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書房內,丞相、杞王宇文明正與世子宇文理交談,父子倆麵前是一副輿圖,上麵畫著淮南、江南山川形勢,而宇文明正在聽兒子陳述平陳方略。


    宇文理年紀輕輕,任雍州牧一年多,實際上才剛適應,更別說從沒帶兵打過仗,光憑他自己,哪裏想得出什麽平陳方略。


    實際上,這是身為父親的宇文明對兒子的考校,他將心腹們擬定的幾個平陳方略交給兒子,讓兒子自己琢磨琢磨,然後發表自己的見解。


    說得好不好、對不對都是次要的,關鍵是要對此進行認真思考,以便將來真的領兵南下時,心裏有數。


    到時候平定江南,班師迴朝,兒子風風光光,他這個做父親的自然也會風光。


    陳國,本來四年前就該完蛋了,隻是因為周國內部發生變故,所以陳國才能苟延殘喘至今。


    對此,宇文明覺得拖下去沒意思,而且遲則生變,所以他這一年多來穩住朝野內外局勢之後,就開始策劃平陳,統一天下。


    結束數百年的戰亂、南北對峙,這是名垂青史的大功,宇文明本該自己親自帶兵出征,奈何他身為丞相,不能輕易離開長安,以免生變。


    他對於朝局的控製,還沒到十拿九穩的地步。


    對於宇文明來說,可靠的官員太少,自己遠離長安這個權力中心多餘不妥,所以他若是出征,最好帶上天子一起,來個“禦駕親征”。


    但天子年紀太小,一旦出征途中水土不服導致出了意外,那就會麵臨進退兩難的困境,所以宇文明知道自己是動不得的。


    如此一來,得任命別人為行軍元帥,帶兵平定陳國,雖然合適的人選不少,但實際上宇文明能選的隻有兩人,一個是弟弟,一個是兒子。


    豳王宇文溫,征戰沙場十餘年,戰功累累,未嚐敗績,有“不敗”之名,若以軍事角度說,任命宇文溫為平陳主帥再合適不過。


    但問題在於,宇文溫立下如此大功,該怎麽賞?


    宇文溫已經位至國王爵,再高,難不成封疆裂土?


    功高不賞、難賞,宇文明知道弟弟的位置已經很高了,再高也不能高過自己。


    當然,宇文溫真要是平定陳國立下大功,實際上也不是沒辦法賞,那就是封宇文溫的兒子們為郡公、國公,以此作為嘉獎。


    但這樣下去,若幹年後,該怎麽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宇文明知道自己的處境,勢必坐上那個位置,那麽到時候他就得麵臨一個問題:弟弟的兒子太多了,以至於將來會成為皇權的威脅。


    自大象二年那場浩劫後,宗室男丁凋零,而截止今日,成年的男子是宇文明和弟弟宇文溫,宇文明的長子宇文理,今年未到二十,勉強算真正成年。


    而未成年的男丁們,宇文明有次子、幺子,宇文溫則有六個兒子。


    宇文明父子四人,宇文溫父子七人,到了十餘年後,小家夥們開始入仕,雙方人數對比就會開始失衡,這對於皇權來說是隱患。


    當年天元皇帝排斥皇叔們,以至於讓外戚有機可乘,有鑒於此,宇文明知道自己將來坐上禦座,就得給宗室分權,以宗室拱衛皇權。


    但到時候除了皇子,其他宗室就是宇文溫及其兒子,這樣一分權,宇文溫父子的實力大增,這可不好。


    然而若不分權給宗室,且不說宇文溫會怎麽想,宇文明覺得光靠自己和兒子,要想鎮住那麽多權貴很吃力。


    所以,宗室要用,卻又不能太過重用,這對於權術有很高的要求,即所謂的“帝王之術”,宇文明怕自己百年之後,宇文理坐不穩皇位。


    要麽如同天元皇帝那樣,一門心思防宗室,卻便宜了外戚;要麽宇文理被叔叔和堂弟們架空,最後倒黴。


    宇文明甚至覺得自己要壓製弟弟都會很吃力,因為宇文溫實在是太出色了。


    去年年初,故杞王宇文亮臨終前做了安排,讓宇文明身處長安執政,讓宇文溫在洛陽震懾關東,兄弟倆一內一外,互為支援。


    這番布置確實效果不錯,宇文明這一年多來,漸漸穩住了人心,把權力抓得越來越緊。


    但隨著時光流逝,兄弟倆的關係必然發生變化,最後由上下級關係變成君臣關係,到時候,情況又不一樣了。


    宇文溫坐鎮洛陽,時間長了會尾大不掉,對皇權來說是一個隱患,對於國家來說也是隱患,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有爆發內戰的危險。


