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其來的夜雨,使得原本寂靜的夜晚變得熱鬧起來,行走在迴廊內的皇後尉遲熾繁,看著屋簷下的水簾,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雨越下越大,水花一會濺得更厲害,她若不早些迴寢殿,裙角怕是容易被打濕。
匆匆行走之際,她不忘吩咐隨行宮女,一會要到太子寢殿看看,若太子不睡覺而是挑燈夜讀,一定要勸。
如果勸不聽,立刻告訴她,她親自去吹燈拔蠟。
半個時辰前,宇文維城與父親結束談話後,迴來便要翻資料,一副即將挑燈夜讀的模樣,這讓等候多時的尉遲熾繁有些心疼。
她知道兒子上進,想要表現得更好些,所以每當宇文溫布置了“作業”,宇文維城就會很努力的去完成,絲毫不拖延,尉遲熾繁對此感到很欣慰,卻擔心兒子累壞了。
她本來要和兒子說些事情,為了讓兒子早睡多休息,長話短說之後,不許兒子挑燈夜讀,硬是看著兒子睡下才離開。
眼見著一大一小都不省心,尉遲熾繁覺得心好累,她沒那麽多精力盯著太子,所以需要有人來幫忙。
那就是太子妃。
想到這裏,尉遲熾繁隻覺有些頭痛,宇文溫把太子的婚事丟給她去張羅,讓她擬定了人選之後再“上報”。
尉遲熾繁這幾個月來為了給兒子選太子妃,真是操碎了心,但直到現在依舊舉棋不定,所幸時間還長,她不需要太過焦慮。
太子妃是太子的賢內助,其娘家就是太子的必然支持者,所以太子妃選好了,太子的地位會愈發穩固,可若是選得不好,恐怕會適得其反。
尉遲熾繁知道因為自己的娘家問題,朝野之中隱約有一股暗流湧動,想要推動廢後、廢太子,這讓她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雖然宇文溫給了她母子強有力的支持,但尉遲熾繁絲毫不敢懈怠。
別的不說,她不希望太子妃的娘家人成為某些勢力推動廢太子的突破口,所以太子妃的出身要好,而娘家人的品行至少也得過得去,不容易被人找茬。
此其一,其二,人選得宇文溫看得順眼。
尉遲熾繁知道枕邊人的心思,知道宇文溫忌諱外戚勢大,但又希望外戚能成為太子的強力支持者,其間分寸如何拿捏,讓尉遲熾繁操碎了心。
加上她還管著後宮事務,以及總攬各項產業,若不是有貼心的妹妹幫忙,真是不知要老上幾歲。
眼見著寢殿所在院子就在前方,而雨越下越大,尉遲熾繁加快了腳步,待得近前,見著宮女們大多候在院外廊下,而院門處掛著個小牌子。
那牌子有“不得打擾”的意思,這是宇文溫定下的規矩,一般情況下,意味著裏麵“激戰正酣”,不得打擾。
然而今夜是皇後尉遲熾繁侍寢,別的妃嬪很識相,不會“插隊”,當然妹妹是例外。
若妹妹在裏麵到也罷,尉遲熾繁不會猶豫,直接就進去,然而妹妹這幾日身體不適,所以...
此時,她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等一會?等裏麵完事了再進去?
直到現在,尉遲熾繁就隻和妹妹一起侍奉過宇文溫,所以她不習慣也不想和別的女人一起陪著宇文溫過夜,然而現在有妃嬪公然挑戰規矩“插隊”,這個頭若開了,日後可就不好管了。
尉遲熾繁思索片刻,繼續向前走,守在院門的宮女見狀沒有阻攔。
皇後是後宮之主,對於那塊牌子而言,皇後總是例外的。
“眼下是誰在殿內侍奉陛下?”
麵對皇後的發問,宮女們不敢有絲毫隱瞞:“迴皇後殿下,是李觀察聆聽陛下垂詢。”
尉遲熾繁聞言一愣:原來是兼任觀察使的宦官李三九在裏麵,看來夫君是有要事和李三九商議,不想有人打擾。
看向寢殿,尉遲熾繁覺得有些疑惑,她不清楚是什麽事讓宇文溫連夜召見李三九,還掛出牌子來。
。。。。。。
“羅馬國,即古稱大秦、先前所稱拂菻,那可是個大國,曆史悠久,不遜中原....”
“此國原為城邦國家,以其城羅馬為國號,後來經過數百年不斷擴張,地域遼闊,一個中樞統治起來十分不便,於是分為東西羅馬,各自有正副皇帝....”
“正帝帝號為‘奧古斯都’,副帝帝號為‘凱撒’....”
