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劉備在漢中築壇稱王後,又在南鄭城中逗留數日,最後在群臣的催促下返迴成都著手建立自己的漢中國。


    人們常說衣錦還鄉,就是要在取得了一定成就後向別人展示,雖然劉備現在迴不去涿縣,但身穿王服冠冕、乘坐王駕鑾輿迴到成都,兩側的群臣和百姓們夾道歡迎確實讓劉備有一種衣錦還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一年前劉備率軍北上時還隻是左將軍、荊州牧、益州牧和宜城亭侯,而現在已經是實際控製了益州、涼州和大半個荊州,距離皇位一步之遙的漢中王,再往前數,三麵前劉備攻克成都時還是侵略者的身份,現在也不僅身份地位有了,名望也足以令益州百姓信服。


    迴到了成都,將原本的府邸簡單修葺一番後便改做了王府,劉備開始著手修建宗廟,設置百官、建立自己的漢中國朝廷,正兒八經地開始稱孤道寡起來。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稱不稱王似乎沒什麽差別,畢竟稱王又不能讓控製的地盤大一點,更不能讓治下的百姓多一些,但對於劉備而言,稱王等於是自立門戶,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將徹底威脅不到自己,行事和用人都不用再受到限製。


    劉備稱王之後,手下的群臣自然也要跟著升官。數日之後,劉備擬定了一份任命名單,其中糜竺為安漢將軍,位在文臣之二,諸葛亮為軍師將軍領尚書令,法正為護軍將軍與龐統和劉巴三人共錄尚書事,李嚴為輔漢將軍,廖立為侍中,恭賴為侍常,黃柱為光祿勳,王謀為少府,此皆文臣;又以馬超為左將軍,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魏延為鎮遠將軍,太史慈為討虜將軍,張遼為蕩寇將軍,這些主要人物基本維持原本的職能,隻是提升了位階。


    這次封賞百官,有一個人讓劉備特別惡心卻又不得不封——許靖。


    劉備對這個人天然沒有什麽好感,一見到他就能想起那個許汜來,他二人是兄弟,每次一想起許汜,劉備腦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品評陳登的那幾句話,這樣的人居然是天下名士,簡直讓劉備三觀盡毀。


    更讓劉備感到惡心的是,此人當初在自己兵臨成都城下時,居然試圖喬裝打扮出城投降。投降這種事本沒有什麽不對,人皆有趨利避禍之心,但他身為蜀郡太守,劉璋對其並不薄,何以能夠一仗都沒有打便要出城投降?他在投降時心中還有劉璋這個主公嗎?


    見劉備像吃了一坨奧利給的樣子,法正上前寬慰道:“天下間最有名無實之人莫過於許靖了。然而主公初登王位,天下之人不知主公德行,但許靖之名卻著於四海,如果不能以禮相待授之以高位,天下人會說主公輕賤賢才。”


    諸葛亮亦勸道:“許靖的人望可為我所用,此人不可輕慢。”


    劉備到底還是聽勸的,捏著鼻子任命許靖為太傅,做了文官之首,雖然位高卻並沒有什麽實權。


    眾人散去後,劉備又拉住了荀驥,道:“四弟啊,你和二弟這次在荊州幹得不錯,這次我該如何封你呢?”


    荀驥笑了笑,反正自己坐鎮荊州這個位置是動不了,封個什麽官都不重要,難不成劉備還能將自己這個督荊州扶正變成荊州牧?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荀驥猛然感覺心頭一陣狂跳,應該……不會吧?


    劉備見荀驥的樣子,知道他已猜出了幾分,拍著荀驥的肩膀道:“反正你也一直在都督荊州,跟荊州牧也沒區別,不如這次你就名正言順的做荊州牧吧!我看也沒什麽人反對。”


    劉備手上一共三個州,荀驥的大舅哥糜竺已經做了安漢將軍、涼州牧,荀驥如果又做了荊州牧,從任何角度來看,這個政治站位都絕對不健康,劉備真的是沒有考慮這麽多嗎?


    荀驥不由得開始揣測劉備的行為,這莫非是試探?可以荀驥對劉備的了解,他絕不會試探自己,難道劉備稱王之後,也開始對部下疑心了起來?


    就在荀驥胡思亂想之時,劉備一拍腦門,從案上拿出一封書信,原來是糜竺自知才幹不足以掌握涼州,於是寫信要辭去涼州牧一職,請求劉備另派賢臣。


    看來糜竺也不是沒有想過這些。從糜竺的角度來看,現在糜家對於劉備的幫助已經非常低了,自己的能耐自己有數,這個涼州牧一半是沾了荀驥的光,另一半則是劉備想要做給這些一直跟著自己的老臣們看的,所以立了自己為榜樣。但這樣的政治站位過於危險,無論怎麽看,糜竺和荀驥有姻親,兩人若是同時掌握著劉備集團的兩個大州,就算劉備不多心,也總有人會放在心裏。


    “子仲怎麽想的我大概也知道一些,但他們確實多慮了。我想快速收服涼州的人心,所以派一個能夠實行懷柔政策的人去,僅此而已。不過既然子仲不想當這個涼州牧,那就換個人吧。”


    劉備拍了拍荀驥的肩膀,笑道:“四弟,你剛才在想什麽呢?莫非連你也信不過我嗎?”


    “大哥這是哪裏話?”荀驥尷尬地笑了笑,同時一肚子腹誹,明明就是你沒把話說全,怎麽還來問我是不是信不過你?


    “我還擬了一份名單,這是這次要封侯的人,你來看看,有沒有什麽補充?”


    荀驥沒想到劉備這種事都來跟自己商議,本來為了避嫌自己不能看的,看架不住剛剛劉備的一句“莫非連你也信不過我”把荀驥架住了,不得不看一看了。


    荀驥接過名單來看,榜首赫然是自己的名字,還封的是個第二等的鄉侯,也是唯一的鄉侯,在一堆亭侯中顯得鶴立雞群,在名單上看來看去倒是都挺合理,但是荀驥卻皺起了眉頭。


    劉備以為荀驥不滿,解釋道:“按說你跟著我這麽年,擒呂布斬曹純退孫權敗曹操,你都有大功,封個縣侯也是應該,可這次要封的人太多,你若高處別人一大截,恐怕難以服眾。”


    “不,大哥,我不是這個意思。”荀驥想了想,道:“我可以不封侯,能不能在這個名單上加一個名字?”


    劉備感覺很意外,荀驥無疑是這次大戰中功勞最大的幾個人之一,再加上之前的戰役,荀驥若不封侯,其他人誰有資格?


    “什麽話!你當然是要封侯的啊!”劉備摸了摸額頭,一向聰明的荀驥怎麽想不明白這麽簡單的事情。“說吧,你要加上誰?”


    “糜芳。”


    荀驥有些不好意思,劉備點了點頭,“行,就依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白汾對瓶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白汾對瓶吹並收藏漢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