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所謂的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說到底,的確是便宜了一些人。但是說來說去,那些犯了大錯,被關在天牢之中的人,大多是享受不到這個福利了。


    說來說去,大明朝換了一個皇帝。這對於朝廷裏來說,自然是有著不小的變動。但是對於黎民百姓來說,這些東西可不是他們所應該關心的,他們更加關心的是,今年的莊稼能不能多收些;單身的好討個媳婦,成親過了的能有個娃;多掙些錢好讓自己活的舒服些。


    不過京城,這個首善之地,就大是不同了。


    太監做輔政,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如今,卻生生發生在他們的麵前。


    不過這馮寶的為人,百官們倒也還算是清楚。除了有些愛權,愛些小財之外,也並沒有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情。身為新皇內廷顧命,也是身懷文采。而且如今情況都已經定下來了,眾人也隻能接受了。


    而馮寶讓人擔心的就是,他和高拱之間那極度惡劣的關係。百官們無不在擔心,二人之間的交惡,會不會惹來什麽麻煩。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惹上麻煩才是。


    好在馮寶自從朱翊鈞登基為新皇之後,也並沒有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情。但是畢竟朱翊鈞登基才不過短短的幾日,所謂日久見人心,如今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是馮寶這邊是一方麵,真正最為讓百官們所擔心的,其實是馮寶的敵人,也就是高拱了。


    曾經的高拱,身懷本領,而且抱負不小。勵精圖治,短期之內便是政績斐然。然而這隻是一方麵而已。


    但是,高拱自以為才略無雙,自傲無比,盛氣淩人。隻要是稍微認識高拱的人都知道,高拱性子太急,容不下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也不能隱忍一時,稍稍有些不能按照他的意思來行事的話,就會瞬間爆發,可謂是專橫跋扈到了極致。而且高拱爆發的那個樣子,根本就沒有人願意見到。


    就隆慶一朝,短短的六年時間,高拱已經做出了很多不像話的事情。


    最早便是大學士陳以勤,他與高拱當年也是同為裕王府的舊僚,卻是見到高拱在呢個當中妄自尊大,根本就不敢入閣,借病致仕。


    之後,禦史科道考察官員政績,高拱為庇護自己的門生,拒不上報,被都察院大學士趙貞吉彈劾。但是高拱不會幹等著,他讓身為自己門生的給事中韓楫彈劾趙貞吉蠻橫。但是事情鬧的是不可開交。結果,隆慶顧念高拱之才,竟讓趙貞吉致仕。


    而趙貞吉致仕,還牽扯到了李春芳。當時趙貞吉曾經讓李春芳在內閣中遏製高拱。李春芳也是答應的。結果趙貞吉這麽一致仕,年紀一大把的李春芳哪裏還能安心,隨後沒多久也是致仕迴家了。


    再到後來,殷士儋被推舉入閣。二人也是同為裕王府的舊臣,隻不過殷士儋此人行事公道的很,高拱不喜歡他。但是內閣中已經被高拱接二連三地踢出去三個人了,最後殷士儋還是入閣。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有人就彈劾高拱的心腹張四維。高拱護短的很,一聽消息,便說是殷士儋所指示的。


    本來就有些氣不過,為了內閣平穩而一直隱忍著的殷士儋,這一次爆發了。在內閣中當著眾大學士的麵,指著高拱大罵,說他先逐陳以勤,再逐趙貞吉,又再逐李春芳,還要逐他殷士儋,簡直就是想要永遠霸占內閣。說完之後,氣不過的殷士儋甚至揮拳去打高拱。


    結果可想而知,殷士儋被罷官。


    這麽一來,內閣中出了張居正和郭樸是昔日的輔臣之外,其他人,與高拱不合的人,都是被高拱給趕了出去。甚至於,郭樸還是高拱自己的人。而張居正雖然與高拱也是不合,但是張居正行事一向是小心翼翼,而且在宮中還有馮寶幫襯著,並沒有讓高拱逮著機會。


    然而這些,都是在高拱重迴朝廷之後,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當中所作所為。並且上麵所列舉的這些事情,所牽涉的都是一些大人物。而下麵的小人物,小官小爵,被高拱坑害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出了一個郭樸算得上和高拱是朋友之交,真心站在高拱這邊之外,其他聚集到高拱身下的,都是些牆頭草、勢利眼,並不會對高拱有什麽真心。甚至於,就連郭樸,如今也不過是因為和高拱往昔之間的交情,而仍然站在高拱這邊。實際上,郭樸也是對高拱的所作所為,極度不滿。


