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吳縣北部。
袁紹、朱溫、皇太極等人聚在一起商討戰事,戰爭早在一天前便已經打響。
武城大將賈複領兵強攻新吳城,高覽堅守不出,加之軍卒眾多,達到一萬人,其中包含三千大戟士,新吳城屹立不倒。
大戟士也被稱為河北衛軍,是袁紹的親衛部隊,總數足有八千人。
他們屬於五階重裝步兵,每個士兵配備著大戟和重甲。
三國時期九大高階兵種,大戟士、先登死士、白馬義從、陷陣死士、解煩兵、飛熊兵、無當飛軍、白毦兵為五階兵種,虎豹騎為六階。
至於幽、涼、並三洲鐵騎,因從漢武帝時期逐步完善,曆經西漢、東漢、三國,無法確定歸屬,所以三個時期的北方勢力都有一些,比如袁紹、公孫瓚、呂布、董卓、馬騰、曹操等人,等階為四階。
袁紹麾下四萬精兵,並州鐵騎共一萬人,大戟士八千、先登死士八千,其他軍卒皆為三階河北精銳。
他交給高覽一萬精兵駐守新吳城,顯然投入了“巨資”。
僅僅一天下來,高覽便有些堅持不住,通過核心石碑頻頻向他求援。
“賈複攻勢猛烈,高將軍駐守新吳城,不可與之敵,此時當如何?”
因戰爭發生在無熙府,袁紹當仁不讓登上了“盟主”寶座。
話音剛落,皇太極撇著嘴不發一語,楊秀清在一旁閉目養神,唯有朱溫提出了建議。
朱溫作為後梁開國皇帝,眼光、手腕要高於袁紹,比皇太極還要強一些。
他思慮片刻迴道:“賈複雖強,但麾下士兵不如高覽將軍,憑借大戟士尚可抵擋一段時日。
當前攻守形勢明顯,段青鬆和呂布采取攻勢,看似主動,實則消耗巨大,每攻占一城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若袁使君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以城池阻擋敵軍進攻,大事可成矣。”
此話一出,參與討論的田豐、沮授二人暴怒,聽朱溫意思,竟打算犧牲無熙府換取戰略優勢,盡可能多的消耗敵軍兵力。
這種策略雖然有其道理,但站在袁紹立場上卻無法接受了。
無熙府是其立足根基,失去以後便如同無根之萍,隻能仰仗別人鼻息,即便最後勝了也沒用。
“朱使君此言差矣,行軍打仗以士氣為先,若不顧高覽將軍求援,一味退縮,隻會使將士寒心,到時將無鬥誌、兵無戰心,要如何抵擋段青鬆、呂布等人?”田豐起身,對著眾人拱手迴道。
“哦?那以先生之見,此事當如何?”朱溫聽聞也不惱,他向來求賢若渴,對待有能力之人非常寬容,若非他晚年荒淫,後世評價要高很多。
而且朱溫和前世一樣,娶了張慧為妻,後者也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妻,夫妻二人伉儷情深,這個時候的朱溫除了有暴戾因子之外,頗有明君之相。
不過他遇到的是田豐,一位鼎鼎大名的“鋼鐵直男”。
“所謂唇亡齒寒,無熙府之後便是常洲府,若以城池換取敵軍消耗,則何時可止,莫非等到常洲府被攻破之時?
朱使君以無熙府為誘餌,將來也會有人逼迫使君放棄常洲府,此計萬萬不可采納。
當前應放下成見,精誠合作,先攻呂布,後滅周亞夫,大事可成矣!”
