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李斯的第二口鍋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完成蟜的話,鄭國的眼睛裏出現了一股無法說出口的哀傷。
身為韓人,他當然是希望韓國越來越好。
否則,他也不會在韓王讓他入秦的時候,便欣然應允。
以一介水工的身份,從事根本就沒有接觸過的間者,雖說在秦多年什麽作用都沒有起到過,隻是埋頭修渠,可是那樸素的情感,做不得假。
李斯坐在凳子上,在心底分析完兩個人的對話,決定主動開口,幫成蟜留下這個人,同時不違背秦法,又能夠幫到自己。
“在下乃是楚人,與先生一樣,在秦多年,常常思念家中親友,掛念楚國故土,而今已將家人接來,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到達鹹陽。”
既然是為了幫成蟜把人留下,李斯便也跟著成蟜一樣,稱唿鄭國為先生,以示尊敬。
他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自顧自地繼續說道:“楚國曾經地廣千裏,甲士百萬,可上至楚王,下至官吏,皆奢靡成風,朝中奸邪作祟,諂媚之風盛行,楚王遠離忠臣,阻人良言,不管百姓疾苦,不問敵國戰事,不聽忠臣勸諫,以致國都數陷,蝸居壽春。
這樣的楚王早就不把楚人當作是他的子民,而是他和那些貴族享受作樂的工具和牲畜。
斯是楚人,可以為了楚人去死,但絕不會為了楚王的享樂去送死。
再言韓國,曾經也是勁弩甲步天下,是能夠趙魏相爭的天下強國,而現在呢?
韓國已經成為天下最弱,然韓王仍不思變強,不圖國事,每日作樂,於新鄭王宮內如同一具行屍走肉一般,悄然等死,他不知道韓國還有像先生這樣的韓人,在期盼著,在等待著。
楚國、韓國真的無藥可救?
斯以為,不然。
韓國宗室韓非,乃是斯同門師兄,秦王不過是讀了他幾篇文章,便篤定此人乃是當世大才,想要攬入麾下,而韓王坐擁這樣的臣子,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是排擠,是不信任,是疏遠,這樣的韓王如何護住韓國,這樣的韓國如何護住韓人?
先生心係韓國,師兄韓非心係韓國,而最應該心係韓國的人,卻閉上了眼睛,你們所有的唿喚,以及期待,都將會石沉大海。
秦國滅楚,楚人無罪,罪在楚王;韓為秦郡,韓人同樣無罪,罪在韓王。
先生在秦修渠,自然知道秦國軍功,即便是出身貧寒,也能夠通過耕戰過上好日子,而韓人在韓王之國,就算是死在戰場上,朝堂之上的貴族們,也不會多看一眼那些為他們賣命的韓人。”
成蟜就那麽安靜地躺著,閉著眼睛任由陽光暖洋洋地灑在身上。
聽著李斯的話,讓成蟜找到了以前坐在教室裏上課的感覺,在昏昏沉沉幾欲睡,更何況現在還是躺著,就更容易睡過去。
偏偏這樣的大道理,結合了韓國的實情之後,最能說進鄭國的心裏。
他就算是有心反駁李斯,可是事實如此,鄭國又沒有信口胡謅的本事,重點是要臉!
而且山東六國說得最多的,無非是虎狼之國,虎狼之君。
可是,虎狼之國,虎狼之君,卻不失信於民,有功必賞。
在秦國生活了這麽多年,秦國什麽樣,秦王什麽樣,鄭國親眼見過,遠比韓國內部的傳言,更加能夠讓他信服。
反倒是,自詡禮儀風雅的山東六國,說的都是好聽的話,做的都是些雞鳴狗盜的事。
“大人所說,都對。”
鄭國心有所動,卻始終不願意邁過心裏麵的那道坎兒,看向躺著的成蟜,懇求道:“公子,還請給我一些時間考慮。”
成蟜睜開惺忪的睡眼,看著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李斯風輕雲淡,泰然自若地坐著,他來秦國目的很明確,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或許正如他所說,又或者他是單純地為了個人發展。
總之不會讓自己陷入糾結,即便有所糾結,也會很快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鄭國和他比起來,就顯得很擰巴了,韓國確實不好,想把家人接來,又堅守著心中的那一條線,不願意越過。
“先生長途跋涉返迴鹹陽,就進王宮見了王兄,還沒有好好歇息過吧?”
