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都是老狐狸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子若是要讓本將出賣趙國,投奔秦國,那就不必開口了!”
李牧很喜歡腳下的馬鐙,但他還是跳下馬來,婉拒道。
有了這個東西,趙國再派新兵前往雁門,就可以快速訓練成軍。
新兵不用擔心上不去馬,軍隊能夠借助馬鐙,在匈奴來犯的時候快速上馬,出城迎戰。
再也不用擺下戰陣,用車兵、步兵去困住敵人,之後進行廝殺。
完全有可能訓練出來,大量的騎兵隊伍,出城尋戰,將戰場放到匈奴部落門口,而不是被動防禦。
成蟜既然拿出了馬鐙,就沒有打算收迴來的道理。
這東西,在想出來之前,很難很難,但是一旦出來後,見識過,就會發現很簡單。
難得是第一個發現的人,而不是這個東西的做法。
同時,他也深知李牧是趙國忠臣,想要讓對方轉投秦國,就不能打直球。
成蟜當即下馬,誠意滿滿道:“將軍熱愛趙國,我是知道的,就算是我再想和將軍同朝為官,也不會為難將軍,讓將軍難做的。今日送來馬鐙,隻是仰慕將軍為了天下百姓,困守雁門多年,使得匈奴人始終不得覬覦華夏江山,至於這些馬鐙會不會讓趙軍實力大增,成為秦軍的勁敵,我是不關心的;我隻關心將軍和匈奴的作戰,隻關心這天下百姓不用遭遇到匈奴的騷擾,隻關心將軍你為了天下百姓數十年戎馬倥傯...”
成蟜走到馬車前,打開一個個箱子,展示出裏麵的馬鐙,滿懷愧疚道:“時間太短來不及打造更多的馬鐙,這裏隻有一千多個,希望它們到了將軍手上,能夠發揮它們該有的價值,能夠助將軍馬踏漠北,永絕匈奴之患。”
“將軍,你這是怎麽了?”
“呃...沒事。”
成蟜繞了一圈,迴到李牧旁邊,把他從愣神中拉迴現實。
“將軍,在下送你這份大禮,想請你答應的事情是,擊退匈奴,守好雁門,決不能讓匈奴騎兵,闖入中原半步,決不能讓他們殺害我們一個百姓!”
成蟜出人意料的言論,再次震驚了李牧。
盯著眼前的年輕人,李牧第一次覺得對方有些順眼了。
有種遇到了知己的感覺。
可他不是當年的少年郎,為了熱血衝動而起。
他試探著問道:“公子,難道不擔心,本將用這些馬鐙訓練出來精銳士卒,對抗秦軍?”
成蟜眼眶濕潤,上前幾步,抓住李牧的雙手,深情道:“將軍,天下各國同根同源,大家打來打去,就是自家兄弟爭家產,匈奴是外人,請將軍一定一定要把他們擋在中原之外。”
字字與問題無關,字字又在迴答問題。
李牧正聽的感動,成蟜話鋒一轉,歎息不止。
“可惜啊可惜,我恨呢!恨不能生在趙國,做趙王的兄弟,這樣一來,就能夠調集更多的資源支持將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能 送給將軍幾個破鐵環,什麽作用都起不到。”
“是啊,若公子是趙國...”
李牧恍然迴過神來,連忙中止說話,險些被成蟜帶偏到溝裏去,但還是因為對方的言論,流露出幾分敬重,道:“李牧拜謝公子好意,定會率領麾下趙軍,不負公子期待!”
“好好好!”
成蟜故作老成連連叫好。
他拉著李牧的雙手,昂起頭,吸了一下鼻子,如釋重負地唿出一口氣,擦掉眼角的淚珠,難掩激動道:“有將軍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如此,我也能夠心安理得地答應與將軍的約定,待到龐煖老將軍戰敗歸國之時,邢丘的秦軍一定不會阻擋他的腳步。”
李牧不是初生牛犢,想騙就騙,可是成蟜神情動容,隻字不提兩國交戰之事,關心的是遠在北邊的匈奴外敵。
這讓他對底下人收集到的情報,產生了懷疑。
成蟜是個有大格局的人,是個縱觀天下的人。
細想他的往事,那些他得罪過的人,惹下的禍事,似乎都有一個還算合情合理的開端。
那些沒有合理的開端,大抵是情報收集不完整。
濾鏡看人,李牧選擇了相信成蟜。
他和成蟜之間無仇無怨,對方沒有必要坑騙自己。
否則,也不會贈送馬鐙。
李牧表示誠意道:“李牧相信公子的承諾,這便下令趙軍後退三十裏,與公子秋毫不犯!”
