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楚國想要漁翁得利,郭開火力全開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營。
春申君黃歇,高築營寨嚴防死守,每日早中晚各派一支斥候外出打探消息。
這些斥候能夠活著迴來,黃歇便得到最新的秦軍動態,不能活著迴來,他也不會派人去尋找接應。
他知道楚軍不是秦軍的對手,而趙國攻打韓國,楚國隻是幫襯,沒必要用楚軍的性命,去為趙國攻城掠地,順利則進,不順則退。
此刻,被楊端和率領秦軍擋住去路,遲遲不退,是因為黃歇在等趙軍的消息。
倘若趙軍勝過了秦軍,楚軍不介意錦上添花。
若是趙軍敗了,楚軍拔營迴國,絕不可能雪中送炭。
這一日,黃歇如往常那般,在自己的營帳當中,舉辦歌舞宴會。
楚軍出戰,有隨軍歌女和舞女的習俗,這些人美其名曰,是為了激勵楚軍作戰。
實際上,都是軍中將領的私人物品,輪不到下麵的楚軍欣賞。
如今秦楚對峙,沒有發生戰事,黃歇便帶著軍中將領大宴特宴,不像是打仗來的,更像是遊玩享樂。
黃歇歪坐在主位上,頭發花白的腦袋靠在一名美姬的胸脯上,美姬用筷子夾起楚地美食,喂給黃歇。
一旁,另有跪坐的美姬,舉著樽中的楚國美酒,小心翼翼地傾斜著樽身,把酒水喂進黃歇的嘴裏。
不僅是他,就連營中共宴的其他楚將,身邊也各有一兩名嬌美少女伺候陪侍。
“春申君,這趙國和秦國在前麵打得火熱,那楊端和還能夠率領十萬秦軍攔住我楚軍,這秦國的兵力,已經強大到可以同時對抗趙楚兩國?”
“聽聞趙國也是兩線作戰,前不久大敗燕國,待其援軍南下入韓,勝負猶未可知!”
“非也非也!燕國貧瘠,士卒羸弱,年年征戰年年戰敗,若不是有秦國幫忙牽製,趙國早就滅掉了這個弱小貧國。”
“可那仍是一國,趙國能夠兩線作戰,大敗燕國,說明趙軍有實力與秦國一戰,我楚軍不能這個時候撤走。”
“趙國脅魏聯楚,攻打韓國,而韓國呢?背後隻有一個秦國,此消彼長之下,秦國就是以一敵二,且不落下風。”
酒過三巡,醉醺醺的楚將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他們中間,大致形成了兩種觀點。
留下來靜觀其變,看好趙國。
或者。
即刻撤退,不看好趙國,楚軍要盡早抽身出去,保全實力,以應對秦國事後可能的報複。
春申君伸手按住身邊的美姬,扶著她們光潔的肩膀站起來,腳步略顯浮晃的走到營帳中間,揮手趕走在場的所有美姬,道:“魏王心胸狹隘,卻頗有野心,看似是被趙國脅迫,實際上是想看著秦趙兩國打到兩敗俱傷,甚至是看到楚國也參與其中,等到三國在大戰中消耗彼此的軍力國力,魏軍就會抓住機會,迅速出戰,奪取被打爛的韓國。”
“弱小魏王,也敢做這等白日夢?”
“是人都有野心,你有,他有,我也有...”
黃歇晃悠悠地轉了一圈,手指在一個個部將身上指過,最後指向自己,仿佛大醉一場,恍如隔世,臉色變得凝重,冷道:“魏國想要做漁翁,可惜他沒有哪個實力,等到他們與秦國廝殺到筋疲力盡,坐收漁翁之利的隻能是我楚軍。”
“春申君的意思是,奪迴商於之地?奪迴我楚國失去的郢鄢二都?”
黃歇迴頭看去,醉醺醺的眼神中,帶著幾分冰冷。
哪壺不開提哪壺!
聲稱奪迴楚國失地的楚將,看到黃歇的眼神,瞬間清醒大半,什麽美酒,什麽美人,什麽美夢,現在他隻想找個機會,好好解釋一下。
隻是嘴巴太快,並沒有掃興拆台的意思。
黃歇冷眼掃過,說道:“去年五國攻秦,楚國都未能奪迴失地,而今更不可莽撞行事,領兵打仗與做人做事一樣,要知足常樂。
秦趙此戰,若是趙勝,楚軍便吞下韓國南部,就算是趙王事後不滿,經曆一場大戰後的趙國,也隻會用韓地來拉攏楚國,共抗秦國;若是秦勝,楚軍便轉攻魏國,奪取城池,與秦國聯盟,支持其反擊趙國,反正楚趙之間隔著魏韓,隨口答應下來,又沒有任何損失。”
“春申君深謀遠慮,末將欽佩之至!”
“春申君老成謀國,末將願效死命...!”
