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武柲穿了一身三品官服在薑出塵的伺候下,並一起用了早膳,便騎了寶馬出了積善坊。
昨晚一夜醉夢,直到寅時才醒來,看到躺在身旁的薑出塵,便直接翻身壓了上去,折騰了大半個時辰後,才算是稍稍彌補了對薑出塵的虧欠。好在薑出塵性子隨和,為諸女中最容易滿足的一個。
加之將近一年的養精蓄銳,還有那些大補之物,對於本就身體強健的武柲來說,已經有些補得太過了,床第之間是足以滿足薑出塵的需求的。
今日是第一次上朝,而且直接參與軍政議事,這讓武柲還是有些感歎,自上一次進政事堂都快十來年吧。
武柲騎著獅子驄,一出了坊門,便被身後之人叫住了。
“殿下,豆盧欽望拜見!”
武柲迴身,隻見豆盧欽望下了一輛有些陳舊的馬車,躬著身子,一臉虔誠望向武柲。
“原來是豆盧相,您老的大禮,本王可受不起!”武柲下了馬,來到了豆盧欽望的身邊。
如今以武柲的親王身份,出門一步路都應該是儀仗開道,侍衛保護,但武柲卻很少這麽做,一來做事不方便,耽擱時間,二來他習慣了低調,三來是為了不吸引仇恨,仇恨武氏的人不知凡幾,何必吸引仇人的注意呢,這種事情還是讓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去做便是了。
豆盧欽望本來等候魏王。到魏王馬車裏談些事情,他卻忘記了魏王上朝很少坐馬車。如此一來他也不能說了,他的馬車實在是又小又舊。不適合魏王的身份。
武柲看著豆盧欽望,也是心中感歎,豆盧欽望把新馬車給了孫媳武玲瓏,自己坐這樣陳舊的馬車,實在是不成體統,看來得找個時間批評下武玲瓏,身為人家的媳婦。應該要有做孫媳婦的樣子。
“豆盧相,今日本王第一次到政事堂。相煩引路。”武柲也不想坐豆盧欽望的馬車。
豆盧欽望躬身,道:“殿下所命,下官遵命!”
政事堂自裴炎由侍中遷為內史後,便把政事堂由鸞台遷往了鳳閣。如今政事堂裏便設置了文昌台各部官舍,以方便諸位宰相議事。原本有文昌右相武承嗣,但武承嗣被罷免相職後,封為特進,雖加官晉爵,但卻不再是宰相。如今文昌左右相無人能夠擔當,便空置了下來。主持政事堂議事便由內史豆盧欽望和侍中婁師德主持,還有知侍中事的姚璹。
如今女皇身體欠佳,便很少上朝。朝中之事,由宰相商議後,給女皇過目一遍便可。當然,其實就是上官婉兒過一遍。
武柲踏進鳳閣,鳳閣舍人宋璟雙目無神得拜見,武柲揮揮手,昨夜姚元崇和宋璟被自己的妻妾們一輪進酒,便灌翻了。還以為宋璟要請假,卻不想依舊來當值。
政事堂內正副宰相坐了一圈。空出了上首,顯然這是留給武柲的,自從昨日女皇製令下達各部,他們便知道魏王要來主持政事堂,更進一步,這是要把軍政之事全部交給武柲的節奏,但宰相門想不明白的是,為何不立武柲為太子,女皇到底是何心思!
武柲一走進政事堂,諸位宰相紛紛起身,躬身行禮。
“見過殿下!”
“見過魏王!”
武柲點頭以示還禮,便安然坐在了上首。
等諸位宰相坐定後,武柲掃視一圈,正副宰相總共有七人,就連受李昭德牽連的杜景儉都再次進入了政事堂,還有已經告老還鄉有七十八歲高齡的檢校內史的王及善都在座。
武柲輕咳一聲,緩緩說道:“諸位宰相都是我大周朝股肱之臣,大周朝廷能夠運轉,諸位宰相居功甚偉,本王這裏謝過了。”
地官尚書楊再思連忙拱手道:“殿下客氣了,身為朝廷命官當為陛下分憂。”
武柲微微一笑,繼續道:“如今契丹之亂,已經有八個月!本王於隴右擊敗吐蕃,隨後迎戰突厥三十萬兵馬,幾度激戰,大軍疲憊不堪,本王也不是神仙,這契丹之亂,還需要諸位宰相發力,本王也就多謝諸位了。”
宰相們頓時不知如何說是好,畢竟對軍事他們還是不太懂,婁師德想說兩句,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見宰相無言,武柲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其中以唐室舊臣自居的宰相至少有三位,看到姚璹等人不說話,他心中冷笑一聲,繼而說道:“今日兵事暫且不說,豆盧相,今日可有議題?”