聽聞,一直沒有開口的皇太極說話了。
“呂布勇猛,周亞夫乃當世名將,若無法確保獲勝,貿然決戰並非好計策。”
看著接連幾人反對,田豐麵色鐵青卻無可奈何。
皇太極和楊秀清態度明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出手,而朱溫雖然是盟友,但也首先考慮自身利益。
有三人反對,即便袁紹也無法扭轉乾坤,隻能眼睜睜看著高覽駐守孤城,希望對方堅持久一些。
……
新吳城下,賈複命令士兵稍作休息,隨後繼續攻城。
兀突骨親率藤甲兵登上城頭,鬱保四率領斷絕兵緊隨其後。
連續強攻迫使高覽再次求援,但得到的迴複卻讓他絕望。
城池上方,高覽身批鐵甲,一臉陰沉地望著兀突骨等人。
被拋棄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他的確無法繼續堅持了。
很多人以為他有一萬精兵,更有大戟士坐鎮,至少能堅守三五天時間,實際結果並非如此,主要因為有賈複存在。
賈複攻城往往身先士卒,【無雙猛將】技能一開,可增加底下軍卒兩點武力,十點士氣,對方還是一名統帥,所有技能疊加在一起,累計能夠增加二十點士氣,二十點傷害值。
何況對方極具人格魅力,很容易調動軍卒情緒。
他能夠明顯感受到一股狂熱之氣,這種視死如歸的氣勢隻在先登死士身上看到過。
如果不是有大戟士坐鎮,他連一天時間都堅持不了。
“田先生在出征前讓我注意周亞夫、賈複二人,周亞夫實力如何尚不可知,但賈複的攻城能力卻讓人恐懼。”
高覽在得知自己被拋棄的瞬間,心裏好像有一根弦斷裂了,他看著周圍麵如死灰的軍卒,長歎一口氣,自語道:“主公待人寬厚,體恤下屬,隻是缺乏霸王之氣,若此時領兵上前,朱溫即便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最後還是會出兵。
大家本為一體,唇亡齒寒,這麽簡單的道理主公應該明白啊!
如今命我獨自堅守孤城,然敵軍兇猛,卻也堅持不了多少時日了。”
高覽麵露掙紮之色,正打算鼓舞士氣時,卻發現賈複身先士卒再次攻城。
周邊軍卒的士氣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如此場景在這兩天已經數次上演,每當賈複親自攻城,敵軍士氣便會瞬間暴漲,而自己一方卻會相應下降一些,雖不怎麽明顯,但的確在發生。
“報!新吳城內百姓發生暴亂,上萬人聚集在城門處圍攻守軍,如今已有破城風險!”
思考間,一名親衛上前,匯報了一個讓高覽始料不及的消息。
而正是這一消息,也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下定決心。
袁紹、朱溫、皇太極等人聚在一起商討戰事,戰爭早在一天前便已經打響。
武城大將賈複領兵強攻新吳城,高覽堅守不出,加之軍卒眾多,達到一萬人,其中包含三千大戟士,新吳城屹立不倒。
大戟士也被稱為河北衛軍,是袁紹的親衛部隊,總數足有八千人。
他們屬於五階重裝步兵,每個士兵配備著大戟和重甲。
三國時期九大高階兵種,大戟士、先登死士、白馬義從、陷陣死士、解煩兵、飛熊兵、無當飛軍、白毦兵為五階兵種,虎豹騎為六階。
至於幽、涼、並三洲鐵騎,因從漢武帝時期逐步完善,曆經西漢、東漢、三國,無法確定歸屬,所以三個時期的北方勢力都有一些,比如袁紹、公孫瓚、呂布、董卓、馬騰、曹操等人,等階為四階。
袁紹麾下四萬精兵,並州鐵騎共一萬人,大戟士八千、先登死士八千,其他軍卒皆為三階河北精銳。
他交給高覽一萬精兵駐守新吳城,顯然投入了“巨資”。
僅僅一天下來,高覽便有些堅持不住,通過核心石碑頻頻向他求援。
“賈複攻勢猛烈,高將軍駐守新吳城,不可與之敵,此時當如何?”
