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三日中午了,顯然,武清這次受了內傷,傷勢雖不算嚴重,但震傷了髒腑,需要調養半月才能慢慢恢複。
好在王勃醫術頗有幾分精妙,雖不算神醫級別,但對於普通的內傷還是拿手的。開了幾服藥後,武清便能下床自有走動了。
有武氏在,武府的生活絲毫沒有改變,依舊井然有序。
在大唐,北方和南方的風俗有異,就說這家庭,一般情況下是男主外女主內。在南方便是如此,女人勤勤懇懇地管理著家中事務,而在北方則不同,女人主內,但依舊赴宴遊玩,甚至為了丈夫可以登門拜訪,更甚者也有為子求官的。總之北方主婦是很活躍的。
武氏繼承了母親楊氏的血統,自然十分能幹,雖沒有為子求官,但武清無論在不在府中,都是武氏說了算。
待武清傷勢好轉後,在王忠的陪同下,便去了潤州,找刺史說道說道。匪患不除,何以寧日!
武清知道消息後,大感頭疼,母親怎麽能去潤州呢?那牛王寨三人也算是難得的好漢,既然他們有金盆洗手之意,便讓他們金盆洗手好了,何必趕盡殺絕呢。
沉思片刻,便叫來鴉九。
密室中,武清靠在圈椅中,鴉九站立在前,一動不動,這是鴉九第一次來密室。
“鴉九,帶上三萬貫,送到牛王寨,叫那三人快些散夥了,不然等官兵一到,皆為齏粉!”武清沉聲吩咐道。
鴉九沒有說什麽,他知道公子速來仗義仁厚,便領了玉符,出了密室。
武清自不管鴉九之事,他的心思已經放在了即將開館的清心書院上了。
武清知道,自宋以前,經學發展迅猛。理學一直處於萌芽狀態,直到程朱理學的出現,理學才逐漸發展壯大。
那麽,武清是繼續研習聖人經典呢,還是別開生麵,開創理學之路呢?武清很明白自己有多少才能,經典是經典,可他知之不多,何況自漢武獨尊儒術之後,出現的經學大儒不勝枚舉。而武清要想成就一番偉業。他唯一的道路。就是朝著理學的方向前進。
清心書院與其說是武清支援盧照鄰搞政績。不如說是他要為理學創造一個基地。所以,對於清心書院,武清是十分上心的。盡管在調養內傷,但已經和王勃、盧照鄰就清心書院開設課程。依舊爭吵不已。
到最後,盧照鄰拂袖而去,甚至連酒都不喝了。武清這才意識到,自己或許太過於急於求成了,但原則是原則,決不能改變。
王勃看著武清,說道:“公子怕是急於求成了,照鄰本是很好說話之人,如今竟然如此反對。以卑職看。先以經典為主,再輔之以其他。等以後徐徐改變。”
武清沉思片刻,搖了搖頭,說道:“天下書院,都教授的是聖人經典。我們清心書院為何就不能別出心裁,教授有用之學問,讓天下百姓受益呢?”
王勃也明白武清的堅持,於是便說道:“公子稍歇,勃再去看看照鄰。”
武清點頭,而後品了一口茶,但覺茶水冰冷,怒道:“茶水早就冷了,為何不換熱茶!”
秋菊急忙跑了進來,欠身道:“都怪奴婢,奴婢這就去換!”
武清見是秋菊,這才緩和了下來。
這時府中奴仆走了進來,躬身行禮道:“公子,府外有一少年求見,自稱是公子的學生。”
武清說道:“既是學生,領進來便是!”
片刻,隻見一個唇紅齒白的少年,一襲白衣書生打扮,身後背著書簍,雖是冬天,但額頭可見汗珠。
武清雖對蕭家不感冒,可對此少年確實心生喜愛,武清笑著看向蕭嵩,蕭嵩見到武清,連忙放下書簍,整理了衣衫,這才躬身行禮道:“學生蕭嵩,拜見老師!”
武清心中大為感慨,這少年果然是有教養,看他那熟練的動作,就能明白從小受家教熏陶,自然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不愧是世家大族子弟!
