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一行人,向著那會流血丟命的地方,走的義無反顧。離開營地的時候,整個營地營地開始忙碌起來,被綁住雙手的馮君岩透過晨霧卻再也找不到昨日那些有過一麵之緣的身影。
再經過一天的急行,整個隊伍終於到底了一個關口,鎮南關。終於見到關隘的隊伍終於鬆了一口氣,而隊伍中領頭的幾個主事人卻在看到關隘的時候心情緊張了起來。到了關隘,說明離戰場不遠了,近半個月的跋涉終於到達,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因為關隘中充斥著淡淡的血腥味弄得神經緊繃。
馮思冀在出了營地之後就給馮君岩鬆了綁,但是並沒有安慰心情低迷的馮君岩,隻是安排著馮兵小心的看管著他,不要讓他胡鬧。馮君岩在離開營地之後被沒有想著再犯倔,一晚上的冷靜,使他變得更加的沉默。怪馮思冀和劉念齊嗎?馮君岩知道這些不能怪他們。他們說的沒錯,身為流落之民的我們沒有資格去同情另一群流落之民。盡管他們是英雄,盡管他們可憐,盡管彼此通病相憐。
冷清下來的馮君岩思考著劉念齊的話。朝中的大人物不能對付受傷的那群人,可是想要對付他們這些人真的太簡單了。破家的縣令,滅門的令尹。十幾年了,馮君岩還是沒明白這個世界的本質。
人命在大人物手裏不值錢,不過是個數字而已。想要馮劉兩家人死哪裏需要什麽理由?大人物隻需要表示一個態度就好了,或許隻是心情不好,一個眼神,一句話:田舍兒竟敢欺我。自然有人會把兩家人弄得幹幹淨淨。可以是山匪,可以是強盜,可以是土人。馮劉兩家和土人深仇大人,土人前來報複,官府救之不及,誰能夠說什麽?誰敢說什麽?
他們是流落之民,卻是有家的流落之民,不是那群受傷的剛遷徙到此的流落之民。當年馮劉兩家甚至更多的流落之民也想數日前那幫受者一樣可憐,那時候並沒有人可憐他們。
鎮南裏駐紮著一千多的披甲士兵,第一迴見到關隘的馮君岩對眼前的這千年前的關隘很好奇。千年之後,關隘雖在,可是卻不再是這個名字,連關隘的地點也不再一樣。那時候說的是友誼,講的是發展,雖有衝突,卻不是今日這般動不動就拔刀見紅。關隘不高,隻有三米多上下,整個關口雖然是石頭所駐,然而並不顯得雄偉,關牆上的石塊要是仔細看還能看到石塊上所染的鮮血。隨著隊伍進到關內,馮君岩難得的發現了尚未北逃的百姓。連老人孩子在關內也並不顯得少見,看來現在這裏還是安全的。
關內官職最高的是統領著一千多人的校尉,在隊伍進入關內的時候,馮君岩遠遠地看到了看了一眼那校尉。披著一身黑色的鐵甲,頭戴盔帽,腰掛長劍,六十上下年紀,麵色剛毅,眼神尖銳。身後占著數個身著朱紅衣甲的軍士,滿臉的煞氣,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沒有少殺人。看到這些軍容整齊,氣勢逼人的軍士,馮君岩連日來擔憂不已的心才是放下不少。不管怎麽說,跟著一個治軍嚴謹的校尉,也好過一個紙上談兵的將軍。
陸續到來的隊伍在傍晚的時候終於全部到達了,也是那一刻馮君岩才知道為什麽來時隊伍明知抄近路會死人還是不顧危險的選擇了近路。軍令如山倒,加上十萬火急的形式,要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死的就不僅僅是路上那些人了。