由於方才口不擇言,在黃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這一次,黃歇話音剛落,吹捧誇噓的話,便脫口而出。
緊跟著,便是其他同僚同質化的吹捧。
黃歇很享受這種,站在別人頭頂的感覺。
不是直接出言羞辱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是通過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學識、謀略,從而贏得他人的仰慕和欽佩。
前者讓他覺得有失身份,後者既能滿足他的內心需求,又能體現高高在上的身份。
他要名望,但是又讓別人主動送來,這樣才顯得他高人身份。
給人一種,他淡泊不在乎,而外人強加之的錯覺。
黃歇擺擺手,迴去坐好,道:“大家都是為了楚國,我不過是每日躲在帳中閑來無事,整日琢磨著,能夠為大王還有楚國謀得一些好處罷了。”
“而想要獲得這些好處,把他們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就還需要你們率領全軍將士,奮力殺敵,為國建功!”
“願追隨春申君,為大王盡忠,為楚國盡忠!”
黃歇輕撫著花白的胡須,心滿意得地笑著,連連稱好道:“各位有此決心,我等上下與共,定能讓楚國成為此戰的最大贏家!”
“哈哈哈哈...”
營帳內,歡笑聲起,所有人都已經在暢想著未來的慶功宴,幻想著嬌美嫵媚的舞姬,沉浸在不久之後的加官進爵中。
然而,一道不和諧的長音,打破這歡喜的場景。
“急報!韓國急報!”
一名渾身是血的斥候,闖進營帳內,剛一進來,就整個人摔在地上。
坐在末尾的將領,主動起身,把斥候從地上拉起來,問道:“春申君在此,有何大事,無需慌張!”
斥候努力撐開血痂遮蓋的眼角,拚命想要瞪大眼睛,可仍舊不能如願,他氣息微弱道:“趙國大敗,秦軍斷了其迴國之路,而今正對峙在大河南岸...”
“喂,醒醒!”
將領晃了兩下,斥候徹底昏了過去,沒有迴應,他伸出手指,探向鼻尖,道:“大人, 還有鼻息。”
黃歇揮揮手,將領起身出了營帳,叫來幾個士兵幫忙,把暈倒的斥候抬了出去。
此時此刻,營帳內變得沉寂可怕。
所有人剛剛幻想完漁翁得利,趙國大敗的消息就傳來了。
按理說,他們應該高興才對,但是趙國敗了,楚國就要麵對秦軍。
若是秦國實力損失不大,楚國就要吃大虧。
沒有等來兩敗俱傷,等來了趙國大敗,換誰也高興不起來。
“春申君,要不要加派斥候,再去探查一番?”
一位將領上前試探著問道。
黃歇默默坐著,不聲不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其他人見到主帥如此作態,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就算是秦軍強大,趙軍大敗,可楚軍總要有些動作吧?
是戰,是退,還是再看看?
所有人麵麵相覷,誰也猜不透黃歇的想法,又沒有人敢上前問話。
過了許久,黃歇猛提一口氣,發狠道:“大軍撤退,轉攻魏國。”
“景行,你去一趟秦軍大營,見到楊端和以後,就告訴他,我楚軍來此是聽聞趙韓大戰,擔心趙軍過境,特意來此防範。”
“如今,趙軍被秦軍擊敗,韓國無虞,楚國也安全了,楚軍便沒有駐留此地的必要了,三日之內就會返迴楚國,希望秦楚盟好不要因為前些時日的誤會而受到影響。”
景行,出身屈景昭三家,年紀雖小,經驗尚淺,卻身份尊貴,足以代表黃歇與秦軍對話,也能夠展露楚國退兵的誠意。
他自人群後麵站出來,銳利的雙眸,攜帶著少年人獨有的朝氣,朗聲應下:“末將定不辱使命!”
景行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轉身出了營帳。
有人湊到黃歇身邊,小聲嘀咕道:“春申君,那景行年紀尚輕,前往秦營,萬一說漏了嘴…”
黃歇眸光冰冷,盯的那人一身冷汗,若不顧忌其背後勢力,他現在就想殺人,嗬斥道:“平日裏飲酒作樂,縱情聲色,而今大難臨頭了,還想著在本君麵前搬弄是非,莫非你見不得我楚國興盛,看不得同僚立功?”
“末將不敢!”
那人低頭後退,暗罵黃歇虛偽無恥。
飲酒作樂,縱情聲色,可都是他這個主帥帶的頭,現在出事了,就甩鍋過來。
黃歇自知那人心中不會服氣,懶得與他辯駁,直接奪了他的權柄:“現在,本君要率領全軍將士轉戰魏國,你即刻返迴壽春,將消息告知大王,七日之內必須送到,否則,軍法處置!”
“末將,領命!”