豆盧欽望拱手道:“殿下,今日有三個議題,一個便是聖上特別交代的契丹平叛之事。第二個便是諸州糧食問題,特別是旱災和蝗災多發州縣的義倉早已告罄,諸州刺史已經告急。第三個還是災民的問題,據諸州刺史初步估算,各州逃戶在一半以上。”
今年諸州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災害,北方大多地方幹旱,河北山東一帶甚至發生了蝗災,南方一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隻有蜀中諸州大豐收。
武柲便說道:“諸州有不同程度的災害發生,那麽就讓諸州刺史好好統計一下,需要多少糧食,在一個月內呈報朝廷,諸位宰相可對蜀中糧食進行一個估算,然後分攤開來,看差多少糧食,然後再想辦法。”
武柲的辦法雖普通,但蘊含著統籌分配的原理,如此一來,思路清晰,諸宰相也頓時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做了,心中也不禁對魏王有了新的認識。
婁師德一臉讚成,豆盧欽望更是一臉崇拜。至於蘇味道和楊再思等人,也都略有喜色。
武柲不理會這些人,繼續說道:“至於各州逃戶問題,可令各州刺史以此為政績,戶數逃亡過半,不用考績,可以直接辭官了,至於如何考績,諸位宰相商議著製定出一個章程來。若餓死之人超過一成,便降官三級,超過一成半,便解官,永不敘用!災害可怕,若無戰勝災難之心更可怕,諸州刺史當為民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方能為國為民,流芳百世,才能對得起一身官袍,才能對得起朝廷俸祿。”
魏王的話,頓時讓諸位宰相感到了氣氛凝重,整個過程也美有征求諸位宰相的意見,完全直接是下達命令,這讓姚璹、李嶠等人很不舒服。
說完之後,武柲站起身,說道:“就這樣吧,諸位宰相如果覺得本王之言不妥,可以直接給本王說,但若覺得可以卻又不執行,那休怪本王參你們一本。”
諸位宰相相視一眼,便起身躬身道:“謹遵殿下之言。”
當武柲來到宮中請安,見過女皇後,不禁為女皇的身體而擔憂,女皇依舊臥病不起,侍女伺候在側,上官婉兒批閱奏疏,幾乎代言了女皇。
本來想利用契丹做點文章的武柲,心中便有了一絲猶豫,如果女皇就此臥病不起,契丹又攪亂河北,那麽一些有心之人是否會製造一些麻煩呢?那些忠於李唐的大臣,還有那些名門望族會不會以輔助李唐宗室為名而徹底反武?
這些種種可能的不利後果都需要他考慮,想要武承嗣和武三思這兩個草包考慮,那武氏也會同曆史中一般,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了。十多年後,被李氏幾乎屠了個幹淨。
出了宮,便朝著羽林衛走去,左羽林衛他不擔心,右羽林衛卻是一直沒有整頓。但如何整頓,裝卻需要一個章程,按照原本,右羽林衛三千士卒,他要在最後整頓,但如今卻成為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因為右羽林衛將軍是已經改名為武千裏的李仁,李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吳王李恪的長子,李恪被長孫無忌陰謀弄死後,李仁兄弟三人便被流放嶺南,到武太後臨朝稱製,便進獻祥瑞,深得武太後喜歡,便寫了句“兒,吾之千裏駒”,李仁遂改為李千裏,不久封為襄州刺史,並賜姓武氏,在襄州刺史任上無所作為,一切交給了長史處置,而且每年要給女皇進獻不少奇珍異寶。不久便任許州等刺史,進而轉為右羽林衛將軍。他依舊是在其位不謀其職,深得女皇讚成。
武柲可不這麽看待,當年李恪可是有機會繼承皇位的,結果被長孫無忌給弄死了,繼而家破人亡。如今李唐不在,武周興起,武千裏要是沒有想法也就不會如此諂媚了。而且情報消息顯示武千裏是相當自律的,其發妻乃是北燕皇族之後慕容氏,一個流放之人能夠娶妻如此尊貴,難道沒有想法嗎?
武千裏的外表與內心是完全不一致的!這也是武柲不得不提前整頓右羽林衛的原因。
該派誰呢?選來選去,武柲決定派遣薛訥去,作為心腹將領,這樣的事情不由他去完成,如何才能成長?
