同耀中天,則天下幸甚!倘若必須講明*,亦須訪求智慧高僧,若仍為庸俗之徒,恐蹈唐宋明三國之故事,使佛門真意蕩然無存也!”
這一番話寫的頗有些文采斐然、條分縷析,悟空雖然並非文華之人,但早年跟隨那南無須菩提佛修行,自然一看便知,原來是這大顛僧上表求請劉磊廢除庸僧講經,使真正的智慧高僧宣揚佛門經義。
見此大顛竟然有如此見識,悟空也心下讚歎,知道這是取解之人的本事,當下迴過身來去見妙善與玄奘,說了個分明。
妙善聽了這話,長歎一聲:“看來這大顛竟是與那道門毫無瓜葛,一心為我佛門著想,難道是我們想錯他了?”
玄奘也道:“昨日如來佛祖明示,那道門乃是喚作無錫真人的在行此事,雖然與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無涉,但畢竟是默許了的,我本以為大顛此來既然多有道家行止,難免會去尋那無錫,想不到他卻仍是記得自己的出山目的。”
“既如此,我們便仍按前計而行罷!”妙善道,“大顛此人已是古怪,聖人都無法預料的,也隻好多加看照了。”
三人商議既定,便仍舊迴了半偈庵隱下。
卻說那明孝皇帝劉磊見了大顛的表章,心下大怒:“我欲隆興佛法,才廣建寺廟,令天下講經,這個什麽破和尚,竟然敢辱罵此舉有辱佛門,真是氣煞我也。”遂命人將那弘福寺圓通尋了來,命他細細訪查這大顛的行止。
圓通乃是局中之人,自然依足了佛門設下的劇本,先是派人以名利誘之,又派人恐嚇一番,以死威脅,那大顛終是不以為意。
在圓通做事之時,劉磊自然也派人一一跟蹤,得知那大顛的反應,心中也逐漸轉圜過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果然是真正的佛門弟子。”便那大顛的奏章或許真有些道理,自己卻是不想再步那唐宋明三國的後塵,落入下乘。因此便想要批準大顛的奏章。
此時,那圓通自然又是一陣讒言,說什麽皇帝金口玉言,前番命天下講經,現在又命撤講,則天下人對皇帝的信任便大打折扣,不若依然命講經,但許大顛每寺去聽講,若有不妥便即可以駁斥。劉磊一聽確實是個好法子,便即應允了。
話說這日正是講經之日,那圓通在高台登壇,正要開講,便聽台下有人高叫:“那和尚休得胡講,汙辱了我佛妙法真經,辜負了我師徒求經善念。”
圓通往下一看,見是兩個疥癩僧人拿著一根木棒在吆喝,心中早知道正主兒來了,當下假裝怒道:“我奉聖旨講經,你們兩個是哪裏來的狂僧,趕來毀謗我?”
玄奘見了圓通,自然是熟識的,不過也是裝樣道:“你既然是奉旨講經,那我倒要問問你,經是什麽,又為什麽要講?”
圓通答道:“真經乃是我佛靈文,不講怎麽能宣揚善果呢?”
玄奘又追著問道:“善果必須講經才能宣揚,那麽沒講之前與講了之後,經在哪裏?善果又在哪裏?三藏經文又從哪裏講起?就如你說念佛即算善果,則何須三藏經文?如果必須要三藏經文講完才得善果,那今天你所講的不就是有所掛漏麽?”
圓通雖然戲碼做足,但被旃檀佛這一頓連珠炮般的追問仍是應接不暇,心中暗暗稱讚佛祖就是佛祖,自己自愧不如。
玄奘見此,當即大喝一聲:“你這妖妄野狐也敢稱僧,還不給我滾下來。”說罷將那手中木棒照空一揮,圓通隻覺得頭頂如轟雷一般,早滾身下來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旁邊許多圓通的徒子徒孫見了,便即要上前,也被悟空一聲暴喝嚇得再不敢起。
如此一番折騰早有人報於明孝帝跟前,劉磊便即命兵士來捉拿玄奘二人,玄奘二人也不掙紮,直直走到大殿之上,方現了本相,玄奘乃是毗盧帽,錦斕袈裟,腳踏蓮花起在半空﹔孫悟空火眼金睛,手執木棒侍於左側。兩人高宣佛號不止。
劉磊也是真龍,一見之下,自然知道是旃檀佛和鬥戰佛駕到,連忙口稱恕罪。
玄奘則就殿宣示了佛旨,因道:“我佛造經,與傳經東土,皆度世婆心。隻因我要交還佛旨,不及講解,故世上隻有真經,並不識真解﹔以致後來這些愚僧,胡言亂語,將我佛大乘妙法弄做個騙詐良方﹔哄得天下愚民焚頂燃指,不惜身命。不獨將佛門敗壞,且令陛下的國體損傷。故我佛慈悲,命我貧僧將這一條木棒打盡天下邪魔,一張封皮封起三藏經文,免得眾生漸漸墮落。”
那明孝皇帝聽了,大驚道:“三藏真經如今遍布東土,唐明宋漢四國盡皆有之,如何封得?”
