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黃河大堤上火光閃爍,大量點起的火把及篝火照亮了河堤,也照亮了河堤附近的河麵,隻見混濁的河水已經逼近河堤頂部,而無數青壯此時正拚命用沙袋壘起長牆。
洪峰過境,水位大漲,修好沒幾年的河堤,成了大家最後的指望,如果擋不住洪水,什麽都完了。
村莊、田地、商鋪、作坊,都會被洪水一卷而空。
昔日繁華的白馬津,此時變成巨大工地,青壯們在官府的組織下,分工協作抗洪搶險,吃住就在河堤邊,分成數撥日夜輪值。
熬到現在,隻要熬過洪峰,就能保得家鄉安全。
本來,官府是要放棄這片地區進行泄洪,待得泄洪閘一開,洶湧而入的河水會把東郡北部淹沒,以犧牲局部為代價,保得其他地方平安。
為此,官府已經提前疏散百姓,將老弱婦孺安置在各個避水高地上。
但當洪峰經過上遊長垣河段時,白馬津河段並沒有收到開閘泄洪的命令,於是官府組織青壯繼續守在河堤上,為了保護家園,和洪峰做殊死搏鬥。
現在,漫長的河堤上多處出現險情,已經有地方出現“管湧”,這是潰堤的前兆,於是鑼鼓聲急促起來,無數人影湧向各個管湧地段,要把噴水的“泉眼”堵上。
管湧,又稱“翻沙鼓水”,是指發大水時,河堤底部土壤被河水滲透,久而久之就如同濾網,使得河水從底部而不是頂部繞過河堤,由河堤後地麵噴湧出來。
這種情況,就像打仗時攻城方挖地道繞過城牆進入城內一般。
當管湧發生時,看上去就好像是地上突然冒出一個個泉眼,不停有“泉水”噴湧而出,當然,這種“泉水”可不是清水,而是夾雜著大量泥沙的渾水。
看上去更像是噴沙而不是噴水,所以又稱“土沸”或“沙沸”。
如果情況嚴重,“泉眼”不止一處而是許多個。
若不能及時將管湧處理,那麽河堤底部土壤在大水的衝刷下會逐漸流失,形成暗溝,並且越來越寬,等同於掏空了河堤的地基。
於是河堤會潰決形成破口,大量洪水隨後湧入,一潰千裏。
管湧出現,身處河堤現場的吏員們和將領知道大事不妙,聚集各處管湧地段,聲嘶力竭的指揮青壯及士兵搶險,甚至直接加入到搶險隊伍中去。
翟讓便是其中之一。
和其他同僚一般,翟讓在河堤上值守了月餘,隨著洪峰逼近,這幾日他連家都沒空迴,與青壯們、士兵們住在河堤上,竭盡全力與洪峰搏鬥。
眼下,幾日沒好好睡過覺的翟讓,雙腳踩在泥濘裏,和其他人一起奮力推著滿載沙袋土袋的小車衝向管湧處。
“鎮住”管湧的最好辦法,就是將河堤外的“進水口”堵住,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隻能在“出水口”也就是管湧的“泉眼”處做文章。
但不是直接將沙袋投入“泉眼”,而是將泉眼周圍用沙袋土袋疊砌做成圍井,以製止湧水帶沙防止險情擴大,這種做法有講究,喚作“圍井法”。
此法第一步,要將擬建圍井範圍內雜物清除並挖去軟泥一兩尺,周圍用土袋排壘作成圍井,圍井高度以能使水流出卻不挾帶過多泥沙為好。
第二步:在管湧口圍井內用沙石填塞,如果湧水大而急時,可用塊石或磚塊填塞,壓製水勢,然後在井內鋪設“過濾層”,以實現“濾沙導水”。
就是在圍井裏分層鋪築粗沙、小石子和大石子,每層厚度約為一到二尺,如一次鋪設未能達到製止湧水帶沙,各層可以適當加厚填築,直至滲水變清為止。