    而最讓人們對高拱不認同的,自然是關於徐階的事情了。誠然,徐階是兩朝元老,鬥敗了巨奸嚴嵩,德高望重。同樣,徐階也是有著許多問題的人。


    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致仕,不再在官場混跡,也不再會對高拱產生困難的這麽一個人,高拱卻全然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即便是遠在千裏之外,高拱還是想要插上一手,想要置徐階於死地。幸好是被張凡所化解。


    功臣名就,這對於每一個身在官場的人都是所希望的。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致仕的人,而且是一個黯然離開官場的人,一個雖然不討人喜歡,卻也沒有做過什麽大奸大惡之事的人,在其身退之後,卻還要被人往死裏整,這絕對是所有人都不喜歡的。隻要是當官的,就都可能會有這麽一天,他們可不希望自己到時候,也跟徐階一個樣。更何況那時候,可不會有個張凡來救他們了。


    因此,如今,百官們對於高拱,誇張一些可以說是人神共憤了。但是,隆慶的遺詔裏,明明白白地寫著,高拱是新皇顧明大臣。這讓眾人覺得無奈。


    現在想要動高拱,靠這些人自己努力是不可能的了,隻有等到高拱自己做出來什麽能讓他人拿住機會的事情。


    不過這在百官們看來,也並不是什麽難事。畢竟憑著高拱那個自大到了極點的性格,想要讓他自己做出來什麽糊塗事情,也並不是什麽難事。現在,這些人要做的就是等待而已。


    然而現在,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這個機會就要來了。


    自打朱翊鈞登基之後,馮寶這幾天並沒有動作。可是這不代表高拱就能安心下來。


    雖然說之前,他輸了一局,可是高拱就是高拱,他有著自己的自傲,他怎麽會允許這麽不光彩的一幕留在自己的心中,他要出去自己心中的這個不快。


    而且,雖然說馮寶這幾日並沒有做過什麽,沒有以權謀私,沒有聚集黨羽,也沒有誣陷過什麽人。可是馮寶仗著太後的勢力,有些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尤其是馮寶每每見到人之後,那副表情,倨傲無比。


    可是雖然他隻是個太監,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李太後雖然是攝政,而且並非虛名,可是李太後並不是個權力**急劇膨脹的人。因此,攝政就是攝政,還沒有到垂簾聽政的地步。


    而且即便是在後宮,李太後也並不是抬去過問許多事情。因此,實際上管理朝政的,就是馮寶了。


    批紅一職,以前隻不過是司禮監為皇帝代筆。然而現在,真正變成了馮寶以自己的意誌來批紅了。


    不要說高拱和馮寶之間有間隙,換了任何一個其他人來做這個外廷的顧命大臣,都會對此極為不爽的。


    最重要的是,倘若這種情況一直下去,國家政令倒還好說,畢竟馮寶和高拱二人雖然仇視,可還不敢拿國家大事來開玩笑。但是兩方在小事上麵死磕,這讓高拱沒有辦法隨心所欲地去彈劾別人,將自己不希望見到的人驅趕出去了。


    想通了這一點,高拱已經打定主意要將馮寶趕走了。


    而理由也非常簡單。高拱打算讓那些禦史,彈劾馮寶。彈劾馮寶身為監官,幹預朝政,擅自代替皇帝行旨。職責司禮監這個由不學無術的太監所組成的組織,奪取了本應該屬於內閣的相權。要求罷黜司禮監的政權,換證與內閣。司禮監,就應該去做他們的本職工作,管管宮中的禮儀、字畫、印刷等等事情就好了。政事還是應該交給他們內閣,由他們這些專業人士來做才好。


    這自然是個非常有道理的理由,而且如今事情也的確是這樣的,馮寶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越權了很多。高拱倘若當真去這麽做的話,未必就不能成事。


    但是這幾年以來,高拱已經不習慣自己去單幹了。他發現,讓許多人同時去攻擊一個人,就如同生活在韃子草原上的狼群一般,即便對方是一頭猛虎,也無法抗住狼群的襲擊。


    高拱需要有人支持自己。而且,光光是靠他身下的那些人,還有些不足。自己的手下都是些什麽人,高拱自己最是清楚不過了,他自然是不會放心的。


    高拱需要一個強力的人來幫助自己。他考慮過郭樸,但是他也看出來了郭樸如今是退意萌生。高拱要換一個人來合作。


    而這次,高拱找到了一個他絕對不應該找的人,為他的將來定下了定數。


    隆慶六年,六月二十日,新皇朱翊鈞登基的第十天,張居正家的大門,在這天下午,被人敲響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國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俑並收藏重生之大明國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