每鎮每縣要抽丁多少,官府都有著規定,路上死了族人的隊伍正在跟軍中司馬說明情況,拉人舉證自己所說是事實,作保之人要是被查出所說不符,以叛逆同罪。不過這些並不關馮君岩的事情,他隻是在等待著馮思冀從校尉手中拿到命令,然後完成自己這些人的任務。
等到晚上,馮思冀和劉念齊兩人帶著被分配的作戰任務迴來了。明日今日到達的一千多府兵,也就是馮思冀這樣的沒有經過集訓,隻是各家自行訓練,需要時候就直接拉上戰場的府兵,將會在校尉所派下來的數位百長的帶領下,跟著校尉的一千軍士前往九真,支援那裏的守軍。
林邑扶南兩軍進犯,日南九德已失,土人趁機作亂,九真告急已然三日,救援不及或恐累及交趾。朝廷大軍真在防備後燕大軍,護蠻將軍正進絞五溪蠻,短時間內隻能靠交州的三千兵馬帶領青壯前去平叛。
第二天佛曉,濃鬱的霧氣還沒有散去。整個隊伍就在校尉的帶領之下,帶著軍需物資,浩浩湯湯的上路了。兩千人人吃馬嚼,把整個隊伍拉的老長。馮思冀和劉念齊帶著兩家數十人聽從一名百長的指揮。
百長姓白,年近三十,名叫白問,臉上有著一條長長的嚇人的刀傷,披著陳舊的皮甲,掛著一把烏黑的大刀。一絲不苟的檢查著自己的隊伍。馮君岩看著一步步走進的白問,雙手緊握,站的挺立。不曾想白問馮思冀劉念齊二人還是舊識,來到二人麵前卻是臉上刀痕一展,在馮思冀二人肩頭上狠狠地錘了一下。
“今日校尉大人給吾下了統領百人命令,本來不喜,不曾想卻是你二人帶領的人馬,如此這般這次的任務卻是要輕鬆不少。”
“在北,念青,此子可是汝馮家麒麟兒劉家佳婿?”白問對著馮思冀和劉念齊各給了一個問候之後,卻是指著正抬頭挺胸的馮君岩問。
“卻是讓白百長見笑了,此子正是我那不成器的小子。原本不合年紀,不過男人終究要見風雨,還請百長大人行個方便才是。”
白問聽了馮思冀的話卻是擺了擺手。
“在北今日這般客氣作甚?不過年輕了些,一樣見得血,殺的人,有甚打緊?你我三人往日間在戰場上同生共死,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算起來我白問的命都是你們救得,怎地今日卻是憑的不爽利,百長百長的喚餘。”
“軍中尊卑不可廢,平日為兄弟,軍中卻是不能這般。若人人不尊上下,軍令如何能行。”馮思冀卻是堅持自己話。
“憑你,憑你,平日裏豪爽的漢子卻是這般婆娘。”白問雖然嘴上這麽說,但是也沒有再強求,而且馮思冀說的沒錯,軍中尊卑有序,上下有矩,亂了自己卻是帶不好這一百多人。
“小子,喊一聲叔父聽聽,往後再軍中有事盡可來找你白叔父,別學汝父做女兒狀。”白問轉過頭了卻是對著馮君岩說了一句。
白問年近三十就是百長,還是校尉親自下令前來帶人,一看就知道未來前程不會太差,自己接下來的日子及就要在他手底下混飯吃,能夠搭上關係卻是有利無害。抬起頭看了一樣馮思冀,見馮思冀點頭默許,恭恭敬敬的對著白問叫了一聲:“白叔父。”
直接就收到了白問兩個親切的大拳頭。
兩日之後,隊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萬幸九真城仍在堅守。依山而建的九真城隻有一條百米寬的隘口可以通過,易守難攻。隊伍到來的到達的時候,九真郡守帶著守城的校尉,寥寥數人血跡滿身的五裏迎接,沒有一點的隆重。甚至那名守城的校尉在把防衛交割之後就直接暈了過去。
援軍的到來,使得九真城裏上上下下的鬆了一口氣,堅守數日,守城的士兵和百姓早已心力憔悴。從城上下來的人,一個個都是傷痕累累,滿臉的疲憊。終於等到有人換防,能夠活著下來的人,臉上都是一陣輕鬆,直接睡在了牆角之下。