一路思考,心中定了主意,便踏進了左羽林衛,這裏的一切幾乎都是由他一手建立,所有的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所以他感到迴到了家一般。(未完待續)
昨晚一夜醉夢,直到寅時才醒來,看到躺在身旁的薑出塵,便直接翻身壓了上去,折騰了大半個時辰後,才算是稍稍彌補了對薑出塵的虧欠。好在薑出塵性子隨和,為諸女中最容易滿足的一個。
加之將近一年的養精蓄銳,還有那些大補之物,對於本就身體強健的武柲來說,已經有些補得太過了,床第之間是足以滿足薑出塵的需求的。
今日是第一次上朝,而且直接參與軍政議事,這讓武柲還是有些感歎,自上一次進政事堂都快十來年吧。
武柲騎著獅子驄,一出了坊門,便被身後之人叫住了。
“殿下,豆盧欽望拜見!”
武柲迴身,隻見豆盧欽望下了一輛有些陳舊的馬車,躬著身子,一臉虔誠望向武柲。
“原來是豆盧相,您老的大禮,本王可受不起!”武柲下了馬,來到了豆盧欽望的身邊。
如今以武柲的親王身份,出門一步路都應該是儀仗開道,侍衛保護,但武柲卻很少這麽做,一來做事不方便,耽擱時間,二來他習慣了低調,三來是為了不吸引仇恨,仇恨武氏的人不知凡幾,何必吸引仇人的注意呢,這種事情還是讓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去做便是了。
豆盧欽望本來等候魏王。到魏王馬車裏談些事情,他卻忘記了魏王上朝很少坐馬車。如此一來他也不能說了,他的馬車實在是又小又舊。不適合魏王的身份。
武柲看著豆盧欽望,也是心中感歎,豆盧欽望把新馬車給了孫媳武玲瓏,自己坐這樣陳舊的馬車,實在是不成體統,看來得找個時間批評下武玲瓏,身為人家的媳婦。應該要有做孫媳婦的樣子。
“豆盧相,今日本王第一次到政事堂。相煩引路。”武柲也不想坐豆盧欽望的馬車。
豆盧欽望躬身,道:“殿下所命,下官遵命!”
政事堂自裴炎由侍中遷為內史後,便把政事堂由鸞台遷往了鳳閣。如今政事堂裏便設置了文昌台各部官舍,以方便諸位宰相議事。原本有文昌右相武承嗣,但武承嗣被罷免相職後,封為特進,雖加官晉爵,但卻不再是宰相。如今文昌左右相無人能夠擔當,便空置了下來。主持政事堂議事便由內史豆盧欽望和侍中婁師德主持,還有知侍中事的姚璹。
如今女皇身體欠佳,便很少上朝。朝中之事,由宰相商議後,給女皇過目一遍便可。當然,其實就是上官婉兒過一遍。
武柲踏進鳳閣,鳳閣舍人宋璟雙目無神得拜見,武柲揮揮手,昨夜姚元崇和宋璟被自己的妻妾們一輪進酒,便灌翻了。還以為宋璟要請假,卻不想依舊來當值。
政事堂內正副宰相坐了一圈。空出了上首,顯然這是留給武柲的,自從昨日女皇製令下達各部,他們便知道魏王要來主持政事堂,更進一步,這是要把軍政之事全部交給武柲的節奏,但宰相門想不明白的是,為何不立武柲為太子,女皇到底是何心思!
武柲一走進政事堂,諸位宰相紛紛起身,躬身行禮。
“見過殿下!”
“見過魏王!”
武柲點頭以示還禮,便安然坐在了上首。
等諸位宰相坐定後,武柲掃視一圈,正副宰相總共有七人,就連受李昭德牽連的杜景儉都再次進入了政事堂,還有已經告老還鄉有七十八歲高齡的檢校內史的王及善都在座。
武柲輕咳一聲,緩緩說道:“諸位宰相都是我大周朝股肱之臣,大周朝廷能夠運轉,諸位宰相居功甚偉,本王這裏謝過了。”
地官尚書楊再思連忙拱手道:“殿下客氣了,身為朝廷命官當為陛下分憂。”
武柲微微一笑,繼續道:“如今契丹之亂,已經有八個月!本王於隴右擊敗吐蕃,隨後迎戰突厥三十萬兵馬,幾度激戰,大軍疲憊不堪,本王也不是神仙,這契丹之亂,還需要諸位宰相發力,本王也就多謝諸位了。”
宰相們頓時不知如何說是好,畢竟對軍事他們還是不太懂,婁師德想說兩句,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見宰相無言,武柲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其中以唐室舊臣自居的宰相至少有三位,看到姚璹等人不說話,他心中冷笑一聲,繼而說道:“今日兵事暫且不說,豆盧相,今日可有議題?”