“來了就先安心住下,過幾日書院開放,便可到那邊住宿了。秋菊,安排下蕭嵩的住宿,切不可怠慢了。”武清吩咐道。
“是,公子!”秋菊欠身。
蕭嵩拜謝,而後秋菊抱起書簍向前院走去。
上元縣衙。
盧照鄰正大發脾氣,夫人黃氏勸慰道:“阿郎為何如此生氣?”
盧照鄰指著天罵道:“生氣,他武清如何能讓我生氣?身為天下第一才子,聖人門下,竟然不講經典,好好一個書院,非要搞得特立獨行,講什麽理學!豈有此理?”
黃氏雖不是高門大戶出身,但也是書香門第,知道夫君的執拗脾氣,柔聲說道:“夫君,這‘理學’為何物?”
盧照鄰歎息一聲,說道:“我自問讀聖人之書無數,可要說相比於那些大儒來,還是差了很多。因為隻有大儒才能解讀聖人經典,以武清所說,此為‘經學’,重點在於詮釋聖人經典,教化育人。而武清所提‘理學’,則是以聖人經典為本,提出一個全新的思想,以萬物之理來解釋大千世界,來指導百姓懂得生存之道。”
黃氏一聽,不禁笑道:“這不是很好嗎?看起來似乎比‘經學’要高明了許多,以聖人經典為本,創新出全新的思想,這是偉大的進步啊!”
盧照鄰一愣,而後憤怒地說道:“婦道人家,懂什麽?你可知道他所提之‘理’高於一切!”
黃氏這才想到,這似乎有些超出了她的認知範圍,這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地君親師,這‘理’又如何高於一切呢?也難怪阿郎生氣。
“好了,阿郎,別生氣了,你身子骨好了些,可別氣出病來。”黃氏隻能安慰一番。
盧照鄰想到自己三個月前要不是黃氏帶來了師父的秘方,他實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想著想著,便安靜了下來。
有家仆來報,王勃來求見,王勃才華令盧照鄰佩服萬分,他不能怠慢,趕緊整理一番,而後出內堂到府外迎接。
好在王勃醫術頗有幾分精妙,雖不算神醫級別,但對於普通的內傷還是拿手的。開了幾服藥後,武清便能下床自有走動了。
有武氏在,武府的生活絲毫沒有改變,依舊井然有序。
在大唐,北方和南方的風俗有異,就說這家庭,一般情況下是男主外女主內。在南方便是如此,女人勤勤懇懇地管理著家中事務,而在北方則不同,女人主內,但依舊赴宴遊玩,甚至為了丈夫可以登門拜訪,更甚者也有為子求官的。總之北方主婦是很活躍的。
武氏繼承了母親楊氏的血統,自然十分能幹,雖沒有為子求官,但武清無論在不在府中,都是武氏說了算。
待武清傷勢好轉後,在王忠的陪同下,便去了潤州,找刺史說道說道。匪患不除,何以寧日!
武清知道消息後,大感頭疼,母親怎麽能去潤州呢?那牛王寨三人也算是難得的好漢,既然他們有金盆洗手之意,便讓他們金盆洗手好了,何必趕盡殺絕呢。
沉思片刻,便叫來鴉九。
密室中,武清靠在圈椅中,鴉九站立在前,一動不動,這是鴉九第一次來密室。
“鴉九,帶上三萬貫,送到牛王寨,叫那三人快些散夥了,不然等官兵一到,皆為齏粉!”武清沉聲吩咐道。
鴉九沒有說什麽,他知道公子速來仗義仁厚,便領了玉符,出了密室。
武清自不管鴉九之事,他的心思已經放在了即將開館的清心書院上了。
武清知道,自宋以前,經學發展迅猛。理學一直處於萌芽狀態,直到程朱理學的出現,理學才逐漸發展壯大。
那麽,武清是繼續研習聖人經典呢,還是別開生麵,開創理學之路呢?武清很明白自己有多少才能,經典是經典,可他知之不多,何況自漢武獨尊儒術之後,出現的經學大儒不勝枚舉。而武清要想成就一番偉業。他唯一的道路。就是朝著理學的方向前進。
清心書院與其說是武清支援盧照鄰搞政績。不如說是他要為理學創造一個基地。所以,對於清心書院,武清是十分上心的。盡管在調養內傷,但已經和王勃、盧照鄰就清心書院開設課程。依舊爭吵不已。
到最後,盧照鄰拂袖而去,甚至連酒都不喝了。武清這才意識到,自己或許太過於急於求成了,但原則是原則,決不能改變。
王勃看著武清,說道:“公子怕是急於求成了,照鄰本是很好說話之人,如今竟然如此反對。以卑職看。先以經典為主,再輔之以其他。等以後徐徐改變。”
武清沉思片刻,搖了搖頭,說道:“天下書院,都教授的是聖人經典。我們清心書院為何就不能別出心裁,教授有用之學問,讓天下百姓受益呢?”