即便不服,也不得不暫時低頭。
此刻的黃歇,在楚國就相當於是無冕之王,有時候他的話,比楚王的話還管用,偏偏楚王還無比信任,不受半點挑撥。
一個人離開,營中其他人心中各有所思。
有人暗罵其心胸狹隘,不顧大局,有人替他打抱不平,怨恨黃歇,還有人幸災樂禍,覺得處罰太輕。
黃歇作為人精,簡單一眼就看出來在場大部分人的心思,心中哀歎不已。
享樂之時,所有人其樂融融。
一遇到問題,就變得各有心思,這樣的楚國,想要對抗秦國,談何容易。
念及此處,他無奈苦笑,及時行樂,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少麻痹了自身,這一生用不著太苦太累。
黃歇無暇關心眾人的心思,更沒有那個打算去得罪所有人,隻要自身利益不受損,不影響他獲取聲望,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令道:“大軍今晚出發,悄悄撤離,營中巡邏戒備,與往日相同,不要有任何變化,以免引起秦軍懷疑。”
……
“黃歇那混蛋,真是能躲!”
秦軍大營,楊端和氣得在營中走來走去,這麽多天了一直沒有發現楚軍的漏洞。
打不了仗,隻是守著對峙,簡直是折磨。
昨日,楊端和收到王翦的消息,讓他盡快驅逐楚軍,率領麾下的士卒趕去支援。
說什麽,成蟜孤身入險地,形勢很不樂觀。
“將軍,我軍若是撤走,楚軍一旦咬上來,怕是要受損嚴重。”
楊端和本就心中焦急,聽到屬下的話,氣得隻想動手打人,要不是軍法嚴格,他非得揍這個沒話找話的家夥。
他沒有什麽耐性道:“隨便找個人都知道,還用你說?”
楊端和脾氣暴躁,喜歡進攻,這幾天的對峙,讓他耐心漸失。
昨天又收到王翦的信,若隻是唿叫支援,他還不至於慌成現在這樣。
成蟜陷入險境,才是他著急的主因。
雖說還沒有接觸過,但是他就是覺得對脾氣。
對脾氣這種事,就是很不講道理。
“告訴楚軍,我們要撤,把他們引出大營。”
楊端和聽著屬下的建議,否道:“黃歇有那個膽子的話,我們早就決出勝負了。”
所有人一籌莫展之際,門外傳來通報。
“將軍,楚軍派了使者前來。”
“進來。”
景行在門外的衛兵檢查過全身之後,被放進營中,他屹立在眾人目光注視之下,帶著少年人特有的自信,走到楊端和麵前,不卑不亢道:“在下景行,奉春申君之命前來,特意告知將軍,楚軍來此,隻為保護楚民,抵禦誤入楚境的趙軍或韓軍,並無與秦國為敵的想法。”
“而今得知趙軍大敗,楚國邊境安定無危,春申君已下令大軍三日之內撤迴楚國,希望此前發生的衝突誤會,不要影響到秦楚兩國之間的盟好。”
“本將已知,迴去告訴春申君,隻要楚軍不進入秦土,不與秦國作對,我會把楚國的請求,轉呈我王。”楊端和麵無表情,神色鎮定道。
景行身為少年人,什麽都想爭一爭,他覺得楊端和話中有問題,便糾正道:“不是楚國的請求,而是秦楚兩國共同的盟好。”
景行說完,微微頷首,轉身離開。
“告辭!”
楊端和目光落在搖晃飄動的門簾上,對於景行的糾正,不以為意。
本來就是胡說八道,咬文嚼字毫無意義。
他隻信奉拳頭和手中的劍!
“傳令下去,盯緊楚營,一旦有所動靜,留下三萬返迴武關駐守,大軍即刻趕往成皋,支援王翦。”
……
邯鄲,趙國王宮。
自戰事以來,一直就沒有安靜過的王宮,因為李牧派人送迴來的一封信,變得更加吵鬧沸騰。
趙王偃臉色鐵青,心中有嫉妒,有怨恨,有不甘,更有無力,和奮力壓製著的瘋狂怒火。
書信中寫的都是議和,他卻覺得是秦王對他的嘲諷,是在看他的笑話。
郭開身為趙國丞相,又是趙王的玩伴,在趙王不願意開口的時候,朝廷的主導權自然而然就交到他的手裏了。
郭開偷偷觀察一下趙王偃的狀態,後者還坐得住,沒有起身離開,說明心裏的怒火還沒有到臨界點。
“安靜,安靜,你們都是我趙國的肱股之臣,來到了這王宮之內,是來替大王排憂解難的,而不是吵吵鬧鬧,說說笑笑,來會友見客的。”
他捂緊趙王扔給他的那封信,不急著拿出來,製止眾臣的議論聲,接連三歎氣,三次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你說啊!”
“要說什麽,你趕緊的!”
