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心有餘悸的帶著人馬,退迴了信都,連夜寫信向曹操匯報了自己現在的處境,講解了呂家軍的強悍,然後請曹操出兵增援自己,在呂鵬的手中奪迴整個翼州,也好讓自己這個刺史做的名正言順。
不過他的求援,勢必是一場空想,因為現在曹操已經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解除南麵,自己的後背如芒在背的劉備,然後在養精蓄銳之後,再和呂鵬來一場真正的對決。
現在,劉備算是讓曹操徹底的領悟了什麽叫打不死的小強,什麽叫得點陽光就燦爛了。
劉備,從袁紹處逃出到豫州汝南,再次厲兵秣馬準備再次做大興起,而這時候,他的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武將有關張,劉辟、龔都,元紹,周倉關平,有軍數萬之眾。文臣孫乾、簡雍、糜芳也算基業初成。
就在這個時候,劉備敏銳的抓住了袁紹曹操官渡之戰正酣的機會,直接出兵準備突襲許都,準備接了漢獻帝。
當時曹操不得不抽出人馬對付這個劉備。
戰爭的結果,當然是倒黴蛋劉備大敗南逃,投奔了荊州劉表,被安排在新野休整,於是劉備再次死灰複燃,得了一個軍師叫單福的,正在內修政治,外整強兵,有再次鹹魚翻身的可能,當然,現在的劉備再鹹魚翻身也還是鹹魚。
但這家夥又有小強的命,再有屢敗屢戰死纏爛打的心,尤其他的目標矢誌不渝,還就和曹操杠上了,現在的劉備對曹操都成了心病了,他主要頭疼劉備兩個與眾不同。
第一個,那就是劉備的出身。
本來是被他四處吹噓的大漢皇族八輩子玄孫的身份,大家都是聽聽也就算了,誰拿一個賣草鞋的神棍的胡說八道當迴事呢,可結果,曹操閑著難受,將劉備引薦給了漢獻帝,這個決定讓曹操後悔終身。
當時急於找到外援的漢獻帝,還就鼓搗出一本家譜來,就那麽上下一擼——劉備,皇叔也。
得,原本一個招搖撞騙的家夥,就真的有了證書成為了大漢皇叔。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名頭,在這個還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年代,在這個皇族血統高於一切的年代,劉備的這個出身立刻引起了天下豪傑的關注,不管是那些豪傑是真心幫助劉備也好,還是好好的利用一下劉備也罷,反正從此之後,隻要劉備到了哪裏,都有士子文人英雄好漢風聞影從。
而讓曹操忌憚劉備的第二個因素,那就是這個人的性格。劉備天生就是一個自來熟,隻要他看上的人,他就能運用各種手段,劃拉到自己的手下,即便不能劃拉去,也能混個好印象,再加上他屢敗屢戰的堅韌性格,隻要你不將他徹底的打死,他就會不斷的跟你死纏爛打,這就成了破褲子纏腿的惡心局麵。
從身份上,劉備現在占據了天時,從人心性格上,他又能占據人和,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啊,這個劉備,必須在他再次跳出來之前給予鏟除。
尤其現在,麵對北麵的呂鵬和南麵的劉備,兩個必須選一個打,但到底先打誰,這是個艱難的抉擇。
而這時候徐晃的求援書信也到了自己手中。
於是,曹操立刻召開了自己手下文武的擴大會議,著重討論這個問題。
一時間文士如雲,武將如雨,真可謂是濟濟一堂一派興旺氣象。
當時曹操拿出了徐晃的請援書信,再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曹操謀士第一位(和能力無關,隻是先來後到的官位)荀彧站出來道:“這一次我們和袁紹爭鋒,其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消滅袁紹北方集團,控製北方糧倉的翼州,產馬之地的並州,並且解決我們未來爭霸中原後背的威脅。"
對於這樣的評語,大家都表示讚同,當初也是這麽設計的,同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整個曹操集團已經傾盡全力,不惜砸鍋賣鐵了。
“可是我們的戰爭目的達到了嗎?”荀彧攤開雙手問著大家。
大家就一臉尷尬,要說針對袁紹集團,大家的目的達到了,你沒看到袁紹每一天都在朝堂上陪著漢獻帝在聊天嗎?
