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襄陽城北,港區,大量旅人拾級而上,離開碼頭進入城內,又有大量旅人走下台階,登上不同的船隻,前往各自目的地。
襄陽是荊襄重鎮,位於漢水南岸,又是交通樞要,四麵八方的過客雲集,所以人流量很大,毗鄰港區的地段,邸店的生意異常紅火。
所以這些地段寸土寸金,但凡能在這裏開設邸店的東主,都會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
繁榮的漢水航運,讓襄陽城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大量的人氣,帶來大量的商機,而襄陽港的規模,早已擴大了許多倍,臨港地段的麵積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商家在這裏開設邸店,獲取大量利潤。
臨港一處食肆,此時人聲鼎沸,大量過路旅客在此用餐,然後繼續踏上旅途,操著各種口音的客人,吃著不同花樣的菜肴,但有共通之處,那就是垂足而坐。
食肆裏,都是高腳坐具,有高高的桌子,有高高的椅子、凳子,用餐的客人們,不分男女老幼,都坐在高腳坐具上吃東西,雖然顯得有些無禮,但沒人在乎。
大家風塵仆仆趕路,隻是吃頓飯而已,旁邊沒有人認得自己,垂足而坐又怎麽了?
吃飯時坐著(盤腿坐、正坐),肚子憋得慌,垂足而坐就不會這樣,更何況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沒那麽多講究,於是高腳坐具在荊襄各大城池的食肆、酒肆、茶肆裏漸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適應了這樣的坐具。
人聲鼎沸中,端著菜肴的夥計們,在各飯桌邊穿梭,櫃台後的掌櫃,坐在凳子上打算盤,今日又是一個生意紅火的好日子,無論是掌櫃還是夥計,臉上都帶著笑容。
二樓臨街一處廂房,楊智積倚窗而坐,他看著窗外遠處的碼頭,看著江麵上宛若過江之卿的船隻,看著碼頭上宛若螞蟻的旅人,聽著樓下大堂傳來的喧囂聲,有些恍惚。
作為這家食肆的東主(東家)楊智積實際上沒怎麽操勞過,他平日裏時不時來這裏看看,對對賬,喝杯茶,和掌櫃、夥計們談談心,一天就過去了。
春夏秋冬,雷打不動,一年就這麽過去了。
看著窗外熱鬧的街景,楊智積感受著勃勃生機,他和母親以及弟弟們在襄陽定居一年有餘,日子漸漸好起來,心中的憂慮,也漸漸消失。
作為楊家和尉遲家聯姻的結果,作為時代的悲劇,楊智積和弟弟們身負雙重罪過,他們的大伯楊堅,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他們的舅舅尉遲惇,同樣是大逆不道的罪人。
楊家覆滅,楊智積兄弟有母族庇佑,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可當尉遲家覆滅,他和母親、弟弟,就隻能隨波逐流。
母子被罰沒為奴,給人做牛做馬,起早貪黑,累得形銷骨立,不過雖然日子過得艱苦,母子倒也沒有遭到故意虐待,至少生病還能得到醫治。
苦日子過了幾年,轉機來了:楊智積的表姊夫成了天子,表姊成了皇後。
新君頗有氣度,大赦天下,其中就包括楊智積和弟弟楊智明、楊智才,以及母親尉遲氏。
當然,爵位什麽的不可能有,他們這一輩子也不可能得朝廷任用,不過在表姊(皇後)的安排下,楊家母子在繁華的襄陽有了安身之所,還有了幾處產業,足以讓兄弟幾個養家糊口。
楊智積知道,表姊作為尉遲家的女子,處境有些微妙,之所以能這麽做,必然得到天子的首肯。
而他家能在這寸土寸金的臨港地區獲得如此好位置的店麵,也多虧了黃州商會的照顧,當然,黃州商會如此幫忙,自然也是天子的意思。
楊智積收迴視線,看向手中的賬本,這座食肆,每月能給他家帶來十餘貫的淨收入,足以供養一家人的開銷,加上其他幾處產業,足夠讓他和弟弟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的母親尉遲氏,不再需要於寒冬臘月給人洗衣物,凍得雙手開裂,可以安享晚年,冬天在暖和的房間裏看書。
他的弟弟,各自有了妻子,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隻是這一輩子都不可能踏入仕途。
但這對於楊智積兄弟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恩典,自己能保住一條命,能夠過上平凡的生活,那是他們之前不敢奢望的事情。
天子是看在皇後的份上,對他們網開一麵,還是因為定年號“明德”,故而赦免他們一家,以示寬宏大量?