因戰爭發生在無熙府,袁紹當仁不讓登上了“盟主”寶座。
話音剛落,皇太極撇著嘴不發一語,楊秀清在一旁閉目養神,唯有朱溫提出了建議。
朱溫作為後梁開國皇帝,眼光、手腕要高於袁紹,比皇太極還要強一些。
他思慮片刻迴道:“賈複雖強,但麾下士兵不如高覽將軍,憑借大戟士尚可抵擋一段時日。
當前攻守形勢明顯,段青鬆和呂布采取攻勢,看似主動,實則消耗巨大,每攻占一城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若袁使君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以城池阻擋敵軍進攻,大事可成矣。”
此話一出,參與討論的田豐、沮授二人暴怒,聽朱溫意思,竟打算犧牲無熙府換取戰略優勢,盡可能多的消耗敵軍兵力。
這種策略雖然有其道理,但站在袁紹立場上卻無法接受了。
無熙府是其立足根基,失去以後便如同無根之萍,隻能仰仗別人鼻息,即便最後勝了也沒用。
“朱使君此言差矣,行軍打仗以士氣為先,若不顧高覽將軍求援,一味退縮,隻會使將士寒心,到時將無鬥誌、兵無戰心,要如何抵擋段青鬆、呂布等人?”田豐起身,對著眾人拱手迴道。
“哦?那以先生之見,此事當如何?”朱溫聽聞也不惱,他向來求賢若渴,對待有能力之人非常寬容,若非他晚年荒淫,後世評價要高很多。
而且朱溫和前世一樣,娶了張慧為妻,後者也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妻,夫妻二人伉儷情深,這個時候的朱溫除了有暴戾因子之外,頗有明君之相。
不過他遇到的是田豐,一位鼎鼎大名的“鋼鐵直男”。
“所謂唇亡齒寒,無熙府之後便是常洲府,若以城池換取敵軍消耗,則何時可止,莫非等到常洲府被攻破之時?
朱使君以無熙府為誘餌,將來也會有人逼迫使君放棄常洲府,此計萬萬不可采納。
當前應放下成見,精誠合作,先攻呂布,後滅周亞夫,大事可成矣!”
聽聞,一直沒有開口的皇太極說話了。
“呂布勇猛,周亞夫乃當世名將,若無法確保獲勝,貿然決戰並非好計策。”
看著接連幾人反對,田豐麵色鐵青卻無可奈何。
皇太極和楊秀清態度明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出手,而朱溫雖然是盟友,但也首先考慮自身利益。
有三人反對,即便袁紹也無法扭轉乾坤,隻能眼睜睜看著高覽駐守孤城,希望對方堅持久一些。
……
新吳城下,賈複命令士兵稍作休息,隨後繼續攻城。
兀突骨親率藤甲兵登上城頭,鬱保四率領斷絕兵緊隨其後。
連續強攻迫使高覽再次求援,但得到的迴複卻讓他絕望。
城池上方,高覽身批鐵甲,一臉陰沉地望著兀突骨等人。
被拋棄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他的確無法繼續堅持了。
很多人以為他有一萬精兵,更有大戟士坐鎮,至少能堅守三五天時間,實際結果並非如此,主要因為有賈複存在。
賈複攻城往往身先士卒,【無雙猛將】技能一開,可增加底下軍卒兩點武力,十點士氣,對方還是一名統帥,所有技能疊加在一起,累計能夠增加二十點士氣,二十點傷害值。
何況對方極具人格魅力,很容易調動軍卒情緒。
他能夠明顯感受到一股狂熱之氣,這種視死如歸的氣勢隻在先登死士身上看到過。
如果不是有大戟士坐鎮,他連一天時間都堅持不了。
“田先生在出征前讓我注意周亞夫、賈複二人,周亞夫實力如何尚不可知,但賈複的攻城能力卻讓人恐懼。”
高覽在得知自己被拋棄的瞬間,心裏好像有一根弦斷裂了,他看著周圍麵如死灰的軍卒,長歎一口氣,自語道:“主公待人寬厚,體恤下屬,隻是缺乏霸王之氣,若此時領兵上前,朱溫即便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最後還是會出兵。
大家本為一體,唇亡齒寒,這麽簡單的道理主公應該明白啊!
如今命我獨自堅守孤城,然敵軍兇猛,卻也堅持不了多少時日了。”
高覽麵露掙紮之色,正打算鼓舞士氣時,卻發現賈複身先士卒再次攻城。
周邊軍卒的士氣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如此場景在這兩天已經數次上演,每當賈複親自攻城,敵軍士氣便會瞬間暴漲,而自己一方卻會相應下降一些,雖不怎麽明顯,但的確在發生。
“報!新吳城內百姓發生暴亂,上萬人聚集在城門處圍攻守軍,如今已有破城風險!”
思考間,一名親衛上前,匯報了一個讓高覽始料不及的消息。
而正是這一消息,也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