終於,在眾人的催促下,郭開滿心悲傷道:“想必各位也有所耳聞,韓國找來秦國助陣,我趙國惜敗於秦,那些攻韓的將士們,此刻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等著我們去解救他們,去把他們從韓國帶迴來。”
“要怎麽救?”
“派兵馳援,征調國內青壯男子,趙國上下願意共抗秦國…”
“派人議和,趙國隻是攻打韓國,並無意與秦國交惡…”
聽到議和,郭開連忙迴頭去看,發現趙王偃還在,鬆了口氣,快走幾步,走到議和官員麵前,抬手一頓敲打,責備道:“議和就是低頭,我趙國什麽時候向秦國低過頭?就算是議和也應該是秦國來議和。”
他丟下一個白眼,走到武將之列,對著聲稱繼續征兵的將領,冷嘲熱諷道:“將軍願意抵抗秦國,不如就親自帶兵去前線好了!”
“你看看你看看,你自己都不願意,你還說趙國上下全都願意,我趙國的百姓,那都是大王的子民,每死傷一個,傷心難過的大王,你不思替大王分憂,還想著征調更多的士卒,去前線擴大戰勢,可曾想過若是傷亡增多,大王心中如何呀?”
郭開先是抨擊議和派,丟了趙國的臉麵,又是怒懟主戰派,不知道替大王分憂。
當朝廷之上,所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之時,郭開拿出李牧送來的那封信,說道:“這封信是秦王親筆書信,信中言明,秦趙大戰,趙軍疲勞不備,秦軍也隻是略占上風,傷亡極其慘重,為了讓雙方的將士們,都減少一些傷亡,秦王有意與我趙國議和,乞求我王賜予一些珠寶糧草,用來安撫陣亡的秦軍家屬,秦王表示,隻要安撫了那些陣亡秦軍的家屬,就會撤軍,放出陷入包圍的趙國士卒。”
“趙政剛剛親政,還沒有完全掌控國內,他是想借此機會,提升在國內的聲望。”
郭開立馬迴頭,小跑著來到趙王偃身邊,捧哏道:“大王慧眼,臣怎麽就沒想到,這秦王果然是包藏禍心,這和不能議。”
“不,要議。”
趙王偃心中火氣消了一些,郭開的一番話,讓他心中舒暢不少,趙軍不如秦軍的陰霾,一掃而空,他繼續說道:“不過是幫助趙政在國內提升些許聲望,能夠換迴我趙國數萬將士的性命,這麽做是值得的。”
郭開適時捧哏:“我王仁慈,愛民如子,若是讓士卒們知道,大王為了他們什麽都願意做,他們一定會在以後的戰事中更加賣命,更加忠誠。”
“趙國的百姓,都是寡人的子民,寡人做什麽都是應該的。”趙王偃謙虛道。
“數萬將士,就是數萬個家庭,這上上下下,我趙國數十萬人都要承受大王的恩德,這是趙人的福分,也是趙國的福分。”
“郭開,你說的過了!”
“大王的崇高無上,臣之言語,道不出其十之一二。”
“嗯。”
趙王偃輕聲迴應,放手交出權力,道:“賜予秦國的糧草錢帛,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在十日之內征集完成,送往秦國,換迴我趙國的數萬將士。”
“大王,請放心,臣一定完成大王的囑托,把數萬將士安安穩穩地接迴家中,讓大王的子民,感受到大王的恩德。”
郭開一路攀升,靠的就是誇人好聽,他早就練成了一身功力,趙王說什麽他都能找到角度用力誇,且誇到對方心裏去。
他抬頭看一眼神色恢複平常的趙王,說道:“大王,是否要迴一份詔書,送到秦國,讓他們大王的態度,莫要虧待了我趙軍的將士們。”
寫信是平等交流,下詔書是以上對下。
郭開的話,不會對秦國造成任何實質性傷害,也不會給趙國帶來任何實質性好處。
但是,能夠滿足趙王處處要壓秦國一頭的執念。
把迴信說成詔書,趙王偃心情又好上一截,直接甩手給郭開,道:“你迴頭寫好,送入宮來,寡人看過之後,蓋上王印,送達秦軍。”
“臣領命!”
郭開在禮數上,從不出錯,他躬身彎腰,雙手幾乎碰到地麵。
送走趙王後,他迴頭看向在場的百官,展露出另外一幅麵孔,趾高氣揚道:“各位肱股大臣,如今我趙國將士身處險境,大王寧願削減趙國財力,也要救迴那些將士們,各位難道不應該有所表示嗎?”
“郭開,你在大王麵前巧言令色,諂媚百態,句句誤國誤民之言!”