豆盧欽望拱手道:“殿下,今日有三個議題,一個便是聖上特別交代的契丹平叛之事。第二個便是諸州糧食問題,特別是旱災和蝗災多發州縣的義倉早已告罄,諸州刺史已經告急。第三個還是災民的問題,據諸州刺史初步估算,各州逃戶在一半以上。”
今年諸州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災害,北方大多地方幹旱,河北山東一帶甚至發生了蝗災,南方一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隻有蜀中諸州大豐收。
武柲便說道:“諸州有不同程度的災害發生,那麽就讓諸州刺史好好統計一下,需要多少糧食,在一個月內呈報朝廷,諸位宰相可對蜀中糧食進行一個估算,然後分攤開來,看差多少糧食,然後再想辦法。”
武柲的辦法雖普通,但蘊含著統籌分配的原理,如此一來,思路清晰,諸宰相也頓時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做了,心中也不禁對魏王有了新的認識。
婁師德一臉讚成,豆盧欽望更是一臉崇拜。至於蘇味道和楊再思等人,也都略有喜色。
武柲不理會這些人,繼續說道:“至於各州逃戶問題,可令各州刺史以此為政績,戶數逃亡過半,不用考績,可以直接辭官了,至於如何考績,諸位宰相商議著製定出一個章程來。若餓死之人超過一成,便降官三級,超過一成半,便解官,永不敘用!災害可怕,若無戰勝災難之心更可怕,諸州刺史當為民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方能為國為民,流芳百世,才能對得起一身官袍,才能對得起朝廷俸祿。”
魏王的話,頓時讓諸位宰相感到了氣氛凝重,整個過程也美有征求諸位宰相的意見,完全直接是下達命令,這讓姚璹、李嶠等人很不舒服。
說完之後,武柲站起身,說道:“就這樣吧,諸位宰相如果覺得本王之言不妥,可以直接給本王說,但若覺得可以卻又不執行,那休怪本王參你們一本。”
諸位宰相相視一眼,便起身躬身道:“謹遵殿下之言。”
當武柲來到宮中請安,見過女皇後,不禁為女皇的身體而擔憂,女皇依舊臥病不起,侍女伺候在側,上官婉兒批閱奏疏,幾乎代言了女皇。
本來想利用契丹做點文章的武柲,心中便有了一絲猶豫,如果女皇就此臥病不起,契丹又攪亂河北,那麽一些有心之人是否會製造一些麻煩呢?那些忠於李唐的大臣,還有那些名門望族會不會以輔助李唐宗室為名而徹底反武?
這些種種可能的不利後果都需要他考慮,想要武承嗣和武三思這兩個草包考慮,那武氏也會同曆史中一般,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了。十多年後,被李氏幾乎屠了個幹淨。
出了宮,便朝著羽林衛走去,左羽林衛他不擔心,右羽林衛卻是一直沒有整頓。但如何整頓,裝卻需要一個章程,按照原本,右羽林衛三千士卒,他要在最後整頓,但如今卻成為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因為右羽林衛將軍是已經改名為武千裏的李仁,李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吳王李恪的長子,李恪被長孫無忌陰謀弄死後,李仁兄弟三人便被流放嶺南,到武太後臨朝稱製,便進獻祥瑞,深得武太後喜歡,便寫了句“兒,吾之千裏駒”,李仁遂改為李千裏,不久封為襄州刺史,並賜姓武氏,在襄州刺史任上無所作為,一切交給了長史處置,而且每年要給女皇進獻不少奇珍異寶。不久便任許州等刺史,進而轉為右羽林衛將軍。他依舊是在其位不謀其職,深得女皇讚成。
武柲可不這麽看待,當年李恪可是有機會繼承皇位的,結果被長孫無忌給弄死了,繼而家破人亡。如今李唐不在,武周興起,武千裏要是沒有想法也就不會如此諂媚了。而且情報消息顯示武千裏是相當自律的,其發妻乃是北燕皇族之後慕容氏,一個流放之人能夠娶妻如此尊貴,難道沒有想法嗎?
武千裏的外表與內心是完全不一致的!這也是武柲不得不提前整頓右羽林衛的原因。
該派誰呢?選來選去,武柲決定派遣薛訥去,作為心腹將領,這樣的事情不由他去完成,如何才能成長?
一路思考,心中定了主意,便踏進了左羽林衛,這裏的一切幾乎都是由他一手建立,所有的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所以他感到迴到了家一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