王勃也明白武清的堅持,於是便說道:“公子稍歇,勃再去看看照鄰。”
武清點頭,而後品了一口茶,但覺茶水冰冷,怒道:“茶水早就冷了,為何不換熱茶!”
秋菊急忙跑了進來,欠身道:“都怪奴婢,奴婢這就去換!”
武清見是秋菊,這才緩和了下來。
這時府中奴仆走了進來,躬身行禮道:“公子,府外有一少年求見,自稱是公子的學生。”
武清說道:“既是學生,領進來便是!”
片刻,隻見一個唇紅齒白的少年,一襲白衣書生打扮,身後背著書簍,雖是冬天,但額頭可見汗珠。
武清雖對蕭家不感冒,可對此少年確實心生喜愛,武清笑著看向蕭嵩,蕭嵩見到武清,連忙放下書簍,整理了衣衫,這才躬身行禮道:“學生蕭嵩,拜見老師!”
武清心中大為感慨,這少年果然是有教養,看他那熟練的動作,就能明白從小受家教熏陶,自然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不愧是世家大族子弟!
“來了就先安心住下,過幾日書院開放,便可到那邊住宿了。秋菊,安排下蕭嵩的住宿,切不可怠慢了。”武清吩咐道。
“是,公子!”秋菊欠身。
蕭嵩拜謝,而後秋菊抱起書簍向前院走去。
上元縣衙。
盧照鄰正大發脾氣,夫人黃氏勸慰道:“阿郎為何如此生氣?”
盧照鄰指著天罵道:“生氣,他武清如何能讓我生氣?身為天下第一才子,聖人門下,竟然不講經典,好好一個書院,非要搞得特立獨行,講什麽理學!豈有此理?”
黃氏雖不是高門大戶出身,但也是書香門第,知道夫君的執拗脾氣,柔聲說道:“夫君,這‘理學’為何物?”
盧照鄰歎息一聲,說道:“我自問讀聖人之書無數,可要說相比於那些大儒來,還是差了很多。因為隻有大儒才能解讀聖人經典,以武清所說,此為‘經學’,重點在於詮釋聖人經典,教化育人。而武清所提‘理學’,則是以聖人經典為本,提出一個全新的思想,以萬物之理來解釋大千世界,來指導百姓懂得生存之道。”
黃氏一聽,不禁笑道:“這不是很好嗎?看起來似乎比‘經學’要高明了許多,以聖人經典為本,創新出全新的思想,這是偉大的進步啊!”
盧照鄰一愣,而後憤怒地說道:“婦道人家,懂什麽?你可知道他所提之‘理’高於一切!”
黃氏這才想到,這似乎有些超出了她的認知範圍,這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地君親師,這‘理’又如何高於一切呢?也難怪阿郎生氣。
“好了,阿郎,別生氣了,你身子骨好了些,可別氣出病來。”黃氏隻能安慰一番。
盧照鄰想到自己三個月前要不是黃氏帶來了師父的秘方,他實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想著想著,便安靜了下來。
有家仆來報,王勃來求見,王勃才華令盧照鄰佩服萬分,他不能怠慢,趕緊整理一番,而後出內堂到府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