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你拿錢糧,我救人!默契?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陽城外,奉命攻打河陽的趙軍,巳時用過飯後,小心謹慎地靠近河陽。
他們收到的命令是,今天是最後一次攻打河陽,之後便不用他們攻城。
所以,每個人都很小心翼翼,不希望在這最後關頭,被秦軍的流矢射中丟了性命。
然而,當他們走近河陽,遠處看上去完好的城門,出現一絲絲不和諧的地方。
本該與城牆貼合緊密的城門,竟然有些搖晃,與城牆之間,也有著巨大的空隙。
走在前麵的趙軍互相看向彼此,獲得同伴的鼓舞後,他們壯著膽子,一同上前。
眾人合力一推,城門吱呀聲響,沉重的兩扇城門往後傾倒。
見狀,眾人繼續用力,一鼓作氣,將城門完全推倒。
然而,還不等他們高興,終於能夠進入河陽。
在城門倒下的同時,一根根削成尖頭的木棍,被繩子捆綁在一起,還有一根繩子掛在半空中,拖拽著這些木棍。
城門倒下後,觸發了機關,巨大的木排迎麵而來。
前排來不及躲避的趙軍,被落下後,半人高的木排刺穿身體。
巨大的慣性,拖動著木排,並沒有就此停下,而是繼續撞上更靠後的趙軍。
頓時,安靜的戰場上,出現一片淒厲的慘叫聲,吸引了所有趙軍的注意力。
若是往常,戰場上早就屍橫遍野,處處慘叫,人人自顧不暇,沒有空去關心遠處的慘叫。
隻不過,今天攻打河陽,顯得格外和平。
通過雲梯攀爬到城牆上的趙軍,也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
唯有城門口,突兀的慘叫聲,倒是有些不合時宜了。
負責臨陣指揮的趙將,看著安靜的戰場,猜測秦軍可能撤退了。
為了驗證這一假想,他親自來到城門前,看著死傷慘重的士卒,目光轉向城門倒下的河陽城內。
他跳下戰馬,就要往裏麵進。
“將軍,不可,城中有埋伏。”
聽到身後士卒的勸告,他隻是頓了一下腳步,便不再有任何猶豫地邁步進去,他踩著城門,一直走到城門頂端,蹲下身子,招手讓後麵的士兵跟進來:“城中已無秦軍,去幾個人,小心查探,莫要中了陷阱。”
大約半個時辰後,進入城中的士卒返迴,趙將平靜地看著眼前的巨大深坑,幾根立起來的尖頭柱子,上麵沾著滲入其中的鮮血。
他身邊的城門上,整齊擺放著幾具趙軍屍體。
這些是剛剛向前探路,不小心墜落陷阱中的趙軍士卒。
他看著繞開陷阱,小心走迴來的士兵,問道:“城中是何情況?”
“將軍,河陽的秦軍撤了,並毀掉城池,燒了糧草,如今的河陽就是一座空城廢城。”
趙將聽著士兵帶迴來的消息,沒有絲毫的興奮,不是因為河陽成了廢城,而是秦軍跑了,他等著主力下場,想要大殺一場的想法落空了。
他麵無表情地躍上自己的戰馬,揚起馬鞭,遠離戰場而去:“大軍接管城池,我去將這裏發現的事情,匯報給將軍。”
.......
“撤了?”
李牧有些不願相信,再次問道。
看到部將十分肯定地點頭迴應,他有些吃不準秦軍的真實意圖了,轉頭問向其他人:“邢丘馳援河陽的秦軍,走到了何處?”
“稟將軍,已經進入我軍包圍,敢問將軍,是否發起進攻?”
李牧淡定地示意部將坐下,吃下王齕軍隨時都行,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得到確認才能夠下令進攻,繼續問向其他人:“楊端和現在何處?邢丘的秦軍有何動向?”
李牧每天都有看當日的軍情,他問這些,是要知道今日的最新情況。
在座的趙軍也都明白這一點兒,故而沒有爭著站起來迴答。
他們的目光統一看向一人。
斥候營的將領,在眾人的注視下站起來,拿出一份最新的軍情,送到李牧麵前:“斥候發現,楊端和率領的兩萬騎兵,跟在王齕身後五十裏,全力行軍的話,半日便能趕到戰場。”
“不用半日。”
李牧打開軍情案牘,隨意看著,給出點評,對斥候將的判斷做出了糾正,抬頭看到眾將茫然的神情,他解釋道:“馬鐙,秦軍也有。”
他示意那名將領繼續往下說。
“派往邢丘的斥候,昨夜子時過後,便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傳迴,末將已經增派人手前往,最多兩個時辰,便能得到消息。”
李牧抬手打斷其說話,示意他暫且坐下。
李牧皺著眉心,低頭看向麵前的地圖,邊看邊說:“再派斥候,沿著邢丘前往野王的線路,務必小心仔細,發現秦軍蹤跡,立刻返迴,不可與之接觸。”
“諾!”