馮君岩跟著馮思冀上了牆頭,第一次看見了真實的戰爭場麵。城牆上到處是未曾搽拭的血跡,告訴著後來者這裏數日來拚殺的殘酷。半卷著的旗幟,依稀可以看到一個大寫的晉字。馮君岩從女牆上小心的看著關下的那些所謂的土人。
城下堆著層層疊加的屍體,有晉人的也有土人的。不敢打開城門,晉人用繩索套著身子下去警惕的把同伴的屍體拉上來,土人也有不少的人在掩埋著自己人的屍體。不僅僅是為袍澤收屍,更主要的原因是屍體在這炎熱的地方,很容易腐爛發臭,爆發瘟疫。所以兩邊雖然處於戰爭狀態,對於收屍的人,一般不會動手。
土人的營地離城牆並不太遠,隻有兩箭之地,遠遠地看到的隻有稀稀落落的草木搭建的雨棚,不過卻是一眼望不到盡頭,連綿數裏,也不知有多少人。
“這次林邑乘交州各地兵力被抽調一空,月餘之前突然進犯,日南九德各處防備不及,九真郡守被殺,當地的漢人能逃的都逃迴來了。
這些土人已經進攻這裏四天了,每天都是悍不畏死的進攻,昨日要不是校尉郡守親自上城督戰,恐怕等不到你等援軍的到來了。雖然他們的裝備很簡陋,戰術也很低級,可是他們人多,物資準備的也充分。我們雖是踞城而守,卻是不知道朝廷援軍什麽時候才到,整個九真就隻剩城內的兩千多人馬,縱然加上交州附近各縣城將要到來的的青壯,也不過四千多人。關外的土人卻一日多過一日,現在看來少說也有將近十萬眾,也不知道我們到底能夠守多久。
金陵城的那些大人,大概早就忘記了我們這些蠻夷之地的人了吧。一個原本在城樓上的守城的年近四十的百長,換防之後卻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不顧身上的箭傷留在城樓上跟白問介紹起了情況。白問的身份果然不簡單。
四千對十萬?馮君岩聽到這個情況,心裏頭越來越沒有底。說不定這次真的要把小命交在這裏了。
一行人,向著那會流血丟命的地方,走的義無反顧。離開營地的時候,整個營地營地開始忙碌起來,被綁住雙手的馮君岩透過晨霧卻再也找不到昨日那些有過一麵之緣的身影。
再經過一天的急行,整個隊伍終於到底了一個關口,鎮南關。終於見到關隘的隊伍終於鬆了一口氣,而隊伍中領頭的幾個主事人卻在看到關隘的時候心情緊張了起來。到了關隘,說明離戰場不遠了,近半個月的跋涉終於到達,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因為關隘中充斥著淡淡的血腥味弄得神經緊繃。
馮思冀在出了營地之後就給馮君岩鬆了綁,但是並沒有安慰心情低迷的馮君岩,隻是安排著馮兵小心的看管著他,不要讓他胡鬧。馮君岩在離開營地之後被沒有想著再犯倔,一晚上的冷靜,使他變得更加的沉默。怪馮思冀和劉念齊嗎?馮君岩知道這些不能怪他們。他們說的沒錯,身為流落之民的我們沒有資格去同情另一群流落之民。盡管他們是英雄,盡管他們可憐,盡管彼此通病相憐。
冷清下來的馮君岩思考著劉念齊的話。朝中的大人物不能對付受傷的那群人,可是想要對付他們這些人真的太簡單了。破家的縣令,滅門的令尹。十幾年了,馮君岩還是沒明白這個世界的本質。
人命在大人物手裏不值錢,不過是個數字而已。想要馮劉兩家人死哪裏需要什麽理由?大人物隻需要表示一個態度就好了,或許隻是心情不好,一個眼神,一句話:田舍兒竟敢欺我。自然有人會把兩家人弄得幹幹淨淨。可以是山匪,可以是強盜,可以是土人。馮劉兩家和土人深仇大人,土人前來報複,官府救之不及,誰能夠說什麽?誰敢說什麽?