“後來西羅馬亡於蠻族,東羅馬以東境一城‘拜占庭’為國都,國祚延續至今,也就是如今的羅馬國,而國都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羅馬國以紫為尊,無論是皇帝還是權貴,都身著紫袍,故而有一句俗語,字麵上的意思就是‘生於紫色’,真正的意思就是‘生於名門’。”
“換做中原這邊,和‘生於鍾鳴鼎食之家’的意思差不多...”
寢殿內,宇文溫正給尉遲熾繁講極西之地羅馬國的風情,算是更換一下夫妻間的話題,不然成日裏說柴米油鹽乏味得很,老夫老妻“敦倫”多了也沒意思。
宇文溫滔滔不絕的說,尉遲熾繁認真的聽,時不時問幾句,看上去一副很感興趣的表情,實際上她是想“猜題”。
李三九告退後,她進來時,發現宇文溫正專心致誌翻資料,研究羅馬國風情,當時她就起了心思,覺得夫君如此琢磨,怕不是為日後出題考太子而準備。
尉遲熾繁即便不怎麽對極西之地羅馬國感興趣,也打起精神,聽宇文溫講異域風情,聽聽對方提得最多的內容,記下來,日後讓兒子關注一下。
為了兒子,她也是很拚的。
尉遲熾繁的小心思,宇文溫沒有察覺,此時他有些小激動,原因倒不是因為賣弄知識有了聽眾,而是因為一封信。
這封信,是波斯使團裏某人暗中交到宦官李三九手上的,對方請求李三九將這封信轉交給天子。
信是用波斯文寫的,李三九先讓精通波斯語的人將這信翻譯,然後帶著原件和譯件一起入宮,親自呈交給宇文溫。
這封信,是波斯國“萬王之王”庫薩和(音譯)的“後中後”、羅馬公主瑪利婭(音譯)寫的親筆信,信件是否瑪利婭親筆所寫無從辨別,但讓宇文溫感興趣的是信的內容。
在這封信中,波斯王後、羅馬公主瑪利婭向東方的天子提出請求,請求周國與她的母國羅馬通商,加強雙方的友好往來。
考慮到現實,通商和往來的途徑就隻能走海路。
經由海路進行通商和友好往來的前提,是雙方都有海港,而瑪利婭在信中提到羅馬國已經收複了阿非利加東部地區,宇文溫認真琢磨之後,認為這地區就是後世所稱埃及。
這一點,波斯國的使節在酒宴上也承認了。
宇文溫不太清楚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具體曆史,但知道羅馬帝國的行政區翻譯為漢語是“行省”,對方的阿非利加行省治下區域,應該是地中海南部的北非地區。
以此看來,埃及東南麵的紅海海域,應該已在羅馬國的控製之下。
海船經由紅海出發,經過紅海東麵海峽峽口的“東方之門”港,可以前往遙遠的東方,抵達交州龍編或廣州番禹。
“東方之門”是哪裏?
宇文溫又仔細研究了一下,覺得這港口應該位於後世所稱也門的沿海地區,因為是東方航線的起點(相對紅海海域而言),故而有此稱唿。
而生於紫色的羅馬公主、波斯王後瑪利婭,為了母國,不惜冒著風險,在使團裏安插親信,將一封親筆信帶到中原,希望引得中原海船經由“東方之門”入紅海抵達阿非利加行省,和羅馬做買賣。
對方在信中介紹,阿非利加行省的最高長官希拉克略(音譯),是羅馬皇帝的忠實臣子,對於開展和東方的貿易這一政策很讚同,屆時一定會行各種方便。
與此同時,羅馬國的海船,也會前往東方中原做買賣,瑪利婭希望東方天子能“行個方便”,稍微重視一下羅馬的海商,讓海商能在中原采購各種物資。
這種匪夷所思的請求,讓宇文溫激動之餘覺得很奇怪,他覺得羅馬國若真想開展東西方海貿,自己就可以派使者走海路來中原詳談,一個出嫁的公主何苦冒風險讓人偷偷摸摸帶信?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瑪利婭身為波斯的“後中後”,居然甘冒風險為母國“招商”,莫非...
莫非羅馬國很缺錢,急需開源來緩解財政危機?
宇文溫不清楚羅馬國情,但他知道東羅馬帝國有千年帝國之稱,生命力之頑強令人歎為觀止,當然東羅馬帝國的帝係傳承和東方不一樣,帝位並不是父子相傳,內部也分為很多朝代。
聽得羅馬國的帝係傳承不是父子相傳,甚至先帝和新君之間根本就沒有血緣關係,尉遲熾繁不由得愕然:“啊?羅馬國的皇帝是...選出來的?”
“擁戴,知道不,擁戴,誰得國都大貴族和大軍頭擁戴,誰就能當皇帝。”宇文溫說到這裏,有些促狹的笑起來:
“一人一票選皇帝,如何,這種方式有沒有一種...有沒有一種很民主的感覺?”