這種“過濾層”作用是讓水流走卻把水中夾帶的大量泥沙“留”在圍井裏,避免河堤底部的土壤快速流失。
如此做法,比起拿東西硬賭管湧口要好很多,因為當管湧形成時,意味著河堤地基下層開始形成透水層,人們若是堵住一個出口,大量經透水層繞過河堤的洪水,還會從其他地方“冒頭”,形成新的管湧泉眼。
再堵,再冒,然後管湧處越來越多,堵不勝堵。
所以堵不如疏,讓水在已有的出口繼續外流,隻需要把水中的沙土“留下”即可,如此一來透水層中的泥沙不會被洪水大量帶走,河堤的地基沒那麽快被掏空,為接下來的搶險爭取到充足的時間。
這種“圍井法”,一開始許多人都不不知道,也不會做“過濾層”,是治水司的吏員到各地“突擊培訓”,才讓大家多了個抗洪搶險的手段。
不知過了多久,現場的六個管湧“泉眼”都砌好了圍井,當滲出來的水變清後,許多人都鬆了口氣。
體力接近透支的翟讓顧不得泥濘,直接坐在小推車上,看著周圍人群,喘著氣。
本來,白馬津河段是要開閘泄洪的,而官府已經提前做好了疏散,還發布公告,說從今年開始,泄洪區的租庸調免四年,並且朝廷會賠償當地百姓部分損失。
但是並沒有泄洪,於是大家都燃起了希望,希望家鄉能夠平安渡過這次洪水。
如果有得選,他們不想要什麽賠償,因為賠償不可能是全額的,而農田被大水這麽一淹,退水後得好幾年才能恢複,種下的桑樹、棉樹還有各種果樹,好不容易才成規模,重新來過又得花許多年。
對於作坊主和商賈而言,時間和人氣最寶貴,東郡北部作為泄洪區承受大水,恢複起來需要時間,但最讓人擔心的是黃河年年有汛期,今年東郡泄洪,那明年呢?
若每隔三五年就泄洪,人氣都散了,這實業和買賣還怎麽做?
翟讓覺得自己好不容易立了業,靠著商鋪掙了不少錢,還買了一些地,準備繼續過更好的日子,若有得選,他寧願選在河堤上熬夜抗洪,而不是疏散到別處躲洪水。
如果能保得家鄉安全,等洪峰過後,農戶就能收獲糧食,商賈繼續開門做買賣,作坊主繼續進行生產,不枉費自己大半年的辛苦。
最重要的是,這次熬過了洪峰,將來再有類似規模的洪水,東郡地界就不會成為朝廷泄洪時的首選地區。
如此,才能繼續聚攏人氣。
和翟讓想法類似的人有很多,許多商賈和作坊主得知官府沒有下令泄洪而是要硬扛洪峰,激動萬分之下紛紛傾囊相助,自己籌集糧食、物資運到河堤支援抗洪。
大家的念頭就隻有一個:抗洪搶險,保衛家園。
如今的白馬津河段大堤上,人人都知道洪峰今夜過境,那麽隻要大家再辛苦一下,確保大堤無事、熬到天亮,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正休息間,忽然聽得前方河堤處傳來喧囂聲,聲音越來越大,仿佛有許多人在唿喊,翟讓和其他同僚及青壯們聽了,心中頓覺不妙。
淒厲的唿嘯聲響起,那是手搖式警報器的聲音,震撼人心,無數的唿喊聲隨後響起,宛若漣漪向四周傳去:“要潰堤了!要潰堤了!”
這唿喊聲聽在翟讓耳裏,心幾乎停止跳動,看看左右麵色慘白的同僚,他隻覺得腦袋一片空白。
隨後想起了生意興隆的邸店,想起了新買的田地,想起了妻兒,想起了自己無數次憧憬的美好生活。
翟讓隻覺得熱血湧上心頭,腦袋都要炸開,抄起一把鐵鏟,振臂高唿:“鄉親們!隨我去堵口!!”