“那請你救迴那些被圍的將士們,我把這相位讓給你坐。”
郭開看著縮著脖子退迴去的官員,輕視心起,說道:“你們一個個嘴上說的好聽,真讓你們出錢出糧出力的時候,全都裝聾作啞。”
“本相出粟萬石,金千鎰,各位罵我諂媚誤國,我想看看你們出多少。”
春申君黃歇,高築營寨嚴防死守,每日早中晚各派一支斥候外出打探消息。
這些斥候能夠活著迴來,黃歇便得到最新的秦軍動態,不能活著迴來,他也不會派人去尋找接應。
他知道楚軍不是秦軍的對手,而趙國攻打韓國,楚國隻是幫襯,沒必要用楚軍的性命,去為趙國攻城掠地,順利則進,不順則退。
此刻,被楊端和率領秦軍擋住去路,遲遲不退,是因為黃歇在等趙軍的消息。
倘若趙軍勝過了秦軍,楚軍不介意錦上添花。
若是趙軍敗了,楚軍拔營迴國,絕不可能雪中送炭。
這一日,黃歇如往常那般,在自己的營帳當中,舉辦歌舞宴會。
楚軍出戰,有隨軍歌女和舞女的習俗,這些人美其名曰,是為了激勵楚軍作戰。
實際上,都是軍中將領的私人物品,輪不到下麵的楚軍欣賞。
如今秦楚對峙,沒有發生戰事,黃歇便帶著軍中將領大宴特宴,不像是打仗來的,更像是遊玩享樂。
黃歇歪坐在主位上,頭發花白的腦袋靠在一名美姬的胸脯上,美姬用筷子夾起楚地美食,喂給黃歇。
一旁,另有跪坐的美姬,舉著樽中的楚國美酒,小心翼翼地傾斜著樽身,把酒水喂進黃歇的嘴裏。
不僅是他,就連營中共宴的其他楚將,身邊也各有一兩名嬌美少女伺候陪侍。
“春申君,這趙國和秦國在前麵打得火熱,那楊端和還能夠率領十萬秦軍攔住我楚軍,這秦國的兵力,已經強大到可以同時對抗趙楚兩國?”
“聽聞趙國也是兩線作戰,前不久大敗燕國,待其援軍南下入韓,勝負猶未可知!”
“非也非也!燕國貧瘠,士卒羸弱,年年征戰年年戰敗,若不是有秦國幫忙牽製,趙國早就滅掉了這個弱小貧國。”
“可那仍是一國,趙國能夠兩線作戰,大敗燕國,說明趙軍有實力與秦國一戰,我楚軍不能這個時候撤走。”
“趙國脅魏聯楚,攻打韓國,而韓國呢?背後隻有一個秦國,此消彼長之下,秦國就是以一敵二,且不落下風。”
酒過三巡,醉醺醺的楚將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他們中間,大致形成了兩種觀點。
留下來靜觀其變,看好趙國。
或者。
即刻撤退,不看好趙國,楚軍要盡早抽身出去,保全實力,以應對秦國事後可能的報複。
春申君伸手按住身邊的美姬,扶著她們光潔的肩膀站起來,腳步略顯浮晃的走到營帳中間,揮手趕走在場的所有美姬,道:“魏王心胸狹隘,卻頗有野心,看似是被趙國脅迫,實際上是想看著秦趙兩國打到兩敗俱傷,甚至是看到楚國也參與其中,等到三國在大戰中消耗彼此的軍力國力,魏軍就會抓住機會,迅速出戰,奪取被打爛的韓國。”
“弱小魏王,也敢做這等白日夢?”
“是人都有野心,你有,他有,我也有...”
黃歇晃悠悠地轉了一圈,手指在一個個部將身上指過,最後指向自己,仿佛大醉一場,恍如隔世,臉色變得凝重,冷道:“魏國想要做漁翁,可惜他沒有哪個實力,等到他們與秦國廝殺到筋疲力盡,坐收漁翁之利的隻能是我楚軍。”
“春申君的意思是,奪迴商於之地?奪迴我楚國失去的郢鄢二都?”
黃歇迴頭看去,醉醺醺的眼神中,帶著幾分冰冷。
哪壺不開提哪壺!
聲稱奪迴楚國失地的楚將,看到黃歇的眼神,瞬間清醒大半,什麽美酒,什麽美人,什麽美夢,現在他隻想找個機會,好好解釋一下。
隻是嘴巴太快,並沒有掃興拆台的意思。
黃歇冷眼掃過,說道:“去年五國攻秦,楚國都未能奪迴失地,而今更不可莽撞行事,領兵打仗與做人做事一樣,要知足常樂。
秦趙此戰,若是趙勝,楚軍便吞下韓國南部,就算是趙王事後不滿,經曆一場大戰後的趙國,也隻會用韓地來拉攏楚國,共抗秦國;若是秦勝,楚軍便轉攻魏國,奪取城池,與秦國聯盟,支持其反擊趙國,反正楚趙之間隔著魏韓,隨口答應下來,又沒有任何損失。”
“春申君深謀遠慮,末將欽佩之至!”
“春申君老成謀國,末將願效死命...!”