雨越下越大,水花一會濺得更厲害,她若不早些迴寢殿,裙角怕是容易被打濕。
匆匆行走之際,她不忘吩咐隨行宮女,一會要到太子寢殿看看,若太子不睡覺而是挑燈夜讀,一定要勸。
如果勸不聽,立刻告訴她,她親自去吹燈拔蠟。
半個時辰前,宇文維城與父親結束談話後,迴來便要翻資料,一副即將挑燈夜讀的模樣,這讓等候多時的尉遲熾繁有些心疼。
她知道兒子上進,想要表現得更好些,所以每當宇文溫布置了“作業”,宇文維城就會很努力的去完成,絲毫不拖延,尉遲熾繁對此感到很欣慰,卻擔心兒子累壞了。
她本來要和兒子說些事情,為了讓兒子早睡多休息,長話短說之後,不許兒子挑燈夜讀,硬是看著兒子睡下才離開。
眼見著一大一小都不省心,尉遲熾繁覺得心好累,她沒那麽多精力盯著太子,所以需要有人來幫忙。
那就是太子妃。
想到這裏,尉遲熾繁隻覺有些頭痛,宇文溫把太子的婚事丟給她去張羅,讓她擬定了人選之後再“上報”。
尉遲熾繁這幾個月來為了給兒子選太子妃,真是操碎了心,但直到現在依舊舉棋不定,所幸時間還長,她不需要太過焦慮。
太子妃是太子的賢內助,其娘家就是太子的必然支持者,所以太子妃選好了,太子的地位會愈發穩固,可若是選得不好,恐怕會適得其反。
尉遲熾繁知道因為自己的娘家問題,朝野之中隱約有一股暗流湧動,想要推動廢後、廢太子,這讓她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雖然宇文溫給了她母子強有力的支持,但尉遲熾繁絲毫不敢懈怠。
別的不說,她不希望太子妃的娘家人成為某些勢力推動廢太子的突破口,所以太子妃的出身要好,而娘家人的品行至少也得過得去,不容易被人找茬。
此其一,其二,人選得宇文溫看得順眼。
尉遲熾繁知道枕邊人的心思,知道宇文溫忌諱外戚勢大,但又希望外戚能成為太子的強力支持者,其間分寸如何拿捏,讓尉遲熾繁操碎了心。
加上她還管著後宮事務,以及總攬各項產業,若不是有貼心的妹妹幫忙,真是不知要老上幾歲。
眼見著寢殿所在院子就在前方,而雨越下越大,尉遲熾繁加快了腳步,待得近前,見著宮女們大多候在院外廊下,而院門處掛著個小牌子。
那牌子有“不得打擾”的意思,這是宇文溫定下的規矩,一般情況下,意味著裏麵“激戰正酣”,不得打擾。
然而今夜是皇後尉遲熾繁侍寢,別的妃嬪很識相,不會“插隊”,當然妹妹是例外。
若妹妹在裏麵到也罷,尉遲熾繁不會猶豫,直接就進去,然而妹妹這幾日身體不適,所以...
此時,她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等一會?等裏麵完事了再進去?
直到現在,尉遲熾繁就隻和妹妹一起侍奉過宇文溫,所以她不習慣也不想和別的女人一起陪著宇文溫過夜,然而現在有妃嬪公然挑戰規矩“插隊”,這個頭若開了,日後可就不好管了。
尉遲熾繁思索片刻,繼續向前走,守在院門的宮女見狀沒有阻攔。
皇後是後宮之主,對於那塊牌子而言,皇後總是例外的。
“眼下是誰在殿內侍奉陛下?”
麵對皇後的發問,宮女們不敢有絲毫隱瞞:“迴皇後殿下,是李觀察聆聽陛下垂詢。”
尉遲熾繁聞言一愣:原來是兼任觀察使的宦官李三九在裏麵,看來夫君是有要事和李三九商議,不想有人打擾。
看向寢殿,尉遲熾繁覺得有些疑惑,她不清楚是什麽事讓宇文溫連夜召見李三九,還掛出牌子來。
。。。。。。
“羅馬國,即古稱大秦、先前所稱拂菻,那可是個大國,曆史悠久,不遜中原....”
“此國原為城邦國家,以其城羅馬為國號,後來經過數百年不斷擴張,地域遼闊,一個中樞統治起來十分不便,於是分為東西羅馬,各自有正副皇帝....”
“正帝帝號為‘奧古斯都’,副帝帝號為‘凱撒’....”