他們是流落之民,卻是有家的流落之民,不是那群受傷的剛遷徙到此的流落之民。當年馮劉兩家甚至更多的流落之民也想數日前那幫受者一樣可憐,那時候並沒有人可憐他們。
鎮南裏駐紮著一千多的披甲士兵,第一迴見到關隘的馮君岩對眼前的這千年前的關隘很好奇。千年之後,關隘雖在,可是卻不再是這個名字,連關隘的地點也不再一樣。那時候說的是友誼,講的是發展,雖有衝突,卻不是今日這般動不動就拔刀見紅。關隘不高,隻有三米多上下,整個關口雖然是石頭所駐,然而並不顯得雄偉,關牆上的石塊要是仔細看還能看到石塊上所染的鮮血。隨著隊伍進到關內,馮君岩難得的發現了尚未北逃的百姓。連老人孩子在關內也並不顯得少見,看來現在這裏還是安全的。
關內官職最高的是統領著一千多人的校尉,在隊伍進入關內的時候,馮君岩遠遠地看到了看了一眼那校尉。披著一身黑色的鐵甲,頭戴盔帽,腰掛長劍,六十上下年紀,麵色剛毅,眼神尖銳。身後占著數個身著朱紅衣甲的軍士,滿臉的煞氣,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沒有少殺人。看到這些軍容整齊,氣勢逼人的軍士,馮君岩連日來擔憂不已的心才是放下不少。不管怎麽說,跟著一個治軍嚴謹的校尉,也好過一個紙上談兵的將軍。
陸續到來的隊伍在傍晚的時候終於全部到達了,也是那一刻馮君岩才知道為什麽來時隊伍明知抄近路會死人還是不顧危險的選擇了近路。軍令如山倒,加上十萬火急的形式,要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死的就不僅僅是路上那些人了。
每鎮每縣要抽丁多少,官府都有著規定,路上死了族人的隊伍正在跟軍中司馬說明情況,拉人舉證自己所說是事實,作保之人要是被查出所說不符,以叛逆同罪。不過這些並不關馮君岩的事情,他隻是在等待著馮思冀從校尉手中拿到命令,然後完成自己這些人的任務。
等到晚上,馮思冀和劉念齊兩人帶著被分配的作戰任務迴來了。明日今日到達的一千多府兵,也就是馮思冀這樣的沒有經過集訓,隻是各家自行訓練,需要時候就直接拉上戰場的府兵,將會在校尉所派下來的數位百長的帶領下,跟著校尉的一千軍士前往九真,支援那裏的守軍。
林邑扶南兩軍進犯,日南九德已失,土人趁機作亂,九真告急已然三日,救援不及或恐累及交趾。朝廷大軍真在防備後燕大軍,護蠻將軍正進絞五溪蠻,短時間內隻能靠交州的三千兵馬帶領青壯前去平叛。
第二天佛曉,濃鬱的霧氣還沒有散去。整個隊伍就在校尉的帶領之下,帶著軍需物資,浩浩湯湯的上路了。兩千人人吃馬嚼,把整個隊伍拉的老長。馮思冀和劉念齊帶著兩家數十人聽從一名百長的指揮。
百長姓白,年近三十,名叫白問,臉上有著一條長長的嚇人的刀傷,披著陳舊的皮甲,掛著一把烏黑的大刀。一絲不苟的檢查著自己的隊伍。馮君岩看著一步步走進的白問,雙手緊握,站的挺立。不曾想白問馮思冀劉念齊二人還是舊識,來到二人麵前卻是臉上刀痕一展,在馮思冀二人肩頭上狠狠地錘了一下。
“今日校尉大人給吾下了統領百人命令,本來不喜,不曾想卻是你二人帶領的人馬,如此這般這次的任務卻是要輕鬆不少。”
“在北,念青,此子可是汝馮家麒麟兒劉家佳婿?”白問對著馮思冀和劉念齊各給了一個問候之後,卻是指著正抬頭挺胸的馮君岩問。
“卻是讓白百長見笑了,此子正是我那不成器的小子。原本不合年紀,不過男人終究要見風雨,還請百長大人行個方便才是。”
白問聽了馮思冀的話卻是擺了擺手。