    宇文明知道自己遲早要麵對這個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但他的動作要“輕”,不能刺激弟弟,否則稍不留神,大周就真會爆發東西內戰了。


    真要打起仗來,宇文明對於戰勝弟弟不是很有信心,因為宇文溫在戰場上的表現太過神奇,各種奇奇怪怪的武器層出不窮,宇文明不確定自己的軍隊麵對宇文溫時能有多少勝算。


    更別說兄弟鬩牆,隻會讓外人趁虛而入,手足相殘,無論是誰贏了,都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宇文氏的江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所以宇文明不到萬不得已,不想選擇這條路,那麽得在平時就開始布局,慢慢將弟弟的實力削弱。


    這是嚴峻的現實,和兄弟之情沒有關係,宇文明知道自己若是不提早做打算,日後自己登基稱帝,怕是會更加頭痛。


    現在就是提前布局的時候,宇文明下定決心,絕不能讓宇文溫擔任主帥,立下平定陳國的大功。


    所以,宇文明要讓兒子宇文理當主帥,拿下這個大功,一來可以避免宇文溫功高不賞、難賞,二來也好讓宇文理積累聲望。


    日後當了太子,能有足夠的聲望聚攏朝士,和豳王一較高下。


    這是宇文明的布局,誰也改變不了,但問題不是沒有,那就是用兵時機的選擇。


    若能在明年秋天動兵,那再好不過,這樣可以做好充分的準備,但宇文明生怕拖久了生變,兒子的功勞被弟弟搶走,那可不好。


    所以最好是今年年底動手,趕在明年雨季到來前結束戰爭。


    但這樣就太匆忙了,畢竟河南之地修生養息不過兩年,若大舉動兵,宇文溫必然會以此為借口加以勸諫(阻攔)。


    當然,宇文明有信心排除非議,讓兒子年底就帶兵攻打陳國,隻是如此一來,萬一戰事不利,麻煩不小,更別說若宇文溫在後背使壞....


    雖然宇文明不認為弟弟真會在糧草供應上動手腳,但權力鬥爭,有時候還是考慮周到些為好。


    宇文明思來想去,覺得夜長夢多,所以最後決定就在年底動手,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兒子拿下平陳大功,所以這幾日開始考校兒子,看其對於平陳有何構想。


    但實際上宇文理不需要具體參與軍務,指揮大軍作戰的重任,由行軍元帥長史、司馬來負責即可,宇文明如此認真考校兒子,是為了讓兒子有真正鍛煉的機會。


    要知道如何用兵,不然,在叔叔麵前會露怯的。


    至於戰爭的借口,當然不會缺,從陳國逃入周國的宗室陳伯固、陳方泰,和陳國皇帝陳叔寶有仇,對於宇文明來說,這兩個人是很好的工具。


    陳伯固、陳方泰兩人、會在長安向大周君臣“哭訴”陳叔寶的暴行,說陳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為江南百姓計,請王師出征,吊民伐罪。


    所以,不會有什麽問題的。


    宇文明如是想,見著兒子說得頭頭是道,很滿意,父子倆交談片刻,忽然有相府佐官送來了緊急公文。


    洪州總管韋洸遣使急報,說周國商船在陳國國都建康城外遇襲,損失慘重;


    市舶使、豳王宇文溫遣使急報,說市舶司海船在陳國東揚州會稽郡海港遇襲,損失慘重。


    韋洸遣使急報,等待朝廷的進一步決定再采取相應措施,而宇文溫遣使急報,宇文明可以從行文間看出弟弟的怒火,以及對方的請求。


    立刻遣使陳國,進行交涉,如果對方不給出滿意的答複和賠償,那就開戰。


    本來就打算年底動兵的宇文明,見著一個開戰的絕好借口就在眼前,高興之餘,卻有些疑惑。


    事情進展得如此順利,甚至連開戰的借口自己都來了,宇文明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內最新章節