“你先迴去歇息一番,迴頭寫下一封家書,交給李斯,讓他出使的時候,幫你送到家人手裏。”
像鄭國這種擰巴的人,就差一個台階下。
成蟜讓他下決定,他肯定會左右為難,所以成蟜生出了新的主意,為了秦國未來的水利事業,鄭國必須安心留在鹹陽。
“多謝公子,在下就先告辭了。”
家書?
鄭國神思恍惚,入秦這些年,除了頭幾年迴過家書,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了
如今成蟜再次提起,更加深了他思念之情。
他恍恍惚惚地從位置上起來,走出去幾步後,想到一事,轉過頭來,說道:“公子,黑石帶迴的那件信物,已經交到了王上手裏。”
看著鄭國離開的背影,李斯心中疑惑叢生,扭頭看看成蟜。
公子在屯留遇險,返迴途中遭遇追殺,卻把呂不韋的信物送到了鄭國手裏。
這一步棋,若是王上的手筆,李斯還不會太震驚。
怕就怕這是成蟜的手筆,真是這樣的話,成蟜隱藏的也太深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件事王上早在鄭國來鹹陽之前,就知道了。
李斯收迴思緒,把成蟜列入秦國唯二絕對不能得罪的存在。
迴頭瞅了瞅不遠處的李信,湊到成蟜耳邊,低聲問道:“公子,搞清楚了鄭國的住址,是不是就把他的家人直接接來鹹陽?
到時候,鄭國就算是為了家人,也不得不繼續留下。”
“我隻是關心鄭先生的情況,一個人在秦多年,無親無故,內心恐怕是極其孤單,其他的話是你說的,出使韓國的人也是你,這種事情,你別問我,我是個有節操的。”
留下鄭國是好事,讓成蟜背鍋就是壞事。
他眼角的餘光看向別處,表現得漠不關心。
然而,李斯則是內心痛苦地閉上眼睛,隨即臉上擠出一抹難看的笑容,說道:“斯聽聞了先生的事情,心有同感,最見不得一家人兩地分居,等到了韓國,我一定要把他的家人接來。”
“相信鄭先生會承你情的。”
成蟜沒臉沒皮地說道。
卻引發李斯的內心瘋狂吐槽,他承情不承情不知道,但是一定會恨我的。
而這一切,都是為公子你背鍋。
成蟜向來貼心,看著沉默的李斯,寬慰道:“一迴生,二迴熟。
今天你能把鄭國的家人接來,明天你就能把六王的家人接來,到時候,你就是秦國一統天下最大的功臣。”
身為韓人,他當然是希望韓國越來越好。
否則,他也不會在韓王讓他入秦的時候,便欣然應允。
以一介水工的身份,從事根本就沒有接觸過的間者,雖說在秦多年什麽作用都沒有起到過,隻是埋頭修渠,可是那樸素的情感,做不得假。
李斯坐在凳子上,在心底分析完兩個人的對話,決定主動開口,幫成蟜留下這個人,同時不違背秦法,又能夠幫到自己。
“在下乃是楚人,與先生一樣,在秦多年,常常思念家中親友,掛念楚國故土,而今已將家人接來,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到達鹹陽。”
既然是為了幫成蟜把人留下,李斯便也跟著成蟜一樣,稱唿鄭國為先生,以示尊敬。
他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自顧自地繼續說道:“楚國曾經地廣千裏,甲士百萬,可上至楚王,下至官吏,皆奢靡成風,朝中奸邪作祟,諂媚之風盛行,楚王遠離忠臣,阻人良言,不管百姓疾苦,不問敵國戰事,不聽忠臣勸諫,以致國都數陷,蝸居壽春。
這樣的楚王早就不把楚人當作是他的子民,而是他和那些貴族享受作樂的工具和牲畜。
斯是楚人,可以為了楚人去死,但絕不會為了楚王的享樂去送死。
再言韓國,曾經也是勁弩甲步天下,是能夠趙魏相爭的天下強國,而現在呢?
韓國已經成為天下最弱,然韓王仍不思變強,不圖國事,每日作樂,於新鄭王宮內如同一具行屍走肉一般,悄然等死,他不知道韓國還有像先生這樣的韓人,在期盼著,在等待著。
楚國、韓國真的無藥可救?
斯以為,不然。
韓國宗室韓非,乃是斯同門師兄,秦王不過是讀了他幾篇文章,便篤定此人乃是當世大才,想要攬入麾下,而韓王坐擁這樣的臣子,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是排擠,是不信任,是疏遠,這樣的韓王如何護住韓國,這樣的韓國如何護住韓人?