可惜,去了孫悟空來了一個猴,自己千辛萬苦不惜一切代價,打倒了袁紹集團,結果還沒等大家緩過一口氣來,就突然間跳出來一個呂鵬,伸出了摘桃子的黑手,直接將並州和翼州囫圇吞棗的吞了下去,這樣一來,就等於自己這一方白費力氣了,那就沒有實現自己當初,為了中原爭霸,解決後顧之憂的目的。
“所以,我們的目標隻實現了小小的一半,其實更確切的說,我們的戰略目標根本就沒有實現。因此我提議,麵對劉備和呂鵬,我們先北後南,主公答應徐晃將軍,趁著呂鵬現在剛剛接手兩州,民心還沒有歸附,地方還沒有安定,腳跟還沒有站穩的時候,用徐晃將軍在翼州腹心之地,牽製呂鵬的主要力量,我們外圍突進,給他來個裏外開花,將翼州奪到我們手中。”
這個觀點立刻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同意,因為這的確是一個對付呂鵬最好的時機,如果等呂鵬穩定了這兩個州,以他的手段,三五年這兩個地方就再也難以被攻取了。
這時候賈詡站出來,衝著曹操拱手:“主公,屬下不同意荀彧先生的策略。”
賈詡最近很低調,究其原因,並不是他的性格讓他開始低調做人,而是因為當初他給曹操出了一個將渤海郡丟給呂鵬,以便讓呂鵬和袁紹來個二狗爭食的計策的失敗,讓賈詡在曹操集團裏的聲譽有些受損。
但今天在這個時候,他是的確出於公心,不得不站出來再一次闡述自己的意見。
“文和有什麽不同意見,說來大家參詳一二。”在荀彧問對的時候,曹操是懶散的斜靠在座位上的,一臉淡定的眯著眼睛仔細聽,。
但賈詡站出來說話的時候,曹操立刻端正了身體,一臉鄭重的向賈詡詢問。
這倒不是說曹操對荀彧輕視,是因為兩個人主從之間太久了,心中沒有隔閡。
不過他的求援,勢必是一場空想,因為現在曹操已經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解除南麵,自己的後背如芒在背的劉備,然後在養精蓄銳之後,再和呂鵬來一場真正的對決。
現在,劉備算是讓曹操徹底的領悟了什麽叫打不死的小強,什麽叫得點陽光就燦爛了。
劉備,從袁紹處逃出到豫州汝南,再次厲兵秣馬準備再次做大興起,而這時候,他的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武將有關張,劉辟、龔都,元紹,周倉關平,有軍數萬之眾。文臣孫乾、簡雍、糜芳也算基業初成。
就在這個時候,劉備敏銳的抓住了袁紹曹操官渡之戰正酣的機會,直接出兵準備突襲許都,準備接了漢獻帝。
當時曹操不得不抽出人馬對付這個劉備。
戰爭的結果,當然是倒黴蛋劉備大敗南逃,投奔了荊州劉表,被安排在新野休整,於是劉備再次死灰複燃,得了一個軍師叫單福的,正在內修政治,外整強兵,有再次鹹魚翻身的可能,當然,現在的劉備再鹹魚翻身也還是鹹魚。
但這家夥又有小強的命,再有屢敗屢戰死纏爛打的心,尤其他的目標矢誌不渝,還就和曹操杠上了,現在的劉備對曹操都成了心病了,他主要頭疼劉備兩個與眾不同。
第一個,那就是劉備的出身。
本來是被他四處吹噓的大漢皇族八輩子玄孫的身份,大家都是聽聽也就算了,誰拿一個賣草鞋的神棍的胡說八道當迴事呢,可結果,曹操閑著難受,將劉備引薦給了漢獻帝,這個決定讓曹操後悔終身。
當時急於找到外援的漢獻帝,還就鼓搗出一本家譜來,就那麽上下一擼——劉備,皇叔也。
得,原本一個招搖撞騙的家夥,就真的有了證書成為了大漢皇叔。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名頭,在這個還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年代,在這個皇族血統高於一切的年代,劉備的這個出身立刻引起了天下豪傑的關注,不管是那些豪傑是真心幫助劉備也好,還是好好的利用一下劉備也罷,反正從此之後,隻要劉備到了哪裏,都有士子文人英雄好漢風聞影從。
