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滅亡了,天下的政治格局徹底的改變了,呂鵬的大唐一統天下,已經是勢不可擋,天下有識之士,不管出於什麽心態,紛紛湧向呂鵬的統治之下,無數的人才匯集,更讓呂鵬如魚得水,整個中原土地到手,更讓他的實力如虎添翼。而他最得到加強,還是在軍事上。
這種加強,不是增加了軍隊,而是士氣人心的增強,所有的人都爆發出了心中最大的潛質,奮不顧身的向著吳魏兩國發動進攻,絕對以一當十,戰士所向披靡。
陸遜和呂蒙在荊州的邊緣,坐看龐統龐德將薑維逼死,大漢最後的一點軍隊徹底消失,但他並沒有接替薑維抵抗唐軍的任務,而是做了壁上觀,任由孫權如何催促,也絕對不出兵。
而在呂鵬善待劉禪的消息發布天下之後,早就和呂鵬達成協議的東江文武一起上殿,逼迫孫權退位投降。
孫權不從,結果文武發動政變,囚禁孫權,然後以張召為首的文武寫降書,向北京的呂鵬投降。
呂鵬欣然接受,命令龐統,龐德進駐建鄴,封孫權為和順公,開出的條件和劉禪相同,但孫權拒不接受,最終將一家老小,七個兒子聚在一起,坐在觀海樓上,一把大火自焚。
至於他在被囚禁期間是如何上的觀海樓,他的一家如何和他團聚,樓下的柴薪如何搬運匯集,到底是誰點的火,反正那都是故事了。
呂鵬假惺惺的下旨,按照公侯的禮節厚葬了孫權一家,然後宣布,東吳劃歸大唐版圖,同時按照當初的承諾,悉心安置江東官員。
到這時候,也就是在大唐一年冬天的時候,還在苦苦掙紮著的就剩下曹丕了。
但曹魏已經淪落為地方的小勢力,真正忠心它的人口不過300萬,地方不過兩個郡,無論他曹丕如何勵精圖治,無論他手下如司馬懿等多麽的足智多謀,但是實力不允許了。
實力已經絕對不允許他了。
在一番掙紮之後,曹丕最終決定再次遷徙,帶著忠心自己的百姓世家南渡大海進入夷洲,也就是現在的台灣。
但這次遷徙已經和上次遷徙不一樣了,跟隨他的百姓和世家大族已經寥寥無幾,就比如當初最忠心他的謝家就向呂鵬投誠,接受了呂鵬的條件,留在了中原。
但司馬懿並沒有留下來,他跟著曹丕去了夷洲也就是後世的台灣,幫助曹丕穩定了當時島上的局勢。
大唐二年春,呂鵬正式向全天下宣布,混亂結束了,戰爭結束了,中原除了台灣之外,再次統一了。
“但是,鑄劍為犁,享受太平天下還為時過早,北麵草原鮮卑還沒歸順,遼東和高麗還有公孫度割據,台灣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還沒有到馬放南山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完成祖國的真正統一大業。”
安撫了中原地區之後,呂鵬親自坐鎮南京,組織水師二十萬,渡海殺向了夷洲。
為了宣示自己的決心,為了鼓舞手下將士的氣勢,所以他抄襲了震爍古今的千古名篇——宜將剩勇追窮寇,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就在大軍壓境的時候,台灣的司馬懿突然廢掉了曹丕,向呂鵬提出歸順,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讓呂鵬封自己為晉王,台灣高度自治,名義上歸屬大唐,但卻不歸大唐管轄。
這樣的條件,被已經厭倦了戰爭的將士們接受,在當時人的心態中,中原已經一統了,就等於宣布戰爭結束了,繼續發動戰爭,我就是為了拿迴一個偏僻的小島,這實在是不值得,尤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那些偏僻的島嶼都被人認為是不毛之地,是可有可無的野蠻之地,中央政府根本就是鞭長莫及,正所謂有他不多無他不少,在為這個小破島子而興師動眾,那就是窮兵黷武。