玄奘笑道:“經文乃是我佛所賜,若要封經,自然便封!”說罷從從容容於袖中取出一張金字封皮,付與孫悟空道:“快去,將天下經文盡皆封了。”孫悟空接了,將身一縱,早已不知去向。
明孝帝一見,心下又是大駭,前番因為佛道之爭得罪了道門,原想著傍上了佛門這條粗腿,不曾想如今因庸僧講經,又惹得旃檀佛親臨封經,這可如何是好。當下急的都要哭出聲來,生怕佛道兩教全來找他麻煩,江山不保。
因此哆哆嗦嗦問道:“俗僧講經固非我佛傳經之意,旃檀佛祖封經不講又恐非求經之心,還求佛祖為天下蒼生開一線善信之路。”
玄奘便笑道:“若是陛下一心向佛,不消求我﹔隻須再遣一人,如貧僧昔年故事,曆萬水千山,重到靈山去求真解來,那時再解真經,自保陛下國泰民安也。”
說話間,孫悟空早飛迴大殿,向玄奘複命道:“奉佛旨,天下經文俱已封閉。”
明孝帝與君臣一見,這才紛紛倒身下拜道:“遵佛祖法旨,下國願求真解!”
玄奘與孫悟空這才相視一笑,合掌道:“陛下保重,貧僧等這便去要繳佛旨去了。”說罷便乘一朵祥雲冉冉騰空而去。
孫悟空封經已畢,天下那些講經之地,經文盡皆沾成一片,再揭不開。那些僧眾見了悟空相貌,知是佛祖,又不敢隱瞞,隻好報到禦前。霎時間大唐、大宋、大明三國亂成了一鍋粥,都不知道是為何生事。
隻有這明孝皇帝接到臣下報到,知道是佛祖靈驗,趕忙下敕命選那取解之人。圓通便即順水推舟保舉那大顛就任。
此時明孝皇帝也將當日看了大顛表章的憤怒揮之腦後,連命人請大顛上殿賜坐。此時細細看來,那大顛自然是相貌清秀,大非常人。大顛對答如流,對劉磊之請自然是答應不迭。劉磊聽聞他法名大顛,以為不雅,便以掛單之半偈庵為名,指名半偈,欽點聖僧,往西方求解,擇日出行。
大顛一走,佛堂後早轉出一尼二僧,當先這女僧一雙美目慈悲、麵現憐憫,正是那東密妙善上師,二僧頭頂疥癩,可不正是那玄奘悟空所化,隻不過在這懶雲閑僧麵前不欲展示真顏。
懶雲一見他三人出現,連忙上前道:“適才那位大顛法師,佛學高深,心境平淡。三位大德何以不與他麵見。”
玄奘和悟空雖是真佛,但那妙善上師乃是觀世音菩薩一滴心血所化,所以對她甚是恭敬,轉眼向妙善看去。
妙善微微一笑,對那懶雲說道:“因緣未到耳!你且隻作不知罷了。”
懶雲一介小僧,自然省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當下唯唯諾諾。妙善方又拿出一些米糧給他,隨後也與玄奘和悟空一同東去。
一路走來,妙善見那玄奘總是對自己有些敬疏,當下笑道:“旃檀功德佛乃是三界知名大佛,我不過一介尊者,何敢當佛祖如此謙遜。”
玄奘因道:“上師雖化身凡人,實乃菩薩真血,玄奘往日多蒙菩薩照拂,禮敬些也是應該的。”
如是再三,妙善便也不再介意,依舊當先而去。
那邊卻笑翻了悟空,這猴子本身有些野性,成佛後專意做自己的佛祖,對這些事情自然是不懂的,他卻不知,旃檀功德佛乃是新近成佛,在佛門中根基不深,不如此卻是無法立足。
三人這般各自心事,不一會兒便即進城,走近那*高壇之前,隻見無數佛徒信眾,正虔誠地仰望上首一名袈裟光鮮的胖大和尚講經。
這和尚原來乃是空淨的徒弟圓通,乃是東長安最大佛寺弘福寺的主持,自從明孝帝興佛以來,代替空淨執掌大漢國一應佛事,他平日講的雖然是大乘佛法,卻不以清淨為本,盡以莊嚴外相為榮。此番上台開講,對經文中微妙之意更是沒有半分講解,專說些延年獲福,施財福報的昏話。而聽者信眾便以為施財焚誦便就是修佛,混不以平日行止上體察佛門真意。
妙善玄奘三人在下見了,心中明了這是那惠岸有意為之,自然竊笑不已。卻不料那邊早怒了觀摩良久的大顛,大顛混在人群中聽了半天,隻覺得自己的耳朵都被汙染了,當下重重“哼”了一聲,便即憤憤走出人群。