楊智積不想知道答案,他隻想安守本分,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行。
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楊智積隻想母親能頤養天年,自己和弟弟們平平安安過完餘生就行了。
正走神之際,楊智積忽然聽得有人在街上喊他,循聲望去,卻見街道上有幾個人正看向自己這邊,當中一人揮舞著手臂,是他店裏的夥計。
當街唿喚,有些失禮,楊智積卻不著惱,待得他看清夥計身後站著的人,不由得麵色一變。
。。。。。。
“叔,請喝茶。”
“莫要如此客氣,叔自己來就行了,,哎呀,見著你們兄弟仨都好,為叔就放心了。”
“叔,不在襄陽多住幾日麽?”
“不必了,趕路要緊。”
私第,楊智積和弟弟楊智積、楊智明正招待不速之客,他們作為身份敏感之人,本不會有故人登門拜訪,但今日真的有人來了,讓兄弟仨驚喜不已。
年近五旬的楊瓚,近日得朝廷赦免,結束了將近十年的流放生涯,攜妻兒離開流放地,於昨日抵達襄陽,獲襄陽官府許可,特來探望自己的侄兒一家。
楊瓚是楊堅的弟弟,是楊智積兄弟的叔叔,他的妻子宇文氏,是皇朝順陽公主,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楊瓚一家當年得以逃過一劫。
而現在,終於得到赦免,結束流放,到葉城定居,中途路過襄陽,特來和侄子一家碰個麵。
宇文氏此時在後堂和妯娌尉遲氏敘舊,楊瓚帶著兒子們,在前堂和楊智積仨兄弟交談,說起這十年間的經曆,唏噓不已。
當年為武帝宇文邕重用的“楊三郎”,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能有如今的待遇,已經難能可貴。
他和侄子們碰了這次麵,就不會再碰麵了,適當的保持書信往來即可,畢竟他們的身份敏感,楊瓚不想給自己家和侄子家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安安靜靜的過完餘生就行。
當年,他不肯休掉宇文氏,如今,是妻子不離不棄,夫妻倆才熬出頭,天子應該是看在順陽公主的份上,也知道當年楊瓚和楊堅不對付,才做出了赦免的決定。
還在葉城置了一座府邸,以“順陽公主府”的名義,讓楊瓚一家定居,又有祿田、產業些許,足以讓他們一家衣食無憂。
當然,因為身份的問題,楊瓚一家和楊智積兄弟仨,在居住地必然受到當地官府監視,而他們此生再不可能得朝廷起用。
這對楊瓚來說,卻是莫大的恩典,他沒想過自己一家還能結束流放生活,以平民的身份返迴中原定居。
天子仁厚,未對罪人家族斬草除根,楊瓚和侄子說著說著,對此感慨萬千。
年號是明德,時代似乎變了。
襄陽是荊襄重鎮,位於漢水南岸,又是交通樞要,四麵八方的過客雲集,所以人流量很大,毗鄰港區的地段,邸店的生意異常紅火。
所以這些地段寸土寸金,但凡能在這裏開設邸店的東主,都會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
繁榮的漢水航運,讓襄陽城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大量的人氣,帶來大量的商機,而襄陽港的規模,早已擴大了許多倍,臨港地段的麵積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商家在這裏開設邸店,獲取大量利潤。
臨港一處食肆,此時人聲鼎沸,大量過路旅客在此用餐,然後繼續踏上旅途,操著各種口音的客人,吃著不同花樣的菜肴,但有共通之處,那就是垂足而坐。
食肆裏,都是高腳坐具,有高高的桌子,有高高的椅子、凳子,用餐的客人們,不分男女老幼,都坐在高腳坐具上吃東西,雖然顯得有些無禮,但沒人在乎。
大家風塵仆仆趕路,隻是吃頓飯而已,旁邊沒有人認得自己,垂足而坐又怎麽了?