先生心係韓國,師兄韓非心係韓國,而最應該心係韓國的人,卻閉上了眼睛,你們所有的唿喚,以及期待,都將會石沉大海。
秦國滅楚,楚人無罪,罪在楚王;韓為秦郡,韓人同樣無罪,罪在韓王。
先生在秦修渠,自然知道秦國軍功,即便是出身貧寒,也能夠通過耕戰過上好日子,而韓人在韓王之國,就算是死在戰場上,朝堂之上的貴族們,也不會多看一眼那些為他們賣命的韓人。”
成蟜就那麽安靜地躺著,閉著眼睛任由陽光暖洋洋地灑在身上。
聽著李斯的話,讓成蟜找到了以前坐在教室裏上課的感覺,在昏昏沉沉幾欲睡,更何況現在還是躺著,就更容易睡過去。
偏偏這樣的大道理,結合了韓國的實情之後,最能說進鄭國的心裏。
他就算是有心反駁李斯,可是事實如此,鄭國又沒有信口胡謅的本事,重點是要臉!
而且山東六國說得最多的,無非是虎狼之國,虎狼之君。
可是,虎狼之國,虎狼之君,卻不失信於民,有功必賞。
在秦國生活了這麽多年,秦國什麽樣,秦王什麽樣,鄭國親眼見過,遠比韓國內部的傳言,更加能夠讓他信服。
反倒是,自詡禮儀風雅的山東六國,說的都是好聽的話,做的都是些雞鳴狗盜的事。
“大人所說,都對。”
鄭國心有所動,卻始終不願意邁過心裏麵的那道坎兒,看向躺著的成蟜,懇求道:“公子,還請給我一些時間考慮。”
成蟜睜開惺忪的睡眼,看著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李斯風輕雲淡,泰然自若地坐著,他來秦國目的很明確,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或許正如他所說,又或者他是單純地為了個人發展。
總之不會讓自己陷入糾結,即便有所糾結,也會很快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鄭國和他比起來,就顯得很擰巴了,韓國確實不好,想把家人接來,又堅守著心中的那一條線,不願意越過。
“先生長途跋涉返迴鹹陽,就進王宮見了王兄,還沒有好好歇息過吧?”
“你先迴去歇息一番,迴頭寫下一封家書,交給李斯,讓他出使的時候,幫你送到家人手裏。”
像鄭國這種擰巴的人,就差一個台階下。
成蟜讓他下決定,他肯定會左右為難,所以成蟜生出了新的主意,為了秦國未來的水利事業,鄭國必須安心留在鹹陽。
“多謝公子,在下就先告辭了。”
家書?
鄭國神思恍惚,入秦這些年,除了頭幾年迴過家書,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了
如今成蟜再次提起,更加深了他思念之情。
他恍恍惚惚地從位置上起來,走出去幾步後,想到一事,轉過頭來,說道:“公子,黑石帶迴的那件信物,已經交到了王上手裏。”
看著鄭國離開的背影,李斯心中疑惑叢生,扭頭看看成蟜。
公子在屯留遇險,返迴途中遭遇追殺,卻把呂不韋的信物送到了鄭國手裏。
這一步棋,若是王上的手筆,李斯還不會太震驚。
怕就怕這是成蟜的手筆,真是這樣的話,成蟜隱藏的也太深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件事王上早在鄭國來鹹陽之前,就知道了。
李斯收迴思緒,把成蟜列入秦國唯二絕對不能得罪的存在。
迴頭瞅了瞅不遠處的李信,湊到成蟜耳邊,低聲問道:“公子,搞清楚了鄭國的住址,是不是就把他的家人直接接來鹹陽?
到時候,鄭國就算是為了家人,也不得不繼續留下。”
“我隻是關心鄭先生的情況,一個人在秦多年,無親無故,內心恐怕是極其孤單,其他的話是你說的,出使韓國的人也是你,這種事情,你別問我,我是個有節操的。”
留下鄭國是好事,讓成蟜背鍋就是壞事。
他眼角的餘光看向別處,表現得漠不關心。
然而,李斯則是內心痛苦地閉上眼睛,隨即臉上擠出一抹難看的笑容,說道:“斯聽聞了先生的事情,心有同感,最見不得一家人兩地分居,等到了韓國,我一定要把他的家人接來。”
“相信鄭先生會承你情的。”
成蟜沒臉沒皮地說道。
卻引發李斯的內心瘋狂吐槽,他承情不承情不知道,但是一定會恨我的。
而這一切,都是為公子你背鍋。
成蟜向來貼心,看著沉默的李斯,寬慰道:“一迴生,二迴熟。
今天你能把鄭國的家人接來,明天你就能把六王的家人接來,到時候,你就是秦國一統天下最大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