許多人驚慌失措,有人甚至打算掉頭就跑,被他這麽一吼,大家瞬間安靜下來,又有幾名吏員唿喊著“守住河堤就是守住家園”,於是經過短暫的安靜後,人群沸騰起來。
差點臨陣脫逃的青壯們,又變迴鬥誌昂揚的搶險勇士,拿著各種工具、推著車,舉著火把,向警報響起的地方衝去。
大堤上,有無數火光向著一個地方匯集,微弱火光匯集在一起,幾乎要點燃夜空。
這段被無數火把照亮的河堤,正是響起警報的地方,已有多處漏水,片刻後巨大的轟鳴聲響起,原本堅固的河堤在大水中土崩瓦解,現出一個缺口。
洪峰過境,水位大漲,修好沒幾年的河堤,成了大家最後的指望,如果擋不住洪水,什麽都完了。
村莊、田地、商鋪、作坊,都會被洪水一卷而空。
昔日繁華的白馬津,此時變成巨大工地,青壯們在官府的組織下,分工協作抗洪搶險,吃住就在河堤邊,分成數撥日夜輪值。
熬到現在,隻要熬過洪峰,就能保得家鄉安全。
本來,官府是要放棄這片地區進行泄洪,待得泄洪閘一開,洶湧而入的河水會把東郡北部淹沒,以犧牲局部為代價,保得其他地方平安。
為此,官府已經提前疏散百姓,將老弱婦孺安置在各個避水高地上。
但當洪峰經過上遊長垣河段時,白馬津河段並沒有收到開閘泄洪的命令,於是官府組織青壯繼續守在河堤上,為了保護家園,和洪峰做殊死搏鬥。
現在,漫長的河堤上多處出現險情,已經有地方出現“管湧”,這是潰堤的前兆,於是鑼鼓聲急促起來,無數人影湧向各個管湧地段,要把噴水的“泉眼”堵上。
管湧,又稱“翻沙鼓水”,是指發大水時,河堤底部土壤被河水滲透,久而久之就如同濾網,使得河水從底部而不是頂部繞過河堤,由河堤後地麵噴湧出來。
這種情況,就像打仗時攻城方挖地道繞過城牆進入城內一般。
當管湧發生時,看上去就好像是地上突然冒出一個個泉眼,不停有“泉水”噴湧而出,當然,這種“泉水”可不是清水,而是夾雜著大量泥沙的渾水。
看上去更像是噴沙而不是噴水,所以又稱“土沸”或“沙沸”。
如果情況嚴重,“泉眼”不止一處而是許多個。
若不能及時將管湧處理,那麽河堤底部土壤在大水的衝刷下會逐漸流失,形成暗溝,並且越來越寬,等同於掏空了河堤的地基。
於是河堤會潰決形成破口,大量洪水隨後湧入,一潰千裏。
管湧出現,身處河堤現場的吏員們和將領知道大事不妙,聚集各處管湧地段,聲嘶力竭的指揮青壯及士兵搶險,甚至直接加入到搶險隊伍中去。
翟讓便是其中之一。
和其他同僚一般,翟讓在河堤上值守了月餘,隨著洪峰逼近,這幾日他連家都沒空迴,與青壯們、士兵們住在河堤上,竭盡全力與洪峰搏鬥。
眼下,幾日沒好好睡過覺的翟讓,雙腳踩在泥濘裏,和其他人一起奮力推著滿載沙袋土袋的小車衝向管湧處。
“鎮住”管湧的最好辦法,就是將河堤外的“進水口”堵住,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隻能在“出水口”也就是管湧的“泉眼”處做文章。
但不是直接將沙袋投入“泉眼”,而是將泉眼周圍用沙袋土袋疊砌做成圍井,以製止湧水帶沙防止險情擴大,這種做法有講究,喚作“圍井法”。
此法第一步,要將擬建圍井範圍內雜物清除並挖去軟泥一兩尺,周圍用土袋排壘作成圍井,圍井高度以能使水流出卻不挾帶過多泥沙為好。
第二步:在管湧口圍井內用沙石填塞,如果湧水大而急時,可用塊石或磚塊填塞,壓製水勢,然後在井內鋪設“過濾層”,以實現“濾沙導水”。
就是在圍井裏分層鋪築粗沙、小石子和大石子,每層厚度約為一到二尺,如一次鋪設未能達到製止湧水帶沙,各層可以適當加厚填築,直至滲水變清為止。
這種“過濾層”作用是讓水流走卻把水中夾帶的大量泥沙“留”在圍井裏,避免河堤底部的土壤快速流失。