成蟜止住準備離開的李牧,打著商量道:“將軍且慢,請將軍借來一件信物,方便我向龐煖證明與將軍的約定,待人迴到趙國之後,便將之歸還。”
“此事,我可以...”
“也罷!公子如此誠意,李牧再三地提防,倒像是個小人了。”
邢丘攔在趙軍迴國必經之路,但若是派人送封信的話,還是有很多小路可以過去的。
李牧本來的打算,就是派人過河送信,交代與成蟜之間的約定。
不過,成蟜的真誠表現,確實打動了他。
李牧接下腰間佩劍,遞給成蟜,說道:“軍伍之人,身無長物,隻有這一把追隨多年的寶劍,請公子拿給龐老將軍。”
成蟜收下寶劍,就像是得到了玩具的大孩子,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
還拉著馮劫,跟他分享:“看,這裏有李牧的名字...”
李牧微微搖頭,更加堅信,成蟜是個有赤子之心的大格局之人。
他招手,讓等候在遠處的副將趕來。
吩咐對方,將馬車套好,把馬鐙全部拉迴營中。
歸去的途中,副將得知要後退三十裏,以表誠意,嚴重懷疑李牧中了詐騙,提醒道:“將軍,秦人狡詐,不可信!”
“拿人手短,收下這些馬鐙,我便不好發兵攻打邢丘了,與其對峙,不如退去。”
李牧露出一抹意味難明的淡笑,說道:“派人野渡過河,避開成皋一線,去通知龐老將軍,若事不可為,成皋已丟,則沿河而下,我在殷地接應。”
“殷地在邢丘以東數十裏,將軍真是一招妙棋,既騙過那個黃毛小兒,還為我軍謀劃好了撤退路線。”
副將順嘴丟出一串吹捧,卻被李牧抬手打斷:“大營後移三十裏,迷惑秦軍,大軍繞行趕到殷地,伐木造船,三天之內必須造出三百條船,準備接應龐老將軍迴國。”
“諾!”
副將帶著命令離開後,李牧微歎道:“秦國王弟在邢丘,就怕秦將不敢讓其冒險,會令秦軍殊死奮戰,老將軍退無可退啊!”
李牧很喜歡腳下的馬鐙,但他還是跳下馬來,婉拒道。
有了這個東西,趙國再派新兵前往雁門,就可以快速訓練成軍。
新兵不用擔心上不去馬,軍隊能夠借助馬鐙,在匈奴來犯的時候快速上馬,出城迎戰。
再也不用擺下戰陣,用車兵、步兵去困住敵人,之後進行廝殺。
完全有可能訓練出來,大量的騎兵隊伍,出城尋戰,將戰場放到匈奴部落門口,而不是被動防禦。
成蟜既然拿出了馬鐙,就沒有打算收迴來的道理。
這東西,在想出來之前,很難很難,但是一旦出來後,見識過,就會發現很簡單。
難得是第一個發現的人,而不是這個東西的做法。
同時,他也深知李牧是趙國忠臣,想要讓對方轉投秦國,就不能打直球。
成蟜當即下馬,誠意滿滿道:“將軍熱愛趙國,我是知道的,就算是我再想和將軍同朝為官,也不會為難將軍,讓將軍難做的。今日送來馬鐙,隻是仰慕將軍為了天下百姓,困守雁門多年,使得匈奴人始終不得覬覦華夏江山,至於這些馬鐙會不會讓趙軍實力大增,成為秦軍的勁敵,我是不關心的;我隻關心將軍和匈奴的作戰,隻關心這天下百姓不用遭遇到匈奴的騷擾,隻關心將軍你為了天下百姓數十年戎馬倥傯...”
成蟜走到馬車前,打開一個個箱子,展示出裏麵的馬鐙,滿懷愧疚道:“時間太短來不及打造更多的馬鐙,這裏隻有一千多個,希望它們到了將軍手上,能夠發揮它們該有的價值,能夠助將軍馬踏漠北,永絕匈奴之患。”
“將軍,你這是怎麽了?”
“呃...沒事。”
成蟜繞了一圈,迴到李牧旁邊,把他從愣神中拉迴現實。
“將軍,在下送你這份大禮,想請你答應的事情是,擊退匈奴,守好雁門,決不能讓匈奴騎兵,闖入中原半步,決不能讓他們殺害我們一個百姓!”