三人見大顛走出,便商量片刻,由悟空變作個蠅蟲,附在那大顛身上,且看他何為。卻見那大顛走到僻靜處,尋了個代人寫書信的攤子,借了秀才筆墨紙張,當下洋洋灑灑寫了百言表章,竟直直走到那皇宮大內門前,請黃門官送呈禦覽。
悟空見了,自然又跟在那黃門官身後,一直飛入大內。
如今這明孝皇帝劉磊既然大興佛門,自然是來者不拒,當下聽說有僧人奏章,便急命取來。悟空落在窗欞上,就著天光一看,隻見那上麵寫的是:
“南瞻部洲大唐國潮州府淨因庵遊方僧人大顛,謹奉表奏請皇帝陛下以正佛法:竊聞佛門以清淨為本,度世為宗旨,無為而愛眾。當年大唐太宗皇帝求得三藏經文,傳遍四大部洲,即此意也。然千百年以降,唐明宋三國僧人貪愚者多,不識我佛清淨之心,惟以莊嚴外相為尊榮﹔佛門信眾,又不知我佛度世之理,惟認施財焚誦為正信﹔彼等登壇說法之人,不達經文微妙之旨,惟以延年獲福為引誘。流行既久,以訛傳訛,幾令我佛為貪財好佞之魁首,唐宋明三國以此漸落下乘。
今貧僧遊曆大漢,仰見陛下,一心禮佛,萬念慈悲。可惜庸僧不能體察聖意,遍啟天下,致令清淨法門變成喧鬧之戲法,甚非正道。我聞陛下降旨令天下講經,此乃闡揚佛教盛心,大善也,但若庸僧講解不明妙義,則三藏大乘真經又演作小乘之法矣!諒我佛造經,與傳經中國之意,當非如此。還望收迴成命,使我佛正教與陛下聖道同耀中天,則天下幸甚!倘若必須講明*,亦須訪求智慧高僧,若仍為庸俗之徒,恐蹈唐宋明三國之故事,使佛門真意蕩然無存也!”
這一番話寫的頗有些文采斐然、條分縷析,悟空雖然並非文華之人,但早年跟隨那南無須菩提佛修行,自然一看便知,原來是這大顛僧上表求請劉磊廢除庸僧講經,使真正的智慧高僧宣揚佛門經義。
見此大顛竟然有如此見識,悟空也心下讚歎,知道這是取解之人的本事,當下迴過身來去見妙善與玄奘,說了個分明。
妙善聽了這話,長歎一聲:“看來這大顛竟是與那道門毫無瓜葛,一心為我佛門著想,難道是我們想錯他了?”
玄奘也道:“昨日如來佛祖明示,那道門乃是喚作無錫真人的在行此事,雖然與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無涉,但畢竟是默許了的,我本以為大顛此來既然多有道家行止,難免會去尋那無錫,想不到他卻仍是記得自己的出山目的。”
“既如此,我們便仍按前計而行罷!”妙善道,“大顛此人已是古怪,聖人都無法預料的,也隻好多加看照了。”
三人商議既定,便仍舊迴了半偈庵隱下。
卻說那明孝皇帝劉磊見了大顛的表章,心下大怒:“我欲隆興佛法,才廣建寺廟,令天下講經,這個什麽破和尚,竟然敢辱罵此舉有辱佛門,真是氣煞我也。”遂命人將那弘福寺圓通尋了來,命他細細訪查這大顛的行止。
圓通乃是局中之人,自然依足了佛門設下的劇本,先是派人以名利誘之,又派人恐嚇一番,以死威脅,那大顛終是不以為意。
在圓通做事之時,劉磊自然也派人一一跟蹤,得知那大顛的反應,心中也逐漸轉圜過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果然是真正的佛門弟子。”便那大顛的奏章或許真有些道理,自己卻是不想再步那唐宋明三國的後塵,落入下乘。因此便想要批準大顛的奏章。
此時,那圓通自然又是一陣讒言,說什麽皇帝金口玉言,前番命天下講經,現在又命撤講,則天下人對皇帝的信任便大打折扣,不若依然命講經,但許大顛每寺去聽講,若有不妥便即可以駁斥。劉磊一聽確實是個好法子,便即應允了。
話說這日正是講經之日,那圓通在高台登壇,正要開講,便聽台下有人高叫:“那和尚休得胡講,汙辱了我佛妙法真經,辜負了我師徒求經善念。”
圓通往下一看,見是兩個疥癩僧人拿著一根木棒在吆喝,心中早知道正主兒來了,當下假裝怒道:“我奉聖旨講經,你們兩個是哪裏來的狂僧,趕來毀謗我?”