如此做法,比起拿東西硬賭管湧口要好很多,因為當管湧形成時,意味著河堤地基下層開始形成透水層,人們若是堵住一個出口,大量經透水層繞過河堤的洪水,還會從其他地方“冒頭”,形成新的管湧泉眼。
再堵,再冒,然後管湧處越來越多,堵不勝堵。
所以堵不如疏,讓水在已有的出口繼續外流,隻需要把水中的沙土“留下”即可,如此一來透水層中的泥沙不會被洪水大量帶走,河堤的地基沒那麽快被掏空,為接下來的搶險爭取到充足的時間。
這種“圍井法”,一開始許多人都不不知道,也不會做“過濾層”,是治水司的吏員到各地“突擊培訓”,才讓大家多了個抗洪搶險的手段。
不知過了多久,現場的六個管湧“泉眼”都砌好了圍井,當滲出來的水變清後,許多人都鬆了口氣。
體力接近透支的翟讓顧不得泥濘,直接坐在小推車上,看著周圍人群,喘著氣。
本來,白馬津河段是要開閘泄洪的,而官府已經提前做好了疏散,還發布公告,說從今年開始,泄洪區的租庸調免四年,並且朝廷會賠償當地百姓部分損失。
但是並沒有泄洪,於是大家都燃起了希望,希望家鄉能夠平安渡過這次洪水。
如果有得選,他們不想要什麽賠償,因為賠償不可能是全額的,而農田被大水這麽一淹,退水後得好幾年才能恢複,種下的桑樹、棉樹還有各種果樹,好不容易才成規模,重新來過又得花許多年。
對於作坊主和商賈而言,時間和人氣最寶貴,東郡北部作為泄洪區承受大水,恢複起來需要時間,但最讓人擔心的是黃河年年有汛期,今年東郡泄洪,那明年呢?
若每隔三五年就泄洪,人氣都散了,這實業和買賣還怎麽做?
翟讓覺得自己好不容易立了業,靠著商鋪掙了不少錢,還買了一些地,準備繼續過更好的日子,若有得選,他寧願選在河堤上熬夜抗洪,而不是疏散到別處躲洪水。
如果能保得家鄉安全,等洪峰過後,農戶就能收獲糧食,商賈繼續開門做買賣,作坊主繼續進行生產,不枉費自己大半年的辛苦。
最重要的是,這次熬過了洪峰,將來再有類似規模的洪水,東郡地界就不會成為朝廷泄洪時的首選地區。
如此,才能繼續聚攏人氣。
和翟讓想法類似的人有很多,許多商賈和作坊主得知官府沒有下令泄洪而是要硬扛洪峰,激動萬分之下紛紛傾囊相助,自己籌集糧食、物資運到河堤支援抗洪。
大家的念頭就隻有一個:抗洪搶險,保衛家園。
如今的白馬津河段大堤上,人人都知道洪峰今夜過境,那麽隻要大家再辛苦一下,確保大堤無事、熬到天亮,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正休息間,忽然聽得前方河堤處傳來喧囂聲,聲音越來越大,仿佛有許多人在唿喊,翟讓和其他同僚及青壯們聽了,心中頓覺不妙。
淒厲的唿嘯聲響起,那是手搖式警報器的聲音,震撼人心,無數的唿喊聲隨後響起,宛若漣漪向四周傳去:“要潰堤了!要潰堤了!”
這唿喊聲聽在翟讓耳裏,心幾乎停止跳動,看看左右麵色慘白的同僚,他隻覺得腦袋一片空白。
隨後想起了生意興隆的邸店,想起了新買的田地,想起了妻兒,想起了自己無數次憧憬的美好生活。
翟讓隻覺得熱血湧上心頭,腦袋都要炸開,抄起一把鐵鏟,振臂高唿:“鄉親們!隨我去堵口!!”
許多人驚慌失措,有人甚至打算掉頭就跑,被他這麽一吼,大家瞬間安靜下來,又有幾名吏員唿喊著“守住河堤就是守住家園”,於是經過短暫的安靜後,人群沸騰起來。
差點臨陣脫逃的青壯們,又變迴鬥誌昂揚的搶險勇士,拿著各種工具、推著車,舉著火把,向警報響起的地方衝去。
大堤上,有無數火光向著一個地方匯集,微弱火光匯集在一起,幾乎要點燃夜空。
這段被無數火把照亮的河堤,正是響起警報的地方,已有多處漏水,片刻後巨大的轟鳴聲響起,原本堅固的河堤在大水中土崩瓦解,現出一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