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曠野裏,曾經的戰場上,拉著一道道步障,相互隔成一個個通道,大量被俘或者投降的高句麗士兵分布在通道裏,他們身著布衣,赤手空拳,在周軍士兵的環繞下,惴惴不安等候發落。
這些高句麗士兵沒能從大潰敗中逃出去,被迫跪地投降,此時身陷囹吾,不知道接下來的命運如何,也沒辦法反抗擁有恐怖武器的周軍,隻能聽天由命。
士兵們隸屬於不同的建製,被俘後建製打亂,所以即便有想法,急切間也找不到熟悉的同袍。
他們中大部分人,隻是淩晨時吃過一頓,然後打了半日的仗,跑了小半日,此時又渴又餓,體力消耗大半,即使想要垂死掙紮都沒多少力氣。
今日一戰,他們仿佛做了一場噩夢,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讓他們成了驚弓之鳥,如今但凡有大點的聲音,許多人都會驚得四處張望。
人心惶惶間,卻見四周點起火把,然後有許多周兵押著一些俘虜,讓其以高句麗語,不住大聲唿喊著,宣布三件事情。
首先,王師準備了炊餅,待會大家排隊去領來吃,一人兩個,還有湯水一勺,人人有份,當然,俘虜口中“王師”指的是周軍。
其次,王師歡迎大家效命,一會領了炊餅,有意效命的人,往前方白旗飄揚的地方走。
第三,王師東征,是為了找高句麗王算賬,不會為難大家,若不想效命,一會領了炊餅,自己就離開此地往東走,具體去哪裏,隨意,但隻能空手離開。
俘虜們聽到這裏,一個個驚疑不定,他們不知道周軍這麽做是不是故意試探。
許多人有家眷,難以割舍,當然想要迴去而不是留下,但就怕抬腿往東走,周軍出爾反爾,背後放冷箭。
但此時夜色即將降臨,天色昏暗,一會領到炊餅吃飽了,天也黑了,到時候趁著夜色離開,好像也很安全。
一想到炊餅,許多人肚子就叫起來,不由自主排起隊伍,等著領炊餅,而外圍的周軍撤了一半,讓出東、南、西麵,擺出一副“任你來去自由”的場麵。
沒有人拔腿就跑,而是老老實實排隊,因為大家還等著吃炊餅填肚子。
隨著時間流逝,許多吃飽了的人開始猶豫起來,一些人試探著往東走,漸漸離開,卻沒見周兵來追。
於是越走越遠,身影消失在夜幕裏。
見著如此情形,許多正在觀望的俘虜也壯著膽子往東走,走的人越來越多,三五成群、浩浩蕩蕩,仿佛趕集一般。
有人留在原地,看看離開的同袍,又看看披堅執銳的周兵,猶猶豫豫,隨後走向白旗飄揚的營地。
有人帶頭,陸續跟隨的人也多了起來。
一旁,旁觀的宇文維翰見著如此情形,心中有些激動:這可是主動投奔的人喲,可見官軍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此戰,官軍俘虜了數萬敵兵,如何處置這些俘虜,成了宇文維翰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這麽多俘虜,留著就要消耗大量糧食,還得分兵看守以防有變,麻煩得很。
即便吸收一些俘虜補充兵力,還會剩下許多人,若運迴國當奴隸賣,首先距離鴨綠水太遠,需要派兵押送,期間也要消耗大量糧食養著,一樣很麻煩。
那麽,不如殺光算了,以免後患,然後用首級堆京觀,彰顯我大周王師赫赫軍威?
對此,宇文維翰拿不定主意,幾位行軍總管也有不同意見,長史王頍則建言放人,以彰顯大周王師赫赫軍威。
這主意聽起來有些可笑,因為把這麽多俘虜放迴去,等同於放虎歸山,高句麗馬上就能將其組織起來,立刻又有了數萬大軍,今日之戰,仿佛白打一般。
如此一來,大周王師何以在高句麗軍民心中樹立“赫赫軍威”?