但是呂鵬堅決的否定了所有人的這種想法:“我的同誌哥,大漢的土地無限遼闊,這不假,但是大漢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凡有曾經被大漢統禦過的地方,都必須迴歸大唐,絕對沒有法外之地。”然後遙望南方,語音堅定的道:“凡是受到漢文化影響,都將是大唐的疆土,凡是大漢族人腳步達到的地方,必須畫在大唐的勢力範圍之內,西麵的高山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南麵的汪洋不能阻擋我們進取的決心,星辰大海,日月照耀的地方,必須掌控在大唐手中,將所有可能威脅大唐幾百幾千年的可能,都必須殲滅在萌芽之內,台灣必須統一,絕對不給兒孫留下任何後患。”
在呂鵬的堅持之下,三次攻台大戰讓大唐的將士死傷累累,但依舊沒有阻擋住呂鵬登上台灣島的腳步,最終在大唐四年,大唐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台灣島的五指山山頂,宣布這個島嶼,成為了大唐一個州郡。
司馬懿和他的家族泛舟海外,改名換姓為林,從此杳無音訊。
但在大唐1865年,有一個姓林名肯的家夥,在一個叫美洲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叫美麗的國家,他追認司馬懿為美麗國家的始皇帝。
當時大唐的皇帝,大唐第64世立刻向內閣提請,討伐這個司馬懿的餘孽。
當時內閣堅決的否定了這種勞師遠征,認為這純屬是吃飽了撐的。但這時候,64世皇帝拿出了大唐第一皇帝的遺詔:“我的後世子孫,如果發現有個叫美利堅的國家出現,必滅之。”然後這個皇帝就堅定的道:“現在出了一個美麗的國度,不過是他們自己取名字的時候忘了寫一個字,那好吧,我作為皇帝就給他加上,按照太祖的要求,我們必滅之。”
這時候皇權和內閣已經徹底的分離,皇權已經成為一種國家的象征,內閣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的組織機構,但是對於對太祖的尊重,大家認為不妨打一打,反正這些年也太平過了,就當是舒活舒活筋骨。
於是大唐對那個叫美麗的國家進行了滅國之戰,當時那個林肯哭著述求:“你們太祖要滅的是美利堅,而我叫美麗,這就好比,熊貓和貓熊根本就是兩種東西,我冤不冤啊。”
“你似乎是很冤,但我們要遵循太祖遺照,你不要說你的名字叫美麗,不管任何帶著美字或者是麗字,或者是堅字的國家,我們都必須將它滅掉,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
這種加強,不是增加了軍隊,而是士氣人心的增強,所有的人都爆發出了心中最大的潛質,奮不顧身的向著吳魏兩國發動進攻,絕對以一當十,戰士所向披靡。
陸遜和呂蒙在荊州的邊緣,坐看龐統龐德將薑維逼死,大漢最後的一點軍隊徹底消失,但他並沒有接替薑維抵抗唐軍的任務,而是做了壁上觀,任由孫權如何催促,也絕對不出兵。
而在呂鵬善待劉禪的消息發布天下之後,早就和呂鵬達成協議的東江文武一起上殿,逼迫孫權退位投降。
孫權不從,結果文武發動政變,囚禁孫權,然後以張召為首的文武寫降書,向北京的呂鵬投降。
呂鵬欣然接受,命令龐統,龐德進駐建鄴,封孫權為和順公,開出的條件和劉禪相同,但孫權拒不接受,最終將一家老小,七個兒子聚在一起,坐在觀海樓上,一把大火自焚。
至於他在被囚禁期間是如何上的觀海樓,他的一家如何和他團聚,樓下的柴薪如何搬運匯集,到底是誰點的火,反正那都是故事了。
呂鵬假惺惺的下旨,按照公侯的禮節厚葬了孫權一家,然後宣布,東吳劃歸大唐版圖,同時按照當初的承諾,悉心安置江東官員。
到這時候,也就是在大唐一年冬天的時候,還在苦苦掙紮著的就剩下曹丕了。
但曹魏已經淪落為地方的小勢力,真正忠心它的人口不過300萬,地方不過兩個郡,無論他曹丕如何勵精圖治,無論他手下如司馬懿等多麽的足智多謀,但是實力不允許了。
實力已經絕對不允許他了。
在一番掙紮之後,曹丕最終決定再次遷徙,帶著忠心自己的百姓世家南渡大海進入夷洲,也就是現在的台灣。
但這次遷徙已經和上次遷徙不一樣了,跟隨他的百姓和世家大族已經寥寥無幾,就比如當初最忠心他的謝家就向呂鵬投誠,接受了呂鵬的條件,留在了中原。
但司馬懿並沒有留下來,他跟著曹丕去了夷洲也就是後世的台灣,幫助曹丕穩定了當時島上的局勢。
大唐二年春,呂鵬正式向全天下宣布,混亂結束了,戰爭結束了,中原除了台灣之外,再次統一了。