“後來西羅馬亡於蠻族,東羅馬以東境一城‘拜占庭’為國都,國祚延續至今,也就是如今的羅馬國,而國都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羅馬國以紫為尊,無論是皇帝還是權貴,都身著紫袍,故而有一句俗語,字麵上的意思就是‘生於紫色’,真正的意思就是‘生於名門’。”
“換做中原這邊,和‘生於鍾鳴鼎食之家’的意思差不多...”
寢殿內,宇文溫正給尉遲熾繁講極西之地羅馬國的風情,算是更換一下夫妻間的話題,不然成日裏說柴米油鹽乏味得很,老夫老妻“敦倫”多了也沒意思。
宇文溫滔滔不絕的說,尉遲熾繁認真的聽,時不時問幾句,看上去一副很感興趣的表情,實際上她是想“猜題”。
李三九告退後,她進來時,發現宇文溫正專心致誌翻資料,研究羅馬國風情,當時她就起了心思,覺得夫君如此琢磨,怕不是為日後出題考太子而準備。
尉遲熾繁即便不怎麽對極西之地羅馬國感興趣,也打起精神,聽宇文溫講異域風情,聽聽對方提得最多的內容,記下來,日後讓兒子關注一下。
為了兒子,她也是很拚的。
尉遲熾繁的小心思,宇文溫沒有察覺,此時他有些小激動,原因倒不是因為賣弄知識有了聽眾,而是因為一封信。
這封信,是波斯使團裏某人暗中交到宦官李三九手上的,對方請求李三九將這封信轉交給天子。
信是用波斯文寫的,李三九先讓精通波斯語的人將這信翻譯,然後帶著原件和譯件一起入宮,親自呈交給宇文溫。
這封信,是波斯國“萬王之王”庫薩和(音譯)的“後中後”、羅馬公主瑪利婭(音譯)寫的親筆信,信件是否瑪利婭親筆所寫無從辨別,但讓宇文溫感興趣的是信的內容。
在這封信中,波斯王後、羅馬公主瑪利婭向東方的天子提出請求,請求周國與她的母國羅馬通商,加強雙方的友好往來。
考慮到現實,通商和往來的途徑就隻能走海路。
經由海路進行通商和友好往來的前提,是雙方都有海港,而瑪利婭在信中提到羅馬國已經收複了阿非利加東部地區,宇文溫認真琢磨之後,認為這地區就是後世所稱埃及。
這一點,波斯國的使節在酒宴上也承認了。
宇文溫不太清楚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具體曆史,但知道羅馬帝國的行政區翻譯為漢語是“行省”,對方的阿非利加行省治下區域,應該是地中海南部的北非地區。
以此看來,埃及東南麵的紅海海域,應該已在羅馬國的控製之下。
海船經由紅海出發,經過紅海東麵海峽峽口的“東方之門”港,可以前往遙遠的東方,抵達交州龍編或廣州番禹。
“東方之門”是哪裏?
宇文溫又仔細研究了一下,覺得這港口應該位於後世所稱也門的沿海地區,因為是東方航線的起點(相對紅海海域而言),故而有此稱唿。
而生於紫色的羅馬公主、波斯王後瑪利婭,為了母國,不惜冒著風險,在使團裏安插親信,將一封親筆信帶到中原,希望引得中原海船經由“東方之門”入紅海抵達阿非利加行省,和羅馬做買賣。
對方在信中介紹,阿非利加行省的最高長官希拉克略(音譯),是羅馬皇帝的忠實臣子,對於開展和東方的貿易這一政策很讚同,屆時一定會行各種方便。
與此同時,羅馬國的海船,也會前往東方中原做買賣,瑪利婭希望東方天子能“行個方便”,稍微重視一下羅馬的海商,讓海商能在中原采購各種物資。
這種匪夷所思的請求,讓宇文溫激動之餘覺得很奇怪,他覺得羅馬國若真想開展東西方海貿,自己就可以派使者走海路來中原詳談,一個出嫁的公主何苦冒風險讓人偷偷摸摸帶信?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瑪利婭身為波斯的“後中後”,居然甘冒風險為母國“招商”,莫非...
莫非羅馬國很缺錢,急需開源來緩解財政危機?
宇文溫不清楚羅馬國情,但他知道東羅馬帝國有千年帝國之稱,生命力之頑強令人歎為觀止,當然東羅馬帝國的帝係傳承和東方不一樣,帝位並不是父子相傳,內部也分為很多朝代。
聽得羅馬國的帝係傳承不是父子相傳,甚至先帝和新君之間根本就沒有血緣關係,尉遲熾繁不由得愕然:“啊?羅馬國的皇帝是...選出來的?”
“擁戴,知道不,擁戴,誰得國都大貴族和大軍頭擁戴,誰就能當皇帝。”宇文溫說到這裏,有些促狹的笑起來:
“一人一票選皇帝,如何,這種方式有沒有一種...有沒有一種很民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