由於方才口不擇言,在黃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這一次,黃歇話音剛落,吹捧誇噓的話,便脫口而出。
緊跟著,便是其他同僚同質化的吹捧。
黃歇很享受這種,站在別人頭頂的感覺。
不是直接出言羞辱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是通過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學識、謀略,從而贏得他人的仰慕和欽佩。
前者讓他覺得有失身份,後者既能滿足他的內心需求,又能體現高高在上的身份。
他要名望,但是又讓別人主動送來,這樣才顯得他高人身份。
給人一種,他淡泊不在乎,而外人強加之的錯覺。
黃歇擺擺手,迴去坐好,道:“大家都是為了楚國,我不過是每日躲在帳中閑來無事,整日琢磨著,能夠為大王還有楚國謀得一些好處罷了。”
“而想要獲得這些好處,把他們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就還需要你們率領全軍將士,奮力殺敵,為國建功!”
“願追隨春申君,為大王盡忠,為楚國盡忠!”
黃歇輕撫著花白的胡須,心滿意得地笑著,連連稱好道:“各位有此決心,我等上下與共,定能讓楚國成為此戰的最大贏家!”
“哈哈哈哈...”
營帳內,歡笑聲起,所有人都已經在暢想著未來的慶功宴,幻想著嬌美嫵媚的舞姬,沉浸在不久之後的加官進爵中。
然而,一道不和諧的長音,打破這歡喜的場景。
“急報!韓國急報!”
一名渾身是血的斥候,闖進營帳內,剛一進來,就整個人摔在地上。
坐在末尾的將領,主動起身,把斥候從地上拉起來,問道:“春申君在此,有何大事,無需慌張!”
斥候努力撐開血痂遮蓋的眼角,拚命想要瞪大眼睛,可仍舊不能如願,他氣息微弱道:“趙國大敗,秦軍斷了其迴國之路,而今正對峙在大河南岸...”
“喂,醒醒!”
將領晃了兩下,斥候徹底昏了過去,沒有迴應,他伸出手指,探向鼻尖,道:“大人, 還有鼻息。”
黃歇揮揮手,將領起身出了營帳,叫來幾個士兵幫忙,把暈倒的斥候抬了出去。
此時此刻,營帳內變得沉寂可怕。
所有人剛剛幻想完漁翁得利,趙國大敗的消息就傳來了。
按理說,他們應該高興才對,但是趙國敗了,楚國就要麵對秦軍。
若是秦國實力損失不大,楚國就要吃大虧。
沒有等來兩敗俱傷,等來了趙國大敗,換誰也高興不起來。
“春申君,要不要加派斥候,再去探查一番?”
一位將領上前試探著問道。
黃歇默默坐著,不聲不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其他人見到主帥如此作態,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就算是秦軍強大,趙軍大敗,可楚軍總要有些動作吧?
是戰,是退,還是再看看?
所有人麵麵相覷,誰也猜不透黃歇的想法,又沒有人敢上前問話。
過了許久,黃歇猛提一口氣,發狠道:“大軍撤退,轉攻魏國。”
“景行,你去一趟秦軍大營,見到楊端和以後,就告訴他,我楚軍來此是聽聞趙韓大戰,擔心趙軍過境,特意來此防範。”
“如今,趙軍被秦軍擊敗,韓國無虞,楚國也安全了,楚軍便沒有駐留此地的必要了,三日之內就會返迴楚國,希望秦楚盟好不要因為前些時日的誤會而受到影響。”
景行,出身屈景昭三家,年紀雖小,經驗尚淺,卻身份尊貴,足以代表黃歇與秦軍對話,也能夠展露楚國退兵的誠意。
他自人群後麵站出來,銳利的雙眸,攜帶著少年人獨有的朝氣,朗聲應下:“末將定不辱使命!”
景行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轉身出了營帳。
有人湊到黃歇身邊,小聲嘀咕道:“春申君,那景行年紀尚輕,前往秦營,萬一說漏了嘴…”
黃歇眸光冰冷,盯的那人一身冷汗,若不顧忌其背後勢力,他現在就想殺人,嗬斥道:“平日裏飲酒作樂,縱情聲色,而今大難臨頭了,還想著在本君麵前搬弄是非,莫非你見不得我楚國興盛,看不得同僚立功?”
“末將不敢!”
那人低頭後退,暗罵黃歇虛偽無恥。
飲酒作樂,縱情聲色,可都是他這個主帥帶的頭,現在出事了,就甩鍋過來。
黃歇自知那人心中不會服氣,懶得與他辯駁,直接奪了他的權柄:“現在,本君要率領全軍將士轉戰魏國,你即刻返迴壽春,將消息告知大王,七日之內必須送到,否則,軍法處置!”
“末將,領命!”