斥候將起身接下命令,李牧第二條命令繼續下達:“沿河探查敵情,務必確保河陽秦軍全部撤走。”
“諾!”
“一萬精騎,繞至王齕背後,拖住楊端和的騎兵,三萬步卒進入河陽,加固城防,其餘將士,隨我前往迎戰秦軍,務必全殲王齕,重創秦軍。”
“殺!殺!殺!”
斥候將的聲音,被李牧慷慨激昂的聲音壓下去。
而李牧的聲音,也很快便被眾將的唿喊聲壓製下來,一陣陣喊殺聲,在營帳內飄蕩。
半刻鍾後,眾將的聲音逐漸迴落,李牧才鄭重其事地提醒他們,告知此戰的兇險之處:“王齕是誘餌,楊端和是鉤子,野王是秦軍看中的肥肉,而我軍主力是秦軍要釣的魚;此戰的關鍵就在於速戰速決,絕不能被秦軍牽著鼻子走。
全殲王齕後,大軍迅速過河,趁著秦軍攻打野王之際,攻破成皋,接迴我趙軍將士。”
“將軍,秦軍不是按照與將軍的約定,將我軍士卒送到了邢丘城?”
李牧循聲看去,是一個年輕的小將,露出一抹讚賞之色,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是值得栽培的人才。
若是能夠想明白問題,那便是趙軍未來的頂梁柱。
李牧嚴肅道:“秦軍不會按兵不動,等我軍攻破邢丘。”
他神情肅穆,深感憂慮,如他所說,秦軍不會按兵不動。
那些被圍困的趙軍,也不一定就會被安置在成皋。
但,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也是趙國最後的機會,救不出來的話,那些趙軍,應該永遠都無法迴到趙國了。
希望野王能夠多撐幾天,為他找到被圍將士爭取時間。
“各自迴營準備,半個時辰後,本將會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從側翼發起進攻,將王齕軍攔腰截斷,爾等務盡全力!”李牧麵朝眾將,抱拳道。
他們收到的命令是,今天是最後一次攻打河陽,之後便不用他們攻城。
所以,每個人都很小心翼翼,不希望在這最後關頭,被秦軍的流矢射中丟了性命。
然而,當他們走近河陽,遠處看上去完好的城門,出現一絲絲不和諧的地方。
本該與城牆貼合緊密的城門,竟然有些搖晃,與城牆之間,也有著巨大的空隙。
走在前麵的趙軍互相看向彼此,獲得同伴的鼓舞後,他們壯著膽子,一同上前。
眾人合力一推,城門吱呀聲響,沉重的兩扇城門往後傾倒。
見狀,眾人繼續用力,一鼓作氣,將城門完全推倒。
然而,還不等他們高興,終於能夠進入河陽。
在城門倒下的同時,一根根削成尖頭的木棍,被繩子捆綁在一起,還有一根繩子掛在半空中,拖拽著這些木棍。
城門倒下後,觸發了機關,巨大的木排迎麵而來。
前排來不及躲避的趙軍,被落下後,半人高的木排刺穿身體。
巨大的慣性,拖動著木排,並沒有就此停下,而是繼續撞上更靠後的趙軍。
頓時,安靜的戰場上,出現一片淒厲的慘叫聲,吸引了所有趙軍的注意力。
若是往常,戰場上早就屍橫遍野,處處慘叫,人人自顧不暇,沒有空去關心遠處的慘叫。
隻不過,今天攻打河陽,顯得格外和平。
通過雲梯攀爬到城牆上的趙軍,也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
唯有城門口,突兀的慘叫聲,倒是有些不合時宜了。
負責臨陣指揮的趙將,看著安靜的戰場,猜測秦軍可能撤退了。
為了驗證這一假想,他親自來到城門前,看著死傷慘重的士卒,目光轉向城門倒下的河陽城內。
他跳下戰馬,就要往裏麵進。
“將軍,不可,城中有埋伏。”
聽到身後士卒的勸告,他隻是頓了一下腳步,便不再有任何猶豫地邁步進去,他踩著城門,一直走到城門頂端,蹲下身子,招手讓後麵的士兵跟進來:“城中已無秦軍,去幾個人,小心查探,莫要中了陷阱。”
大約半個時辰後,進入城中的士卒返迴,趙將平靜地看著眼前的巨大深坑,幾根立起來的尖頭柱子,上麵沾著滲入其中的鮮血。
他身邊的城門上,整齊擺放著幾具趙軍屍體。
這些是剛剛向前探路,不小心墜落陷阱中的趙軍士卒。
他看著繞開陷阱,小心走迴來的士兵,問道:“城中是何情況?”