“在北今日這般客氣作甚?不過年輕了些,一樣見得血,殺的人,有甚打緊?你我三人往日間在戰場上同生共死,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算起來我白問的命都是你們救得,怎地今日卻是憑的不爽利,百長百長的喚餘。”
“軍中尊卑不可廢,平日為兄弟,軍中卻是不能這般。若人人不尊上下,軍令如何能行。”馮思冀卻是堅持自己話。
“憑你,憑你,平日裏豪爽的漢子卻是這般婆娘。”白問雖然嘴上這麽說,但是也沒有再強求,而且馮思冀說的沒錯,軍中尊卑有序,上下有矩,亂了自己卻是帶不好這一百多人。
“小子,喊一聲叔父聽聽,往後再軍中有事盡可來找你白叔父,別學汝父做女兒狀。”白問轉過頭了卻是對著馮君岩說了一句。
白問年近三十就是百長,還是校尉親自下令前來帶人,一看就知道未來前程不會太差,自己接下來的日子及就要在他手底下混飯吃,能夠搭上關係卻是有利無害。抬起頭看了一樣馮思冀,見馮思冀點頭默許,恭恭敬敬的對著白問叫了一聲:“白叔父。”
直接就收到了白問兩個親切的大拳頭。
兩日之後,隊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萬幸九真城仍在堅守。依山而建的九真城隻有一條百米寬的隘口可以通過,易守難攻。隊伍到來的到達的時候,九真郡守帶著守城的校尉,寥寥數人血跡滿身的五裏迎接,沒有一點的隆重。甚至那名守城的校尉在把防衛交割之後就直接暈了過去。
援軍的到來,使得九真城裏上上下下的鬆了一口氣,堅守數日,守城的士兵和百姓早已心力憔悴。從城上下來的人,一個個都是傷痕累累,滿臉的疲憊。終於等到有人換防,能夠活著下來的人,臉上都是一陣輕鬆,直接睡在了牆角之下。
馮君岩跟著馮思冀上了牆頭,第一次看見了真實的戰爭場麵。城牆上到處是未曾搽拭的血跡,告訴著後來者這裏數日來拚殺的殘酷。半卷著的旗幟,依稀可以看到一個大寫的晉字。馮君岩從女牆上小心的看著關下的那些所謂的土人。
城下堆著層層疊加的屍體,有晉人的也有土人的。不敢打開城門,晉人用繩索套著身子下去警惕的把同伴的屍體拉上來,土人也有不少的人在掩埋著自己人的屍體。不僅僅是為袍澤收屍,更主要的原因是屍體在這炎熱的地方,很容易腐爛發臭,爆發瘟疫。所以兩邊雖然處於戰爭狀態,對於收屍的人,一般不會動手。
土人的營地離城牆並不太遠,隻有兩箭之地,遠遠地看到的隻有稀稀落落的草木搭建的雨棚,不過卻是一眼望不到盡頭,連綿數裏,也不知有多少人。
“這次林邑乘交州各地兵力被抽調一空,月餘之前突然進犯,日南九德各處防備不及,九真郡守被殺,當地的漢人能逃的都逃迴來了。
這些土人已經進攻這裏四天了,每天都是悍不畏死的進攻,昨日要不是校尉郡守親自上城督戰,恐怕等不到你等援軍的到來了。雖然他們的裝備很簡陋,戰術也很低級,可是他們人多,物資準備的也充分。我們雖是踞城而守,卻是不知道朝廷援軍什麽時候才到,整個九真就隻剩城內的兩千多人馬,縱然加上交州附近各縣城將要到來的的青壯,也不過四千多人。關外的土人卻一日多過一日,現在看來少說也有將近十萬眾,也不知道我們到底能夠守多久。
金陵城的那些大人,大概早就忘記了我們這些蠻夷之地的人了吧。一個原本在城樓上的守城的年近四十的百長,換防之後卻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不顧身上的箭傷留在城樓上跟白問介紹起了情況。白問的身份果然不簡單。
四千對十萬?馮君岩聽到這個情況,心裏頭越來越沒有底。說不定這次真的要把小命交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