即便不服,也不得不暫時低頭。
此刻的黃歇,在楚國就相當於是無冕之王,有時候他的話,比楚王的話還管用,偏偏楚王還無比信任,不受半點挑撥。
一個人離開,營中其他人心中各有所思。
有人暗罵其心胸狹隘,不顧大局,有人替他打抱不平,怨恨黃歇,還有人幸災樂禍,覺得處罰太輕。
黃歇作為人精,簡單一眼就看出來在場大部分人的心思,心中哀歎不已。
享樂之時,所有人其樂融融。
一遇到問題,就變得各有心思,這樣的楚國,想要對抗秦國,談何容易。
念及此處,他無奈苦笑,及時行樂,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少麻痹了自身,這一生用不著太苦太累。
黃歇無暇關心眾人的心思,更沒有那個打算去得罪所有人,隻要自身利益不受損,不影響他獲取聲望,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令道:“大軍今晚出發,悄悄撤離,營中巡邏戒備,與往日相同,不要有任何變化,以免引起秦軍懷疑。”
……
“黃歇那混蛋,真是能躲!”
秦軍大營,楊端和氣得在營中走來走去,這麽多天了一直沒有發現楚軍的漏洞。
打不了仗,隻是守著對峙,簡直是折磨。
昨日,楊端和收到王翦的消息,讓他盡快驅逐楚軍,率領麾下的士卒趕去支援。
說什麽,成蟜孤身入險地,形勢很不樂觀。
“將軍,我軍若是撤走,楚軍一旦咬上來,怕是要受損嚴重。”
楊端和本就心中焦急,聽到屬下的話,氣得隻想動手打人,要不是軍法嚴格,他非得揍這個沒話找話的家夥。
他沒有什麽耐性道:“隨便找個人都知道,還用你說?”
楊端和脾氣暴躁,喜歡進攻,這幾天的對峙,讓他耐心漸失。
昨天又收到王翦的信,若隻是唿叫支援,他還不至於慌成現在這樣。
成蟜陷入險境,才是他著急的主因。
雖說還沒有接觸過,但是他就是覺得對脾氣。
對脾氣這種事,就是很不講道理。
“告訴楚軍,我們要撤,把他們引出大營。”
楊端和聽著屬下的建議,否道:“黃歇有那個膽子的話,我們早就決出勝負了。”
所有人一籌莫展之際,門外傳來通報。
“將軍,楚軍派了使者前來。”
“進來。”
景行在門外的衛兵檢查過全身之後,被放進營中,他屹立在眾人目光注視之下,帶著少年人特有的自信,走到楊端和麵前,不卑不亢道:“在下景行,奉春申君之命前來,特意告知將軍,楚軍來此,隻為保護楚民,抵禦誤入楚境的趙軍或韓軍,並無與秦國為敵的想法。”
“而今得知趙軍大敗,楚國邊境安定無危,春申君已下令大軍三日之內撤迴楚國,希望此前發生的衝突誤會,不要影響到秦楚兩國之間的盟好。”
“本將已知,迴去告訴春申君,隻要楚軍不進入秦土,不與秦國作對,我會把楚國的請求,轉呈我王。”楊端和麵無表情,神色鎮定道。
景行身為少年人,什麽都想爭一爭,他覺得楊端和話中有問題,便糾正道:“不是楚國的請求,而是秦楚兩國共同的盟好。”
景行說完,微微頷首,轉身離開。
“告辭!”
楊端和目光落在搖晃飄動的門簾上,對於景行的糾正,不以為意。
本來就是胡說八道,咬文嚼字毫無意義。
他隻信奉拳頭和手中的劍!
“傳令下去,盯緊楚營,一旦有所動靜,留下三萬返迴武關駐守,大軍即刻趕往成皋,支援王翦。”
……
邯鄲,趙國王宮。
自戰事以來,一直就沒有安靜過的王宮,因為李牧派人送迴來的一封信,變得更加吵鬧沸騰。
趙王偃臉色鐵青,心中有嫉妒,有怨恨,有不甘,更有無力,和奮力壓製著的瘋狂怒火。
書信中寫的都是議和,他卻覺得是秦王對他的嘲諷,是在看他的笑話。
郭開身為趙國丞相,又是趙王的玩伴,在趙王不願意開口的時候,朝廷的主導權自然而然就交到他的手裏了。
郭開偷偷觀察一下趙王偃的狀態,後者還坐得住,沒有起身離開,說明心裏的怒火還沒有到臨界點。
“安靜,安靜,你們都是我趙國的肱股之臣,來到了這王宮之內,是來替大王排憂解難的,而不是吵吵鬧鬧,說說笑笑,來會友見客的。”
他捂緊趙王扔給他的那封信,不急著拿出來,製止眾臣的議論聲,接連三歎氣,三次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你說啊!”
“要說什麽,你趕緊的!”