然而王頍有說法:釋放俘虜,可以動搖高句麗軍民抵抗之心。
首先,高句麗軍民對周國敵意甚重,即便其中有中原遺民,卻因為與中原隔絕百年,並無故國之念。
如果殺俘梟首築京觀,以此恐嚇、逼迫高句麗軍民,必然適得其反,使得高句麗軍民奮力抵抗。
他舉例:魏、燕交鋒,參合陂一戰,魏軍獲勝後坑殺四萬燕軍降兵,要以此削弱燕國國力。
後來,魏軍攻入燕國,兵臨燕都中山,連番激戰,中山始終不下,城中軍民窮途末路之際依舊拒絕投降,理由就是參合陂之戰,魏軍殺降。
於是魏軍又多花了數月時間,平添許多傷亡,才最終攻克中山,本來這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王頍認為,即便官軍所向披靡,卻沒必要殺俘虜立威,但留著這麽多俘虜也麻煩,為長久計,不如任其離去,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日一戰,火炮的威力彰顯無遺,這些高句麗俘虜,親眼見識了何為絕對懸殊的力量對比,火炮給他們帶來的恐懼,已經印在心中。
這些俘虜跑迴去後,必然會被高句麗重新編成軍隊,他們隻會將火炮的厲害傳揚開,讓更多的軍民心中膽顫的同時,喪失鬥誌。
打,打不過,還可能會死在戰場上,投降的話,不會被坑殺,不會被梟首築京觀。
那麽對於普通士兵和百姓而言,即便不喜歡周國,但隻要能活下去,投降有何不可?
所以王頍建言釋放俘虜,同時也招降納叛,歡迎降兵投效。
但釋放時隻釋放普通士兵,被俘的大小將領(除了類似什長這種兵頭)一律關押,這些兵赤手空拳跑迴去後,高句麗不僅要花大力氣將其武裝起來,還得消耗大量糧食。
這些兵已經被火炮打成驚弓之鳥,即便再次上戰場,當炮聲響起時,又有多少人還有勇氣向前,而不是瑟瑟發抖、情況不對掉頭就跑?
由驚弓之鳥組成的軍隊,其他士兵必然會受到影響,那麽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又能強到哪裏?
對於王頍的建議,宇文維翰覺得不錯,於是決定釋放這些俘虜,還每人附送炊餅兩個。
現在,他看著漸漸消散的人群,看著零星投效的俘虜,雖然這些人相對於總人數而言不是很多,但對於宇文維翰來說,已經足夠了。
官軍的姿態已經做出來,那就是敢和王師對戰的話九死一生,投降卻可保命。
他就不信高句麗軍民個個都是死士,麵對咆哮的火炮,一個個視死如歸,誓與權貴們共存亡。
宇文維翰有些期盼,待得此戰慘敗的消息傳到平壤,待得宛若驚弓之鳥的敗兵迴到平壤,他想知道屆時高句麗君臣會有何種表情。
這些高句麗士兵沒能從大潰敗中逃出去,被迫跪地投降,此時身陷囹吾,不知道接下來的命運如何,也沒辦法反抗擁有恐怖武器的周軍,隻能聽天由命。
士兵們隸屬於不同的建製,被俘後建製打亂,所以即便有想法,急切間也找不到熟悉的同袍。
他們中大部分人,隻是淩晨時吃過一頓,然後打了半日的仗,跑了小半日,此時又渴又餓,體力消耗大半,即使想要垂死掙紮都沒多少力氣。
今日一戰,他們仿佛做了一場噩夢,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讓他們成了驚弓之鳥,如今但凡有大點的聲音,許多人都會驚得四處張望。
人心惶惶間,卻見四周點起火把,然後有許多周兵押著一些俘虜,讓其以高句麗語,不住大聲唿喊著,宣布三件事情。
首先,王師準備了炊餅,待會大家排隊去領來吃,一人兩個,還有湯水一勺,人人有份,當然,俘虜口中“王師”指的是周軍。
其次,王師歡迎大家效命,一會領了炊餅,有意效命的人,往前方白旗飄揚的地方走。
第三,王師東征,是為了找高句麗王算賬,不會為難大家,若不想效命,一會領了炊餅,自己就離開此地往東走,具體去哪裏,隨意,但隻能空手離開。
俘虜們聽到這裏,一個個驚疑不定,他們不知道周軍這麽做是不是故意試探。
許多人有家眷,難以割舍,當然想要迴去而不是留下,但就怕抬腿往東走,周軍出爾反爾,背後放冷箭。
但此時夜色即將降臨,天色昏暗,一會領到炊餅吃飽了,天也黑了,到時候趁著夜色離開,好像也很安全。
一想到炊餅,許多人肚子就叫起來,不由自主排起隊伍,等著領炊餅,而外圍的周軍撤了一半,讓出東、南、西麵,擺出一副“任你來去自由”的場麵。
沒有人拔腿就跑,而是老老實實排隊,因為大家還等著吃炊餅填肚子。
隨著時間流逝,許多吃飽了的人開始猶豫起來,一些人試探著往東走,漸漸離開,卻沒見周兵來追。
於是越走越遠,身影消失在夜幕裏。
見著如此情形,許多正在觀望的俘虜也壯著膽子往東走,走的人越來越多,三五成群、浩浩蕩蕩,仿佛趕集一般。
有人留在原地,看看離開的同袍,又看看披堅執銳的周兵,猶猶豫豫,隨後走向白旗飄揚的營地。
有人帶頭,陸續跟隨的人也多了起來。
一旁,旁觀的宇文維翰見著如此情形,心中有些激動:這可是主動投奔的人喲,可見官軍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此戰,官軍俘虜了數萬敵兵,如何處置這些俘虜,成了宇文維翰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這麽多俘虜,留著就要消耗大量糧食,還得分兵看守以防有變,麻煩得很。
即便吸收一些俘虜補充兵力,還會剩下許多人,若運迴國當奴隸賣,首先距離鴨綠水太遠,需要派兵押送,期間也要消耗大量糧食養著,一樣很麻煩。
那麽,不如殺光算了,以免後患,然後用首級堆京觀,彰顯我大周王師赫赫軍威?