“將軍,河陽的秦軍撤了,並毀掉城池,燒了糧草,如今的河陽就是一座空城廢城。”
趙將聽著士兵帶迴來的消息,沒有絲毫的興奮,不是因為河陽成了廢城,而是秦軍跑了,他等著主力下場,想要大殺一場的想法落空了。
他麵無表情地躍上自己的戰馬,揚起馬鞭,遠離戰場而去:“大軍接管城池,我去將這裏發現的事情,匯報給將軍。”
.......
“撤了?”
李牧有些不願相信,再次問道。
看到部將十分肯定地點頭迴應,他有些吃不準秦軍的真實意圖了,轉頭問向其他人:“邢丘馳援河陽的秦軍,走到了何處?”
“稟將軍,已經進入我軍包圍,敢問將軍,是否發起進攻?”
李牧淡定地示意部將坐下,吃下王齕軍隨時都行,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得到確認才能夠下令進攻,繼續問向其他人:“楊端和現在何處?邢丘的秦軍有何動向?”
李牧每天都有看當日的軍情,他問這些,是要知道今日的最新情況。
在座的趙軍也都明白這一點兒,故而沒有爭著站起來迴答。
他們的目光統一看向一人。
斥候營的將領,在眾人的注視下站起來,拿出一份最新的軍情,送到李牧麵前:“斥候發現,楊端和率領的兩萬騎兵,跟在王齕身後五十裏,全力行軍的話,半日便能趕到戰場。”
“不用半日。”
李牧打開軍情案牘,隨意看著,給出點評,對斥候將的判斷做出了糾正,抬頭看到眾將茫然的神情,他解釋道:“馬鐙,秦軍也有。”
他示意那名將領繼續往下說。
“派往邢丘的斥候,昨夜子時過後,便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傳迴,末將已經增派人手前往,最多兩個時辰,便能得到消息。”
李牧抬手打斷其說話,示意他暫且坐下。
李牧皺著眉心,低頭看向麵前的地圖,邊看邊說:“再派斥候,沿著邢丘前往野王的線路,務必小心仔細,發現秦軍蹤跡,立刻返迴,不可與之接觸。”
“諾!”
斥候將起身接下命令,李牧第二條命令繼續下達:“沿河探查敵情,務必確保河陽秦軍全部撤走。”
“諾!”
“一萬精騎,繞至王齕背後,拖住楊端和的騎兵,三萬步卒進入河陽,加固城防,其餘將士,隨我前往迎戰秦軍,務必全殲王齕,重創秦軍。”
“殺!殺!殺!”
斥候將的聲音,被李牧慷慨激昂的聲音壓下去。
而李牧的聲音,也很快便被眾將的唿喊聲壓製下來,一陣陣喊殺聲,在營帳內飄蕩。
半刻鍾後,眾將的聲音逐漸迴落,李牧才鄭重其事地提醒他們,告知此戰的兇險之處:“王齕是誘餌,楊端和是鉤子,野王是秦軍看中的肥肉,而我軍主力是秦軍要釣的魚;此戰的關鍵就在於速戰速決,絕不能被秦軍牽著鼻子走。
全殲王齕後,大軍迅速過河,趁著秦軍攻打野王之際,攻破成皋,接迴我趙軍將士。”
“將軍,秦軍不是按照與將軍的約定,將我軍士卒送到了邢丘城?”
李牧循聲看去,是一個年輕的小將,露出一抹讚賞之色,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是值得栽培的人才。
若是能夠想明白問題,那便是趙軍未來的頂梁柱。
李牧嚴肅道:“秦軍不會按兵不動,等我軍攻破邢丘。”
他神情肅穆,深感憂慮,如他所說,秦軍不會按兵不動。
那些被圍困的趙軍,也不一定就會被安置在成皋。
但,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也是趙國最後的機會,救不出來的話,那些趙軍,應該永遠都無法迴到趙國了。
希望野王能夠多撐幾天,為他找到被圍將士爭取時間。
“各自迴營準備,半個時辰後,本將會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從側翼發起進攻,將王齕軍攔腰截斷,爾等務盡全力!”李牧麵朝眾將,抱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