成蟜出人意料的言論,再次震驚了李牧。
盯著眼前的年輕人,李牧第一次覺得對方有些順眼了。
有種遇到了知己的感覺。
可他不是當年的少年郎,為了熱血衝動而起。
他試探著問道:“公子,難道不擔心,本將用這些馬鐙訓練出來精銳士卒,對抗秦軍?”
成蟜眼眶濕潤,上前幾步,抓住李牧的雙手,深情道:“將軍,天下各國同根同源,大家打來打去,就是自家兄弟爭家產,匈奴是外人,請將軍一定一定要把他們擋在中原之外。”
字字與問題無關,字字又在迴答問題。
李牧正聽的感動,成蟜話鋒一轉,歎息不止。
“可惜啊可惜,我恨呢!恨不能生在趙國,做趙王的兄弟,這樣一來,就能夠調集更多的資源支持將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能 送給將軍幾個破鐵環,什麽作用都起不到。”
“是啊,若公子是趙國...”
李牧恍然迴過神來,連忙中止說話,險些被成蟜帶偏到溝裏去,但還是因為對方的言論,流露出幾分敬重,道:“李牧拜謝公子好意,定會率領麾下趙軍,不負公子期待!”
“好好好!”
成蟜故作老成連連叫好。
他拉著李牧的雙手,昂起頭,吸了一下鼻子,如釋重負地唿出一口氣,擦掉眼角的淚珠,難掩激動道:“有將軍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如此,我也能夠心安理得地答應與將軍的約定,待到龐煖老將軍戰敗歸國之時,邢丘的秦軍一定不會阻擋他的腳步。”
李牧不是初生牛犢,想騙就騙,可是成蟜神情動容,隻字不提兩國交戰之事,關心的是遠在北邊的匈奴外敵。
這讓他對底下人收集到的情報,產生了懷疑。
成蟜是個有大格局的人,是個縱觀天下的人。
細想他的往事,那些他得罪過的人,惹下的禍事,似乎都有一個還算合情合理的開端。
那些沒有合理的開端,大抵是情報收集不完整。
濾鏡看人,李牧選擇了相信成蟜。
他和成蟜之間無仇無怨,對方沒有必要坑騙自己。
否則,也不會贈送馬鐙。
李牧表示誠意道:“李牧相信公子的承諾,這便下令趙軍後退三十裏,與公子秋毫不犯!”
成蟜止住準備離開的李牧,打著商量道:“將軍且慢,請將軍借來一件信物,方便我向龐煖證明與將軍的約定,待人迴到趙國之後,便將之歸還。”
“此事,我可以...”
“也罷!公子如此誠意,李牧再三地提防,倒像是個小人了。”
邢丘攔在趙軍迴國必經之路,但若是派人送封信的話,還是有很多小路可以過去的。
李牧本來的打算,就是派人過河送信,交代與成蟜之間的約定。
不過,成蟜的真誠表現,確實打動了他。
李牧接下腰間佩劍,遞給成蟜,說道:“軍伍之人,身無長物,隻有這一把追隨多年的寶劍,請公子拿給龐老將軍。”
成蟜收下寶劍,就像是得到了玩具的大孩子,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
還拉著馮劫,跟他分享:“看,這裏有李牧的名字...”
李牧微微搖頭,更加堅信,成蟜是個有赤子之心的大格局之人。
他招手,讓等候在遠處的副將趕來。
吩咐對方,將馬車套好,把馬鐙全部拉迴營中。
歸去的途中,副將得知要後退三十裏,以表誠意,嚴重懷疑李牧中了詐騙,提醒道:“將軍,秦人狡詐,不可信!”
“拿人手短,收下這些馬鐙,我便不好發兵攻打邢丘了,與其對峙,不如退去。”
李牧露出一抹意味難明的淡笑,說道:“派人野渡過河,避開成皋一線,去通知龐老將軍,若事不可為,成皋已丟,則沿河而下,我在殷地接應。”
“殷地在邢丘以東數十裏,將軍真是一招妙棋,既騙過那個黃毛小兒,還為我軍謀劃好了撤退路線。”
副將順嘴丟出一串吹捧,卻被李牧抬手打斷:“大營後移三十裏,迷惑秦軍,大軍繞行趕到殷地,伐木造船,三天之內必須造出三百條船,準備接應龐老將軍迴國。”
“諾!”
副將帶著命令離開後,李牧微歎道:“秦國王弟在邢丘,就怕秦將不敢讓其冒險,會令秦軍殊死奮戰,老將軍退無可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