對此,宇文維翰拿不定主意,幾位行軍總管也有不同意見,長史王頍則建言放人,以彰顯大周王師赫赫軍威。
這主意聽起來有些可笑,因為把這麽多俘虜放迴去,等同於放虎歸山,高句麗馬上就能將其組織起來,立刻又有了數萬大軍,今日之戰,仿佛白打一般。
如此一來,大周王師何以在高句麗軍民心中樹立“赫赫軍威”?
然而王頍有說法:釋放俘虜,可以動搖高句麗軍民抵抗之心。
首先,高句麗軍民對周國敵意甚重,即便其中有中原遺民,卻因為與中原隔絕百年,並無故國之念。
如果殺俘梟首築京觀,以此恐嚇、逼迫高句麗軍民,必然適得其反,使得高句麗軍民奮力抵抗。
他舉例:魏、燕交鋒,參合陂一戰,魏軍獲勝後坑殺四萬燕軍降兵,要以此削弱燕國國力。
後來,魏軍攻入燕國,兵臨燕都中山,連番激戰,中山始終不下,城中軍民窮途末路之際依舊拒絕投降,理由就是參合陂之戰,魏軍殺降。
於是魏軍又多花了數月時間,平添許多傷亡,才最終攻克中山,本來這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王頍認為,即便官軍所向披靡,卻沒必要殺俘虜立威,但留著這麽多俘虜也麻煩,為長久計,不如任其離去,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日一戰,火炮的威力彰顯無遺,這些高句麗俘虜,親眼見識了何為絕對懸殊的力量對比,火炮給他們帶來的恐懼,已經印在心中。
這些俘虜跑迴去後,必然會被高句麗重新編成軍隊,他們隻會將火炮的厲害傳揚開,讓更多的軍民心中膽顫的同時,喪失鬥誌。
打,打不過,還可能會死在戰場上,投降的話,不會被坑殺,不會被梟首築京觀。
那麽對於普通士兵和百姓而言,即便不喜歡周國,但隻要能活下去,投降有何不可?
所以王頍建言釋放俘虜,同時也招降納叛,歡迎降兵投效。
但釋放時隻釋放普通士兵,被俘的大小將領(除了類似什長這種兵頭)一律關押,這些兵赤手空拳跑迴去後,高句麗不僅要花大力氣將其武裝起來,還得消耗大量糧食。
這些兵已經被火炮打成驚弓之鳥,即便再次上戰場,當炮聲響起時,又有多少人還有勇氣向前,而不是瑟瑟發抖、情況不對掉頭就跑?
由驚弓之鳥組成的軍隊,其他士兵必然會受到影響,那麽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又能強到哪裏?
對於王頍的建議,宇文維翰覺得不錯,於是決定釋放這些俘虜,還每人附送炊餅兩個。
現在,他看著漸漸消散的人群,看著零星投效的俘虜,雖然這些人相對於總人數而言不是很多,但對於宇文維翰來說,已經足夠了。
官軍的姿態已經做出來,那就是敢和王師對戰的話九死一生,投降卻可保命。
他就不信高句麗軍民個個都是死士,麵對咆哮的火炮,一個個視死如歸,誓與權貴們共存亡。
宇文維翰有些期盼,待得此戰慘敗的消息傳到平壤,待得宛若驚弓之鳥的敗兵迴到平壤,他想知道屆時高句麗君臣會有何種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