“但是,鑄劍為犁,享受太平天下還為時過早,北麵草原鮮卑還沒歸順,遼東和高麗還有公孫度割據,台灣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還沒有到馬放南山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完成祖國的真正統一大業。”
安撫了中原地區之後,呂鵬親自坐鎮南京,組織水師二十萬,渡海殺向了夷洲。
為了宣示自己的決心,為了鼓舞手下將士的氣勢,所以他抄襲了震爍古今的千古名篇——宜將剩勇追窮寇,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就在大軍壓境的時候,台灣的司馬懿突然廢掉了曹丕,向呂鵬提出歸順,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讓呂鵬封自己為晉王,台灣高度自治,名義上歸屬大唐,但卻不歸大唐管轄。
這樣的條件,被已經厭倦了戰爭的將士們接受,在當時人的心態中,中原已經一統了,就等於宣布戰爭結束了,繼續發動戰爭,我就是為了拿迴一個偏僻的小島,這實在是不值得,尤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那些偏僻的島嶼都被人認為是不毛之地,是可有可無的野蠻之地,中央政府根本就是鞭長莫及,正所謂有他不多無他不少,在為這個小破島子而興師動眾,那就是窮兵黷武。
但是呂鵬堅決的否定了所有人的這種想法:“我的同誌哥,大漢的土地無限遼闊,這不假,但是大漢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凡有曾經被大漢統禦過的地方,都必須迴歸大唐,絕對沒有法外之地。”然後遙望南方,語音堅定的道:“凡是受到漢文化影響,都將是大唐的疆土,凡是大漢族人腳步達到的地方,必須畫在大唐的勢力範圍之內,西麵的高山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南麵的汪洋不能阻擋我們進取的決心,星辰大海,日月照耀的地方,必須掌控在大唐手中,將所有可能威脅大唐幾百幾千年的可能,都必須殲滅在萌芽之內,台灣必須統一,絕對不給兒孫留下任何後患。”
在呂鵬的堅持之下,三次攻台大戰讓大唐的將士死傷累累,但依舊沒有阻擋住呂鵬登上台灣島的腳步,最終在大唐四年,大唐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台灣島的五指山山頂,宣布這個島嶼,成為了大唐一個州郡。
司馬懿和他的家族泛舟海外,改名換姓為林,從此杳無音訊。
但在大唐1865年,有一個姓林名肯的家夥,在一個叫美洲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叫美麗的國家,他追認司馬懿為美麗國家的始皇帝。
當時大唐的皇帝,大唐第64世立刻向內閣提請,討伐這個司馬懿的餘孽。
當時內閣堅決的否定了這種勞師遠征,認為這純屬是吃飽了撐的。但這時候,64世皇帝拿出了大唐第一皇帝的遺詔:“我的後世子孫,如果發現有個叫美利堅的國家出現,必滅之。”然後這個皇帝就堅定的道:“現在出了一個美麗的國度,不過是他們自己取名字的時候忘了寫一個字,那好吧,我作為皇帝就給他加上,按照太祖的要求,我們必滅之。”
這時候皇權和內閣已經徹底的分離,皇權已經成為一種國家的象征,內閣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的組織機構,但是對於對太祖的尊重,大家認為不妨打一打,反正這些年也太平過了,就當是舒活舒活筋骨。
於是大唐對那個叫美麗的國家進行了滅國之戰,當時那個林肯哭著述求:“你們太祖要滅的是美利堅,而我叫美麗,這就好比,熊貓和貓熊根本就是兩種東西,我冤不冤啊。”
“你似乎是很冤,但我們要遵循太祖遺照,你不要說你的名字叫美麗,不管任何帶著美字或者是麗字,或者是堅字的國家,我們都必須將它滅掉,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