吃飯時坐著(盤腿坐、正坐),肚子憋得慌,垂足而坐就不會這樣,更何況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沒那麽多講究,於是高腳坐具在荊襄各大城池的食肆、酒肆、茶肆裏漸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適應了這樣的坐具。
人聲鼎沸中,端著菜肴的夥計們,在各飯桌邊穿梭,櫃台後的掌櫃,坐在凳子上打算盤,今日又是一個生意紅火的好日子,無論是掌櫃還是夥計,臉上都帶著笑容。
二樓臨街一處廂房,楊智積倚窗而坐,他看著窗外遠處的碼頭,看著江麵上宛若過江之卿的船隻,看著碼頭上宛若螞蟻的旅人,聽著樓下大堂傳來的喧囂聲,有些恍惚。
作為這家食肆的東主(東家)楊智積實際上沒怎麽操勞過,他平日裏時不時來這裏看看,對對賬,喝杯茶,和掌櫃、夥計們談談心,一天就過去了。
春夏秋冬,雷打不動,一年就這麽過去了。
看著窗外熱鬧的街景,楊智積感受著勃勃生機,他和母親以及弟弟們在襄陽定居一年有餘,日子漸漸好起來,心中的憂慮,也漸漸消失。
作為楊家和尉遲家聯姻的結果,作為時代的悲劇,楊智積和弟弟們身負雙重罪過,他們的大伯楊堅,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他們的舅舅尉遲惇,同樣是大逆不道的罪人。
楊家覆滅,楊智積兄弟有母族庇佑,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可當尉遲家覆滅,他和母親、弟弟,就隻能隨波逐流。
母子被罰沒為奴,給人做牛做馬,起早貪黑,累得形銷骨立,不過雖然日子過得艱苦,母子倒也沒有遭到故意虐待,至少生病還能得到醫治。
苦日子過了幾年,轉機來了:楊智積的表姊夫成了天子,表姊成了皇後。
新君頗有氣度,大赦天下,其中就包括楊智積和弟弟楊智明、楊智才,以及母親尉遲氏。
當然,爵位什麽的不可能有,他們這一輩子也不可能得朝廷任用,不過在表姊(皇後)的安排下,楊家母子在繁華的襄陽有了安身之所,還有了幾處產業,足以讓兄弟幾個養家糊口。
楊智積知道,表姊作為尉遲家的女子,處境有些微妙,之所以能這麽做,必然得到天子的首肯。
而他家能在這寸土寸金的臨港地區獲得如此好位置的店麵,也多虧了黃州商會的照顧,當然,黃州商會如此幫忙,自然也是天子的意思。
楊智積收迴視線,看向手中的賬本,這座食肆,每月能給他家帶來十餘貫的淨收入,足以供養一家人的開銷,加上其他幾處產業,足夠讓他和弟弟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的母親尉遲氏,不再需要於寒冬臘月給人洗衣物,凍得雙手開裂,可以安享晚年,冬天在暖和的房間裏看書。
他的弟弟,各自有了妻子,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隻是這一輩子都不可能踏入仕途。
但這對於楊智積兄弟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恩典,自己能保住一條命,能夠過上平凡的生活,那是他們之前不敢奢望的事情。
天子是看在皇後的份上,對他們網開一麵,還是因為定年號“明德”,故而赦免他們一家,以示寬宏大量?
楊智積不想知道答案,他隻想安守本分,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行。
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楊智積隻想母親能頤養天年,自己和弟弟們平平安安過完餘生就行了。
正走神之際,楊智積忽然聽得有人在街上喊他,循聲望去,卻見街道上有幾個人正看向自己這邊,當中一人揮舞著手臂,是他店裏的夥計。
當街唿喚,有些失禮,楊智積卻不著惱,待得他看清夥計身後站著的人,不由得麵色一變。
。。。。。。
“叔,請喝茶。”
“莫要如此客氣,叔自己來就行了,,哎呀,見著你們兄弟仨都好,為叔就放心了。”
“叔,不在襄陽多住幾日麽?”
“不必了,趕路要緊。”
私第,楊智積和弟弟楊智積、楊智明正招待不速之客,他們作為身份敏感之人,本不會有故人登門拜訪,但今日真的有人來了,讓兄弟仨驚喜不已。
年近五旬的楊瓚,近日得朝廷赦免,結束了將近十年的流放生涯,攜妻兒離開流放地,於昨日抵達襄陽,獲襄陽官府許可,特來探望自己的侄兒一家。
楊瓚是楊堅的弟弟,是楊智積兄弟的叔叔,他的妻子宇文氏,是皇朝順陽公主,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楊瓚一家當年得以逃過一劫。
而現在,終於得到赦免,結束流放,到葉城定居,中途路過襄陽,特來和侄子一家碰個麵。
宇文氏此時在後堂和妯娌尉遲氏敘舊,楊瓚帶著兒子們,在前堂和楊智積仨兄弟交談,說起這十年間的經曆,唏噓不已。
當年為武帝宇文邕重用的“楊三郎”,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能有如今的待遇,已經難能可貴。
他和侄子們碰了這次麵,就不會再碰麵了,適當的保持書信往來即可,畢竟他們的身份敏感,楊瓚不想給自己家和侄子家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安安靜靜的過完餘生就行。
當年,他不肯休掉宇文氏,如今,是妻子不離不棄,夫妻倆才熬出頭,天子應該是看在順陽公主的份上,也知道當年楊瓚和楊堅不對付,才做出了赦免的決定。
還在葉城置了一座府邸,以“順陽公主府”的名義,讓楊瓚一家定居,又有祿田、產業些許,足以讓他們一家衣食無憂。
當然,因為身份的問題,楊瓚一家和楊智積兄弟仨,在居住地必然受到當地官府監視,而他們此生再不可能得朝廷起用。
這對楊瓚來說,卻是莫大的恩典,他沒想過自己一家還能結束流放生活,以平民的身份返迴中原定居。
天子仁厚,未對罪人家族斬草除根,楊瓚和侄子說著說著,對此感慨萬千。
年號是明德,時代似乎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