而讓曹操忌憚劉備的第二個因素,那就是這個人的性格。劉備天生就是一個自來熟,隻要他看上的人,他就能運用各種手段,劃拉到自己的手下,即便不能劃拉去,也能混個好印象,再加上他屢敗屢戰的堅韌性格,隻要你不將他徹底的打死,他就會不斷的跟你死纏爛打,這就成了破褲子纏腿的惡心局麵。
從身份上,劉備現在占據了天時,從人心性格上,他又能占據人和,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啊,這個劉備,必須在他再次跳出來之前給予鏟除。
尤其現在,麵對北麵的呂鵬和南麵的劉備,兩個必須選一個打,但到底先打誰,這是個艱難的抉擇。
而這時候徐晃的求援書信也到了自己手中。
於是,曹操立刻召開了自己手下文武的擴大會議,著重討論這個問題。
一時間文士如雲,武將如雨,真可謂是濟濟一堂一派興旺氣象。
當時曹操拿出了徐晃的請援書信,再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曹操謀士第一位(和能力無關,隻是先來後到的官位)荀彧站出來道:“這一次我們和袁紹爭鋒,其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消滅袁紹北方集團,控製北方糧倉的翼州,產馬之地的並州,並且解決我們未來爭霸中原後背的威脅。"
對於這樣的評語,大家都表示讚同,當初也是這麽設計的,同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整個曹操集團已經傾盡全力,不惜砸鍋賣鐵了。
“可是我們的戰爭目的達到了嗎?”荀彧攤開雙手問著大家。
大家就一臉尷尬,要說針對袁紹集團,大家的目的達到了,你沒看到袁紹每一天都在朝堂上陪著漢獻帝在聊天嗎?
可惜,去了孫悟空來了一個猴,自己千辛萬苦不惜一切代價,打倒了袁紹集團,結果還沒等大家緩過一口氣來,就突然間跳出來一個呂鵬,伸出了摘桃子的黑手,直接將並州和翼州囫圇吞棗的吞了下去,這樣一來,就等於自己這一方白費力氣了,那就沒有實現自己當初,為了中原爭霸,解決後顧之憂的目的。
“所以,我們的目標隻實現了小小的一半,其實更確切的說,我們的戰略目標根本就沒有實現。因此我提議,麵對劉備和呂鵬,我們先北後南,主公答應徐晃將軍,趁著呂鵬現在剛剛接手兩州,民心還沒有歸附,地方還沒有安定,腳跟還沒有站穩的時候,用徐晃將軍在翼州腹心之地,牽製呂鵬的主要力量,我們外圍突進,給他來個裏外開花,將翼州奪到我們手中。”
這個觀點立刻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同意,因為這的確是一個對付呂鵬最好的時機,如果等呂鵬穩定了這兩個州,以他的手段,三五年這兩個地方就再也難以被攻取了。
這時候賈詡站出來,衝著曹操拱手:“主公,屬下不同意荀彧先生的策略。”
賈詡最近很低調,究其原因,並不是他的性格讓他開始低調做人,而是因為當初他給曹操出了一個將渤海郡丟給呂鵬,以便讓呂鵬和袁紹來個二狗爭食的計策的失敗,讓賈詡在曹操集團裏的聲譽有些受損。
但今天在這個時候,他是的確出於公心,不得不站出來再一次闡述自己的意見。
“文和有什麽不同意見,說來大家參詳一二。”在荀彧問對的時候,曹操是懶散的斜靠在座位上的,一臉淡定的眯著眼睛仔細聽,。
但賈詡站出來說話的時候,曹操立刻端正了身體,一臉鄭重的向賈詡詢問。
這倒不是說曹操對荀彧輕視,是因為兩個人主從之間太久了,心中沒有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