終於,在眾人的催促下,郭開滿心悲傷道:“想必各位也有所耳聞,韓國找來秦國助陣,我趙國惜敗於秦,那些攻韓的將士們,此刻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等著我們去解救他們,去把他們從韓國帶迴來。”
“要怎麽救?”
“派兵馳援,征調國內青壯男子,趙國上下願意共抗秦國…”
“派人議和,趙國隻是攻打韓國,並無意與秦國交惡…”
聽到議和,郭開連忙迴頭去看,發現趙王偃還在,鬆了口氣,快走幾步,走到議和官員麵前,抬手一頓敲打,責備道:“議和就是低頭,我趙國什麽時候向秦國低過頭?就算是議和也應該是秦國來議和。”
他丟下一個白眼,走到武將之列,對著聲稱繼續征兵的將領,冷嘲熱諷道:“將軍願意抵抗秦國,不如就親自帶兵去前線好了!”
“你看看你看看,你自己都不願意,你還說趙國上下全都願意,我趙國的百姓,那都是大王的子民,每死傷一個,傷心難過的大王,你不思替大王分憂,還想著征調更多的士卒,去前線擴大戰勢,可曾想過若是傷亡增多,大王心中如何呀?”
郭開先是抨擊議和派,丟了趙國的臉麵,又是怒懟主戰派,不知道替大王分憂。
當朝廷之上,所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之時,郭開拿出李牧送來的那封信,說道:“這封信是秦王親筆書信,信中言明,秦趙大戰,趙軍疲勞不備,秦軍也隻是略占上風,傷亡極其慘重,為了讓雙方的將士們,都減少一些傷亡,秦王有意與我趙國議和,乞求我王賜予一些珠寶糧草,用來安撫陣亡的秦軍家屬,秦王表示,隻要安撫了那些陣亡秦軍的家屬,就會撤軍,放出陷入包圍的趙國士卒。”
“趙政剛剛親政,還沒有完全掌控國內,他是想借此機會,提升在國內的聲望。”
郭開立馬迴頭,小跑著來到趙王偃身邊,捧哏道:“大王慧眼,臣怎麽就沒想到,這秦王果然是包藏禍心,這和不能議。”
“不,要議。”
趙王偃心中火氣消了一些,郭開的一番話,讓他心中舒暢不少,趙軍不如秦軍的陰霾,一掃而空,他繼續說道:“不過是幫助趙政在國內提升些許聲望,能夠換迴我趙國數萬將士的性命,這麽做是值得的。”
郭開適時捧哏:“我王仁慈,愛民如子,若是讓士卒們知道,大王為了他們什麽都願意做,他們一定會在以後的戰事中更加賣命,更加忠誠。”
“趙國的百姓,都是寡人的子民,寡人做什麽都是應該的。”趙王偃謙虛道。
“數萬將士,就是數萬個家庭,這上上下下,我趙國數十萬人都要承受大王的恩德,這是趙人的福分,也是趙國的福分。”
“郭開,你說的過了!”
“大王的崇高無上,臣之言語,道不出其十之一二。”
“嗯。”
趙王偃輕聲迴應,放手交出權力,道:“賜予秦國的糧草錢帛,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在十日之內征集完成,送往秦國,換迴我趙國的數萬將士。”
“大王,請放心,臣一定完成大王的囑托,把數萬將士安安穩穩地接迴家中,讓大王的子民,感受到大王的恩德。”
郭開一路攀升,靠的就是誇人好聽,他早就練成了一身功力,趙王說什麽他都能找到角度用力誇,且誇到對方心裏去。
他抬頭看一眼神色恢複平常的趙王,說道:“大王,是否要迴一份詔書,送到秦國,讓他們大王的態度,莫要虧待了我趙軍的將士們。”
寫信是平等交流,下詔書是以上對下。
郭開的話,不會對秦國造成任何實質性傷害,也不會給趙國帶來任何實質性好處。
但是,能夠滿足趙王處處要壓秦國一頭的執念。
把迴信說成詔書,趙王偃心情又好上一截,直接甩手給郭開,道:“你迴頭寫好,送入宮來,寡人看過之後,蓋上王印,送達秦軍。”
“臣領命!”
郭開在禮數上,從不出錯,他躬身彎腰,雙手幾乎碰到地麵。
送走趙王後,他迴頭看向在場的百官,展露出另外一幅麵孔,趾高氣揚道:“各位肱股大臣,如今我趙國將士身處險境,大王寧願削減趙國財力,也要救迴那些將士們,各位難道不應該有所表示嗎?”
“郭開,你在大王麵前巧言令色,諂媚百態,句句誤國誤民之言!”
“那請你救迴那些被圍的將士們,我把這相位讓給你坐。”
郭開看著縮著脖子退迴去的官員,輕視心起,說道:“你們一個個嘴上說的好聽,真讓你們出錢出糧出力的時候,全都裝聾作啞。”
“本相出粟萬石,金千鎰,各位罵我諂媚誤國,我想看看你們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