玄奘見了圓通,自然是熟識的,不過也是裝樣道:“你既然是奉旨講經,那我倒要問問你,經是什麽,又為什麽要講?”
圓通答道:“真經乃是我佛靈文,不講怎麽能宣揚善果呢?”
玄奘又追著問道:“善果必須講經才能宣揚,那麽沒講之前與講了之後,經在哪裏?善果又在哪裏?三藏經文又從哪裏講起?就如你說念佛即算善果,則何須三藏經文?如果必須要三藏經文講完才得善果,那今天你所講的不就是有所掛漏麽?”
圓通雖然戲碼做足,但被旃檀佛這一頓連珠炮般的追問仍是應接不暇,心中暗暗稱讚佛祖就是佛祖,自己自愧不如。
玄奘見此,當即大喝一聲:“你這妖妄野狐也敢稱僧,還不給我滾下來。”說罷將那手中木棒照空一揮,圓通隻覺得頭頂如轟雷一般,早滾身下來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旁邊許多圓通的徒子徒孫見了,便即要上前,也被悟空一聲暴喝嚇得再不敢起。
如此一番折騰早有人報於明孝帝跟前,劉磊便即命兵士來捉拿玄奘二人,玄奘二人也不掙紮,直直走到大殿之上,方現了本相,玄奘乃是毗盧帽,錦斕袈裟,腳踏蓮花起在半空﹔孫悟空火眼金睛,手執木棒侍於左側。兩人高宣佛號不止。
劉磊也是真龍,一見之下,自然知道是旃檀佛和鬥戰佛駕到,連忙口稱恕罪。
玄奘則就殿宣示了佛旨,因道:“我佛造經,與傳經東土,皆度世婆心。隻因我要交還佛旨,不及講解,故世上隻有真經,並不識真解﹔以致後來這些愚僧,胡言亂語,將我佛大乘妙法弄做個騙詐良方﹔哄得天下愚民焚頂燃指,不惜身命。不獨將佛門敗壞,且令陛下的國體損傷。故我佛慈悲,命我貧僧將這一條木棒打盡天下邪魔,一張封皮封起三藏經文,免得眾生漸漸墮落。”
那明孝皇帝聽了,大驚道:“三藏真經如今遍布東土,唐明宋漢四國盡皆有之,如何封得?”
玄奘笑道:“經文乃是我佛所賜,若要封經,自然便封!”說罷從從容容於袖中取出一張金字封皮,付與孫悟空道:“快去,將天下經文盡皆封了。”孫悟空接了,將身一縱,早已不知去向。
明孝帝一見,心下又是大駭,前番因為佛道之爭得罪了道門,原想著傍上了佛門這條粗腿,不曾想如今因庸僧講經,又惹得旃檀佛親臨封經,這可如何是好。當下急的都要哭出聲來,生怕佛道兩教全來找他麻煩,江山不保。
因此哆哆嗦嗦問道:“俗僧講經固非我佛傳經之意,旃檀佛祖封經不講又恐非求經之心,還求佛祖為天下蒼生開一線善信之路。”
玄奘便笑道:“若是陛下一心向佛,不消求我﹔隻須再遣一人,如貧僧昔年故事,曆萬水千山,重到靈山去求真解來,那時再解真經,自保陛下國泰民安也。”
說話間,孫悟空早飛迴大殿,向玄奘複命道:“奉佛旨,天下經文俱已封閉。”
明孝帝與君臣一見,這才紛紛倒身下拜道:“遵佛祖法旨,下國願求真解!”
玄奘與孫悟空這才相視一笑,合掌道:“陛下保重,貧僧等這便去要繳佛旨去了。”說罷便乘一朵祥雲冉冉騰空而去。
孫悟空封經已畢,天下那些講經之地,經文盡皆沾成一片,再揭不開。那些僧眾見了悟空相貌,知是佛祖,又不敢隱瞞,隻好報到禦前。霎時間大唐、大宋、大明三國亂成了一鍋粥,都不知道是為何生事。
隻有這明孝皇帝接到臣下報到,知道是佛祖靈驗,趕忙下敕命選那取解之人。圓通便即順水推舟保舉那大顛就任。
此時明孝皇帝也將當日看了大顛表章的憤怒揮之腦後,連命人請大顛上殿賜坐。此時細細看來,那大顛自然是相貌清秀,大非常人。大顛對答如流,對劉磊之請自然是答應不迭。劉磊聽聞他法名大顛,以為不雅,便以掛單之半偈庵為名,指名半偈,欽點聖僧,往西方求解,擇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